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25-15+18 2796 100-156 200
2、8+10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1)情境导入。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
3、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3)列综合算式。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 (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怎样才能求出7天做的个数呢? (先求每天做多少个,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00-8047(4)尝试解答。在200-8047这个算式中,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除法、乘法、减法。)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呢? (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每天做的个数,再算7天做的个
4、数,最后才能求剩下的个数。 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用递等式计算在草稿本上。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5)反馈。教师讲评,提示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6)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有哪些相同?不同点: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两步运算,而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三步运算。相同点: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对于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2、完成“试一试”。50+754-90 36040+138 订正答案时,让学生板演出第2小题的两种书写格式,并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哪种书写格式比较简洁。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5、?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教学反思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2,第2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7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的重要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其运算顺序的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
6、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120+654-80 32080+164请两名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导入新课。如果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2,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出示70(91-71565),这道题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1)学生自主学习。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括号里有两步计算,又该先算什么呢? 那就请同学们尝试完成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书写。(2)交流算法。括号里面有几步运算呢?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
7、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当括号里还没有算完时,括号就要照抄下来,不能丢掉(3)即时练习:说一说课堂活动第1题第2列的运算顺序。(4)讨论: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4)学生交流得出:括号的位置不一样,运算顺序就不一样,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3、数学文化:括号的由来和作用。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学反思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3,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第1、2、5题。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
8、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2、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请同学们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60-80163 1540-36012 247-(17+1806)说一说,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二、教
9、学新课1、教学例3。(1)创设情境。师傅和徒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请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2)理解题意。(出示例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师傅做了27个后剩下的个数,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必须先求出什么? (先求出剩下的个数,和师徒两人合作每时做的个数。)(3)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147-27)(12+18)这个算式为什么要加两个小括号?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师傅做27个后还剩下的个数,用减法;再算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用加法;最后算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用除法
10、。 在有加减、除法的算式里,要想先算加法、减法,所以要添小括号(4)尝试计算。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你们会算吗? 想一想,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尝试计算在草稿本上。将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做法板演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小括号时,可以同时计算。(5)感受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为什么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可以两个小括号同时计算呢?预设1:都是小括号,都应该先算,所以可以同时算。预设2:解决问题时要先算出剩下的个数和两人合作每时做的个数,也就是要先算减法和加法,所以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运算看来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1、它的运算顺序正好吻合解决问题的思路。2、小结。如果一个算式含有两个小括号,可先算第1个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算第2个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同时计算前后两个小括号里面的。三、课堂练习1、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分组进行游戏。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判断,再改正。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理由。3、练习二第1、2题。学生先自己理解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订正时说一说解题思路。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四年级校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4,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第3、4、6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12、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2、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先计算,再说一说这4道题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同。72-1863 (72-186)3(72-18)63 (72-18)(63)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4。出示:900(15+10)3(1)认识中括号。有中括号的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先算小括
13、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书写,强调:计算出小括号里的结果时要把中括号照着写下来。(3)如果这道题去掉中括号,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独立计算900(15+10)3。(4)比较两道题: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中括号?在小括号不够用时要用中括号,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2、议一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3、小结。三、课堂练习1、课堂活动第2题。2、练习二第4题。四、课堂作业(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3题。(2)思考题:学生先尝试,然后再讲评。教学反思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页课堂
14、活动,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讨论、归纳乘除法的关系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在已知两个数的情况下,求出乘除法算式中的任一未知数。3、知道“0”不能做除数。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0”不能做除数。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比比谁最快! 出示4道题,学生抢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1)( )+5=8 (2)4+( )=1 0(3)( )-7=12 (4)15-( )=6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
15、们用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揭示课题。加减法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同学们还会想到什么问题呢? 乘法和除法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除法的关系。二、探索新知识1、教学例1。(1)找到数学信息。(出示例1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写出算式。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写出算式。请几名学生介绍这些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3)小组讨论。观察412=48,484=12,4812=4,这3个算式,你发现除法和乘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之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8既是乘法算式里的积,也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4和
16、12既是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也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或商。在乘法算式里,用积除以一个因数,可以得到另一个因数。在除法算式里,用商乘除数,可以得到被除数;用被除数除以商,可以得到除数。我们也可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看书整理。同学们总结得真好! 我们翻开教科书第9页,自己再读一读。然后师生一起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5)“0”不能作除数。(书上说“0”不能作除数,“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有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预设1:我们刚刚学习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商除数=被除数”。 假如“0”作了除数,那10=( )呢? 括号里不管填几,商乘除数都不能得到被
17、除数,所以就没有答案。预设2:如果是00=( ),括号里不管填几,商乘除数都能得到被除数,就无法确定商是几。如果“0”作为除数的话,要么就没有商,要么就是商不确定,所以我们就规定,“0”不能作除数。三、课堂活动1、“1比2”对对碰。(1)初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一方说一个乘法算式,另一方则根据这个乘法算式说出两个除法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教师先和一个学生示范,然后同桌开始玩。(2)中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一方说一个除法算式,另一方则根据这个除法算式说出一个乘法算式一个除法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3)高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不规定先说什么算式,一方可以任意说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
18、另一方说出另外两个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 2、猜猜我是几?课件出示4道题。(1)5=120(2)14=280(3)23=46(4)520=13先4人小组交流,每个人说一道题,说清楚是怎么算出来的,听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提供帮助,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四、独立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3题。教学反思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议一议”,练习三第48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验算乘除法算式的正确性。2、讨论出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此关系,在已知除数、商、余数的情况下,求出被除数。3、在练习中,巩固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教学重点在已知除数、
19、商、余数的情况下,能求出被除数;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验算乘除法算式的正确性。教学难点在已知除数、商、余数的情况下,能求出被除数。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 乘除法的验算1、乘法的验算。(1)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在考试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过计算错误。 的确,随着计算的步骤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大,我们的计算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就越来越容易出错,那怎样才能减少这样的错误呢?(3)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计算20452结果。(4)我们怎样来验算20452的结果对不对呢?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交换因数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 不过今天我们用除法来验
20、算乘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验算的格式。(5)讨论:有学生验算时没有得到204,该怎么办呢?2、除法的验算。(1)乘法大家已经会验算了,那除法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50436,并讨论如何验算。(2)同学们提的方法都很好,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乘法来验算除法。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验算。3、在验算乘法或者除法的结果对不对时,我们是根据什么来验算的呢?小结: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验算乘法或者除法。二、 有余数的除法的各部分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也利用了乘除法的关系来验算乘法或者除法。 那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各部分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举几个有余数的除法的例子。(1)请你仔细观察这些
21、算式,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2)全班反馈交流。预设1:我们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再加余数。 比如:14=43+2。老师板书: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预设2:我们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等于被除数减去余数之后再除以商。老师板书: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预设3:我们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等于被除数减去余数之后再除以除数。老师板书:商=(被除数-余数)除数。(3)如果我们要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怎样验算?总结: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来验算
22、有余数的除法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三第5题。如学生掌握得很好,完成速度较快,教师可以增加两道题目,求商和除数。四、独立练习1、练习三第4、6、7、8题。学生独立完成。2、思考题。教师引导,对于这种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我们要先把它转化为简单的算式。 如480(6)=20480( )=20,则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可以求出括号里该填48020=24;也就是说,6=24,则=246=4。 再让学生用此思路解决第2题。教学反思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第1 3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四第1,2题。教学目标1、经历
23、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 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体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利用加法运算律填空。45+56=56+ (25+49)+51=25+(+) (10+)+c=+(+)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一名学生反馈结果。2、这两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这两个运
24、算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3、设疑激趣。看来同学们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掌握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在乘法运算中有这样的运算律吗?同学们都很有胆量,敢于猜想,那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吧!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识1、教学例1,乘法交换律。(1)出示例1。请你仔细观察例1的情境图,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你能列式并解答在草稿本上吗?反馈:94=3 6(个) 49=36(个)(2)观察算式特点。94=36,49=3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两个算式中的因数位置交换了,但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板书:94=49。(3)举一反三。同学们,你还
25、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等式。 (4)归纳特征。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结:大家真了不起!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请大家把自己的发现给你的同桌再介绍一次吧!(5)用喜欢的方式表示。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不用具体的数据,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好吗?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反馈。那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我们又应该怎么表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b=ba。在数学中,我们就是这样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的。2、教学例2,乘法结合律。(1)猜想。刚才我们共同发现了乘法交换律,接下来谁来说一说你心中的乘法结合律又是怎样的呢?(2)验证。
26、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验证。出示例2的情境图,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这个小区共有多少户,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并解决吗?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的算式,并说出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大家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真棒! 那请你们再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3)算一算,比一比。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这3组算式的结果。1652= 35254= 12(1258)=16(52)= 35(254)= 121258=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反馈结果。请你仔细观察这3组算式,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3个数相
27、乘,数的位置没有变,结果相等。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像这样的式子, 你还能举几个吗? 如果继续写下去,能写完吗?(4)小结。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吗?如果用a,b, c 分别表示这3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ab)c=a( bc)。 学生齐读。三、巩固运用课堂活动第1题。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我们是怎么获得的?乘法运算律能否给乘法计算带来简便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研究。教学反思 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四第35题。教学目标1、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
28、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确、灵活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口算练习四第4题。2、复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怎么表示? 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怎么表示?3、练习四第3题。(1)学生独立连线。(2)反馈是怎样连线的,并让学生说出这样连线的理由。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什么作用呢?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
29、识1、教学例3。(1)出示例3。61254 89125(2)观察数据特征。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 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律进行简算?(3)学生尝试简算,教师巡视时个别指导。(4)反馈。请有代表性的3种做法的学生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反馈。(5)小结。同学们,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时要注意什么? (先要看题中的数据,哪两个数相乘能够得整十、整百或整千,就运用乘法运算律把这两个数凑到一起相乘。)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再与另外的数相乘,这样就使计算简便。(6)“试一试”。请同学们完成例3下面的“试一
30、试”。22335 51154 50(198)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2、拓展延伸,课堂活动第2题。(1)刚才大家完成得很棒,再看看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1625 72125 3615(2)启发思路。这些算式都只有两个因数,怎样简便计算呢?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看一看哪些数比较特殊。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想法。反馈时,让学生得出25,125,15很特别,它们乘2,4,8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 如果算式里没有2,4,8时,可以把另一个数拿来拆分,比如16就分成44。(3)下面就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简算这些题。(4)汇报。展示学生的简算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5)小
31、结。同学们,通过简算这几道题,你有什么收获?简算时要认真观察数据,尤其是要关注25,125。 有时还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进行凑整相乘,使计算简便。三、课堂练习请大家完成练习四第5题,比比看,哪些同学最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了。(1)学生独立计算。(2)集体订正,抽学生将作业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练习四第611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 一、基本练习1、计算。(1)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学生反馈:ab=ba (ab)c=a( bc)(2)下面请大家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4(2534) 15234 56125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这节课我们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二、指导练习1、探索除法的性质。(1)设疑。我们已经知道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除法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2)出示7900254。(3)找特征。这个算
33、式里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如果是254就可以凑整为100。)(4)猜想感知,举例验证。大家都观察到了254可以凑成整百数,那是否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后,再用被除数来除以呢? 请大家用我们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方法自己去验证吧!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反馈交流。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商不变(5)小结。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自己探索出的规律吗?板书:a b c=a( b c)。像这样的规律,我们就把它称为除法的性质。 它还可以延伸到一个除以三个数、四个数有时利用它同样可以使计算简便。(6)简算。360154 780(3 94) 2、练习四第7题。
34、(1)学生齐读题目,了解数学信息和问题。(2)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反馈:要求的是4个方队需要多少个气球和花环。(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4)反馈交流。小结:在解决问题中,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数据,能简算的要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3、练习四第11题。(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这幢教学楼共4层,每层有5个班。 每个班的教室里放5盆花。每盆花1 2元。(2)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三、独立练习1、练习四第6题。同学们喜欢跑步吗? 瞧,这两位小朋友正在进行呢!(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7个来回是什么
35、意思?(2)学生独立完成。(3)汇报交流。学生反馈:可以先用7乘2,求出7个来回一共有多少个单面,再乘5 0,求出一共跑了多少米。 也可以先算一个来回多少米,再算7个来回多少米。小结:这两种解题思路都是正确的。 无论我们是用哪种思路来列式,在计算时,都可以把2和50先乘,这样计算就更简便。2、练习四第81 0题。(1)学生独立练习。(2)重点反馈第9题的思路。900(90012+1 5)先求出平时每分可以走多少米,再求出现在平均每分走的米数,最后再用总路程除以现在每分走的米数,就求出所需要的时间四、拓展练习1、练习四的思考题。(1)理解要求,寻找思路。同学们,这道题有什么要求呢? (19这9个
36、数字只能出现1次,现在已经有1,2,4,5,9,还需要填出3,6,7,8。)(2)请你想一想,填写这个乘法算式的入手点在哪里呢?学生独立尝试。(3)反馈:引导学生从积的个位数字是2入手分析,两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3和4,再利用估算的知识,想4乘1 9积的最高位一定是7或者8,然后继续分析就可以解决此题。 答案是:41 9(6)(3)=(7)(8)5 2。教学反思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4,第17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37、,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乘法分配律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 激趣引题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好吗? 这里有两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更快一些。3727+6327 (25+23)4(1)老师一看题目就知道第1题得2700,第2题得192。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2)揭示课题:其实这两道题都可以利用乘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律 乘法分配律来简便计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什么是
38、乘法分配律。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自主探究新知识。(1)出示例4的情境图。(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反馈。教师请两位学生将做法板书在黑板上。这两种方法分别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3)提供研究思路。想一想,以前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来研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步骤1:找出两个结果相等的算式并组成等式。步骤2:观察得到的等式,看看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步骤3:根据这一特点,自己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并想一想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 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教科书第16页“算一算”的题目。步骤4:从列举的算式中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并尝试用喜欢的方式来概括其中的规律。2、小组探究,梳理归纳。(1)下面请
39、大家发挥小组的力量,借助这样的步骤去探究乘法分配律。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进行指导。(2)全班交流。学生反馈:第1步,把刚才的两个算式组成了一个等式(40+20) 14=4014+2014。第2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们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左边先算40与20的和,再用和与14相乘;右边是先分别算14乘40,20的积,再把积相加,但计算结果相同。第3步,举例验证。 为了说明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我们还写出了这样的几个等式。 (8+7)5=85+75,(3 0+5 0)6=3 06+5 06,(教师将学生反馈的等式写在黑板上。)第4步,我们从这些式子中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
40、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个规律我们用符号表示为(+)=+。对于他们的探究过程,你还有什么补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写不完,但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追问:你们也得出了这样的规律吗?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探究,我们都发现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 来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c=ac+bc。(3)阅读巩固。下面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第16页,看看你们得到的规律和书上小结的是否是一样的吧! 请大家边阅读边勾画。(4)加深理解。同学们,乘法分配律能否反过来运用呢?两个加
41、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ac+bc=(a+b) c学生顺着和反着分别读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5)提炼探究过程。刚才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索了乘法分配律,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我们的探究历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再次经历获得数学新知识的过程。 从实例中找出相等的两道算式观察特征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三、实践运用,巩固内化1、课堂活动第1题。2、练习五第1题。3、练习五第2题。四、梳理知识,反思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教学反思四年级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5
42、,第17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五第39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2、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资源教 学 过 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口算练习五第5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老师板书:(a+b)c=ac+bc。学生齐读,顺着读,反着读。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便计算。二、学习新知识1、教学例5。(1)出示题目,用简便方法计算。(100+2)45 3227+3273请你仔细观察这两道题
43、,你能用乘法分配律对这两道题进行简算吗?(2)学生独立尝试,教师进行指导。(3)反馈。教师请有代表性做法的学生板书在黑板上。(4)小结。同学们,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时,首先要看算式的形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是一个数分别和两个数相乘再相加;然后找出数据特征,再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2、巩固练习。(1)下面请同学们翻到教科书第17页练习五第3题,看一看这些算式的形式是什么,找一找数据特点,想一想能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算。 (给足学生时间观察和思考。)(2)学生独立用简便方法计算。(3)反馈。3、拓展延伸。刚才大家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那下面这些不是乘法分配律标准形式的算式还能简算吗?(1)出示3699+36, 67101-67,6399。(2)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据比较特别?怎样才能转换为乘法分配律的标准形式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3)反馈想法。抽学生反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结:第1,2题都可以把单个的数改成与1相乘的算式,如36就相当于361,这样就能转换成乘法分配律标准形式来进行简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