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super****30541 文档编号:46515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2年 第 3期 (总 第 2 6 9期 ) N u mb e r 3 in 2 0 1 2 ( T o t a l No 2 6 9 )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M ATERI AL AND ADM CI 正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2 3 5 5 0 2 0 1 2 0 3 0 2 3 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杜朝华a , b ( 郑州大学 a 土木工程学院;b 综合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摘要: 以再生骨料替代率和混凝土强度为试验参数, 对 6 根再生混凝土

2、适筋梁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再生混凝土梁与普通 混凝土在破坏形态等方面的异同, 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再生混凝土梁平截面假定适用性、 承载能力、 抗 裂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没有降低, 且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但其开裂荷载理论计算值比实测 值大, 不利于工程应用, 建议对再生混凝土梁开裂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梁;替代率;受弯性能 中图分类号 : T U5 2 8 0 4 1 文献标 志码 : A 仑 计算值除以 l - 3 进行调整。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2 ) 0 3 0 0

3、 7 7 04 E xpe r i men t al s t udy o f t h e f l e x ur a l pr op er t y of r e c yc l e d ag gr eg a t e c onc r e t e be a m s DUZh a o - hu at ( a S c h o o l o f C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Mu l t i - f u n c t i o n a l De s i g n a n dR e s e a r c hAc a d e my , Z h e n g z h o u Un i

4、v e r s i t y , Z h e n g z h o u4 5 0 0 0 1 , C h ina ) Ab s t r a c t :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fl e x u r a l p r o p e r t y o f r e c y c l e d 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b e a ms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wi th d i ff e r e n t r e p l a c e me n t r a t i o o f r e - c

5、 y c l e da g g r e g a t eand c o n c r e t eg r a d e Th e s i mi l a r i ti e sandd i ffe r enc e so nthef a i l u r emo d e s b e t we e n r e c y c l e d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e Be a msandn o r ma l o n e s a re d i s c u s s ed Ac c o r d i n g t o v a r i o us r e p l a c e me n t r a

6、 t i o o fr e c y c l ed a g g r e g a t e and c o n c r e t e g r a d e, the i n fl u en c e o n the a s s um p t i o n o f pl ane S e C t i o n, c a r r y i n gc a p a c i t y , c r a c k i n ga b i l i ty, e t c o f r e c y c l e d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b e a ms i s a l s oa n a l y s

7、e d Th e res u l t s s h o wtha t t h e u l t i ma t ebea r i n g c a p a e - i t yo f rec y c l e da g g r e gat e c o n c r e t eBe a msi s n o t r edu c e d, an d c a nme e t the r e q ui r e me n t so f thec u r r e n t s p e c i fic a t i o n, b u t the c alc ul a t i o nv alu eo f the c r a c

8、kl o a dl a r g er than theme a s u r e dv alue , wh i c hi sa g a i n s t the e n g i ne e r i n ga p pl i c a t i o n:Ac co r d i ng l y, i ti s a d v i s e dthatt h e c a l c ul a t e d c rac kl o a dv al- u e o f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et e b e am s s h o u l d b e d i v i d e d b y 1 3 in the

9、 a p pl i c a ti o n Koy WOr d$ : rec y c l e d 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b e am s ; rep l a c e me n t rat i o; fle x u r al p rop e r t y O 引言 发达国家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研究较早, 对再生骨料及 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制定出相应的规范规 程, 并且有成功应用的例子 。 而国内起步较晚, 虽也进行了一 些基础性研究 , 有些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公路建设也有 成功应用的例子, 但混凝土 自身的离散性及旧混凝土来源的

10、多 样性, 导致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建造方面尚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应 用3 , 为了加快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以再生骨料替代率和混凝土 强度为设计变量, 对 6 根再生混凝土梁进行了正截面受弯性能 试验研究, 对再生混凝土梁承载力、 抗裂性能、 变形以及裂缝等 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探讨。 1 试验参数及构件设计 6 根受弯梁按照适筋梁配置相同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 图 1 ) , 为了 更接近混凝土的真实受弯工况,在纯弯段内只配置底部受力 筋。 受弯构件变化的参数为再生骨料替代率( 0 、 5 0 、 7 O ) 和混凝 土强度等级( c 3 0 、 C 4 0 ) 。 截面尺寸设计为b x h = 2 0

11、0 mmx 4 0 0 i n i n , 长度均为 - 3 0 5 0 11 1 _i l l 。 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 , 每级加载后持荷 5 mi n , 之后再观察裂缝的发展。 在构件尚未开裂时, 每级荷载为 收稿日期: 2 0 1 1 o 9 - 2 O 基金项目: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 5 0 5 7 8 1 4 8 ) 理论极限荷载的5 , 在加载到开裂荷载的 7 5 之后, 每级加载 荷载调整为理论极限荷载 3 , 直至达到构件的开裂荷载并且大 部分裂缝都已出现为止。 当达到理论极限荷载的 9 0 之后 , 每 级加载荷载调整为理论极限荷载的 3 , 直至构件破坏O 为便于 对试

12、验现象描述, 对试验构件采用代号表示: F B( F l e x u r a l B e a m) 为受弯梁代号 , 第一个数字表示再生骨料替代率( 分别表示 0 、 5 0 、 7 0 ) , 第二个数字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 1 和 2分别表示 C 3 0和 C 4 0 ) , 例如: F B 0 1 表示再生骨料替代率为 0混凝土强 度等级为 C 3 0的受弯梁。 l A I B 30 5 0 I A I 胆 亟 A A戴面 B B 截面 图 1 再生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 单位 : mm) 7 7 2 裂缝的发展和破坏形态 3 平截面假定适用性 试验发现, 再生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过程与普通

13、钢筋混凝 土梁相似, 依据裂缝出现的先后和发展形态的不同, 其裂缝发 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受弯试验梁纯弯段内竖向裂缝的出现阶段, 荷载 一 般是从开裂荷载到构件极限荷载的 3 5 左右。 当构件加载到 开裂荷载时, 一般在跨中位置出现第一条竖向裂缝 , 这时梁底 纯弯段内混凝土承受的拉应力转移到了裂缝处底部纵筋上, 纵 筋应变曲线出现弯折点。 由于试验梁底部混凝土拉应力的转 移 , 随着荷载增加, 一般不出现新的裂缝, 此时跨中第一条竖向 裂缝向上延伸, 但宽度和长度增加很慢 , 当荷载加载到试验梁 极限荷载的2 5 左右时, 在两加载点之间即纯弯段内相继出现 其他竖向裂缝

14、, 直到极限荷载的 3 5 , 纯弯段内裂缝数 目达到 一 个相对稳定值, 称为第一批裂缝。 第一批出现的竖向裂缝都在 纯弯段内, 这批裂缝有短而细的特点 , 均在中和轴以下, 并且这 批裂缝一般在箍筋位置, 裂缝间距也跟箍筋间距相当, 造成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在同级荷载 下纯弯段内弯矩是最大的, 致使混凝土的拉应力较大 ; 另一方 面是因为箍筋截面处底部混凝土的保护层相对纵筋位置保护 层薄 。 第二阶段 : 受弯试验梁竖向裂缝发展及弯剪段裂缝出现, 荷 载一般是从试验梁极限荷载的 3 5 到钢筋即将屈服。 在此阶 段 , 随着荷载的增加, 纯弯段内的竖向裂缝缓慢

15、发展, 但宽度和 长度发展都不大, 还是在中和轴以下发展; 同时在第一批裂缝 之间也出现了更为细小的竖向裂缝, 这些裂缝一般都在梁的中 性轴以下 , 发展极为缓慢。 在荷载快到达到钢筋屈服荷载时, 试 验梁弯剪段中下部出现了细小的斜裂缝, 这些裂缝特点是细而 长, 沿着裂缝长度方向加载点和梁底发展, 这阶段裂缝称为第 二批裂缝 。 第三阶段: 受弯试验梁竖向裂缝急剧发展至破坏阶段, 荷 载一般是从梁底纵向钢筋屈服荷载到极限荷载 , 在此阶段几 乎没有新的裂缝产生。 当荷载增加到底部纵筋屈服之后 , 跨中 竖向最大宽度裂缝宽度和长度急剧发展 , 延伸至中和轴以上 , 梁顶混凝土压应力至极限压应变

16、而被压碎 , 试验梁破坏 。 在此 阶段, 纯弯段内除了第一批箍筋处裂缝发展至中和轴以上, 其 他竖向裂缝发展很小; 弯剪段的斜向裂缝只是长度有所发展 , 宽度几乎不变。 典型的受弯试验梁最终裂缝发展形态如图 2 所示 f a ) FB一 0 2 粱 ( b ) F B一 5 0 一 l 梁 图 2 受弯梁裂缝发展形态 从图2中可以看出,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 纯弯段内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裂缝最终形态相似 , 主要差别在于钢筋再生 混凝土梁竖直裂缝的间距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小, 且在箍筋截 面处发展较长裂缝之间存在细小短裂缝 ,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 同强度等级配合比下, 再生混凝土的较低 ,

17、拉应力相同时, 易 开裂。 7 8 受弯构件正截面弯曲变形后, 在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变达 到屈服之前及达到的瞬间, 截面上各点应变与该点到中和轴 的距离成正比, 截面平均应变保持为平面, 即为平截面假定。 平截面假定是混凝土理论计算的重要假定之一 , 是我国现行 G B 5 0 0 1 0 -2 0 1 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中受弯构件理论计算 的基本前提。 图 3为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下钢筋再生混凝土梁 在不同荷载等级下混凝土应变沿梁截面高度的变化曲线 , 由图 可以看出, 在试验过程中, C 3 0 、 C 4 0两种混凝土强度等级下不同 再生骨料替代率再生混凝士梁与普通混凝土梁一样 , 基

18、本符合 平截面假定, 即平截面假定是适用于再生骨料混凝土梁的。 4 0 0 3 5 O 量3 0 0 鞭 柩 1 0 0 5 O O 。 +1 O k N +2 0k N _ 4 0k N * _ 6 0k N +8 0k N +1 0 Ok N +1 2 0k N 1 一 1 0 0 0 0 1 0 0 0 20 0 0 3 0 0 0 40 0 0 应 变 1 0 ( a ) C3 0 4 0 0 3 5 O 皇3 O O 匿1 5 0 辍 1 0 0 50 0 : +1 0 k N - _ 2 0 k N - 4 0k N , 6 0k N +8 0k N +l O 0k N +l 2

19、0k N 一 l 0 0 0 0 1 0 0 0 20 0 0 3 0 0 0 40 0 0 应 变 1 0 ( b ) C4 0 图 3 再生混凝土梁混凝土应变沿梁截面高度的变化 曲线 4 裂缝宽度分析 采用裂缝读数显微镜对每级荷载下纯弯段内竖向裂缝在 纵筋位置的宽度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两种混凝土强度等级下不 同替代率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在受力钢筋屈服前同级荷载下最 大裂缝宽度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 梁的最大裂缝宽度随着荷载增加不断增 大。 同级荷载下,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 再生混凝土梁的最 大裂缝宽度较大, 表明其抗裂性能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差 , 对工 程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

20、态裂缝控制不利 , 因此对采用再生混 凝土的工程结构应采取降低最大裂缝宽度的有效措施。 图 5为 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再生骨料替代率钢筋再生混凝土最 大裂缝宽度比较曲线。 从图 5中可以看出 5 0 和 7 0 两种替代率下钢筋再生混 凝土梁相比, 在相 同受力工况下 , C 3 0混凝土强度梁 的最大裂缝 宽度比C 4 0混凝土强度梁小 , 并且 C 3 0混凝土梁的曲线斜率较 大, 裂缝发展速度较慢, 有利于裂缝的监测控制, 表明 C 3 0混凝 土强度的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优于 C 4 0混凝土强度 的钢筋再生混凝土梁。 5 开裂弯矩分析 依照试验构件设计及实际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

21、, 按照标准 G B 5 0 0 1 0 -2 0 1 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计算试验受弯构件的 开裂荷载如表 1 所示,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裂缝宽度 ram ( b ) C4 0 图 4 不 同混凝土强度最大裂缝宽度 曲线 裂缝宽度 m m ( a ) 5 0 裂缝宽度 ra m ( b ) 7 0 图 5 不问替代率再 生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曲线 表 1 受弯构件开裂弯矩实测值与理论值 比较 注: 为试验测量开裂弯矩; 为理论计算开裂弯矩; 为理论调 整开裂荷载 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 表 1 中, 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是表征钢 筋混凝土构件抗裂度大小的重要指标 ,

22、。 越大 , 构件抗裂度越 高, 。 越小 , 构件抗裂度越低。 从表 1 可以看到, 与普通钢筋混 凝土梁相比, C 3 0和 C 4 0 两种混凝土强度等级下再生混凝土梁 的 。 较小, 表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较普通钢筋混凝 土梁的抗裂性能略差。 C 3 0混凝强度 5 0 和 7 0 替代率梁的 分别为 7 8 0 和 6 8 8 , 相差 1 1 7 9 , C 4 0 混凝土强度 5 0 , 4 和7 0 替代率梁 。 分别为 6 5 1 和 6 7 3 , 相差 3 2 6 , 替代率的变化对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度影响不明显。 表 1 中 C 3 0和 C 4 0普通混

23、凝梁的 , 值分别为 1 0 1 9和 1 0 0 7 , 近似等于 1 , 表明普通混凝土的开裂弯矩实测值与理论 值符合较好。 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 两种混凝土强度下不同再生 骨料替代率的钢筋再生混凝土梁 值较大, 且所有构4 Mff M 值均大于 1 , 表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的实测值与理论值 符合度较差 , 如果按照 G B 5 0 0 1 0 - - 2 0 1 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理论计算值来控制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 在实际弯矩 还没达到规范计算值时构件已开裂, 导致构件的刚度提前退化, 挠度增大, 并容易引起构件开裂处受力钢筋钢筋的空气腐蚀, 对于构件的正常使用状

24、态是不安全的, 即规范中关于开裂弯矩 的理论计算对钢筋再生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已不适用了。 为了 更好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进行控制, 对钢筋再生混凝土 梁开裂荷载理论计算值除以 1 - 3 进行调整, 调整后 怫值均大 于 1 , 开裂荷载实测值大于理论计算值 , 且 , 怫平均值 z = 1 1 5 , 变异系数6 - 0 0 7 8 , 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规律性较好。 6 极 限承载 能力分析 表 2按照试验构件设计及实际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按照 G B 5 0 0 1 0 -2 0 1 0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计算试验受弯构件的 极限弯矩,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表 2

25、受弯构件极 限弯矩实测值与理论值 比较 注: 为试验测量极限弯矩; 懈为理论计算极限弯矩 为混凝土 轴心抗压强度 。 从表 2可以看到所有试验梁的测量极限弯矩都大于其理 论计算极限弯矩, 表明试验受弯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能够满足 G B 5 0 0 1 0 -2 0 1 0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要求。 C 3 0和 C 4 0两 种普通混凝土梁的 慨值分别为 1 2 7 6和 1 3 0 5 , 测量值比计 算值分别提高了2 7 6 和 3 0 5 , 安全储备较高。 钢筋再生混凝 土梁中 C 3 0混凝土强度受弯梁 吃 值比 C 4 0混凝土强度受弯 梁 y 值高, 其中C 3 0 混凝

26、土强度替代率 5 0 的衄 值 1 3 6 9 又高于 7 0 的 肘 值 1 2 8 0 , 表明C 3 0 混凝土强度钢筋再生混 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优于 C 4 0混凝土强度钢筋再生混凝土梁, 且 5 捐洼 骨料替代率梁的抗弯I生 能优于 7 再生骨料替代率梁。 所有试验梁M【, 值的平均值为 1 2 9 2 , 变异系数为 0 0 3 1 , 说明 钢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区别不大, 现行GB 5 0 0 1 0 - - - 2 0 1 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中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是适用于钢筋 再生骨料混凝土梁的, 并且安全储备也较高。 7 9 7 结论 载力没有降低, 且能够满足现

27、行规范的要求, 安全储备较高。 通过对 C 3 0和 C 4 0两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和 3 种替代率( 0 、 5 0 、 7 O ) 的6根再生骨料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试验, 分 析了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 主要结论如下: ( 1 ) 再生骨料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 比, 其破坏 过程和破坏形态相似;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计算理论的平截面假 定同样适用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理论计算。 ( 2 )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裂缝 发展最终形态无明显差异; 相同荷载下再生混凝土梁的裂缝最 大宽度较大, 但均能满足GB 5 0 0 1 0 - - - 2 0 1 O 混凝

28、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要求, 且安全储备较高; C 3 0 优于 C 4 0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再 生混凝土梁的抗裂缝性能, 且 5 0 替代率优于 7 0 替代率钢筋 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缝性能。 ( 3 )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度较普通钢筋再生混凝土梁 略差 , 但相差较小, 且不同替代率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抗裂度 影响不明显;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梁开裂荷载理论计算值较实测 值大, 不利于工程应用 , 建议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理 论计算值除以 1 3进行调整。 ( 4 )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 比, 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 上接第 6 5页 模型试件尺寸为 1 0 0 mm l O 0 mmx

29、 l 0 0 ml l l , 而地铁混凝土 结构平均设计衬砌厚度为 3 5 0 mm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为 3 5 mm, 因此 , A 1 = 3 5 0 5 0 = 7 故将 A 。 代入式( 3 ) 中, 可得: 、 1 A F = 一 = 6 0 8 7 B O 11 5 A D = B 2 A , - 0 1 1 5 x 6 0 8 7 = 0 8 0 5 A = X 0 8 0 5 x 0 0 0 2 5- 0 0 4 4 将各配合比 6 0 d平均碳化深度代入式( 2 ) 中, 可知各配合 比混凝土抗碳化耐久性年限均大于设计要求的 1 0 0年。 表 6 不同配合 比混凝抗

30、碳 化寿命预测结果 4结 论 ( 1 )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与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关系, 强度 越高 , 混凝土越密实, 抗碳化陛能也越好 , 相应耐久寿命也越长。 ( 2 ) 在相同强度等级下, 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随水灰比的 增大而减 弱。 ( 3 ) 采用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优于采用萘系 8 0 参考文献 : 1 MO R I T , e t a1An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a g g r e g a t e c o n c r e t e t o s t r u c t u r e s J

31、 C o n c r e t e J o u rnal, 2 0 0 0 , 3 8 ( 6 ) 【 2 T O P C U I B P h y s i e al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i e s o f c o n c r e t e p r o d u c e d w i t h w a s t e c o n c r e t e J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a r e h , 1 9 9 7 , 2 7( 1 2 ): 1 81 7 1 8 2 3 【 3 】肖建庄李佳彬 , 等

32、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啪 混凝 土 , 2 0 0 3 ( 1 0 ) : 1 7 2 0 【 4 】DU Z h a o h u a , L I U L i x i n, e t a1E x p e r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f u n d a me n t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f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t e I n t e rn a t i o n al S y mp o s i u m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S u s t a i n a b i l i

33、t y of S t ru c t u r e s i n Ci v i l En g i n e e rin g S o u t h C h i n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i n a , 2 0 o 9 ( 2 7 ) : 2 6 4 2 6 9 【 5 】 G B 5 0 0 1 0 - - 2 0 1 0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1 作者简介 联 系地址 联系电话 : 杜朝华( 1 9 7 2 一 ) , 男 , 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 9 7号

34、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 ( 4 5 0 0 0 2 ) 1 3 7 0 0 88 5 8 7 9 减水剂的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 4 ) 快速碳化试验结果表明, 长沙地铁用混凝土双掺( 粉煤 灰、 矿粉) 的配合比设计, 足以满足混凝土结构 1 0 0年抗碳化耐 久性设计寿命的要求。 参考文献 : 【 1 G B T 5 0 0 8 1 -2 0 0 2 ,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 2 0 0 2 【 2 G B J 8 2 1 9 8 5 ,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s 1 9 8 6 3 3 J T J 2 7 O 一9 8 ,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35、s 】 1 9 9 9 【 4 张子明, 周红军, 赵吉坤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河海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4 , 3 2 ( 6 ) 5 5 彭波, 杨文, 等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对预拌混凝土碳化的影响f J 混凝 土 , 2 0 0 9 ( 5 ) 6 邢世海 超掺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应用 J 混凝土, 2 0 0 4 ( 7 ) : 3 8 41 7 】姬永升 , 赵光思, 樊振生 混凝土碳化过程的相似性研究【 J 】 淮海工学 院学报 , 2 0 0 2 ( 3 ) 【 8 】姚燕 , 王玲, 田培 高性能混凝土硼 C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 0 6 9

36、】杨荣俊 , 隗功辉 , 张春林, 等 掺矿粉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叨 混凝土, 2 o o 4 ( 1 1 ) : 3 8 4 1 【 1 O 】 江见鲸混凝土结构工程学【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9 9 8 【 1 l 】 杜应吉 地铁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寿命预测【 D 】 南京 : 河海大 学, 2 0 0 5 1 2 】 崔厂心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M 徐州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9 9 0 【 1 3 】 李铁锋, 黄文新, 殷素红, 等 广州地铁混凝土的碳化试验及抗碳化 耐久寿命预测 J 】 混凝土, 2 0 0 8 ( 1 ) : 2 3 2 5 1 4 】 李围, 何川 地铁单线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合理厚度的探讨【 J 地下空 间 , 2 0 0 4 , 1 ( 2 4 ) 作者简介 : 联 系地 址 : 联系电话 刘蒙( 1 9 8 8 一 ) , 女 , 在读硕士研究生。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土 木工程学院工程数 2 0 9室 ( 4 1 0 0 8 2 ) l 3 4 6 7 5 1 2 3 6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