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精心整编吐血推荐,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感激不尽!
1、下表是小明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体积关系”实验时所得数据。①请在右边的坐标系中画出反映质量体积关系的图像;②分析图象你能总结出哪些结论?(请说出两条),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6′)
m/g
V/cm3
蜡1
9
10
蜡2
18
20
干松木1
5.1
10
干松木2
10
20
m/g
2、如果没有量筒就无法测定液体的体积,张华同学想测量一种食用油的密度时,由于只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所以一筹莫展。后来有同学提醒他利用一个瓶子和一些水就可写成这个测量任务,请说出他的实验过程。(6′)
3.(6分)为了测一小瓶油的质量,小红采用了如下测量步骤:
A.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瓶放左盘,称得瓶的质量
C.瓶内倒入油后,称得瓶和油的质量
D.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
E.将游码置于左端零位置
F.将天平整理好
(1)小红遗漏的步骤G是________.
(2)将正确步骤按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________.
4.(6分)要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桌上有下列器材:托盘天平,金属块,量筒,细线,水,空烧杯,刻度尺,盛有盐水的烧杯.
(1)需用的器材是________.
(2)可供参考的实验步骤:
A.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1
C.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1
D.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2
E.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
F.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根据实验目的,你认为必需的实验步骤及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测出的数据,写出盐水密度计算式________
5.(5分)小明想测一小块石蜡的密度,他先用天平称出了石蜡块的质量,然后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石蜡块,将石蜡块放入量筒,但是他发现石蜡块不是沉入水中,而是浮在水面上.这样从量筒中水面两次到达的刻度求出的差是石蜡块的体积吗?如果不是,你能帮小明想想办法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7.生活中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同吗”?小明选择的固态物质是蜡和海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6分)
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
⑵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⑶如图乙所示,a.b是小明绘制的蜡和海波的熔化图像,则 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8.根据要求作图:(每图2分,共8分)
⑴如下左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⑵请在下中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⑶如下右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A
O
。
9.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界面的 方为玻璃(填“上”.“下”.“左”或“右”)。
10.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 m/s;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
11.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则乙汽车 或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12、下列词语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倒影 B、毕业合影 C、立竿见影 D、形影不离
13、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A、1m B、1.5m C、2m D、3m
14、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 )
A、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15.下列诗句中与其蕴涵的物理知识相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湖光映彩霞”——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看山恰似走来迎”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6.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
A、所成的都是实像,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的焦距
B、所成的都是实像,甲透镜的焦距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C、所成的―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的焦距.
D、所成的―个是虚像、一个是实像,甲透镜的焦距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17.(4分)⑴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看不清,请写出一种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
⑵一般情况下,光传播的路径是看不到的,请写出一种在实验中显示光路的方法:
18.(8分)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⑴他应选择 (平面镜/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⑵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 ____关系.
⑶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⑷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⑸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⑹小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造成的;小华在实验中无论怎么移动蜡烛A’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可能是因为
.
19.(9分)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甲
(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_____________ 的光斑,由此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4)如果一物体距离此透镜大于20厘米,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v要满足 才能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一定是 (倒立/正立)的像.[来源:学,科,网]
(5)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
20.(6分)一列长400m的京沪动车,以60m/s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用了2min的时间,(1)求山洞长. (2)若返回时的速度是288km/h,则通过山洞需要多少时间?
21.有一厚薄均匀的铝板,质量是5.4 kg,厚度为2mm,则这个铝板的面积是多少?(ρ铝=2.7×103kg/m3)
w w w .x k b 1.c o m
22、一个空瓶的质量是300g,装满水后的质量是800g,则瓶子的容积是多少cm3?如果装满密度是0.8×103kg/m3的煤油,则这些煤油的质量是多少g?
23.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仍然保持 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4.甲、乙、丙三只相同的杯子内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
A.甲 B.乙
C.丙 D.原来装水一样多
25.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 kg,则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________m3。它最多能装________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0.8×103 kg/m3)。
26.有一铜球,体积是20 cm3,质量为89 g,问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铸满铝,球体的总质量是多少?(ρ铜=8.9×103 kg/m3;ρ铝=2.7×103 kg/m3)
27.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6-8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__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_______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