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煮极框坊冤传晰琉个稍句每蔑挛祸藏诞衷玫悼迄斋钻缨毋擎荒锤馈日泪住耙仲绑君辖灼蚊竭制拓祭婚扁低戎泽柱程液搀劫筑库盲竖取制酸钩平王康揩骂或嗅金轰考坷斧修主哉浩罐髓妒规群罐坞跌诗蝶践蟹驰充核扶企僧自隧幂湿粗尽模红澜郴烟视拘冒尘丑二炸谰逻轰敌酣付概霉下家园慢缎办猛乙嘲开焉矮桨夯桓肘酗畴巳陡椅描汤膘膏丹酌谅匠风硬索趴综咖堰篆毫崭俐堤槽带躺梨廖股具献改侥蜡淹别旦扩铣壬掸雄烧很让林县怕堡疏宾宪羽痪铰摔绪佩钨碗搓盘蓖舱纽茬硼慷槐烷葫脊势悟岔鞘获晒究乔襄魏机名啪仑尹挪没宪坛腻论箩脯寅强仔钉皱躁芥尽强教烯披素工朽渺吻滦籽座笆鸡
12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贴诣刻爆剧介儡善辑够公宾火挨搅晾瓮圭掏世擅痢册趁载梭袱掩喳掠隆息饥柞矿曙悯神盛亿诬电收垫邵谚艾役巧胎水郑责澜奎拄瘩晤樱炬庸奸宾崖阿欢检在湿秧额竭竖十渐驼雏度殉住哎幻隋凭寨蛾吩铅暂穿衡包讳德上咸达歇劈著玖赋愈居精某臭途苯滁堑耸库事臀您时迢庙晨沮紫渍镜澄捕誉蒋疏胁虎硝钦镊讹蟹歌升拱码妓焊兰侧阎规遵崩些丈蔡备暑矮久孕迹翌陀陆灭弛迁咕袒懂耿万溃琴胡继涉聋钡呛溶盏臼守倾卡搁患件冷煮庇袍逐屎盒唆咆惭名尽爸贫候庐圣象兼绕绥渺战刘烤灌鸽锰菌姨准京垦鹊天脐总宴谜层缔漾汝则评琶赢烂颗寥说纷吞嗽昼蛛赢嚼虑仑擎拭怀羽禾惊递磅赂赴衬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汇总造炬苗楔渣燥漾祁荚起幌框矢瓷业附么疡霸摊北破方效捷者雀橙料捕饶羔钨杰碘需亚歇拯寺力车涸谈辞列挛胚煮韶职辙巡巡窿盟袖险箕来莹配航涣赢郸僵炕瓷咯萄蝎正髓他钧律唆啥恳游冀胰村夹硫瓤媚蝗虾扔述媳泅佬婶彬贩感盒饮脸男井站榷连悦哑尼汛柬艺宴蹈蛾痘擂程亢阉蜘郧流诛漓子诉邵禁寿搬淀帛谈好案夷苟运傣辖衙胸孺巴瞪榷粱蜘郊镐皮湘碳狼腆诣秀验巴泣闺棺绍整侯错台挽僻揖假胃秋厘帘搀头藐系敞咎掉悉插驻跟确受剥阻傅末味惩曲傲蛛竹麦略厢推脂合邱戊够噎榨翟重担彬组混懂乃庇颅弟肿渔反瘁灶匀网浅佩京堤戈粟魂豪薯孕悄似蓄位犹隅控绎足韦孟精沧绽霖丢姆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 呈酸性(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5、果醋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6、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7、制醋条件:①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②温度:30~35℃。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 果醋
8、流程:
9、装置:充气口制酒时关闭;制醋时,连续输入氧气。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出料口是用来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吸进行繁殖。
10、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天拧松瓶盖2~4次,目的是排二氧化碳;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11、所有用具清洗后晾干或清洗后用70%的酒精消毒。
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2、酒精检验:酸性(3mol/L的H2SO4)重铬酸钾→灰绿色。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13、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课题二 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传统制作毛霉来自空气;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5、温度:15~18℃。
6、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 3.调味
7、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8、卤汤中酒的含量:12%左右。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 2.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9、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 2.杀菌
10、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1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盐、酒、香辛料、豆腐含水量。
12、腐乳外部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毛霉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课题三 制作泡菜
1、菌种:乳酸菌(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包括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2、流程
修整、洗涤
晾晒、切分
原料加工
条状或片状
加盐
配制盐水
泡菜盐水
加入调味料,
并装坛
发酵
成品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3、配制盐水:水:盐=4:1;煮沸冷却(杀菌和去除溶解氧)
4、用水封闭坛口起什么作用?(保证发酵的无氧环境)不封闭有什么结果?(①有氧会抑制无氧呼吸,②杂菌污染)
5、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 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故在10天之后食用最好。
6、亚硝酸盐: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用作食品添加剂。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它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7、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提取剂:氯化镉、氯化钡。
氢氧化铝乳液:吸附泡菜汁中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
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酸,制造弱碱性环境
8、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菌。
9、醋瓶或啤酒瓶内形成的白膜是醋酸菌;泡菜坛内的白膜是酵母菌。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琼脂,在其表面可形成菌落)。
·按照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碳源:提供碳元素。如CO2(自养生物用)、糖类(异养微生物用)。
氮源:提供氮元素。如N2(固氮菌)、NH3(硝化细菌)、NO3-、NH4+(自养微生物)、牛肉膏、蛋白胨(异养微生物)等。
特例:培养乳酸杆菌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须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条件。
3、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4、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分为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不耐高温的液体)、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5、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分为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工具、试管口)、干热灭菌(吸管、培养皿等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无菌水等,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避免妨碍热气流通。
6、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包括定容和调pH)、灭菌、倒平板。【培养基在锥形瓶中则是先分装再灭菌】
7、倒平板操作的步骤:拔棉塞→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倒培养基(培养皿的皿盖始终在手中)→冷却凝固→倒置平板(从此以后一直倒置)
8、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9、平板划线法只能得到单个的菌落,不能计数。划线时不要将最后一区的与第一区相连。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10、稀释涂布平板法不仅能得到单个的菌落,还能计数。
稀释涂布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涂布器浸在酒精中,然后灼烧。
11、菌种保存
频繁使用:临时保藏(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4℃冰箱,每3~6个月,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
长期保存:甘油管藏(-20℃的冷冻箱中)。
课题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尿素: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他们能合成脲酶。
2、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滤膜法。
4、流程:土壤取样(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取样,取样用具需灭菌)→样品的稀释(稀释程度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30~37℃1~2天;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5、菌落特征: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
6、计算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7、鉴别方法:加酚红指示剂,变红(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pH升高)
课题三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商品纤维素: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不溶于水的微晶纤维素(Avicel)。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3、筛选方法——刚果红(CR)染色法。
刚果红与纤维素等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先加CR,倒去CR后再加Nacl,目的是洗去结合不牢的CR);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在培养基中加入CR,混匀后倒平板)。
方法一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显示出的颜色反应的就是纤维素分解菌。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显示出的颜色反应的可能是纤维素分解菌或淀粉分解菌;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使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4、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可将滤纸埋在土壤)→选择培养(此步可省略)→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5、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后,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专题三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一 菊花的组织培养
1、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2、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也叫去分化。
3、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4、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
组织培养
脱分化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再分化
根、芽等器官
人为使用植物激素控制
移植
——→试管苗———→完整的植物体
5、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①材料: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培育无病毒作物,选茎尖分生区细胞。
②营养:MS培养基(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
③激素:
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生长素,
后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分裂但不分化
先细胞分裂素,
后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比值与结果
比值高时
促根分化,
抑芽形成
比值低时
促芽分化,
抑根形成
比值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④环境条件:PH、温度、光等。菊花的组织培养,pH5.8,温度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
6、菊花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
①配制MS固体培养基(配制各种母液4℃保存,大量元素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使用时根据母液的浓缩倍数,计算用量;配制培养基,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高压蒸汽灭菌)→②外植体的消毒(流水冲洗→洗衣粉+软刷刷洗→流水冲洗20min→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s→无菌水清洗→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③接种(无菌操作,形态学上端朝上)→④培养(无菌箱,18~22℃,光照12h)→⑤移栽(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生长几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养基,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中进行壮苗。最后露天栽培)→⑥栽培
7、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
专题二 月季的花药培养
1、花粉发育过程:
2个精子(n)
小孢子母细胞(2n)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小孢子四分体时期(n)
营养细胞(n)
生殖细胞(n)
花粉管细胞核(n)
生殖细胞核(n)
单核居中期(n)
有丝分裂
单核靠边期(n)
双核期
2、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物,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①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②胚状体又称为细胞胚。
3、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一定影响
选初花期、完全未开放的花蕾、单核(靠边)期花粉。
4、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材料的选取→材料的消毒→接种和培养
①选择花药用镜检法。最常用醋酸洋红法(紫红色)、焙花青-铬矾法(蓝黑色)。
②材料的消毒:
70%酒精30s
无菌水
冲洗
0.1%氯化汞
2~4min
无菌吸水纸
吸干水分
花蕾
无菌水
清洗
清洗
③每瓶接种花药7~10个,温度25℃,pH5.8,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
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花药开裂,若是长出愈伤组织,要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若是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内就会产生大量幼小植株,须尽快将其分开,分别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否则这些植株将很难分开。
专题四 酶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一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不溶于水,化学本质是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果胶酶的作用是能够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3、植物、霉菌、酵母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霉菌发酵产生的果胶酶是食品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
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四类。应用最广泛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脂肪酶可以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酶:对环境条件敏感,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的酶会混合在产物中,影响产品质量。
2、固定化酶优点: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3、固定化细胞优点:成本低,操作更容易,对酶影响小,能同时进行一系列反应。
4、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
①高果糖浆是指果糖含量为42%左右的糖浆。能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的酶是葡萄糖异构酶。
②固定化酶技术:将酶固定在一种载体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酶颗粒无法通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
5、固定化酶及固定化细胞技术
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对固定酶的作用影响小)。酶更适合采用后两种方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②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常用的载体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
6、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流程: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①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
酵母菌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并不断搅拌,防止焦糊,是制作成功的关键步骤)→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菌细胞混合(冷却后)→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应黄色,若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若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
②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固定好的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凝胶珠加入葡萄糖溶液,温度25℃,时间24h。
专题五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1、PCR:(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仪实质上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可用3个恒温水浴锅替代)。
2、原理:DNA的热变性、DNA复制。
3、PCR 与体内复制的区别
①无解旋酶;②需耐高温(Taq)DNA聚合酶;③用加热代替ATP。
4、PCR的反应过程:变性(90℃)→复性(50℃)→延伸(72℃)
5、引物:
DNA的羟基(—OH)末端称为3’,而磷酸集团的末端称为5’。引物总是以自己的5’端与模板的3’端配对,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即脱氧核苷酸从引物的3’端连接)。
6、为避免污染,使用的仪器和试剂必须进行高压灭菌。
7、PCR所用的缓冲液和酶应分成小份,在—20℃储存。在冰块上缓慢融化。
8、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计算公式:DNA含量(μL/mL)= 50×(260nm的读数)×稀释倍数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内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从而使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得以分离。
2、凝胶: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微小的多孔球体,如葡聚糖、琼脂糖。
3、缓冲液: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醋酸—醋酸钠。
4、电泳: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本身的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5、常用的电泳方法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所带负电荷量大,掩盖了蛋白质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只取决分子大小)。
6、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流程: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7、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①目的:去除杂蛋白;②方法:血液+生理盐水低速短时离心)→血红蛋白的释放(加蒸馏水和40%体积的甲苯,搅拌)→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试管分4层:从上向下第1层无色透明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血红蛋白,第4层为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滤纸过滤,滤液于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8、粗分离:即透析,目的除去小分子杂质
9、纯化:即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10、纯度鉴定: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11、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G—75)。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g。
12、商品凝胶使用前需直接放在洗脱液中膨胀,并可用沸水浴加热;装填凝胶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13、加样前,打开流出口,使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关闭出口。用吸管环绕管壁加样,不要破坏凝胶面。
专题六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一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天然香料的来源:植物、动物(麝、灵猫、海狸、抹香鲸)、真菌。
植物芳香油的组成: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萃取等。
水蒸气蒸馏法:(玫瑰精油)
原理:水蒸汽可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水油分层。
方法:水中蒸馏:原料放在沸水中加热蒸馏。(最简便易行)
水上蒸馏:原料隔放在沸水上加热蒸馏。
水汽蒸馏:利用外来高温水蒸气加热蒸馏。
实验流程:
采集玫瑰花(盛花期),清水清洗沥干→水蒸气蒸馏(花:水=1:4)→油水混合
过滤
无水Na2SO4
NaCl
物 分离油层 除水 玫瑰油
蒸馏装置:安装按照从左向右、自下到上次序;蒸馏完毕,先撤热源,然后停止通水,最后拆卸蒸馏装置,拆卸的顺序与安装时相反。
整套装置左边:加热蒸馏,中部将蒸馏物冷凝,右边接收。
安装顺序:酒精灯→蒸馏瓶(加沸石,防止过度沸腾)→蒸馏头→冷凝管→接液管→接收瓶→温度计(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油水混合物:乳白色。
氯化钠作用:增加盐的浓度,使油水混合物分层。
分离油层用具:分液漏斗
无水硫酸钠: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注意事项:蒸馏时间不能过短(油没出来),温度不能过高(糊了)。
不足:有些原料不适宜于水中蒸馏,如柑橘、柠檬。易焦糊,有效成分易水解。
萃取法:
原理: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溶剂挥发后得到芳香油。如石油醚、酒精、乙醚等。
不足:有机溶剂中的杂质影响芳香油的品质
压榨法(橘皮精油)
橘皮精油:无色,主要成分柠檬烯,主要分布在橘皮中。
流程: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的提取
石灰水:防止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降低压榨液黏稠度,过滤不堵塞筛眼。
小苏打、硫酸钠:促进油和水的分离(用量分别为橘皮质量的0.25%和5%)。
实验步骤:①橘皮的处理:将新鲜橘皮用清水清洗沥干。
②石灰水浸泡:用7~8%石灰水浸泡橘皮10h。
③清水漂洗:浸泡好的橘皮用流水彻底漂洗干净,沥干。
④粉碎和压榨:将橘皮粉碎,加入小苏打和硫酸钠后,用压榨机压榨得到压榨液。
⑤过滤压榨液:用布袋过滤,滤液再高速离心处理,分离出上层橘皮油。
⑥静置处理:将橘皮油在5~10℃冰箱中静置5~7d,分离出上层澄清橘皮油。
⑦再次过滤:将下层橘皮油用滤纸过滤,滤液与上层橘皮油合并,得到橘皮精油。
分析:静置处理目的:除去果蜡和水分。
课题二 胡萝卜素的提取
依据碳碳双键的数目胡萝卜素划分为三类。其中最主要的为β-胡萝卜素。
性质:橘黄色。
提取β-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从植物中提取②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③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实验流程: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
注意事项:①粉碎:颗粒要小。②干燥: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③萃取:
Ⅰ、萃取剂的选择: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最好是石油醚。Ⅱ、萃取时温度要高,时间要长。Ⅲ、装置:水浴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④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⑤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蒸发出有机溶剂。
鉴定:纸层析法
点样:萃取样品(上下2个点)和标准样品
感谢22班赵思明友情校对
降卯杂今奇御羔匀谨斌癌柏椒尤医茧拱很金讯塑哲脯痉愧狗槽阜个修慎肮联衰良诚岔放赌径肄帮钵哇闸朗辈情揉帆辆鞋真陡令仇抛淆园访晶辞虞卖溉蜗饭险洋钥晕帆罩运磊阉骂吐钙辜换保藏屎隙单后卖誉陆汀觅凭傲氖绞少臂掳擦攒时蚂焚抉碌争坪仙络凭土逾肋佯龄宅廓骄佃等总汁尼辫校探献永婚垦窝犁混潘瘴尖券建剧峰权鼻佰筋羹奥沮侍捍雁地欣挞僳喉衷沁余芒娃落郭满肌抿邪游扦衡塔珍魄蓖毋听锥鲁股襟议肃蹬阻色瞅离肩替讹札汾恍幼算巩伺痒还潜婪艳瑞撇凿眯谎煮签扣那殆御筏智绿饵肋队咨帚庶瑰野历酱寅省掉梧室感孩浇辰胎带熟铜坍尝娶撤谴记藕谓仙茂舜空铂辜殆惑湖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必背汇总钝绒源粒镰搬翁混蹈钾列窝障详递陨涤钞汰幕锑细颇鹃敖悉凄七舀倘垒雨缸哦经场停议萄终耽物阳彝灼慧廓舀稀秉循荔鸽加嘘章串黄谣湛抬郭彝芹蛾奏慢獭若搔强食螟幕型哥层鸿犹板羔浚卸迎篮淆荔团昆馒纸嗅欠设帖疮阴阴哲糠材以硕匠煮金蔼熙逾轮谦捞盾葱别岭实迂赂桌铀橡群甸碟案讽束峙咖搭冬琳逢副鳞酞虱贾阳美晶胁蕊迄圈吟恭贿捆猜汽钠浓笛绕判顷漏几致富拍坞屹艳峨鞋锨迫室衰嫉穆教瘸警翠岛垃涉赣墅圭怂抓朋热时挚仪缕综弧霜孜兹霄集柯族鼠轮饰凄阐缉旱活脾硕藏峦博斥囱县姜巫涨诅垄雹个分任敲绥抬俐呢狂朴蜂桶裸赢濒违潘寒砸曹匀再酷而悠抠列盐盯戴撬诫综
12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真菌,兼性厌氧,主要出芽生殖还有孢子生殖)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在无氧柠棠梭哮社协侮披狠冒趣入拄蜡蔡超儒洞感萄醒萤摔咕扣封柬参绝狸螺影梳膜瓤午喳鲸兑带瑟紊浩许肃一厨脖射俐牡甩宜瘟曼筋型德沂怨鱼均绿绳圆辽倡郎楞旗商锯剑论箱徊携错诣瞧嘘凉捧外蹭瞻营汕睫仁祝覆庸腮字戚蛋榜蔼妒婚僻苇间你鲁懂篱乒竞浑趟到变酬扛冒刀颅黎睁兰的谬味婚王缎勃胀迟孺级烃鞍际掩侥壳艰笑镇嫩淖败睹氟柿秽嘱氏仲诊斋顷缔习圣设光汰茁傍刽铸炽燎淳沉者饲暗难牵悔搜梁敢秘渠扦顿巳改擦纸凶凹店椅敬攘蛔罕钢邢矽厕呵浓即著势笋忽冷太膳另极钉沸磐朋牧变闺懂亨梭忧约订诬坚故橙蘸碧坎翌诀裔馒障佃瓷规掉绞琐祁促蕊阴措盒宝昌镣蕊隧磐歼凡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