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 集 合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2、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2集合的包含关系:(1)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或B包含A),记作AB(或);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B且BA,则称A等于B
3、,记作A=B;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2)简单性质:1)AA;2)A;3)若AB,BC,则AC;4)若集合A是n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有2n个子集(其中2n1个真子集);3全集与补集:(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2)若S是一个集合,AS,则,=称S中子集A的补集;(3)简单性质:1)()=A;2)S=,=S4交集与并集:(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交集。(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4、,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5集合的简单性质:(1)(2)(3)(4)(5)(AB)=(A)(B),(AB)=(A)(B)。【典例解析】题型1:集合的概念例1(2009广东卷理)已知全集,集合和的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1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无穷多个答案 B 解析 由得,则,有2个,选B.例2(2009山东卷理)集合,若,则的值为 ( )A.0 B.1 C.
5、2 D.4答案 D解析 ,故选D.题型2:集合的性质例3(2009山东卷理)集合,若,则的值为 ( )A.0 B.1 C.2 D.4答案 D解析 ,故选D.1.设全集U=R,A=xN1x10,B= xRx 2+ x6=0,则下图中阴影表示的集合为 ( )A2 B3 C.3,2 D2,3 2. 已知集合A=y|y2-(a2+a+1)y+a(a2+1)0,B=y|y2-6y+80,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解:由题知可解得A=y|ya2+1或ya, B=y|2y4,我们不妨先考虑当AB时a的范围如图由,得或.即AB时a的范围为或.而AB时a的范围显然是其补集,从而所求范围为.注:一般地,我
6、们在解时,若正面情形较为复杂,我们就可以先考虑其反面,再利用其补集,求得其解,这就是“补集思想”例4已知全集,A=1,如果,则这样的实数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即0,解得当时,为A中元素;当时,当时,这样的实数x存在,是或。另法:,0且或。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性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当时,”不能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是两层含义:。变式题:已知集合,,求的值。解:由可知,(1),或(2)解(1)得,解(2)得,又因为当时,与题意不符,所以,。题型3:集合的运算例5(2008年河南省上蔡一中高三月考)已知函数的定义域集合是A,函数的
7、定义域集合是B(1)求集合A、B(2)若AB=B,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解 (1)AB(2)由ABB得AB,因此所以,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例6(2009宁夏海南卷理)已知集合,则( ) A. B. C. D.答案 A解析 易有,选A题型4:图解法解集合问题例7(2009年广西北海九中训练)已知集合M=,N=,则 ( ) A B C D答案 C例8设全集,函数的定义域为A,集合,若恰好有2个元素,求a的取值集合。解:时, ,当时,在此区间上恰有2个偶数。题型7:集合综合题例11(1999上海,17)设集合A=x|xa|2,B=x|1,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由|xa|2,得a2xa+2,所以A
8、=x|a2xa+2。由1,得0,即2x3,所以B=x|2x0时,值域为;当a0时,值域为。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的形式;分式转化法(或改为“分离常数法”)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第3讲 函数基本性质1奇偶性(1)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则称f(x)为奇函
9、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如果函数f(x)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x)不具有奇偶性.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注意: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确定f(x)与f(x)的关系;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
10、(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3)简单性质: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设,的定义域分别是,那么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2单调性(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减函数);注意: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
11、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2)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3)设复合函数y= fg(x),其中u=g(x) , A是y= fg(x)定义域的某个区间,B是映射g : xu=g(x) 的象集:若u=g(x) 在 A上是增(或减)函数,y= f(u)在B上也是增(或减)函数,则函数y= fg(x)在A上是增函数;若u=g(x)在A上是增(或减)函数,而y= f(u)在B上是减(或增)函数,则函数y=
12、 fg(x)在A上是减函数。(4)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任取x1,x2D,且x10时,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恒为增函数,a0时过(0,0)4)幂函数一定不经过第四象限【典例解析】题型1:指数运算例1(1)化简:解:(1)原式=。例2(1)已知,求的值解:,又,。题型2:对数运算(2).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满足27的x的值是 . 答案 例3计算(1);(2);解:(1)原式 ;(2)原式 ;例4设、为正数,且满足 (1)求证:;(2)若,求、的值。证明:(1)左边;解:(2)由得,由得由得由得,代入得, 由、解得,从而。题型3:指数、
13、对数方程例5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是奇函数.(1)求a,b的值;(2)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解 (1) 因为是R上的奇函数,所以从而有 又由,解得(2)解法一:由(1)知由上式易知在R上为减函数,又因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等价于 因是R上的减函数,由上式推得即对一切从而解法二:由(1)知又由题设条件得即 整理得,因底数21,故 上式对一切均成立,从而判别式例6 设,若函数,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 B )ABCD【解析】,若函数在上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即有正根。当有成立时,显然有,此时,由我们马上就能得到参数的范围为.点评:上面两例是关于含指数式、对数式等式的形式,解题思路是转化为
14、不含指数、对数因式的普通等式或方程的形式,再来求解。题型4: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例7设( )A0 B1 C2 D3解:C;,。点评: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求解函数的值题型5: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应用例9若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1 B1m0 Cm1 D0m1解:画图象可知1m1时,函数y=logax和y=(1a)x的图象只可能是( )解:当a1时,函数y=logax的图象只能在A和C中选,又a1时,y=(1a)x为减函数。答案:B点评:要正确识别函数图像,一是熟悉各种基本函数的图像,二是把握图像的性质,根据图像的性质去判断,如过定点、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15、题型8: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综合问题例16已知函数为常数)(1)求函数f(x)的定义域;(2)若a=2,试根据单调性定义确定函数f(x)的单调性解:(1)由a0,x0 f(x)的定义域是。(2)若a=2,则设 , 则故f(x)为增函数。例18设,且,求的最小值。解:令 ,。 由得, ,即, , ,当时,。【总结】1(其中)是同一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示形式,因此在许多问题中需要熟练进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选择最好的形式进行运算.在运算中,根式常常化为指数式比较方便,而对数式一般应化为同应化为同底;2要熟练运用初中学习的多项式各种乘法公式;进行数式运算的难点是运用各种变换技巧,如配方、因式分解、有理
16、化(分子或分母)、拆项、添项、换元等等,这些都是经常使用的变换技巧,必须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逐渐积累经验;3解决含指数式或对数式的各种问题,要熟练运用指数、对数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更关键是熟练运用指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其中单调性是使用率比较高的知识;4指数、对数函数值的变化特点(上面知识结构表中的12个小点)是解决含指数、对数式的问题时使用频繁的关键知识,要达到滚瓜烂熟,运用自如的水平,在使用时常常还要结合指数、对数的特殊值共同分析;5含有参数的指数、对数函数的讨论问题是重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基本的分类方案是以“底”大于1或小于1分类;6在学习中含有指数、对数的复合函数问题大多数都是以综合形式出现,如与其它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形成的复合函数问题,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形成的各类综合问题等等,因此要努力提高综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