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_蒋柯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41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_蒋柯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_蒋柯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_蒋柯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7-12修回日期:2022-10-24基金项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项目“工匠精神视域下武陵山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创新研究”(2020-GMC-04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文旅小镇同质化问题调查研究”(20JD085)。作者简介:蒋柯可(1993),女,重庆涪陵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熊正贤(1980),男,湖南武冈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通讯作者,Email:。摘要:从工匠精神视角探讨我国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国内外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外延,从“心”“技”“

2、艺”“度”“道”角度系统阐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科学逻辑。通过对武陵山区土家织锦、苗族银饰、土家竹雕、苗画、苗绣等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的深入走访调查,发现武陵山区民族手工技艺传承具有传承人“门槛”高、技术形式一脉相承、传承动力始终如一、传承基础相对松散、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等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提出用“心”培育传承人才、用“技”更新传承形式、用“艺”增强传承动力、用“度”夯实传承基础、用“道”营造传承环境等对策建议,重塑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关键词:民族手工技艺;工匠精神;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23)02-0072-09DOI:10.1993

3、3/ki.ISSN1674-3652.2023.02.009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蒋柯可1,熊正贤2(1.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408100;2.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重庆408100)引用格式:蒋柯可,熊正贤.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9(2):72-80.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39卷第2期Vol.39No.22023年3月Mar.2023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专题一、引言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

4、产及其所包含的民族手工技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保护传统手工技艺,也是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是坚定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其中,传统手工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我国科技水平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劳动者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以及从实践活动中总结、传承的工匠精神,正

5、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工第39卷第2期73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关乎未来科技发展和民族命运。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工匠精神的内涵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等价值导向,充分挖掘传统手工技艺中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随着工业化深入推进,以精细分工协作、机器替代人力等为特点的社会化大生产在全国渐次铺开,传统手工作坊被迅速替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各地传统手工技艺尤其是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的存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手工技艺从业者积极展开自救,尝试在工业

6、化大潮中寻求立足之地。然而,当前盛行的“快餐文化”“网红文化”等社会现象引导人们向往“赚快钱”,达到“一夜暴富”的目的,存在轻视劳动、蔑视工匠的苗头,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的积极性受挫,手工技艺传承面临更大挑战。2017年,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包括民族手工技艺在内的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问题得到重视。针对传统手工技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手工技艺面临的困难,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手工技艺传承形势向好,促使更多专家学者转向传统手工技艺的创新传承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开展了广泛探索,在传播形式、传承人、创作理念、价值挖潜

7、等方面展开的研究较多。从传播形式看,传统手工技艺普及取得了积极进展。媒介技术革新有效促进传统手工技艺传播,丰富的线上媒介载体助力传统手工技艺普及 2-3。线下传统模式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播仍发挥重要作用,“非遗”进校园 4、进职业院校 5、进乡村手工作坊 6 等仍是吸引年轻人学习手工技艺的重要方式。从传承人角度看,保护和激励传承人、规模化培养传承人是保证传统手工技艺后继有人的重要途径。注重发挥女性角色 7、支持传承人革新技艺 8、保护老一代传承人 9 等方式较好地延续传统手工技艺,革新传统学徒制、培养现代传承人有助于规模化培养传承人 10。从创作理念看,创新创作理念,抓住新技术,能给予传统手工技

8、艺二次生命。适当调整手工技艺产品功能 11、融入新设计 12 等创新方式让传统手工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和审美需要,依靠从业者自发创新 13、借助机器生产 14 等方式有利于扩大生产。从价值挖潜看,产业化发展可有效促进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及其文化保护通过与乡村经济发展结合 15、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16 等方式,走上产业化道路,运用市场力量推动传承。当前研究注重从保护和传承本身出发,结合传统手工技艺自身特征,借助政府、社会和市场多重力量,推动手工技艺广泛传播、创新传承。从提出的对策看,机器生产可融入民族手工技艺,调整民族手工技艺产品功能,有助于市场化发展,但如何延续手工技艺中手工制作的文化特质研

9、究不多、论证不足。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不仅要关注实物存续,更要推进手工技艺蕴含的文化与精神延续。此外,与人口规模较大的汉族相比,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自成一体,手工技艺产品消费人群较少、产业化发展动力不强。相关研究在如何激活民族聚集区外市场需求上的探索不够深入,已证实具有较高可行性的传承保护途径也不够丰富。虽然我国通过“非遗”等政策持续加大民族手工技艺保护力度,但其公益性强、市场性弱,倘若理不清创新传承的核心主线,就难以应对传承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而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要打破困局,就要站在更高层次,找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开展更深入的调查,厘清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症结,用工匠精神指

10、导民族手工技艺创新传承。通过梳理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分析当前传承所呈现出的特点,尝试从民族手工技艺中展现的工匠精神中寻找突破口,推动民族手工技艺物质实体与精神软体双传承。这不仅有助于民族手工技艺的保护,还能延续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本文以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武陵山区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为研究样本,梳理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深入分析其传承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并尝试从工匠精神的内涵中寻找民族手工技艺可持续传承的方法,进一步丰富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路径。蒋柯可,等: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74二、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科学表达(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人类文

11、明中,东西方文化共同推进了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古希腊对工匠提出“非利唯利”的要求,体现出一种技艺上的精神追求。柏拉图认为,工匠尽职地为人打造完美极致的技艺作品并因此得到利益 17;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匠人的活动都应该是对这种活动的完美实践 18。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手工业者的信仰 19,匠人的技艺劳动被赋予救赎的意义,工匠精神也随着宗教改革而发展。到了近现代,工业革命促使手工业行业标准逐步确立,工匠精神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并得到传承。比如,德国颁布的各项政策和行业标准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提供保障 20,“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促进工匠精神成为制造领域从业者的广泛共识 21。由此可见,西方文

12、化视域下,工匠精神是宗教信仰约束下建构起来的产物,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成为手工业者精神上的追求,从而产生制造业领域的规范,不仅将社会力量组织起来实现高效利用,也为社会厚植了工匠精神生存、发展的土壤。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工匠精神既包含工匠的职业道德,又有专业精神,还有精益求精的技能追求。儒家以“尚德”规范匠人行为,用其核心要素“礼”孕育工匠在匠艺活动中的内在驱动力 22;道家思想以顺应自然作为匠人的立业之本 23,用“尚道”理念指导技艺展示;墨家思想追求道技合一和崇智求真 24,以“尚技”指导技艺创新。近现代以来,我国学者立足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实践与科学相结合、从微观的个

13、体上升到宏观集体的无私奉献的家国精神 25,包括精益求精、坚定执着、无私奉献等价值观 26。因此,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对工匠的要求,也有个体与集体无私奉献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囊括了个体和集体两个层面的要求。从个体层面看,工匠精神包含遵守职业道德、提升专业能力的要求,即崇德精业;从集体层面看,工匠精神更注重实现集体利益,要求敬业奉献。(二)工匠精神的科学表达从东西方文化对工匠精神的表述来看,工匠精神不但包含个人及集体对技术技艺的理解,规定各个技术行业所应遵从的价值规范,还有培育、传承工匠精神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前者是工匠精神在各

14、个行业展现出来的技术形式、价值表现,以“择一事终一生”规定了工匠的“心”、以“干一行专一行”规定了工匠的“技”、以“千万锤成一器”规定了工匠的“艺”、以“偏毫厘不敢安”规定了工匠的“度”;后者是工匠精神得以延续和丰富发展的客观条件,以“传道授业解惑”规范了工匠的“道”。二者相互依赖,共同塑造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其中,工匠之“心”即工匠们“初心不改、始末如一”的执着追求,心无旁骛在行业耕耘,倾其一生做好一件事,把所追求的事业当作一种信仰,为技艺传承储备充足人才;工匠之“技”即工匠们以“知行统一、苦练本领”的操练方式,在理论上广泛学习,在技术上不断练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技高一筹”的技术

15、能力,在传承中呈现技艺形式;工匠之“艺”即工匠们在每个技术环节上凝神聚力、追求极致,并不断尝试推陈出新,提高技艺产品的艺术审美价值,让技艺传承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工匠之“度”即工匠们在技艺承载的文化上规圆矩方,在设计和制作上一丝不苟,创作出符合技艺文化渊源、合格合规的产品,永葆技艺的文化价值;工匠之“道”即工匠们“技高为师、行为世范”的带头示范作用,把技艺传给徒弟,将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传递下去,营造技艺传承的良好环境(见表1)。第39卷第2期75表表1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表达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表达精神种类工匠精神内核工匠之“心”工匠之“技”工匠之“艺”工匠之“度”工匠之“道”内涵初心不改、始末

16、如一知行统一、苦练本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规圆矩方、一丝不苟尊师重道、言传身教属性传承的人才传承的形式传承的动力传承的基础传承的环境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作者自制三、武陵山区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分析在查阅民族手工技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团队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深入调研,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吉首、凤凰、保靖、黔江、彭水、酉阳等民族地区。调研共走访12个手工技艺作坊(传习所)、21个商铺等,累计访谈工匠大师和学徒32人,获得10小时的录音资料。在调研中发现,银饰、竹雕、苗画、苗绣等多种民族手工技艺,存在传承人、传承形式、创新技艺等多方面的鲜明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一)传承人“门槛”高在调研中发现,民族

17、手工技艺从业者较多,但可称为“大师”“师傅”的较少。民族手工技艺传承对传承人个人品质、技艺水平等多方面均有较高要求,传承人培养以传统学徒制“拜师入门”为主,毕生以手工技艺为业。一方面是学徒少。民族手工技艺传承至今,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匠人潜心学习、精心传授,技艺习得的人数越多,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越可靠。一些民族手工技艺,尤其是列入“非遗”名录的民族手工技艺,熟练掌握手工技艺的师傅屈指可数,个别手工技艺仅有12位师傅能熟练掌握,每位师傅所带徒弟人数平均有3名,民族手工技艺在学或学成出师的人数有限。据重庆Q地区非遗办负责人H介绍,苗族手工技艺西南卡普,能熟练掌握这门技艺、可以开班授徒的传承人不到10人

18、,且传承人一般只带23名徒弟。另一方面是时间长。技艺习得所需时间越短,人才培养的效率就越高,越有利于技艺的传播和传承。民族手工技艺人才培养秉持“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的理念,学习手工技艺靠师傅言传身教、学徒观察实践。在传统学徒制下,学徒经历反复试错训练方能掌握技艺精髓,不仅对手工技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且耗费时间较长。据湖南J地区苗族银饰工艺传承人M介绍,银饰技艺拜师入门的徒弟出师一般需要35年,一些地方邀请传承人所做的短期培训,普及作用较好,但无法真正传授技艺。传统学徒制通过严格筛选、精心培养传承人,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可以很好地保证民族手工技艺的延续性。但随着工业化深入推进,人们在选

19、择职业、追求兴趣上有更多元的选择,传统学徒制难以适应,一些民族手工技艺面临无徒可收的窘境,已入师门的学徒受就业、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无法坚持学习。这给手工技艺传承人培养带来新的挑战。(二)技术形式一脉相承传承人在既有技术形式上持续精耕细作,不断锻炼技能、获得本领,在培育优秀手工技艺传承人的同时,也固化了手工技艺的技术形式,使民族手工技艺技术形式变化较少,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是原材料单一。民族手工技艺原材料有鲜明的路径依赖特征,根据地域、时间、供给的变化进访谈文本20200727QH。访谈文本20200801JM。蒋柯可,等: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76行的调整少,技

20、术工艺革新慢,原材料来源单一、制作工序稳定,原汁原味地保存了手工技艺,便于手工技艺从业者不断提升技艺水平,稳定地延续民族审美情趣,有助于将民族文化在手工技艺上附着。据湖南J地区苗族银饰从业者Y介绍,苗银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银材质虽贵重但很稳定,使苗族银饰成为代表苗族文化的典型手工技艺产品,成为苗家人的传家宝。二是呈现方式稳定。保存至今的民族手工技艺都具有可复制、可再现的特点,或呈现为器物或呈现为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在传承过程中,虽然在细节上有微小改动,但核心呈现形式仍然保持原样原貌,手工技艺的呈现成为现代联系历史的语言。这种稳定的呈现方式推动手工技艺代代相传,成为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

21、体。据重庆X地区某职教中心老师X介绍,摆手舞和花岗岩浮雕是土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尽管摆手舞受场地、人数限制,花岗岩浮雕寻找原材料难度大,但传承人仍坚持技艺传统形式,呈现一脉相承的土家技艺。从民族手工技艺的技术形式看,保持原材料和呈现方式的稳定有助于再现民族手工技艺的技术精髓,也有助于传承人精耕细作,推动技艺及其代表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但依靠少数传承人、以原汁原味呈现为支撑进行传承,受众被局限于一地一域,难以被更多的群体接受,不利于民族手工技艺普及和民族文化广泛传播。苗族银饰材质、土家族浮雕原材料从未变化,土家族摆手舞相对严苛的表演条件,制约了其呈现范围和传播半径,成为少数地区少数人特有

22、活动。(三)传承动力始终如一人们对民族手工技艺产品喜好代代相传,传承人精益求精地制作产品,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创新,以满足人们稳定的需求,给民族手工技艺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执着于手工。民族手工技艺最重要的特征是“手工”,纯手工也是消费者追捧手工技艺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业者投消费者所好,花费大量时间制作产品,融入手工技艺产品创新理念,追求手工制作上的技术极限。据湖南J地区苗族银饰从业者Y介绍,银饰从业者和消费者认为纯手工产品质量更优,纯手工银饰价格明显高于机器制作的银饰,这激励银饰匠人不断创新,丰富银饰花样。二是消费者稳定。民族手工技艺产品生产地也是产品的消费地,消费人群相对稳定,一般是

23、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人口。从业者根据消费者喜好变化,在制作产品各环节精益求精。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手工技艺产品实用性的要求有所弱化,对艺术功能的需求逐渐增强。这拓展了创作发挥空间,给从业者以更大动力追求卓越。据湖南J地区苗族银饰工艺传承人M介绍,银饰在苗族重要活动中不可或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愿意出更高价格,给匠人提出更多打制出更精美的银饰的要求。由此可见,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对手工技艺产品的需求是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人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源。面对少量消费者特殊需求,从业者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在技艺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对民族手工技艺传承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民族手工技艺从业者耗费大量

24、精力制作产品,其价格必然提高,将大批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一旦手工技艺产品在收入较高群体中热度衰减、消费降低,从业者将面临较大的市场冲击,极有可能离开本行业,传承将面临新的困境。(四)传承基础相对松散在民族手工技艺传承过程中,技术形式及技艺呈现形式有相对稳定的程式。在保留基本程式基础上,传承人在手工技艺中注入个人创新和创意,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呈现过程和呈现形式,技艺传承基础较为松散灵活。一是技艺评价方法较为传统。民族手工技艺经过不同从业者的操作和演绎,呈现效果丰富多样。访谈文本20200801JY。访谈文本20200802XX。访谈文本20200801JY。访谈文本20200801JM。第39卷第

25、2期77为了客观评价技艺呈现,民族手工技艺评价沿用传统方法,让业内普遍认可的传承人进行评价。这些评价者在民族手工技艺中耕耘多年,经验丰富,对技艺呈现优劣的评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种评价模式奠定了技艺传承的根基。据湖南J地区苗族银饰从业者Y介绍,不同的老师傅根据自己对图案内涵的理解制作银饰,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评价苗族银饰产品角度较多,好的成品要符合他们的经验。二是市场经营方式较为灵活。一些民族手工技艺在融入生活、进行艺术转型等方面较为成功,加上从业者经营方式较为灵活,通过非遗宣传、与旅游业融合等方式增强知晓度,逐渐被公众所接受、消费。线下,从业者凭借精湛的手艺等待顾客上门,依靠本地旅游

26、业、露天摆摊售卖;线上,从业者通过直播、电商平台等媒介平台销售。据湖南J地区苗族银饰从业者Y介绍,苗族银饰通过非遗宣传,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加入这个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银饰价格因非银金属高仿品的加入,价位也越来越多样化。评价标准是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指挥棒,市场需求是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决定性因素,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有序的市场秩序是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基础。当前,民族手工技艺所采用的传统评价方法虽实现其传承的稳定性,但少数人决定技艺优劣也产生评价随意性的问题。匠人一旦以这些不够严谨的评价为准绳,技艺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就有消亡的风险。此外,从业者在技术和原材料上的改进和创新,使原本价格较高的技艺产

27、品呈现出多种价位,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但不够规范的市场秩序也有一定风险。一些从业者可能用低价原材料制作产品以假乱真,从中牟取利益、扰乱市场,影响整个民族手工技艺产品市场。(五)外部环境持续变动民族手工技艺及其产品一般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存续,其发展受外部影响较大,伴随着人们消费喜恶跌宕起伏。在工业化初期,机器生产逐步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以手工制作为主的民族手工技艺及其产品因其高昂的人力成本和单一用途而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必然被市场抛弃;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人们精神需求更加丰富,民族手工技艺及其产品重新得到青睐,其传承也将获得更多外部环境的支持。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工业

28、化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物质需求进一步释放,国内外各类新式生产机器涌入工厂,深刻影响着国内各类产品的市场格局。其中,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和文化产品,生产形式逐步从传统手工制作转向更加高效的机器制造,给民族手工技艺产品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导致消费者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同感逐渐降低。此外,改革开放带来更多样化的消费品,民族手工技艺产品逐步被替代,民族手工技艺产品需求进一步萎缩。需求端不景气迅速传导至供给侧,民族手工技艺从业者在投入巨大成本习得技艺后,其投入劳动力创作的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同,逐步被市场边缘化,从业者社会地位也逐步下降,民族手工技艺传承所需的尊师重教社会环境被破坏,

29、从业者积极性受挫,出现改行潮,失传风险陡然提升。随着国家对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重视、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及其手工技艺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一些产品通过广泛宣传得到人们的重新认同。当前“快文化”氛围下产生的“快消费”,让公众疲于应付,转向追求“慢生活”,与注重精雕细琢的民族手工技艺产品蕴含的“慢文化”吻合,民族手工技艺产品消费市场有所回暖。“慢文化”外部环境的营造,提升了民族手工技艺从业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尊师重道、言传身教的氛围逐步形成。据湖南J地区苗族苗画从业者L介绍,只有苗画传承人从苗画市场中获得足以支撑生活的收入,才能确保传承人在苗画行业深耕不辍;一些传承人在苗画市场不景气时

30、难以承受较大亏损风险纷纷改行,随着苗画市场回暖,从业者重操旧业、访谈文本20200801JY。访谈文本20200801JY。蒋柯可,等: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78收入大幅提升。尊师重道、言传身教的社会氛围是民族手工技艺得以有序传承的外部环境要求。多重因素促成了当前手工技艺传承的有利环境,但环境总在持续变动,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左右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延续。因此,如何为民族手工技艺传承营造一个相对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仍有待思考。四、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路径民族手工技艺传承既有技艺程式和成品等“形”上的继承和发展,也有附着于技艺上精神、文化等“神

31、”上的坚守和发扬。创新传承需要抓住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人这个关键群体,充分挖掘传承人所具备的工匠之“心”“技”“艺”“度”“道”等优秀特质,为民族手工技艺创新传承培育优秀的人才、融入新的技术形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夯实标准的基础、创造有利的环境,从而保障民族手工技艺在传承中合理创新、在创新中有序发展。一是用“心”培育传承人才。坚持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创新融合,以现代学徒制增加传承人数量,以传统学徒制提升传承人质量,丰富人才层次,形成良好传承人选拔培育机制。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做好民族手工技艺分类,充分吸收传统学徒制优秀教育经验,组织各类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人分类编写统一授课教材,与高校、职业院校

32、、传习所等机构紧密合作,设置民族手工技艺专业,建立技艺学习、实践、就业于一体的现代学徒制度,逐步扩大从业人数。在培养过程中,引导从业者树立以民族手工技艺为终身职业的志向,并从中选取优秀从业者师从经验丰富的传承人,充分发挥传统学徒制优势,依托传统作坊,走“小而精”的培育路线培养大师级传承人。二是用“技”更新传承形式。“知行合一、苦练本领”是工匠展现其精神内涵的过程,把工匠“知”的理论转变成“行”的实践。从技艺呈现角度看,原材料是传承人展现民族手工技艺的物质基础,呈现的作品还要能承载技艺所要展现的文化。在这两个条件限定下,从业者仍有较大的创作空间。一方面,从业者可因地制宜选取原材料,让民族手工技艺

33、在更多地方以更低廉的成本得以呈现,比如苗族银饰可以用铜或铁等金属制作,呈现其艺术价值,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具体呈现方式上,根据人们生活习惯和需求的变化,在保存技艺核心要素和承载文化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以便推广。如土家族摆手舞可以降低参与人数,编制适合不同人数的摆手舞,扩大受众。三是用“艺”增强动力。工业化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不应被民族手工技艺排斥,而应发挥机器生产优势,让机器成为从业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助推器。引导从业者改变对机器制作的传统认知,有序推动机器融入手工制作,推广使用机器完成非个性创作环节,让从业者在个性创作环节充分展现才艺、精进技艺。利用机器

34、减少从业者作业时间,降低手工技艺产品劳动投入和市场价格,扩大产品受众,增强民族手工技艺影响力。充分尊重纯手工制作从业者全景式呈现民族手工技艺的需要,将其与特殊消费需求和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相融合,保护其传承文化的热情。四是用“度”夯实传承基础。“规圆矩方”的固定标准是工匠“一丝不苟”的准绳,也是生产更多符合消费者认可的手工技艺产品的基础。一方面,要建立以民族手工技艺传承大师为主的行业协会,厘清民族手工技艺产品材质种类、形式、功能等,收集整理传承人评价指标,分类制定手工技艺产品、形式的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市场发展不断更新调整,为相关产品有序进入市场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根据民族手工技艺产品市场呈现的问题

35、,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个人专利保护力度,明确民族手工技艺产品艺术品和实用品规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营造秩序良好的手工技艺产品市场秩序。访谈文本20200731JL。第39卷第2期79五是用“道”营造传承环境。全社会只有形成“尊师重道”的氛围,才能增强传承人“言传身教”的动力。“尊师重道”氛围要稳定存续,就必须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技艺传承之“道”。一方面,优化制度措施。摸清属地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现状,按传承人数量、从业人员规模等条件科学合理分类、实事求是分层,寻找传承人流失问题的症结所在,借鉴世界各地优秀经验,边保护边完善制度、边传承边优化措施。另一方面,主动健全制度。公共部门

36、要做好表率,把尊崇技艺传承大师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定期评选优秀传承大师,给予经济扶持和名誉激励,在全社会形成正面引导,提升民族手工技艺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技艺传承人荣誉感。五、结论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深度调研和访谈文本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民族手工技艺在传承人才的培养、传承形式的选择、传承动力的维系、传承基础的巩固、有利传承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面临一些挑战。为增强当前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优势、摆脱传承面临的困境,本文尝试从工匠精神中寻找科学传承的路径。通过梳理工匠精神发展脉络,发现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从中找到民族手工技艺传承困境的破解方法,可在“心”“技”“艺”

37、“度”“道”等方面培育传承人才、更新传承形式、增强传承动力、夯实传承基础、优化传承环境等。结果表明,结合当代社会新思想、新理念,创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破解民族手工技艺传承困局上能探索出新路径,为传承提供更多较为可靠的方案。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给一些领域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可以尝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探索出破解困境的方法,把事物发展面临的挑战变成发展的机遇,进而推动理论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1-03-04)2021-03-14.https:/ 杨占杰.传统手工艺与工匠精神的活态

38、传承谈纪录片 了不起的匠人2019 的文献价值J.当代电视,2020(1):86-89.3 高金燕.媒介融合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32-139.4 杨慧子.心手相连薪火相传学校系统的手工艺传承J.美术观察,2018(2):17-20.5 吴岳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陶瓷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研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6):32-34.6 高登科.从技艺到记忆乡村手工坊的在地性与城乡文化激活J.美术观察,2018(2):21-23.7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究J.民俗研究,

39、2020(4):148-156,160.8 刘婷坤,胡阿菁,仪德刚.蒙古族弓弦乐器匠作身份的时代变迁与文化趋同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11):105-110.9 张振鹏,李淑文.蒙古族传统银器制作技艺调查及其传承发展研究基于乌拉特中旗的田野考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5):111-117.10 吴岳军.传统手工技艺“现代传承人”培养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9(4):49-54.11 游红霞.生产性保护:非遗价值与市场的双向认同以“上海绒绣”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3):14-20.12 黄竹兰,王蕾.试论贵州民间防染技艺的复兴J.贵州民族研究

40、,2020(1):119-123.蒋柯可,等:武陵山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8013 钟蕾.黔东南手工技艺“自洽衍变”之现实与矛盾J.贵州民族研究,2018(2):92-97.14 梅其君,杨权英.现代技术冲击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变迁与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9-176.15 熊正贤.技艺自信:民族手工艺传承创新体系与模式基于武陵山地区10个区县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83-91,184.16 熊正贤.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38-45.17

41、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6.18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19 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卷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12.20 王军,韩笑梅.“德国制造”品牌形象重塑的经验及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2019(8):68-74.21 王志民.德国工匠精神是如何造就的J.人民论坛,2018(14):18-19.22 石琳.周礼 工匠文化研究J.文化遗产,2020(2):141-150.23 程军.现代“工匠精神”的传统道家思想来源基于 庄子 匠人寓言的解读J.理论月刊,2020(9

42、):144-153.24 李红贞,潘鲁生.墨子造物思想对培育工匠精神的启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6):186-189.25 万长松,孙启鸣.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及其哲学基础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456-461.26 王永和,朱禹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10-12.作者贡献声明:蒋柯可负责撰写与修订,熊正贤负责指导。Research 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Ethnic Handcraf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af

43、tsman Spirit-Based on the survey in Wuling Mountain areaJIANG Ke-Ke;XIONG Zheng-Xian(1.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100,China;2.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100,China)Abstract:It is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

44、plor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handicraf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aftsman spirit.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craftsman spirit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cientific logic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s

45、of“Heart”,“Skill”,“Art”,“Degree”,“Tao”.Through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Tujia brocade,Miao silver ornaments,Tujia bamboocarving,Miao painting,Miao embroidery and other national handicraft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it is found that the inheritanceof national handicrafts in Wuling mountain are

46、a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threshold”of inheritors,consistent technical forms,consistent inheritance power,relatively loose inheritance foundation and continuous changes in external environment.In view ofthese characteristics,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reshape the modern

47、 value of craftsman spirit,such as cultivating inheritance talents with“Heart”,updating inheritance forms with“Skill”,enhancing inheritance powerwith“Art”,consolidating inheritance foundation with“Degree”,and creating inheritance environment with“Dao”.Key words:national handicrafts;craftsman spirit;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责任编辑:赵庆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