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可调基础梁施工工法
目 录
前 言 1
1 主要经济技术特点 2
2适用范围 2
3工艺原理 2
4施工程序 2
5主要施工机具 4
6劳动组织 4
7质量、安全控制 5
8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5
9工程实例 5
前 言
在大型建筑安装工程中,长距离高速运行的生产流水线上,设备重量不一和动载负荷不均,即使安装时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待整条生产流水线运行后,会使各分段基础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影响整条生产线的水平度,从而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发生事故。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生产流水线中采用可调节点这一特殊设计,将基础立柱从中断开,并用钢制可调节点的形式上下连接起来,每个接点设置两个千斤顶(油压)作上下调整(千斤顶视基础板上承载重量而定),从而使基础梁实现可调节的动态控制。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了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的鉴定,获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施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分析和科学试验,总结编制本工法。
1 主要经济技术特点
1.l实现动态可调。可调基础梁是将基础立柱从中断开,安装可调节点,一旦发生不均匀沉降,调节可调节点上下箱体,使基础梁成为可调节高度的可调梁,达到动态控制,确保整条生产线基础的水平度。
1.2制作、安装、测量可调节点的箱体精度高(见表1.2)
序号
可调节点(箱体)误差种类
条件
精度
备注
l
箱体焊接后水平度误差
小于
0.1lmm
具体精度要求可根据设
计精度要求适当调整
2
箱体相互平行板平面定位误差
小于
101nm
3
箱体焊接后无变形尺寸误差
小于
3.0mm
4
轴线纵横向误差
小于
20mm/m
5
水平度纵横向误差
小于
1.0mm/m
6
下箱体顶面标高误差
小于
5mm
7
可调节点水平位置偏差
小于
2mm
2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凡安装在同一水平基础梁上的长距离高速运转的生产流水线设备,为防止长时间运行后,基础产生不同程度沉降,确保整条生产线水平度,其基础的施工都可以采用本工法。
3工艺原理
利用千斤顶高度可调原理,在设备基础立柱中安装可调节点,当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后,调节可调节点上下箱柱体高度,然后进行基础梁找平,确保基础板的水平度。
4施工程序
可调梁工艺流程包括施工前准备、可调节点制作、可调节点安装、可调梁的测量找平,施工程序见图4.1
4.l施工准备
4.1.l根据施工特点配齐施工机具,完成人员培训。
4.1.2同建设单位和设计院共同进行图纸会审,初步确定施工方案。
4.1.3依据图纸会审结果,编制施工工艺卡和传递卡,并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2可调节点箱体的制作
可调节点箱体制作
施工前准备
下料
一次组对
二次组对
插筋焊接
机面加工
下箱体就位
下箱体钢筋搭接焊
下箱体固定
上箱体安装
复测校核
可调梁测量找平
可调节点箱体安装
图4.l施工程序图
4.2.l依据下料图尺寸进行划线,采用半自动乙炔切割机切割,切割缝平整,氧化皮
打磨干净,切割尺寸偏差在设计误差范围内。
4.2.2按图纸要求进行一次组对,先进行点焊后满焊,接合边处打磨平整,防止二次组对时焊接变形。
4.2.3制作一门架结构用于二次组对,在门架结构两端安装两台千斤顶,用于压紧组合,即采用千斤顶压力焊,防止底板变形。门架结构见图4.2.3。
4.2.4插筋焊接,必须与现场预留插筋长短相对应,并将焊接缝药皮打磨干净。
4.2、5箱体上下面加工主要是保证两加工平面的平行度,要达到设计规定的尺寸。
4.3可调节点安装
4.3.l可调节点箱体安装准备
4.3.1.l制作一龙门吊具,支座带万向轮,用于可调节点钢结构(箱体)就位,并找正,其跨距和高度依据箱体大小而定。
4.3.1.2制作可调夹具,用于联接可调节点钢结构钢筋与可调梁插筋,同时用于可调节点找平(图4.3.1.2)。
4.3.1.3以现场定出的基础立柱中心线为基准,用经纬仪和红外线测距仪定出各柱的纵向和辅助纵向轴线,然后在辅助纵向轴线上分割出各柱的横向轴线(图4.3.1.3)。
4.3.l.4根据现场情况在合适位置打下表示纵横基点的木桩,以便于安装过程中拉线,以利于箱体水平位置定位,标高定位采用水准仪。
4.3.1.5将现场预留的插筋位置尽量调正位置,以利于保证可调节点箱体位置。
4.3.2可调节点下箱体安装
可调节点下箱体的安装遵循相对横轴由低号位向高号位的顺序,每四个立柱一组进行安装,以便保证可调节点间和其整体的位置。
4.3.2.l将可调节点下箱体用龙门吊具起吊,就位至相应标高,再调整龙门吊具的
位置来调整可调节点下箱体的水平位置,同时利用水平尺进行箱体初步找平,找平应在箱体机加工面上进行。
4.3.2.2利用预制可调夹具,将已就位的可调节点箱体与基础梁插筋夹紧,至少应夹紧对角四根(图4.3.2.2)。
4.3.2.3拆除龙门吊具,利用可调夹具的伸缩杆,对可调节点箱体进行找平。
4.3.2.4再一次检查复测箱体水平位置,在标高、水平度、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可进行焊接,焊接时应先点焊后满焊,同时注意对称焊。
4.3.2.5焊接完毕后,应视箱体的稳定情况,设置固定支架,并将各可调节点相互
联系,以提高整体稳定性。
4.3.3可调节点上箱体的安装
下箱体安装完毕,浇灌混凝土,并经养护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安装上箱体。
4.3.3.l将相同厚度的垫板置于下箱体,垫板厚度应精确测量并记录在册,然后
上箱体吊装置于下箱体上,并调整位置,使上下箱体外边缘基本重合,垫块位置适中。
4.3.3.2将上下箱体用双头螺栓联接,螺栓拧紧力矩,应适度。
4.3.3.3上箱体钢筋与基础梁钢筋搭接焊时,应保证钢筋的垂直度。
整个可调节点安装完毕,进行复测、校校,以便达到设计精度要求。可调节点大样见图4.3.3.3。
4.4可调节基础梁质量检测。
可调节点浇注后,长距离可调梁要进行测平,测平采用水平仪,调整可调节点的螺栓,边调整边测平,直到水平度达到设计精度。然后进行地脚螺栓预埋,基础板安装、测平(测平采用高精度经纬仪)及基础板划线、钻孔、机架就位。
5主要施工机具
主要施工机具见表5.l。
可调节点施工机具一览表 表5.1
序号
名称
型号
用途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载重汽车
1吨
运输
辆
1
具
体
数
量
视
工
期
及
工
程
规
模
而
定
2
汽车吊
8t
吊装
台
l
3
半自动乙炔切割机
GD——100
制作的箱体钢板切割
台
2
4
电焊机
BX——300
插筋、箱体焊接
台
4
5
落地万向钻床
Z32K
箱体钢板打孔
台
2
6
卷扬机
1t
吊运
台
1
7
经纬仪
T2
测量放线
台
2
8
红外线测距仪
D3030
可调节点定位
台
1
9
水准仪
J2
箱体找平
台
3
10
龙门吊具
自制
箱体吊装
台
2
11
可调夹具
自制
夹紧插筋
套
4
12
门架结构
自制
二次组对压力焊
个
4
6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见表6.1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气焊工
2—3
按同时制作安装测量
四个可调节点考虑
2
电焊工
6—10
3
起重工
4—6
4
钳工
5—7
5
测量员
2-4
6
质检员
2
7
管理人员
3
8
安全员
1
9
电工
l
10
其它辅助员
3—5
劳动组织和施工管理应以可调节点的箱体制作、安装和可调节点测量为中心,合理安排调度,保证安装质量和施工进度。
7质量、安全控制
7.l质量控制
7.1.l充分做好施工准备,编写详细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
7.1.2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充分调集经验丰富、技术精的人员参与施工。
7.1.3设立质量监督小组,由质保工程师和专职质量员组成并邀请专家参与质量控制。
7.1.4保管好各类施工机具,特别要保证测量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7.1.5可调节点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执行,设置严密控制体系,实行分级控制,每道工序都要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具体控制体系见表7.1.5。
质量分级控制表
序号
控制点
控制级
备注
1
下料
A、B
A级:施工班组自检、自控
B级: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员认可签章
C级:建设单位认可签章
D级: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联合检查认可签章
2
一次组对
A、B
3
二次组对
A、B
4
插筋焊接
A、B
5
机面加工
B、C
6
下箱体就位、找正找平
B、C
7
下箱体钢筋搭接焊
A、B
8
下箱体固定
B、C
9
上箱体安装
B、C
10
复测、校核
C、D
7.2安全控制
7.2.l建立严格的安全保证体系,设立专职安全员,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
禁无证操作。
7.2.2可调节点安装时,土建、安装交叉作业,所有人员进人现场均需配戴出入证、安全帽。
7.2.3施工现场预留孔洞较多,必须用木板进行铺盖,并设立防滑标志。
7.2.4现场施工用电采用标准配电箱,严禁私接乱接。
8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可调基础梁施工的顺利实施,达到了设计精度要求,保证了基础梁的可调节性和调节后的找平,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工程实例
1995年在苏州**纸业有限公司高档铜版纸工程中,在长达360m的生产流水线上采用可调节点这一特殊设计,在86根混凝土基础立柱中全部安装可调节点,使基础梁成为可调节高度的可调节梁,解决了长距离生产流水线各分段重量不一,经长时间运行后造成不同程序
沉降,从而影响整条生产线的水平的技术难题。在设计方面未考虑施工可行性条件下,解决了箱体结构焊接密度集中所造成的部件变形而影响箱体质量问题。同时也解决了360m长距离定点放线的难题。可调节点的制作、安装、测试及调整都取得成功,可调节点一次制安合格率达9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