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_张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31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_张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_张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_张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张 宇*摘 要: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良,但卫生状况比较糟糕。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鼓浪屿成为公共地界之前,岛上的卫生事业尤其是医疗卫生,主要是由教会来推动的。教会医疗事业不仅对鼓浪屿的环境卫生尤其是医疗卫生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引入了近代规范化的医疗制度、医疗程序和医疗培养体系,有效推动了鼓浪屿的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鼓浪屿在成为公共地界之后,鼓浪屿工部局制定了诸多维护公共卫生的措施,鼓浪屿的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善,具有典范意义的国际社区也于此初见雏形。关键词:晚清 鼓浪屿 日常卫生 教会医疗一 晚清时期鼓浪屿的卫生状况在晚清来华的西方人眼里,鼓浪屿

2、的气候条件是非常优良的,如 1874 年时任厦门代理领事的英国人赫伯特艾伦翟理思说:“鼓浪屿是中国气候最好的地方之一。夏季的 4 个月,白天和夜间温度计指示为华氏 68 度,冬季的 3 个月夜间降到华氏 45 度,白天最高气温则升到华氏 68 度左右。其他 5 个月的天气温暖,十分宜人。6 月到 9 月的平均气温是华氏84 度。粗略地说,一年可分为5 个月好天气,3 个月潮湿,4 个月气候多变。每年平均降雨量差不多是 44 英寸。”在另一名英国人朱利恩休斯爱德华的笔下也有类似的描述,他说:“作为居住的地方,鼓浪屿有着许多优势。因为有微风从四面八方吹来,鼓浪屿要比中国其他港口更有益于健康,它唯一

3、的不足之处即偶尔17*张宇,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鼓浪屿文史研究等。英 赫伯特艾伦翟理思:鼓浪屿简史,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166167 页。鼓浪屿研究 第十六辑会有台风。”这表明鼓浪屿的气候较为宜人,是吸引部分来华西方人选择在此地定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包括鼓浪屿在内的厦门整体城市环境与卫生状况,在清末却极为糟糕。这在中外史料中屡见不鲜。如道光 厦门志 载:“厦门街市窄狭,民居稠密,架席片薄板蔽日。而又堆积粪土,薰蒸潮湿。宜时疏其沟道,俾水得畅流,宣泄湮郁。”民国厦门市志 也记载:“厦市街道狭隘湫陋,人烟稠密

4、,因公共卫生不讲,以致疫疠时作。”当时的上海 申报 也报道过厦门的卫生状况:“厦门街道甚狭,兼之污秽高积,如阜如冈,以致臭气薰蒸,令人呕恶。”足见当时卫生状况之恶劣。在外文史料中,关于厦门卫生状况堪忧的记载则更多。如 19 世纪末来厦门的英国传教士麦高温写道:“狭窄弯曲的街道,不结实的平房,坑坑洼洼的道路,贫困人家住宅的简陋,以及不论穷人富人都具有的那可怕的令人厌恶的气味等等构成了这个城市的特征,这些都给那些四处游览、寻找新奇的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另一个英国人约翰麦高恩还就厦门市仔街做了一个评价:“在这条繁忙、散发着异味的市场上,鱼的腐烂味道混杂着下水道的味道,显得特别臭。”美国人毕腓力则

5、更为夸张地说:“厦门有一个几乎很多城市都有的名声,遗憾的是厦门更加有名,它被称作是中国最脏的一个城市。厦门的脏臭名气一直很大,这从城市外观上可以看到,鼻子也闻得到,只有那些鼻子有毛病的中国人是幸运的。就我们所知,这里只有一个传教士,他是这个地区最敬业的传教士,厦门的脏臭可以解释他敬业的原因。”以上材料是对当时厦门整体卫生情况的描述。如果单独列出鼓浪屿的卫生情况,也大抵如此。如美国人毕腓力就说:“1841 年至 1842 年外国人首次在这里居住的时候,鼓浪屿和厦门都没有被看成是天堂。事实上因为到处肮脏和污秽,鼓浪屿要比厦门还不利于健康。1841 年英军驻扎在岛上的时候,上百人发烧病倒。因此,鼓浪

6、屿对 40 年代早期来到这里的传教士和商人们并无魅力可言。”英国人乔治休士也认为鼓浪屿27英 朱利恩休斯爱德华:厦门地理通述,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122 页。(清)周凯等:(道光)厦门志 卷二 分域略一街市,台湾大通书局,1984,第 38 页。福建省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民国)厦门市志 卷十七 实业志,方志出版社,1999,第 285 页。申报 1890 年 11 月 25 日。英 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朱涛、倪静译,时事出版社,1998,第 234 页。英 约翰麦高恩: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掠影,李征、吕琴译,南京出版社,2009,

7、第 110 页。美 毕腓力:在厦门五十年:厦门传教史,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270 页。美 毕腓力:厦门纵横 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何丙仲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第167 页。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 和“中国大部分城镇一样,都肮脏至极。狭窄而且没有规则的街道极其污秽,弥漫着各种混杂的气味”。可见鼓浪屿虽然气候宜人,但是卫生状况较为恶劣,并不是很吸引来华西方人至此居住。除公共卫生较为糟糕外,当时厦门中下阶层的个人与家庭卫生意识也比较淡薄。据麦高温记述:“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环境都处于一种脏、乱、差的状态。当你走进一个属于中下层阶

8、级的家庭时,你会为自己所看的景象感到震惊屋里的东西肮脏而破旧,被摆放的到处都是,一点也没有整体感。地面上满是灰尘,虽然中间的空地好像时不时地被打扫过,但桌椅尤其是床铺下面的积尘和头顶椽木上挂着的蜘蛛网充分表明已经好久没有人光顾过了。”还有西方人描述道:“(厦门)街道两边司空见惯的是收殓着穷人遗体的棺材,他们的亲友没有办法埋葬他,就任其在那里腐烂而委弃于尘土之中。”“厦鼓两地还有许多带着盖子的陶缸被堆放在石头凹进去的地方,这些陶缸里面有完整的人骨。”这些记述自然有其夸张和偏见之处,不过当时闽南大部分地区确实有“死猫树上挂,死狗顺水流”的不良习俗。如此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再加上个人、家庭卫生意识的

9、淡薄,自然会令疾病乃至瘟疫频繁发生。所以,包括鼓浪屿在内的整个厦门,在清末“是各种疾病的温床,其中瘟疫和霍乱较为突出”。如仅 1911 年“鼓浪屿因各种原因死亡人数为 216 人。其中 49 人死于流行病,其构成情况如下:天花 1 人,霍乱 3 人,伤寒症 l0 人,肺结核 23人,黑死病 12 人”。这就造成鼓浪屿上的“穷人阶层,特别是苦力们很少活到老年,因为瘟疫、霍乱、发热、肮脏、鸦片、垃圾、卖淫和愚昧无知夺走了他们的生命,所有这些都导致他们不能够活到高龄”。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恶劣的卫生条件、排水系统的缺乏而导致的”。37英 乔治休士:厦门及周边地区,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

10、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40 页。英 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朱涛、倪静译,时事出版社,1998,第 283 页。英 朱利恩休斯爱德华:厦门地理通述,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115 页。英 朱利恩休斯爱德华:厦门地理通述,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119 页。英 塞舌尔包罗:厦门,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129 页。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 编委会编 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第356 页。美 毕腓力:厦门纵横 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

11、事,何丙仲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第58 页。英 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朱涛、倪静译,时事出版社,1998,第 110111 页。鼓浪屿研究 第十六辑二 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教会医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鼓浪屿成为公共地界之前,岛上的卫生事业特别是医疗卫生主要由私人和教会来推动,尤其以教会力量为主。教会的医疗事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设诊所和创办医院。1842 年,鼓浪屿上的第一家西式诊所就是由雅裨理牧师和医学博士甘明医生共同创办的。其后,大英长老会的用雅各医生、约翰卡内基医生和伦敦公会的夏士柏医生先后在这个诊所主持工作。随着鼓浪屿上的外国居民日渐增多,岛上的西式医疗设施也逐渐

12、完备,具备了开设医院的基础。至 1883 年大英长老会的麦克利什医生在教会的支持和赞助下,在鼓浪屿创办了竹树脚医院。这家医院的开设吸引了附近非常多的居民,尤其是贫民前往就医,扩大了基督教在当地的影响力。但这所医院还较为简陋,医疗设施也比较匮乏。1897 年,美国牧师和医学博士郁约翰医生利用回国休假及前往欧洲学习期间募集到的捐款,在鼓浪屿河仔下筹建了救世医院。这是鼓浪屿上第一所正规的西式医院。救世医院于 1898 年完工,医院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其中男医馆“内设礼拜堂、食堂、厨房、两间仆人房、办公室、门诊室、眼科、暗室、两间储藏室、浴室、手术室、教室、四间学生房、七间病房。共有 45 张病床”。

13、女医馆的基础设施与男医馆大体相同,不过,女医馆只有 25 张病床。救世医院建成后,近代西方成熟的医疗救治、医疗规范和医疗培养体系才正式在厦门地区出现,鼓浪屿上的教会医疗事业也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二,诊治病人,防治瘟疫。外国教会办的诊所最初提供免费医疗,具有慈善和公益的性质。后来随着规模扩大,尤其是在创办医院后,也开始逐渐收费,但收费也大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如救世医院只收 3 分钱的挂号费、药瓶费。如果病人住院,则每天也仅收 10 分钱(约合 5 美分)的伙食费,其他都是免费,包括为病人提供的免费的医药、衣物和病床等。由于医疗费用低廉,医术精良,所以,教会医院深受贫穷病人欢迎,其中“大多数病

14、人来自厦门周边的乡下。许多是住在离那座小县城多日旅程的人。还有些是从马尼拉和仰光来的,偶尔也有遥远省份的流浪者因为意外事故而来求治。47美 杰拉德F.德庸:美国归正教在厦门(18421951),杨丽、叶克豪译,台北:龙图腾文化有限公司,2013,第 211212 页。除了竹树脚医院和救世医院这两所直接由教会支持创建的医院之外,鼓浪屿三丘田码头附近还有一所海上医院,这所医院开设于 1871 年,主要接诊外国海军舰船上的水手,至 1893 年因经营难以为继而倒闭。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 各色人等都有,很多满身污秽、困顿卑微的乞丐到这里来。有钱人在医院租住病房,有些在治愈后慷慨捐款”。英

15、国传教士塞舌尔包罗写道:“到1906 年底,(救世医院)已治疗病人 85758 人次,完成手术 4865 例,在医院培训了 21 名医疗学生。”据美国传教士马休斯所说,救世医院开办 12 年间,“住院病人超过 17000 人,门诊病人也超过了135000 人。该院做过 7500 多例各种各样的外科手术”。厦门瘟疫多次发生,鼓浪屿上的很多传教士医生也积极参与救治,他们会主动走访病人,郁约翰医生在其工作自述中写道:“我们的另一件工作是对病人的家访。他们中有许多有钱人,并且乐意为医生的工作付费,知道医生的收人就是对医院的支持。有时我们的家访也遇到古怪的事。数年前有一天,我们的一个医生去探访一批瘟疫病

16、人。这天又热又闷,肮脏的街道底部覆盖着阴沟,散发着难以形容的臭味,一具尸体盖着稻草席躺在街上。到处有写着 求平安 的红纸贴在门上。空气中弥漫着烧纸钱和为驱逐恶魔而燃放数百万发爆竹的烟。家中躺卧着一个临终的母亲和她刚生下来的婴儿。在那又黑又湿且充满臭味的房间里,容不下 5 个人。12 个或更多的邻居来看外国医生工作。恶浊的空气、妇人的哀号和临终妇人脸上绝望的凝视,令人难以忘怀。那时,基督的爱似乎不能给这个家庭带来平安。”但是频繁的走访,大量地接触病人,也会让医生受到感染,乃至死去,郁约翰医生即是如此。第三,规范医疗程序。教会医院的医疗实践比较规范,其基本程序如下。在多数医馆里,每个星期都有几天,

17、或者两到三次的门诊时间,病人从远近不同的地方赶来。救世医院这些妙手回春的“番仔医生”给他们治疗。每个病人进门时都会领到一支写着号码的竹签,他们要按次序等候就诊,因为“先到者先看病”。所以病人都急着在医馆开门之前赶到,这样他们就能早早地把病看完。此外,由于医馆对一天当中的接诊人数进行限制,所以,有时门口等候着一大群人,而竹签已经发完了,那么总有一些来得晚而不走运的人要等到第二天再来。由于这些原因,我得知有些病人在大街上过夜,以确保及时挂上号。医生接诊时,学生们围在他身边,每个学生都有指定的任务。桌上放着一个57美 马休斯:郁约翰医生的生平业绩述略,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

18、社,2010,第 250 页。英 塞舌尔包罗:厦门,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151 页。美 马休斯:郁约翰医生的生平业绩述略,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249 页。美 马休斯:郁约翰医生的生平业绩述略,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252 页。鼓浪屿研究 第十六辑翻开的大本子,里面记着每位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住址、疾病以及其他信息。一个坐在门口的男人按照顺序大声喊号,拿着相应号码竹签的病人就一个接一个地走近诊室让医生为其诊治。有些病人几分钟就看完了,手里拿着一张单子和处方,去

19、药房的窗口去排队等候拿药。而有些病人,医生会建议他们住馆接受手术或住在病房里接受一系列的治疗。还有一些病人,医生不得不告诉他们由于病情被延误,医生对他们已无回天之术;或对他们说,他们已身患绝症,任何医术都救不了他们。可以看得出来,教会医院在挂号、门诊、住院、手术等接诊与诊治过程中的程序,已经基本上和现代的医疗程序比较接近了。所以,教会医疗事业不仅在鼓浪屿创办了近代西式的教会医院,还引人了近代规范化的医疗制度和医疗程序。第四,开设医学专科学校,传播医学知识。教会医院不仅救治病人,还授人以渔,在医院的基础上开设医学专科学校,培养大批华人医生,传播医学知识。如救世医院附属的医学专科学校,由郁约翰医生

20、创办,“学生大部分来自鼓浪屿寻源中学。学习科目包括物理、化学、胚胎学、组织学、生理学、解剖学、内科、外科、眼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检验科等。学校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上午学生跟随医生到各科见习,下午上课。课本按照中华博医会出版的教材和一些外科教材”。学生前后学习满 5 年,考核通过者,由学校颁给一份表明工作量的证书。鼓浪屿上的这些医院及其附属的医学专科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学专业人才,如黄大辟、陈天恩、陈伍爵、林安邦等均成为闽南名医,并且“成为厦门城及其周围地区宣传卫生知识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广泛传播有关如何采取措施 通过生活卫生和生活方式 来防止流行病扩散的知识”。所以,教会医疗事业在

21、鼓浪屿上的创办,对于鼓浪屿的环境卫生尤其是医疗卫生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教会医疗事业不仅引人了近代规范化的医疗制度和医疗程序,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近代医疗培养体系,这样就在鼓浪屿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近代西方医疗救治、规范和培养的综合性体系。当然,教会之所以大力支持和赞助医疗事业,也与其“使医学成为神学的婢女”67美 杰拉德F.德庸:美国归正教在厦门(18421951),杨丽、叶克豪译,台北:龙图腾文化有限公司,2013,第 214215 页。参见杨维灿 鼓浪屿救世医院院史,载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编委会编印 鼓浪屿文史资料(上册),2010,第 99 页。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

22、 编委会编 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第358 页。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 的目的有关,毕腓力即说:“无论做什么工作,两只手总比一只手好。”在他看来,教会创办的医疗事业,根本目的在于吸引群众信仰基督教,因为“没有哪项工作可以像医疗工作这样使外国传教士受到来自各个阶层的敬仰”。所以,最早在鼓浪屿上开设诊所的雅裨理牧师就毫不隐讳地说道:“诊疗所令人快乐的影响力是另一件有利的事免费医疗给当地各阶层的人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在过去一年中有大约五千个病人得到诊治;所到之处我们了解到,人们身体上接受善行的同时,也打开了他们的心扉。他们明白了外国人除了为盈利之外,还可以怀着无私的动

23、机来到这里。这样,我们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感激,人们把我们当作朋友一样尊重,并准备接受治愈灵魂的真理。”三 晚清时期鼓浪屿的卫生治理与国际社区的形成在鼓浪屿成为公共地界之前,清朝地方官员也曾尝试从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两方面予以治理。在公共卫生方面,如“厦防同知许原清疏沟最善,并立石禁止堆积粪土”。光绪十六年,另一位厦防同知秋嘉禾也“手书朱谕,仰各段地保传谕各处居民,每日打扫门前,清理街道,不准堆积龌龊,如违拿究”,等等。在个人卫生方面,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署厦防同知郑熙还曾作 辟普度说 一文,号召厦门人讲究个人卫生,少聚众围观:“(邦人)附会浮屠普度之说,自七月朔起讫晦日止,无论通衢、曲

24、巷、住宅、行商,依次编排,接连普度,极酒馔之盛,穷水陆之珍,折柬邀朋,诵经演戏。试问祀先有如是之丰腆乎?夫火云未敛,燥风频吹,内而吹爨之气蒸腾,终日不熄;外而灯烛之光灿烂,竟夜无停。且也演梨园而人众拥挤,汗腥遍体;焚纸锭而火光炽烈,炭气常存。人处其中,口鼻呼吸已隐受其害,又加以肥腻充肠,醇醪浇腹。阅日,人乏矣,鱼馁矣,肉败矣,而朵颐者方且大嚼不离口,吾知必有因此而腹病者矣。(历年秋燥,霍乱之症多发于普度之候)岂知厉坛之祭,业经守土官行之,何须闾阎之赘设?讲卫生,节滥用,挽嚣俗,一举而三善备矣。邦人其加之意乎。”但治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事实上,晚清政府并不是很重视医疗卫生,有的地方官员甚至躲避疫

25、情。如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新任兴泉永道台延年竟“因厦门疫气未77PhiliP W.Pitcher,Fifty year in Amoy or a History of an Amoy Mission in China,New York:Board Publication ofthe Reformed Church in America,1893,p.254.美 杰拉德F.德庸:美国归正教在厦门(18421951),杨丽、叶克豪译,台北:龙图腾文化有限公司,2013,第 29 页。(清)周凯等:(道光)厦门志 卷二 分域略一街市,台湾大通书局,1984,第 38 页。申报 1890 年

26、 11 月 25 日。福建省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民国)厦门市志 卷三五 杂录杂录五九,方志出版社,1999,第 481482 页。鼓浪屿研究 第十六辑清,恐被传染,暂住鼓浪屿公馆,准备等疫情过后再赴厦门岛任职”。而在鼓浪屿成为公共地界之后,岛上的卫生管理主要由鼓浪屿工部局负责。岛上西方人的卫生管理,其实在19 世纪末即已开始。1888 年,鼓浪屿上的外国人无视中国主权,自行组织了一个名为鼓浪屿道路墓地基金委员会的机构,简称道路委员会。道路委员会筹集了一笔款项修筑了马路和外国人的坟墓,还疏通了水沟以及栽种树木等。据 厦门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 年)载:“外国人的住宅遍布岛上

27、。这里平展的道路已经修成,并有人专管,以期保持道路的良好状况。路旁栽种树木,不仅使这里带有一种森林的风味,而且树木周围的阴影和微风有助于调节夏季的炎热。”这就使鼓浪屿的卫生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在鼓浪屿居住过的朱利恩休斯爱德华即说:“有外国社团支付费用,所以鼓浪屿的马路修筑得很不错。在道路委员会的管理下,已经可以用环岛步行来做有利健康的以小时计的锻炼。鼓浪屿可以说是中国最有利健康、极少发生传染病的口岸之一。和其他口岸相比较,鼓浪屿可谓卫生条件最好,堪称海上美丽之岛。”也正因为如此,“清光绪二十八年,外人乃向清廷商准,辟鼓浪屿为公共租界,外商资以栖止。其地清幽整洁,以较对岸,有如天壤焉。”1

28、902 年,清政府与英美等国签订 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 后,鼓浪屿成为公共地界。英美等国在鼓浪屿设置了工部局,并自行制定了 鼓浪屿公共地界规例 鼓浪屿工部局律例 等规章制度。在这些文件中,英美等国殖民者通过设置管理机构,实施市政建设和管理,以及制定维护公共卫生措施,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对鼓浪屿的卫生治理,鼓浪屿的国际社区也于此初见雏形。工部局设立后,先进行了市容整顿。如规定“公局管辖之街,如有任意窒碍或将铺之砌砖石等项物料,擅自取去及私行改动者,除由公局允许字样凭据外,即应照罚,以 10 元为限”。并规定住地租房之人要负责房屋前面的街道打扫,“凡住地租房之人,应将房屋前面行人走路之处,遵照公局指

29、示随时打扫干净,其四面沟之泄水处所,亦须沟治通畅,并将垃圾灰尘等项污秽扫除干净,如不遵办以罚 5 元为限,如贫户无资,可罚禁押,以 3 日为限”。这相当于类似于今天的“门前三包”。工部局还就房屋建造制定了详细的章程,如要求建造房屋“不准私相授受,其新盖房屋格样务求明亮,须遵公局指示,或黑暗狭隘不能如法应改易,务切拆改,以免疫气传染害人,倘有不遵87李颖、王尊旺:清代福建瘟疫述论,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3 期。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 编委会编 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第 317 页。英 朱利恩休斯爱德华:厦门地理通述,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

30、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120 页。福建省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民国)厦门市志 卷十七 实业志,方志出版社,1999,第 285 页。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 者,罚银不过 100 元为限。公局可商请该管官员派差弹压,将该屋拆去,以示警戒,其所有需费仍向犯例造之人索取,不付即照控追赔款之章办理”。从上述条款可以看得出来,工部局所制定的这些规章条例,主要涉及的是市政建设与管理。而这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道路一直处于良好的保养状态,与中国城市的道路相比更令人满意”,比较有效地改善了市政市容的环境。为防止瘟疫,工部局在诸多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以维护公共卫生。如在沟渠方

31、面,“凡公共地界之内,一切公用之沟或系阴沟或阳沟均专归公局一体管理,唯该沟应洗涤清净及修葺,工料之费归公局发给”。还实施了定向负责制度,规定“凡各私地界沟渠所有阴沟、阳沟均归公局绅监督,由监督者酌定一准之时进人该处勘验”。并制定了相关的处罚措施,“如勘验该私沟确有淤塞不通或有污秽积毒,恐有害人身命,由公局令地主将该沟若何改换修筑知会该地主,或该地主不在彼处,即租户或贷主于一礼拜内开工,倘遇限不开,听公局自行修葺,将洋人修葺需费若干到领事署,华人修葺需费若干到公堂,如数控追赔偿,并另罚银以 7 元为限。”这些严厉的惩罚性措施都指向的是公共卫生的治理。工部局最为重视的还是垃圾的治理,首先是限定倾倒

32、垃圾的时间,“公局酌定一与人家方便合宜时刻,专为挑倒厕所便桶秽水污物而设,决不能稍有逾越,公局将所定时刻出示通知,以后倘公界内有挑倒污秽之人出于限定时刻之外者,又无论何时有人将所运物各式车辆桶具等项并不设盖或有盖子而不足适用致臭气四散污秽倾溢,应照罚银以 5 元为限,如无资,可罚押禁以 3 天为限”。还就垃圾堆、臭水坑的治理做了详细规定,“凡房地业主租户均不准在房内或在地界内死水之坑令人厌恶之物堆积,经公局给文以后逾 48 点钟尚不能挑倒干净或将阴井厕内污水任其满溢浸泛致附近居民(嫌)恶,以及牧养猪豚等事,每事以罚 5 元为限,即由公局将此等物污秽坑厕阴井等项自行挑治洁净,以免大众憎嫌,因做此

33、等工费用,仍向犯例人索取,不付(即)照控追赔款之例而行,此项银两由公局查明,先向租户索偿,倘无从寻觅,可向业主追讨。”又如“公界内堆积污水粪秽等物,经公局查明实在情形与人精神身体有碍,公局经理人即通知该物业主或住该处之人,限令 48 点钟内全行搬开,如不遵办,即由公局97鼓浪屿公共地界规例,载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 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第 308 页。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 编委会编 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第356 页。鼓浪屿公共地界规例,载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 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第 305

34、页。鼓浪屿公共地界规例,载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 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第 306 页。鼓浪屿研究 第十六辑饬承雇工役搬开,工资仍向物主等追回,不付即照控追赔款例行。”这些苛刻的治理措施强制性地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卫生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工部局不仅管理公共卫生,对于个人家庭内部房屋污秽之事也有干预,如其规定“公局查知界内房屋全间或一角有污秽不洁情事,致与邻近之人身体精神大有险碍或云将此屋修整粉饰,方免臭气四达,瘟疫丛生,又云有阴井、沟、厕及装污秽水坑失修,与附近之人身体精神有妨,公局即知照该物主,令将此房屋等项在酌定时刻内,照所指做法迅办,有抗延者每次以罚 7 元为

35、限,并由公局自行雇役将房屋粉饰、淘井、通沟、挑倒坑厕等事办竣,所需工费照控追赔款例行。”真可谓事无巨细统统包揽,不过这也是鉴于近代厦门各种瘟疫屡屡发生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除此之外,工部局“还引进了筑坟墓许可制度,制定了有关死亡登记的规则,并禁止中国人在全岛各处任意埋葬尸体的恶习,划出一块特别地方作为中国人的墓地”。工部局实施的诸多卫生治理措施,极大地改变了鼓浪屿的卫生面貌,改善了居住环境。所以,这些措施实施后,英、法、美、德、意、日等国纷纷在鼓浪屿建造领事馆、洋行、医院、公司宿舍、教堂、学校等设施和机构,许多海外归来的华侨富商也在厦门建造别墅、公馆。在当时西方人眼里,“若论居住,厦门远没有鼓浪

36、屿惬意。所有的洋行和海关都在厦门这一头办公,而传教士和领事则全在鼓浪屿做事。”可以说,在外国人聚集的鼓浪屿上,西方文化透过各种建筑和设施,极大地改变了鼓浪屿的面貌,使这座小岛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容纳了多国居民以及各地文化最密集、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单元之一,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发展并具备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典范。而在这一具有典范意义的国际社区形成过程中,教会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卫生环境的有效治理则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当然,西方殖民者之所以着意于改善鼓浪屿的卫生条件,根本原因在于将鼓浪屿与厦门隔离开来,便于生活舒适,诚如毕腓力所言:“有了时间和耐心,我们就可以理智地期待这个地方的卫生和其他条件会

37、得到逐步改善。设立鼓浪屿租界,就是为了与08鼓浪屿公共地界规例,载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 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第 307 页。鼓浪屿公共地界规例,载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编 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第 307 页。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厦门海关志 编委会编 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第 355356 页。英 朱利恩休斯爱德华:厦门地理通述,载何丙仲辑译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第 120 页。晚清时期鼓浪屿的日常卫生与教会医疗 厦门陆地以及所有不利的环境隔离开来,因而其所在的位置是非常令人羡慕的。除了其理想的地理环境,这个地方的确举世无双。祝愿它永葆天赐的整洁干净,清静幽雅,永远是适宜人居的神圣典范。”所以在殖民心态驱使下所进行的卫生治理工作,根本目的终究不过是为了自身生活得更舒适而已。18美 毕腓力:厦门纵横 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何丙仲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第17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