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_郭建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02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_郭建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_郭建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_郭建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1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工业遗存和古瓷窑遗址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世所罕见。南窑、南市街、湖田窑、御窑这些文化遗产见证和记录了瓷都悠久的陶瓷文化史。近几年来,景德镇充分利用陶瓷文化优势,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了代表百年陶瓷工业史的网红打卡地陶溪川文创街区、代表六百年御窑史的文化新地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但代表瓷都一千年前制瓷历史根脉

2、的文旅产品相对稀缺。南市街青白瓷遗址群是景德镇现存烧造规模最大的宋代陶瓷遗址,极具文物保护价值和现实开发意义。推动南市街遗址群保护开发,用青白瓷讲好景德镇千年故事,是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亟须研究的课题。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与现实路径基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郭建晖景德镇南市街陶瓷烧造发端于五代,到了宋元时期,南市街以青白瓷生产、贸易闻名于世。南市街陶瓷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工艺的典型代表,其遗址是青白瓷出海地文化遗存。基于南市街青白瓷遗址群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要高规格做好南市街传承保护的文章,高站位做好陶瓷文化研究。在此基础上,要高品质建设特色文化街区,打造特色鲜明的

3、文化街区;以高起点打造窑址上的村落,建设中华陶耕文化体验区;以高标准规划文化遗产廊道,构筑三十里青白瓷文化廊道;以高质量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塑造南市街整体品牌形象。关键词文化遗存;青白瓷遗址群;保护传承;现实路径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23)010029-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研究”(20ZH036)郭建晖,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江西南昌330036)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景德镇333403)29江西社会科学20231一、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景德镇千年传承有序的陶瓷

4、文化史见证了中华优秀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据史料记载,汉朝时期,景德镇已经开始陶瓷烧造。“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大抵坚重朴茂,范土合渥,有古先遗制。”2(卷一)唐朝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已经声名远播。“唐武德二年,里人陶玉献假玉器,由是置务设镇,历代相因。”3(卷二七)乐平唐代南窑遗址群的考古发掘也印证了景德镇陶瓷烧造的技艺和规模。宋朝是景德镇陶瓷快速发展的时期,窑址主要集中在南河流域和小南河流域。201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合作,对湘湖一带910世纪窑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性区域考古调查。集中调查的区域为景德镇浮梁县境内的南河、小南河流域,并涉及少量东河流域窑址,共调查

5、、试掘窑址50多处。4(P121)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兴盛和窑炉烧造技艺的进步,景德镇瓷业生产开始向城区集中,周边成为原料、燃料的供应区域,形成了更为完备的瓷业生产体系。在众多宋代窑址中,南市街遗址群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景德镇,“南市街”是一个行业内家喻户晓却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名字,因地处浮梁县南部,沿窑成市、聚集人居、形成街市而得名。南市街是青白瓷的创烧地,由于海外陶瓷界普遍将青白瓷视为中国瓷器的开端,南市街也被称为青白瓷的故乡和景德镇的“千年瓷元”。因窑业转移,南市街的“前世”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边缘化于学术界,但抹去岁月尘埃,仍难掩其在景德镇乃至中国制瓷史上的灼灼光华。(

6、一)南市街遗址群的分布状况南市街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寿安镇朱溪行政村,距景德镇市区14公里。南市街古窑遗址坐落在村南端,遗存分布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目前景德镇市已发现的单体面积最大的窑业遗存,因尚未进行过重点调查和正式考古发掘,1983年仅被认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专家依据遗址规模和地面采集的部分遗物标本分析认为,南市街古窑遗址的价值和意义应不亚于1972年试掘、1982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湖田窑遗址。南市街遗址群是指以南市街为中心,在寿安镇形成的一个大规模青白瓷生产集群(狭义的“南市街”指的是南市街村,广义的“南市街”指的是南市街遗址群,本文中将南市街遗址群简

7、称“南市街”)。该遗址群集中分布于小南河流域,东起湘官路、南依南市岭、西至诸仙洞、北临西溪村,覆盖了现浮梁县境内的寿安镇以及湘湖镇的个别村庄,含柳家湾(王家坞)、朱溪、丰旺、宁村、灵珠、凉伞树下、大屋下、进坑等上百个重要的千年古瓷窑遗址,面积约30平方公里。当年,南市街周边盛产瓷石和烧瓷用窑材,为宋代景德镇窑业的兴盛提供了优渥条件。(二)南市街遗址群的历史变迁1.南市街瓷窑的兴起南市街瓷业始于五代,依据南市街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和专家最新田野调查结果,来自景德镇乐平市的工匠可能是南市街窑区最初和最主要的人才、技术力量。乐平市南窑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已知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窑业遗存,也是全国迄今发现长度

8、最长(78.8米)、窑炉分布最密集、布局最有规律、瓷业生产组织最严密的唐代龙窑,它的发掘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南窑和南市街相距仅45公里,在乐平通往南市街必经的南市岭古驿道上,可见一座厚达1.5米的残缺古城墙。南窑始烧于中唐,制瓷历史比南市街早,地理上,两地山水相连,地质环境相同;时空上,从南窑到南市街,与景德镇窑业转移方向相吻合,表明南市街窑业很可能是从乐平南窑转移30而来。此外,躲避战乱的北方工匠南迁也为南市街窑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人才储备。2.瓷业鼎盛期南市街瓷业兴盛于宋代。南市街初步出土的青白瓷胎骨纯白细腻,釉面光洁滋润,釉色有淡青、水绿、粉青、浅绿,均呈色较佳;青

9、白瓷产品有碗、盆、壶、盏、盏托、粉盒等,器物造型和胎釉与湖田窑宋代产品相似。5(P43)当时,景德镇窑“就其生产规模与市场范围来看,远远超过定窑和同期的其他窑场,而成为宋王朝的无与伦比的头号瓷窑”6(P25)。整个北宋时期,景德镇青白瓷一直是宫廷用瓷的组成部分,瓷器贸易也十分活跃。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熙宁十年(1077),景德镇窑业税在全宋域各窑场税额的比较中名列第一,景德镇在全宋域404个有商税记录的镇中位列第31位。宋元丰五年(1082),由于窑业兴盛,朝廷专门在景德镇设置“瓷窑博易务”,派遣税官,管理交易。“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村村陶埏,处处窑火”,随着青白瓷产量的不断增加,青白瓷制

10、品取代其他质地的器皿,飞入寻常百姓家,走向大众化。3.南市街窑业的转移到南宋中期,由于瓷石枯竭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南市街窑业开始转移。一路经西溪北进,经月山、半路港、进坑(金坑)、盈田(莹田)与黄泥头、白虎湾、兰田窑场联体,延续时间400年左右;另一路由南市街经柳溪(柳家湾)至灵安、塘坑等地形成大游山之九英山支脉青白瓷窑场。至元代,南市街窑场终烧,退出历史舞台,南市街的工匠携青白瓷制瓷技艺随窑业和制瓷中心的变化而转移,先后进入周边窑场和景德镇市区的窑场,成为明清御窑制作体系的奠基者。4.南市街古窑遗址群的现状今日南市街已不复当年窑业繁盛景象,留在青山绿水间的,只有原料开采遗迹、码头运输遗存和大量

11、遍布山野的制瓷烧瓷遗址。放眼望去,山间、田间、河边高达或深达数米的窑业遗存成带状分布,匣钵和瓷器残片俯拾皆是。除鸿兴等个别村镇仍有市级“非遗”传承人在用古法生产釉灰,当地已基本没有制瓷生产。目前,南市街所处的寿安镇内居住有户籍人口约2万人,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村庄依山而建,被广袤的稻田和葱郁的绿树所环绕,山、水、林、田、路大致呈圈状分布,一派田园风光,静谧美丽。(三)南市街遗址群的文化价值如果说景德镇是一条承载千年历史的陶瓷文化长河,南市街则是这条河流的重要源头之一。南市街作为景德镇早期最大的制瓷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与湖田窑、湘湖窑共同拉开了“景德镇”的序幕,开启了“瓷都”千年兴盛之路,为景

12、德镇瓷业乃至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景德镇宋元陶瓷史的历史见证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因为喜爱“光致茂美、莹缜如玉”的青白瓷,将其钦定为贡品,并于宋景德元年(1004)将“景德”年号赐予昌南镇。从此,昌南镇更名为“景德镇”,由普通的南方窑场华丽转身,迎来迈向千年瓷都的第一波瓷业高峰。1987年出版的景德镇文物志记载,当时景德镇域内保存尚好的窑业遗存有157处,南河流域(包括小南河)有136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文江实地考察后统计,景德镇30多个自然村136个点发现青白瓷窑场,绵延近百里,其中南市街占三分之二;经寿安镇政府近两年调查,镇域内仍保存有

13、100多处遗址点。南市街窑区的四至范围与小南河流域及寿安镇域几近重叠。以上三组数据虽然出处不一,但恰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当年南市街窑区生产规模之大。经初步调查,南市街遗址群仅露出地表、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窑业堆积,至少有8处。作为1012世纪景德镇代表性窑场,南市街助力瓷都景德镇“置镇兴都”,为宋元时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与现实路径基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31江西社会科学20231期景德镇瓷器鹤立鸡群和明清景德镇瓷都兴起夯实了基础,“南市街”也因此成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字。2.宋代青白瓷工艺的典型代表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

14、得名,是五代时期景德镇创烧的瓷器品种。宋代是中国青白瓷大放异彩的时代,景德镇窑凭借青白瓷生产工艺的飞跃和突破,一举成为宋代六大窑系之首。湖南、浙江、福建、广东等8省34个县的众多南方窑口争相仿制景德镇青白瓷,在全国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窑场的庞大的“青白瓷窑系”。虽然各地窑场都竞相烧制青白瓷,但因原料和工艺不一,胎骨不如景德镇窑轻薄,釉面不如景德镇窑细亮光洁,釉色不如景德镇窑透明纯净,造型不如景德镇窑丰富,纹饰不如景德镇窑清晰,质量不如景德镇窑产品精致。7(P220)原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经充分调查比对研究后认为,南市街烧造的青白瓷,产品较精良,居于景德镇宋代诸窑之上,反映了景德镇在当

15、时的最高制瓷水平。日本著名的东洋陶瓷美术馆馆藏的中国宋代珍品青白瓷与南市街初步出土的青白瓷制品高度吻合。由此可以推测和想象,一千多年前,数万能工巧匠汇聚南市街,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世界级陶瓷工厂。3.青白瓷出海地文化遗存在宋代,海外贸易是朝廷的重要财政来源。产自景德镇的青白瓷是外销瓷主力品种之一,其如玉般的质感赢得海外各阶层人民的一致喜欢,成为“天下之器”,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青白瓷面向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大量出口可视为景德镇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在长达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存续期间,不管出海口在不同时代如何变化,景德镇始终是陶瓷之路不变

16、的起点,“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其中,从宋代到元初数百年间,南市街所产青白瓷依小南河入昌江、进鄱湖、通长江、达东海,再经宁波、杭州、扬州等地运往海外,远销50多个国家,以“器以载道、道器合一”的方式不断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器物性代表。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上发现大量古代瓷器,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据考古发掘,亚洲的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宋元时期青白瓷。其中,日本“出土器物有壶、瓶、罐、盒、盘、碗、钵及经筒综合国内外出土的这类盒子,底部铭文有陈、蔡、汪、吴、兰、朱、徐、程、张

17、、段等十一家合子作坊”8。结合目前考古发掘,南市街也出土了大量类似器物产品,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宋元时期该地区高度发达的海外贸易。4.古代经济样本提供地景德镇是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城市之一,被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誉为“中华文化登峰造极”的宋代,正是景德镇窑业及镇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时代。南市街地名中既有“市”又有“街”,体现了景德镇瓷业分工和市场布局,也意味着宋元时期景德镇经济开始由乡村经济向镇(市)经济过渡,瓷业从农村走向城市。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光尧表示,南市街在特殊地点和特殊时间窗口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经济形态较为特殊。研究表明,景德镇早期的瓷业商贸散落于乡村,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

18、,生产窑场和贸易街市尚未分开。到五代、北宋时期,南河、小南河一带形成了寿安市、湘湖市、湖田市三个贸易集市(即今日景德镇市浮梁县下辖的三个乡镇)。之后,由于窑场兴盛和交易量的增大,便形成了一个集生产中心、商贸中心、集镇于一体的较早的社会经济体南市街。查阅辞海中的“市”和“街”释义,可得到如下答案:“市”的意思是集中做买卖的场所、交易、城镇;“街”指的是城市的大道。辞海关于“市”和“街”的释义,从另一32个侧面佐证了南市街当年瓷业的兴盛、交易的繁盛、城市集镇生活的丰盛。二、青白瓷遗址群传承保护的重要意义青白瓷是宋代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和最畅销的商品之一,到了元代,受统治者“游牧”文化及国际国内市

19、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青白瓷开始退出大宗生产行列,明清以后陷入沉寂。进入新时代,伴随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青白瓷文化价值研究和生产销售持续升温,激活南市街,复兴青白瓷文化,将为国际瓷都“千年文化带”建设注入新动能。(一)南市街保护和发掘的迫切性、必要性南市街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由于南市街古瓷窑遗址群规模庞大,目前大量古窑遗址未得到详细调查、科学考古发掘和标准化、系统化保护。部分遗存表层被开辟成了农田或其他生产生活用地,城镇化建设占用、村民建房占压、道路修建铲毁、个人盗挖采掘等现象时有发生。以南市街村为例,与20年前相比,当地窑包遍布、一望无际的震撼景观难以看到,当年的一些古桥、古石板路、古牌

20、坊等遗迹有些已经消失。这些遗迹对研究景德镇自五代以来的制瓷业体系和还原宋瓷小镇风貌,对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忽视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是景德镇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瓷都文化研究绕不开千年溯源。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景德镇地下的大量瓷业遗迹曾经为中华优秀陶瓷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深厚滋养,是中华陶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溯源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绕不开的课题。目前,南市街的文化价值研究还不够充分,与其历史地位不相匹配;南市街的定位和定性,还有待考古发掘提供更多的实物资料和断代标尺;南市街青白瓷烧造起源等问题也有待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将为南市街的传承保

21、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更强有力的学术支撑。(二)南市街复兴青白瓷文化的时代价值1.青白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青白瓷是中国陶瓷门类里的珍贵品种,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契合当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其一,青白瓷具有功能之美。瓷器是人类第一个通过技术手段改变自然材料理化属性的工业制品和19世纪前“高精尖”的科技产品,也是当时唯一融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的生活必需品。宋代崇文尚雅,文人“生活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大多与青白瓷器物相互呼应。其二,青白瓷具有技艺之美。半刀泥刻花法是景德镇独特的刻花风格和装饰手法

22、,牡丹、飞凤、鱼虫等纹样展现了中国式写意审美新高度,“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则是世人对景德镇青白瓷独特风格的经典评价。其三,青白瓷具有思想之美。“君子比德于玉”,青白瓷的出现开创了“以瓷代玉”的审美新时尚,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追求和文化品格。青白瓷的“素简”等艺术追求蕴含着中国人的生态文明理念、哲学思考和东方美学。青白瓷也是瓷器之母,孕育了创新、开放、多元的瓷之精神,有助于构建民族自信、增强文化自觉。2.青白瓷文化的当代转化青白瓷迎合了唐宋“尚玉”需求,甫一出现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上成为畅销商品,并较早出海,代表民族手工艺产品走向世界。“任何一个宋代瓷窑产品都远远不及景德镇青白瓷流

23、通区域广泛”9(P181),延续千年魅力依旧。据原景德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忆,20世纪80年代,日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与现实路径基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33江西社会科学20231本、韩国陶瓷爱好者与陶瓷艺术家,就不远千里来到南市街探秘、“朝圣”,成为“洋景漂”现象的先声。近年来,一些青年艺术家选择将工作室落户南市街,在宁静的乡村汲取创作灵感。目前,景德镇多家青白瓷生产企业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研究烧制青白瓷的企业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销售份额持续提升。在艺术收藏和拍卖市场上,青白瓷也受到资本青睐,有不俗表现。2011年,景德镇生产的南宋青白瓷观音菩萨坐像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25

24、30万港元的价格。综上所述,青白瓷“过气”但并未“过时”,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活化传统文化,形成当代传承,打造品牌溢出价值。3.陶耕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内在驱动力。今日南市街既是瓷之原乡,也是生态优美的水稻产区,由青白瓷生产和农业生产共同衍生和塑造的“陶耕文化”是南市街乡村的灵魂、乡居的魅力、乡愁的载体,更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虽然窑业转移和窑工迁徙改变了南市街曾维系数百年的“亦陶亦耕”发展模式,但陶瓷文化的根系仍在、灵魂犹存、基因未改。复兴青白瓷文化,恢复陶耕文化生态,激活陶瓷文化红利,将为乡村“文化搭台、产业唱戏”奠定坚实基础,使文化的力量成

25、为南市街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引擎,助推乡村遗产地走向共同富裕。(三)南市街复兴青白瓷文化的比较优势在景德镇“千年文化带”上,与南市街处于同时期并成为制瓷中心的还有湖田、湘湖等窑场,但综合比较,南市街因资源禀赋突出和开发空间范围较广,最适宜作为景德镇青白瓷文化复兴的核心区域进行打造。1.南市街考古被纳入省级文物考古规划,意义重大南市街位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新平先行区核心区域,属于先行先试地带。基于南市街的重要历史地位,2021年,包含南市街在内的小南河流域陶瓷遗存的调查发掘已被纳入江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曾经对南市街进行过十余年田野调查的专家在座谈会上表示,根据初步调查和

26、在当地获取的瓷器碎片分析,发现南市街制瓷历史有望比现有文献提前200年,溯源到唐代。这一推断如在正式考古发掘中得到文物实证,南市街直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可能性很大。2.南市街谋划“一眼千年”打卡点,业态独特南市街遗址群与景德镇其他遗址相比,保护相对完好,具备源头性地位、原真性状态和原生态场景,适合开发大型户外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类场馆和复古、怀旧、探幽类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及民宿产品,通过呈现大地艺术、展示废墟美学、设计高科技项目,打造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全新旅游业态,让游客能迅速沉浸其中,感受到“千年”瓷都的历史厚重感。这类乡村遗产地与位于城市的陶溪川、御窑、三宝等景点在气质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如

27、陶溪川和三宝的定位偏重于现代文化创意街区打造,御窑偏重于文博器物、街巷里弄文化展示与城市民宿营销,南市街的开发可与上述遗址点进行错位互补、联动发展。3.南市街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便于规划南市街是“千年文化带”上“自然风光+遗产价值+开发空间”综合条件最优的窑址。该地域没有大型工厂,没有污染源,没有过多商业开发。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在一座座山包下,千年前的窑业遗存若隐若现,仿佛在翘首期待历史谜底被揭开。一张白纸好画蓝图。据调查,寿安镇扣除生态红线与基本农田后相关用地超过10万亩,其中包括农村宅基地3081.71亩,水田4727.17亩,旱地1544.69亩,各种林地90727.43亩,果园34

28、5.39亩,茶园172.10亩,河流水面559.02亩,水库水面34506.10亩,坑塘水面771.05亩。目前,南市街自然村已调出150亩土地用于项目集中规划。三、景德镇青白瓷文化IP的文旅融合路径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白瓷文化遗产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南市街古窑遗址群的保护利用,对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用青白瓷文化讲好景德镇千年故事,抢抓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这一战略机遇,需要科学定位,高点起步,做好南市街的传承保护和规划设计,用好“南市街”这个超级文化IP,打造一批标杆性文

29、旅融合项目。(一)高规格做好传承保护文章全面启动南市街考古调研。目前对南市街的调查发掘已写入江西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由景德镇市、浮梁县牵头,联合景德镇陶瓷大学等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引进省外考古力量,对南市街遗址群开展考古研究,摸清遗址群分布、保存和四至范围,了解重点窑址坐落、年代、产品类别、纹饰、装烧方法等基本情况。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内重点窑址进行试掘,尽快形成南市街遗址群抢救性考古发掘方案,为正式发掘做好准备。建议江西省文物局给予相关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与国家文物局沟通考古发掘申报事宜,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揭开南市街历史面纱,还原其历史坐标。超前谋划南市街整体保护。将南市

30、街遗址群保护工作纳入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新平先行区总体规划。实施南市街古窑遗址遗迹保护、抢救和修复工程,维护其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对南市街遗址群价值进行评估和定级,夯实保护传承基础;建立南市街遗址群电子监测系统和人工巡查机制,实现全方位、科学化、规范化监测预警;建设青白瓷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平台,为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南市街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适时谋划南市街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二)高品质建设特色文化街区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近两年成为各地推进文旅融合、拉动文旅消费的热点、引爆点、吸睛点。国家“十四五

31、”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021年江西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促进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全省各地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按照“一街一特色”的要求,将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纳入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打造一批城市会客厅、乡愁栖息地、文化新名片。营造穿越古今的盛世场景。南市街拥有丰富的青白瓷文化资源,周边文化景观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展示空间良好,具备规划建设一条特色文化街区的先天条件。建议在南市街自然村附近,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发掘南市街故事,激活南市街记忆,找回遗忘的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老地名和

32、消失的生活习俗、生产场景,高品质建设一条以青白瓷为主题的特色文化街区,复原出宋代南市街街景及商业景象,于建筑景观、经营业态中深度植入陶瓷文化和旅游元素,以未来感、科技范、直播态展现陶瓷艺术的魅力和南市街范式的二元艺术生活,打造元宇宙全球陶瓷手工业者云上地球村,建设极具辨识度的“宋潮”网红第一街,形成由本地原住民、陶艺精英、中外“景漂”、陶艺爱好者、旅居者、游客等共生的青白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三)高起点打造窑址上的村落建设中华陶耕文化体验区。依托南市街窑业遗存和山水田园生态,以陶耕文化为主题,对遗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与现实路径基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35江西社会科学20231址群周边村

33、落社区、人居环境、道路交通、空间布局等进行修复、改善、提升,集聚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美好宜居、乡风习俗淳朴的古窑址上的村落,营造“是村是景是生活、有景有物有文化”的乡村美学生活场景,让良好生态成为南市街发展底色,让陶瓷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灵魂,让有故事的人聚集在南市街周边,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融入陶耕生活场景,在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青白瓷谷,满足内心深处的“刚需”。促进村民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实施一村一品、艺术家驻村、乡建特派员、社区营造等计划,开展“景漂景根”人才引流工程试点,吸引城市“移民”反哺乡村,引导各类艺术家、设计师返乡入乡就业创

34、业、进行文艺创作,培育青白瓷创客示范基地,恢复“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原生态景象。指导南市街村民积极开发“食、住、行、游、购、娱”配套产品,在村落社区中建设陶艺工坊、民宿、村史记忆馆、“陶耕”文博馆等,形成融文化、产业、人居、生态于一体的共生共存共赢发展模式,通过主客共创,实现一个窑址带动一个乡村、带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目标。利用南市街毗邻景德镇陶瓷大学,文化资源禀赋突出、高端人才聚集、产学研基础厚实、交通区位优越等条件,努力引进创新能力强、科技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高技术陶瓷企业落户,打造高技术陶瓷总部经济高地,形成创意产业引领和产业技术先进的全产业链条,拉长、补齐陶瓷产业链关键一环。(四)高

35、标准规划文化遗产廊道构筑三十里青白瓷文化廊道。将小南河流域沿线的青白瓷古窑遗址、风物遗迹、民居建筑、人文场馆、历史事件、风俗习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单体文化资源串联成青白瓷文化廊道,通过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数字再现等工程,深度开发创作舞台剧目,强化文化感知体验,形成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再现微缩的可触摸体验感知的景德镇版“清明上河图”。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策略,配套建设南市街窑址风景道、田野步道、观景平台、自驾车营地、青白瓷主题博物馆、青白瓷文创基地、研学营地、文化广场等一批开放式文化设施,串联沿河绿地水景,建设“河畅、岸绿、水清、景美”小南河文化流域景观长廊,成为融水系交通、文

36、化体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廊道,为廊道沿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优化南市街区域发展布局。突出“古窑、古瓷、古村”三大特色,串联寿安、湖田、湘湖三地资源,构筑“一街主轴、两河贯通、三市联动”空间布局(一街指南市街,两河指南河和小南河,三市指寿安市、湖田市、湘湖市),实现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业态共生、相互引流,通过三地融合联动发展,共同擦亮景德镇青白瓷文化“金名片”。努力将过去对陶瓷古窑址“点”“面”的保护转向对“线性遗产带”的全方位关注。通过壮观的窑址群、多样化的遗迹展示、鲜活动态的考古现场、可参与互动的文化创意体验,营造陶瓷文化与自然生态、城市建设与村落保护伴生共荣的集中展示空间,

37、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样板。(五)高质量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塑造南市街整体品牌形象。建设景德镇版“田园城市”,推出南市街是“景德镇第一街”“青白瓷文化第一街”“青白瓷故乡”“千年瓷元、世外陶源”等具有高辨识度的宣传语,形成网红打卡地,设计“南市街”LOGO,注册“南市街”商标,打造“南市街”品牌青白瓷文创产品,举办“中国泥巴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出版和拍摄一批展现青白瓷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的代表性出版物、重点文艺作品和电视纪录片、微电影等。推出瓷都览胜精品旅游线路。坚持“去景区化”思维,还景于民,打破县区、景区、街区、社区界限,让城与景、民与景共生共荣。绘制景德镇青白瓷文化旅游地图,开

38、发具有陶耕文化特色的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36打造“访街寻宝之旅”。三宝与南市街同根同源同脉,目前三宝保护开发已初具规模和成效,成为景德镇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游客和陶艺爱好者络绎不绝,但三宝地域狭窄,土地供应和游客承载有限,难以作为试验区的纵深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南市街与三宝人文相近、山水相连、道路互通,只需进一步拓宽原有林间小路,修建高等级的旅游公路,便可实现两地业态相融、资源互补、客流互通。打造“穿越瓷都之旅”。三日全景览胜景德镇,即寻找镇之初千年景德镇看南市街,仰望瓷高峰600年景德镇看御窑厂,展示未来路100年景德镇看陶溪川。打造“古陶古瓷之旅”。乐平涌山仙岩洞遗址出土了5000

39、多年前的陶片,旁证景德镇“瓷都”“瓷源”身份,连接南市街与涌山的文旅线路,让游客考察景德镇早期制瓷中心和制陶中心。打造“瓷源镇初之旅”。整合南市街和瑶里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景德镇溯源探幽康养之旅线路。打造“南南古窑之旅”。翻越千年古道南市岭,联通南市街与乐平南窑,让游客探寻景德镇的瓷业源头和技术转移路线。(六)高水平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打造青白瓷研究高地。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景德镇古陶瓷研究所等智库研究机构,引进国内外青白瓷领域知名学者和陶艺家,与国内知名青白瓷烧造地联手,成立青白瓷国际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青白瓷学术研究,提炼青白瓷蕴含的文化精髓、文化特质和价值理念,打造青白瓷文化学术研究的

40、权威基地。搭建高能级输出平台。青白瓷蕴含中华民族的品性格调和审美情趣,具有文化本源的力量,在青白瓷的基础上,“窑变”出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等技术和艺术形式,为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奠定基石。建立健全青白瓷生产标准体系,努力在技术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走在其他产瓷区前列。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重要指示精神,以文化传播和思想输出为导向,举办中国青白瓷文化发展论坛,策划富有创意的节庆、会展活动,整合社会各界资源,融通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渠道,聚集海内外陶瓷艺术爱好者和创业者,将南市街打造成陶瓷文化高能级输出策源地,构建以陶耕文化为载体的文明交流互鉴新平

41、台。四、以文化遗存保护传承推进国家陶瓷文化试验区建设南市街在瓷都众多文化遗存中具有代表性,激活南市街对景德镇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具有示范性,南市街遇到的问题与试验区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共性。结合南市街调研情况,我们对景德镇抓住国家试验区重大机遇,进一步推进“两地一中心”战略深入实施作如下思考。(一)接续文脉,以更高站位深化陶瓷文化研究摸清家底,对景德镇遗址资源库进行全面更新。陶业遗存是景德镇独一无二的国际性文化现象,让世人得以穿越时空,知史鉴今。目前,景德镇市介绍古窑遗址现状的文献多出自20年前的考古调查成果,

42、近20年来,随着城乡经济高速发展,景德镇窑业遗存保护,尤其是乡村遗址地的面貌已发生较大变化,亟须对全市陶瓷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研究阐释,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价值进行系统梳理。景德镇不仅有瓷器,更有千古人物;不仅有技艺,更有陶瓷文明;不仅有里弄,还有生活方式。景德镇需要更深入地“找自己”,从多个维度对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与现实路径基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37江西社会科学20231千年瓷都的文化价值进行溯源,以当代价值为导向,挖掘陶瓷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审美意趣,研究景德镇陶瓷当年影响力全球破圈的底层逻辑,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传承和创新,丰富传

43、统文化的转化方式,使中华文化持续迸发生机,展现时代风采。(二)打通经脉,以更佳创意擦亮千年瓷都金字招牌提升品牌,对景德镇城市IP进行立体设计。陶瓷文化是举世无双、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在地文化IP化、品牌化、商业化,是景德镇作为创新创意都市所欠缺的部分,也是景德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与世界对话新平台“塑形铸魂”的薄弱点。讲好品牌故事,需要对“美景厚德镇生活”进行文化解构,需要讲清楚景德镇千年手工业城市品牌的内涵、用金木水火土特殊材料合成的城市品质、由瓷器精神铸造的景德镇品格,继而有步骤地组织内容生产、品牌传播、IP产业化。迭代升级,对景德镇文旅规划进行全域优化。随着乡村陶瓷文化复兴与城市更新,

44、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家底逐渐变厚,同时,在新政策与新技术驱动下,景德镇打造全域旅游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制定相关规划时要与时俱进,在一流的坐标系中进行动态整合和优化,明确城区和县区各板块功能定位,联动周边设区市优势资源,破除城乡、景点景区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进而带动景德镇市全域协调发展。(三)拓展人脉,以更大担当发挥国际瓷都人文魅力筑巢引凤,使景德镇人才招引形成虹吸效应。人是新产业、新经济的创新主体,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核心资源。了解和解决人的需求,是景德镇形成新一轮全球虹吸效应的前提条件。据调查,广大瓷乡是“景

45、漂”们向往的“世外陶源”和低成本创业的理想居所,这一需求与景德镇乡村文化复兴引智目标恰好吻合。如何让乡村更具吸附力,需要政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创,出台政策,拿出干货,鼓励文艺青年和乡村创客下乡,把散落在全城乃至全球的艺术家、设计师、陶匠,以物理空间为平台,以商业逻辑为纽带,形成常态化部落式集聚,要让陶瓷文化成为广大乡村的核心吸引元素,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燃烧得更旺。融通中外,对陶瓷文化“走出去”进行战略布局。瓷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全球化故事里最生动的部分。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打好陶瓷牌,用陶瓷文化突破中国与海外民间沟通的隔膜,是瓷都景德镇的国家使命,也是重大机遇。比如要走出国门办教育

46、,在世界各国开设陶瓷大学、开办陶瓷研修班、推出陶瓷课程,以当年陶瓷文化输出全球的底气,以陶瓷手工业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促进民心相通,赢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江达海新优势;以对话世界为试验区使命责任,要组建陶瓷文化国际传播全球化运营团队,从资源、内容、渠道三方面全方位布局;要发挥数量庞大的“景漂”特别是“洋景漂”的作用,以国际化语言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讲述瓷都千年故事,将青白瓷文化和南市街名片推广到世界各地,传播东方美学和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交流创造更多精彩。五、结 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47、时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1南38市街青白瓷遗址群在景德镇瓷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留存的大规模的烧造和生产遗址,展示了景德镇完备的制瓷体系。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在系统的陶瓷考古基础上,深度挖掘景德镇青白瓷的价值,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服务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提供借鉴和智慧。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

48、2-05-29(01).2(清)程廷济,凌汝绵.浮梁县志M.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本.3(雍正)江西通志M.清雍正十年(1732)精刻本.4秦大树,李颖翀,李军强.景德镇湘湖地区早期窑业调查与试掘的主要收获A.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乐平市博物馆.景德镇南窑考古发掘与研究2014年南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5江建新.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6刘新园.景德镇瓷器遗址的调查与中国陶瓷史上的几个相关问题A.景德镇出土陶瓷Z.香港: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2.7张文江,赖金明.景德镇的宋元青白瓷A.景德镇文化研究(第二辑)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8叶文程.宋元时期景德镇青白瓷窑系的外销J.景德镇陶瓷,1989,(3-4).9冯先铭.冯先铭谈宋元陶瓷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彭民权】文化遗存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与现实路径基于景德镇青白瓷遗址群的调查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