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村卫生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县***镇***村、***镇***村、***镇***村卫生室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
第二节 项目概况 6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建设规模 9
第一节 建设背景 9
第二节 建设规模 17
第三章 场址和建设条件 19
第一节 场址现状 19
第二节 场址条件 20
第四章 规划建筑方案 22
第一节 设计指导思想、原则 22
第二节 总体规划布局 22
第三节 建筑结构方案 23
第五章 公用工程 27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 27
第二节 电气工程 29
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 31
第七章 环境保护 33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38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 38
第二节 消防设施 39
第九章 项目管理及人力资源配置 41
第一节 项目管理 41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 42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管理 43
第一节 项目实施进度 43
第二节 项目招标管理 44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6
第一节 投资估算 46
第二节 资金筹措方式 49
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 50
第一节 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0
第二节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51
第三节 社会风险分析 52
第四节 社会评价结论 52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县***镇***村、***镇***村、***镇***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承办单位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Ø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
Ø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Ø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3月17日)
Ø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020年)》
Ø 内蒙古自治区的“8337”发展思路
Ø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
Ø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计办基层发〔 〕52号
Ø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自治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 〕104号)
Ø 国家和地方有关规程、规范、政策及条列等
Ø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及数据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可是,中国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但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村卫生室处于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最底端,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平台与载体,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促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是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等化,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020年)》合理确定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当设置1个村卫生室。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 — ,利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包括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在内的“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部署,为完成全区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筑牢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三级网网底,培育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30分钟服务圈,提出在全区1万个嘎查行政村中进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3年共计建设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5894个,到 末,全区基本实现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流动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县辖5个镇,1个***管委会,13个居委会,120个村委会,全县总人口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万人。全县现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个,基层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有一体化村卫生室120个,非一体化村卫生室9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村卫生室危房很多,医疗设备条件差等成为当前***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以来,***县卫计局按照全县“十个全覆盖”建设工程要求,已规划建设68所卫生室,但距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实现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差距较大,为继续加快推进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县卫计局提出在***镇***村、***镇***村、***镇***村村建设标准化卫生室项目。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县医疗卫生体系完善,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完善***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要。
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促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是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等化,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是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网底构成的,***县现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个,基层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有一体化村卫生室120个,非一体化村卫生室9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村卫生室危房很多,不达标,医疗设备条件差等问题突出,因此,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应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镇***村、***镇***村、***镇***村村卫生室的建设能够扩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2、能够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随着***县城镇化不断推进,各村落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老、弱、病、残、幼”留守人员成为了农村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弱势群体规模庞大,抗病能力差,生病率高。而相对于当前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低,留守村民看病就医极不方便,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但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严重。本项目***镇***村、***镇***村、***镇***村村卫生室建成后将在当地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承担起村民的医疗保健任务,为当地村民提供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扭转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是改进***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实现村卫生室标准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县多数乡镇、村集体几乎没有对村卫生室投入,加上乡村医生因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而改行或异地行医,导致部分村落无卫生室用房。部分村落有村卫生室,但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标识,村卫生室也大小不一、产权构成复杂,卫生室房面积不足、布局不合理,乡村医生甚至以家代室,一室多用,成了实际上的个体诊所,且设备简陋,大部分村卫生室只有“老三件”,个别卫生室甚至连最基本的器具消毒锅都没有。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极差,村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公平性、可及性无从保障。
本项目新建村卫生室严格按照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诊室、治疗室、药房、处理室“四室”分开,同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办公用品,室内外墙壁用涂料粉刷,地面铺瓷砖,设有标识统一的卫生室牌子,实现房屋、设备、人员、管理四配套,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达到“设置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便民化”目标。项目的建设能够极大地改进***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
第二节 项目概况
一、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镇***村、***镇***村、***镇***村村。
二、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在***县***镇***村、***镇***村、***镇***村村各建设一个卫生室,共建设3个卫生室,每个建筑面积60㎡,总建筑面积180㎡,建筑为单层砖混结构。
三、主要建设条件
(一)政策规划条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020年)》都提出每个行政村应当设置1个村卫生室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3年共计建设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5894个,到 末,全区基本实现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流动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土地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建卫生室选址的建设用地,当地政府要无偿划拨,项目土地供应条件良好。
(四)资金条件
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由自治区政府主导,卫生和计生委规划指导,各相关部门协调推进与落实,建设资金按自治区要求分级匹配。
(五)交通条件
***县村村通公路基本建成,各村卫生室通达性良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期材料运输和建成后卫生室运行的交通要求。
(六)公共设施条件
***县全境已实现电力、供水条件全覆盖,各村卫生室用电、用水可直接接本村预留的给水接口和电力线缆,公共条件良好。
(七)施工条件
***县建筑材料比较丰富,砂砾、水泥可在当地采购,完全能够满足本工程的需要;***县当地具有一批技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施工建设队伍、工程监理和管理人才,可经过建设招标选择实力雄厚的建设单位进行施工,并聘请有经验的监理公司对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0.88万元,工程其它费用1.97万元,预备费1.15万元。
(二)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资金及地方配套。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技术指标
(一)
卫生室
㎡
180
3个卫生室,每个建筑面积60㎡
(二)
配套工程
1
给水管道
m
15
DN50,PE管
2
电力管线
m
15
ZRYJV-0.6kV
二
总投资
万元
24.00
1
工程费用
万元
20.88
2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万元
1.97
3
预备费
万元
1.15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建设规模
第一节 建设背景
一、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一)发展现状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 底,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73.14亿人次,住院人数1.91亿人。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
二是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质量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近90%。医护比仅为1∶1,护士配备严重不足。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专科领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四是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到位,以药补医机制尚未有效破除,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
(三)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
表2-1 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主 要 指 标
2020年目标
现状
指标性质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6
4.55
指导性
医院
4.8
3.56
指导性
公立医院
3.3
3.04
指导性
其中:省办及以上医院
0.45
0.39
指导性
市办医院
0.9
0.79
指导性
县办医院
1.8
1.26
指导性
其它公立医院
0.15
0.60
指导性
社会办医院
1.5
0.52
指导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2
0.99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5
2.06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3.14
2.05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0.83
0.61
指导性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
1.07
约束性
医护比
1∶1.25
1∶1
指导性
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
1∶0.6
1∶0.45
指导性
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500
—
指导性
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800
—
指导性
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1000
—
指导性
2、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任务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基层和区域的专科水平,逐步缓解地域、城乡、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和军队基层卫生机构等。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一般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2)数量及床位数
合理确定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当设置1个村卫生室。按照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重在提升床位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
二、内蒙古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一)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继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卫生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3264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9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48个,乡镇卫生院1332个,诊所和医务室5345个,村卫生室1402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24245张病床,卫生人员总数66537人。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287.52万人次,入院人数35.25万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5.7人次和住院0.7床日。病床使用率40.19%,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2日。
表2-2 全区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
乡镇卫生院数(个)
1332
床位数(张)
17870
卫生人员数
2
卫生技术人员
17614
执业(助理)医师
9124
诊疗人次(万人次)
1287.52
入院人数(万人)
35.25
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
5.7
医师日均负担住院床日
0.7
病床使用率(%)
40.1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5.2
全区12228个行政村共设14028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217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82人、注册护士29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9496人。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人员1.55人。村卫生室诊疗量达2230.71万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1590人次。
表2-3 全区村卫生室及人员数
行政村数(个)
12228
村卫生室数(个)
14028
人员总数
21776
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982
注册护士数(人)
298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人)
19496
乡村医生(人)
17897
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人员数(人)
1.55
(二)村卫生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乡镇、村集体几乎没有对村卫生室投入,大多数村没有村卫生室用房。部分村庄有村卫生室,但房面积不足、布局不合理,以家代室,一室多用的现象普遍,成了实际上的个体诊所。
(2)乡村医生因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收入全部来自行医创收,在加上农村地区偏远,生活环境差,大学毕业生、有执业资质的医生不愿到村卫生室工作,导致医疗卫生人才缺乏,医技力量不足,群众患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进而增加上级医院的负荷。
(3)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村卫生室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简陋,大部分村卫生室只有“老三件”,严重限制了乡村医生的发挥,给行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解决对策
(1)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按照“统筹兼顾、方便就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坚持集体主办、个人承办、村医联办村级卫生室,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完善、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
(2)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院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发展滞后的状况。
(3)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中医中药、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对还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绝大部分乡村医生要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政策,制定措施,逐步解决。
(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划
1、规划目标
全面完成我区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筑牢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三级网网底,培育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30分钟服务圈,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全区1万个嘎查行政村中进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从 到 ,利用三年时间,对政府支持举办的全区非卫生院所在地、近年没有投入建设且不达标的5894个卫生室进行分期分批建设,到 末,全区基本实现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流动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逐步达到房屋、设备、人员、管理四配套的目标。
2、实施方案
(1)整体规划,坚持标准
新建和改建工程均以盟市和旗县为单位组织实施,做到统一建设图纸和外观设计、统一建筑材料标准、统一审定预算造价、统一施工监理,具体方式由旗县政府确定。
需新建卫生室选址的建设用地,当地政府要无偿划拨,相关部门免除各种配套费用;所选地址要优先选择群众居住的中心区域,也可选择与乡村医生住所或供水、供暖、供电设备配套齐全的嘎查村委会合建,以方便乡村医生行医和群众就医。
新建和改建嘎查村卫生室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确保诊查室、治疗室和药房三室独立,并设有取暖设施和卫生厕所。新建和改建嘎查村卫生室室内举架高度不应低于3米,原则上新建卫生室外观、屋顶颜色做到全区统一,标牌标识符合规范。卫生室外要设有密闭的医疗垃圾临时存放设施,配有必须的基本医疗设备。
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与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改革有机结合。
(2)政府主导,多方筹资
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由自治区政府主导,卫生和计生委规划指导,各相关部门协调推进与落实;盟市卫生行政部门承担建设主体责任,旗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嘎查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按自治区要求分级匹配。
(3)明确投入,明晰产权
卫生室的土地使用权归属集体所有,土地上面的附着物按照投入确定产权归属。
国有产权: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卫生室,产权归国有,由卫生院统一管理,从业乡村医生使用。
村级组织产权:嘎查村全额投资建设的卫生室,产权归嘎查村所有,由卫生院统一管理,从业乡村医生使用。
混合产权:卫生院、嘎查村、乡村医生共同出资建设的卫生室,按投资额划分产权,由卫生院统一管理,从业乡村医生使用。
个人产权:乡村医生个人投资建设的卫生室,产权归属乡村医生,由卫生院统一进行管理,从业乡村医生使用。
三、***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个(包括县医院、中蒙医院、合管办、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人口与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卫生监督所、结防所、改水办、卫校),专业技术人员478人。基层卫生院8所,核定人员编制数153人,实有在职人员130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核定编制数58人,实有在职人员37人。全县有一体化村卫生室120个,非一体化村卫生室98个,乡村医生254名;有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工作人员14人;有民营医院1所,专科门诊部1个,个体诊所13个。
以来,***县卫计局按照全县“十个全覆盖”建设工程要求,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经过新建、扩建及自建的方式,全县已规划建设了68所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面积不低于60㎡,诊室、治疗室、药房、处理室四室独立,同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办公用品,有效地调动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节 建设规模
一、项目选址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020年)》提出每个行政村应当设置1个村卫生室,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计办基层发〔 〕52号)规划按照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总体要求,筑牢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三级网网底,培育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30分钟服务圈,到 末,全区基本实现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流动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全县辖5个镇,1个***管委会,13个居委会,120个村委会,按照上述政策规划中村卫生室建设原则,及当前已经规划建设的68个村卫生室分布,本次拟建设3个村卫生室,布局于***镇***村、***镇***村、***镇***村村。
各村服务人口具体情况见表2-4。
表2-4 各村服务人口情况表
序号
村名
服务人口
备注
1
***县***镇***村村
653
2
***县***镇***村
1002
3
***县***镇***村
1268
二、建设规模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计办基层发〔 〕52号)要求,“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确保诊查室、治疗室和药房三室独立”,本项目每个村卫生室建设面积确定为60㎡,3个卫生室总建筑面积为180㎡。
第三章 场址和建设条件
第一节 场址现状
一、地点与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镇***村、***镇***村、***镇***村村。
***县地处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东经111°2′30″—111°32′21″,北纬40°5′35″—40°35′15″,全县平均海拔高度为1132米,东西宽37.9公里,南北长52.35公里,面积1416.8平方公里。
图3-1 项目地理位置图
二、场址土地取得方式
新建卫生室选址的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要无偿划拨。
第二节 场址条件
一、地形地貌
自然地理为黄土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和西南低。由丘陵地形过渡到宽广的平原地形。分为五类: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湖积台地、宽谷洼地和冲积平原。成因类型上,由剥蚀堆积地形到堆积地形。
(一)剥蚀堆积地形:分布于县于县镜东南部,海拔高程1100—1277米,由第三系砂砾组成,在表面上,普遍被黄土质粘砂土覆盖、形成浑圆形山顶,地形向西北倾斜。
(二)堆积地形:冲积平原,由黄河、大黑河、宝贝河、什拉乌素河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微有起伏。盐渍化普遍,沼泽零星分布,由冲积砂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堆积而成.海拔高程1000——1050米。
(三)风成地形:分布于县境西南、南部黄河以北局部地方,由细纱、粉纱组成固定砂丘和砂垅。一般高出地面约0.5—20米,海拔高程1000—1050米。
二、气候特征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雨量362mm,属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
三、交通条件
***县形成了公路、铁路和航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有4条主要公路干线,包括呼市至准格尔煤田二级公路,呼市至喇嘛湾公路,包头至凉城公路,托县至察素齐公路。与丰准铁路接轨的大唐托电专用线横穿托电工业园区,大型物资可经过铁路直接运抵托县。村村通公路基本建成,各村卫生室通达性良好。
四、公共设施条件
***县全境已实现电力、供水条件全覆盖,各村卫生室用电、用水可直接接本村预留的给水接口和电力线缆,公共条件良好。
五、经济社会条件
,***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亿元,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2亿元,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6.2亿元,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1300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4930元,增长10%。
老年养护院投入使用,霍家圪洞健康路社区主体完成。发放70周岁以上敬老金1611万元、80周岁以上高龄津贴403万元。发放“五免一补”资金2520万元、“两免一补”资金1500万元、低保和贫困家庭大学生补助744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528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年减少贫困人口 人。
启航学校、燕山营子和伍什家幼儿园投入使用。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博士后工作站1个、自治区研发中心1个、市级研发中心3个。建立13个全民健身站,举办体育赛事20场次。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20个一体化村卫生室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6000万元,参合率达98%。
第四章 规划建筑方案
第一节 设计指导思想、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基层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促进***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建成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标准化卫生室,促进覆盖全县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提升疾病防治能力,改进群众健康水平。
二、设计原则
(一)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按照规范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卫生室,提高卫生室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应注意改进患者的就医条件和乡村医生的工作条件,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三)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建筑标准应根据该地区的经济条件合理确定。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要体现清新、典雅、朴素的行业特点。
第二节 总体规划布局
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一个行政嘎查村建设一所政府支持卫生室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场址要选择交通出入方便,离群众居住的中心区域、乡村医生住所或供水、供暖、供电设备配套齐全的嘎查村委会合建,以方便乡村医生行医和群众就医。
场址地形为人工地形,采用平坡式,场址设计标高要高于周边道路最低路段高程0.2m以上,与建筑物首层地面标高设计高差,路面标高要高于绿地地面标高0.05m以上。场址经过各部分标高关系的安排,雨水排出方式利用地面坡度排放。
第三节 建筑结构方案
一、设计依据
Ø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 〕142号)
Ø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
Ø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Ø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
Ø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
Ø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7- )
Ø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
Ø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
Ø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
Ø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Ø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
Ø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
Ø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
二、建筑风格与特征
建筑基本格调为中式风格,长方体几何形体使整个建筑造型显得简洁明快、美观大方、经济适用。经过粉刷涂料使卫生室风格风貌统一,干净整洁。
卫生室单体建筑面积60㎡,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建筑高度3.45m,室内净高3.0m,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6度,使用年限50年。
表4-1 建筑特征表
序号
项目
数量或特征
1
建筑类别
二类多层建筑
2
建筑面积
60㎡
3
层数
1
4
建筑高度
3.45m
5
檐高
3.1m
6
室内净高
3.0m
7
结构
砖混结构
8
耐火等级
二级
9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10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11
使用年限
50年
三、建筑功能及布局
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一般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60㎡,内部设置诊室、治疗室、药房、处理室。
诊室的功能主要是诊断和检查的空间,医生在诊室对病人询问病情,结合设备进行检查,确定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室和处理室是医生对病人实施具体的治疗措施的场所。
药房主要是医药的储藏空间,医生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配药,在药房进行取药。
四、建筑设计
(一)结构设计参数
耐火等级 二级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 8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20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基本风压 W=0.55kn/㎡
基本雪压 S=0.40kn/㎡
场地标准冻层 1.5
(二)结构体系选择
1、基础
本项目基础采用毛石条形基础。
2、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采用砖混结构。
(三)建筑工程做法
1、墙体工程
承重外围护墙采用370厚机制多孔粘土砖墙,非承重外围护墙采用240厚机制多孔粘土砖墙。在室内地坪下60处做20厚1:2水泥砂浆内加5%防水剂墙身防潮层。
2、门窗
外窗采用断桥铝合金窗,外门采用防盗门。外窗的抗风压等级为6级,气密性等级为6级,水密性等级为3级,保温性等为6级,隔声性能分级为3级。
3、屋面工程
屋面结构为钢架结构,木檩条封合,上订木板,100mm厚聚苯板保温。20厚1:2.5水泥砂浆做防水层,防水年限 ,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4.0+4.0mm。水泥砂浆挂瓦。
4、装修
(1)外装修
建筑外墙粉刷涂料,使建筑风格透过点、线、面、光、色、质等元素凸显庄严、洁白等特点。
(2)内装修
地面:采用防滑耐磨地面,采用防滑瓷砖。
内墙面:采用混合砂浆抹平,粉刷涂料。
顶棚:采用矿棉板吊顶。
踢脚:地砖。
第五章 公用工程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
一、编制依据
Ø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6- )
Ø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
Ø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
Ø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
Ø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 )
Ø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
Ø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Ø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
二、给水工程
(一)用水量计算
1、用水人数
卫生室同时接待病人数量按人口最多村的10%估算,***镇城拐村为1268人,同时生病就医的人数估算为13人;卫生室医生为1人。
2、用水定额
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病人用水定额为15L,小时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