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_谢正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4776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8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_谢正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_谢正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_谢正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乡村发展根据其动力来源,可分为外生发展和内生发展,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乡村发展的外源性发展模式,即外生发展模式;后来又提出了乡村内生发展模式。乡村内生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和多面向的概念,强调动员和利用地方内部资源作为经济活动和生计发展的基础,重视理解自然、人摘要:通过对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对乡村内生发展研究的成果和不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内生发展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主流观点认为农民是乡村内生发展的主体,需要对农民的主体性进行重塑;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是一个能力体系,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

2、具有多维度路径和多元性途径;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对乡村内生发展研究进行展望,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乡村内生发展的时空尺度、乡村内生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村内生发展能力建设、乡村内生发展的边界问题、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关键词:乡村内生发展;内生动力;主体性;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631(2023)01-0008-05收稿日期:2022-04-29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粤东北村域经济发展能力研究”(GD18XYJ30);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

3、乡村振兴背景下粤东北镇域经济发展路径创新(2018WTSCX143)作者简介:谢正峰(1976-),男,山东阳谷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乡村发展、经济地理、土地利用研究。E-mail:xzhf_。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 in ChinaXIE Zheng-feng1,2,MA Lin-bing3(1.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Tourism,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 514015,China;2.Rural Revitali

4、zationResearch Institute,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 514015,China;3.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Planning,Sun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duction methods,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ruralendogenous development research were ana

5、lyzed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China.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concept of 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 had rich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The mainstream view held that farmers were the main body of 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and their subjectivity needed to be reshaped

6、.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 capacity was a capacity system,and the promotion of ruralendogenous development capacity had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ple paths.The impetus of rural endogenousdevelopmentincludedinternalandexternalimpetus.Theresearchonruralendogenousdevelopmentwasprospected.It was nec

7、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of 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endogenous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 capacity,the boundary of rura

8、l endogenous development,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Key words: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Endogenous power;Subjectivity;Rur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capacity;Dynamic mechanism谢正峰1,2,马林兵3(1.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梅州514015;2.嘉应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我国乡

9、村内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DOI:10.12148/hbnykx.20230010河北农业科学,2023,27(1):8-12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蔡海燕第 1 期力、文化等地方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可持续经济活动的支撑13;2001 年英国学者 Christopher4基于内生潜力、发展社会资本和促进地方参与性民主等三大支柱,提出了新内生发展的概念。我国开展乡村内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较晚,主要是从乡村内生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内生发展能力、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对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把握相关研究的进展,指出未来的研究方

10、向。1对于乡村内生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内生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一种模式,并不仅限于乡村发展。内生式发展意味着一个动员本地各种利益团体联合起来追求符合本地意愿的发展规划以及资源分配机制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提升本地在技能和资格方面的能力1。Garofoli5认为,内生式发展是在本地层面进行创新的能力,包括转换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应对外界挑战的能力以及引进符合本地层次的社会规则的能力。可见,内生发展的核心是区域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1.1乡村内生发展的内涵Michael 等6认为,乡村内生发展的内涵包括发展意愿来自 5 个方面:内源驱动,发展过程由本地控制,发展路径方向的选择由本地决定,发展的利益留在本地,

11、内生发展并不排斥外部要素的投入;张环宙等1、周怡岑7认为,乡村内生发展主要是指以村庄自有的资源、技术、产业和文化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发展动力,以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促进村庄经济可持续发展;张慧等8认为,中国乡村社区基于内生发展的营建模式,包括内生自主性组织建设、社区产业建构、村民主体地位与发展等 3 个方面。1.2乡村内生发展的特征Sabine 等9认为,乡村内生发展需要具备内生潜能、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地方参与和地方认同5个特征。方劲2认为,内源性农村发展模式包括强调发展的内源性潜力、倡导开放性的区域经济、追求农村发展的可持续生计、注重地方民众的自主参与、构建地方民众的区域认

12、同 5 个基本特征。章志敏等10认为,在乡村内生发展目标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发展形式上,坚持国家的自主发展,尊重发展选择的多样性;在发展动力上,通过对本土知识、文化传统、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利用推动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主体的内部关系上,充分尊重地方的自主性和参与权。不同学者对乡村内生发展特征的表述存在差异,但认识上具有明显的共通之处,都追求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内生潜力的挖掘,强调地方的参与性、自主性和认同,坚持开放式发展。2乡村内生发展的主体乡村内生发展需要明确其主体,从历史发展历程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不可无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1。刘晓雯等12

13、认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基本特征为独立自主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13。张国磊等14将乡村振兴的主体分为外部嵌入主体和村庄内生型主体;仲崇建等15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激发不同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农民的分散化、原子化特征,通过农民的组织化重建乡村的主体性16,培育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有效构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的基础17。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 4 种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内生型主体与外生型主体,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生于农村社会,来自当地村庄,与当地的文化价值与

14、社会关系网有较密切关联18。因此,乡村内生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其中新乡贤是新主体的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民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乡村内生发展主体的新形式19。部分学者通过主体权利和主体能力重塑农民主体性,并提出实现路径2022和提升途径2325;对于农民主体的“增权赋能”,可分为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政治赋权23;乡村价值再造有利于农民主体的重塑26。3乡村内生发展的影响因素耿言虎27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帮扶、乡村精英引领、乡村优势资源挖掘、多利益主体合作等对农村内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李凌汉28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发现,影响乡村内生发展的因素包括村庄领导内生发展动力、村集体产业规模化水平、

15、技术人才梯度开发、内生发展资源平台式整合和农村内生发展能力;可以将影响乡村内生发展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内生自主性组织建设、乡村精英引领、乡村优势资源的挖掘、乡村治理人才、乡村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发展,外部因素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扶持、外生资源的引入。从乡村内生发展可获得资源的角度看,影响乡村内生发展的资源因素包括内生资源和外生资源,外生谢正峰等: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9河北农业科学2023 年资源包括中央政府和其他非本地的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等9,内生资源主要包括农村的水土环境、地理位置、生态条件等生态环境状况,地方开发程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资源等经济状况,

16、地方的历史人文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统等社会文化条件,地方民众能力素质以及精神气质与心理特征等状况29。袁宇阳等30又进一步将内生资源分为显性的内生资源(包括乡村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实体性人文资源)和隐形的内生资源(包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一般来说,内部资源由地方提供,外部资源来源于政府、非政府组织等29,31。内生资源的关键在于稳定的社会资本32。乡村振兴的内源系统与外源系统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交互流动的状态。外源系统的条件因素可能转化为内源系统的动力因素,如乡村人才、技术工具等33。4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卓蓉蓉等34认为,乡村发展能力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因素集合及其关系耦

17、合,主要涉及外源驱动和内部响应 2 个层面,具体包括城镇化驱动及响应、工业化驱动及响应、全球化驱动及响应和市场化驱动及响应4 个方面。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是一个能力体系35,主要包括资本自我积累能力、资源及要素优化配置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环境治理能力、社区治理能力与文化软实力等。要深入理解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内涵,明确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的来源主体,明确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的实现路径35。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是在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乡村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一种获取能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36。基于农村自身资源、劳动力、资金、生产技术、体制要素等因素或条件所决定的自主发展能力,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最基本的依

18、靠力量,是农村发展的内因35。郭劲光等37认为,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是人能自由获取所需资源的驾驭性力量,其所依力量源于自身,是一种内生性的发展能力,包括经济能力、政治能力、文化能力和社会能力 4 个维度;陈军民38基于可行能力理论,将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能力分解为政治参与能力、村集体经济能力、获取社会机会能力、防护性保障能力和透明性保障能力。李凌汉28认为,增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内生发展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方劲39认为,内源性能力建设应以内源发展为基本理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手段,更强调基于地方性知识来塑造自主发展的价值观念、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反思能力以

19、及创新精神等“软实力”;郑有贵40认为,需要构建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内生发展能力的社区集体行动理论;江剑平等41认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的最优选择;王进文42认为,把“主体性”视角带回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现场,是破解“乡村久振而未兴”困惑的根本之道,是激活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必由之途。不同学者从各自角度给出增强乡村发展能力的方法,这也说明了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多维度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5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李鑫等43认为,外部动力包括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与公共服务融合 2 方面,内部动力包括乡村吸引力与要素集聚。曾穗平等44将城市边缘区乡村

20、发展内生作用机制归纳为生产方式决定就业选择和土地流转需求,居民就业选择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及设施配给,土地流转需求影响居民点空间建设模式 3 个方面。李承喜45认为,乡村的内生式发展策略包括乡村的参与和推动、地方认同的建构、乡土资源的利用。陈昕昕46认为,应以激发农村地区内生动力为基本内核,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改革现有财政支农机制,加快创新农村金融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新型城镇化被看作乡村内生发展的途径,其核心与本质是给予乡村社会足够的动力和权力,发展乡村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实现乡村的自我维持机制和应对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挑战,最终实现中国城乡的统筹均衡发展47。汪锦军等48认为,要激发

21、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需要建立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相互融通的认知体系,实现城乡真正的有机互动。综上所述,农村内源性动力难以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将外部先进的生产要素、发达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嵌入到乡村发展的动力结构中,实现外源动力的内源化,突破原有的动力结构格局,带动乡村发展动力结构的高级化49。立足于农村实际需要,整合内外部发展资源,才是推动农村地区内生发展的有效方式28。为了协调更多的有效的外部力量,减小外部力量对本地经济社会破坏的可能性,需要进行地域身份建构50。6结论与展望6.1研究结论基于文献分析法,对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0第 1 期谢正峰等:我国乡村内生

22、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1)从乡村内生发展的内涵来看,乡村内生发展的意愿来自于乡村内部,不受控于外界。(2)从乡村内生发展的特征看,乡村内生发展强调内生潜力51,52,发展的内容不是唯经济。(3)从乡村内生发展的主体来看,农民是乡村内生发展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主体的具体形式也在发生变化。针对农民主体性缺失的问题,需要通过增权赋能,重塑农民的主体性。(4)影响乡村内生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内生因素,同样还有外生因素。(5)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是能力体系,是一种内生性的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同时也表现为能力获取的过程。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同时也是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之间关系的耦合。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具有内涵的

23、多维度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6.2展望6.2.1加强乡村内生发展的时空尺度研究由于乡村的尺度性,空间上可分为农户、村域、镇域、县域到市域等不同空间尺度,每个尺度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运行机制;在时间上,乡村内生发展表现为过程性和阶段性,由于发展的不可逆性,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目标以及行动要求。这就需要探讨乡村内生发展不同尺度间的影响、协同、效应等问题。6.2.2深入探讨乡村内生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乡村内生发展并不是仅靠内部力量,还需外部力量的参与。在乡村内生发展过程中,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6.2.3加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建设研究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建设受到

24、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处在开放环境中的乡村如何才能加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建设,乡村内生发展能力作为一个能力体系,如何促进不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未来研究中还应加强不同尺度上的研究以及乡村内发展能力的系统构建。需要构建外生动力和内生动力互动的动力体系。6.2.4深化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目前对乡村内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仍处于定性研究阶段,缺少对其机制的系统性分析。尤其是需要揭示将外部要素嵌入到乡村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实现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的机制。参考文献:1 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

25、7(2):61-68.2 方劲.内源性农村发展模式:实践探索、核心特征与反思拓展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24-34.3 迈克尔 伍兹.农村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18-119.4 Christopher R.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rural areas:Elements of a political economy of EU rural development J.Sociologia Ruralis,2001,41(3):279-295.5 Garofoli G.Endogenous devel

26、opment and southern Europe M.The Netherlands:BDU,Barneveld,1992.6 Michael B,Michael N.The EU LEADER initiative andendogenous rural development: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gramme in two rural areas of Andalusia,Southern Spain 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7,13(3):319-341.7 周怡岑.基于乡村振兴的我国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J.

27、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226-231.8 张慧,舒平,徐良.基于内生式发展的乡村社区营建模式研究 J.现代城市研究,2017(9):72-77.9 Sabine M,Samuel W.Endogenous development in SwissMountain Communities J.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1,21(3):236-242.10 章志敏,张文明.农村内生发展研究的理论转向、命题与挑战 J.江汉学术,2021,40(2):5-15.11 刘永生,王焕丽.新农村内生式发展中农民主体因素分析 J.人民论坛,2

28、015(14):172-174.12 刘晓雯,李琪.乡村振兴主体性内生动力及其激发路径的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8):27-34.13 王进文.带回农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转向 J.现代经济探讨,2021(7):123-132.14 张国磊,张燕妮.新时代乡村振兴主体的角色定位 J.农村经济,2019(12):47-56.15 仲崇建,乔丽荣.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J.人民论坛,2021(31):55-57.16 吴重庆,张慧鹏.以农民组织化重建乡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74-8

29、1.17 龚丽兰,郑永君.培育“新乡贤”: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构建机制 J.中国农村观察,2019(6):59-76.18 李耀锋,张余慧.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个案研究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1):38-47.19 孟俊杰,李柯,杜涛,王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9):221-229.20 陈晓莉,吴海燕.增权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主体性重塑 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32(6):26-33.21 李昌凤.困境与突破:乡村振兴战略中

30、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 J.领导科学,2020(12):17-20.22 李卫朝,荆玉杰.松绑、赋权、引导:乡村振兴中农民主11河北农业科学2023 年体性建设路径杜润生农民主体性建设思想的启示 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6):42-50.23 张云生,张喜红.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J.新疆社会科学,2021(6):161-168,171.24 郭倩倩,王金水.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困境及其纾解 J.江海学刊,2021(5):146-153.25 岳秀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主体地位的有效实现途径研究 J.农业经济,2021(8):

31、74-76.26 钟曼丽,杨宝强.再造与重构:基于乡村价值与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9.27 耿言虎.村庄内生型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以云南省芒田村茶产业发展为例 J.学习与探索,2019(1):24-30.28 李凌汉.影响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因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J.观察与思考,2020(12):75-85.29 赵光勇.乡村振兴要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资源“米提斯”知识与认识论的视角 J.浙江社会科学,2018(5):63-69,158.30 袁宇阳,张文明.乡村内生发展视角下资源的内涵及其应用 J.世界农业,2020

32、(6):10-17.31 张文明,章志敏.资源 参与 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J.社会科学,2018(11):75-85.32 黄思.社会资本视角下内生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基于闽南 D 村瓷砖产业的考察 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4):534-541.33 彭小兵,彭洋“.参与-反馈-响应”行动逻辑下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发展路径研究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3):420-428.34 卓蓉蓉,余斌,曾菊新,郭新伟,李瑞瑞.地域主体功能导向的江汉平原乡村发展能力时空变化 J.经济地理,2019,39(5):171-180.35 罗君

33、名.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内生发展能力建设研究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5):25-27.36 张丙宣,华逸婕.激励结构、内生能力与乡村振兴 J.浙江社会科学,2018(5):56-63+157.37 郭劲光,俎邵静.参与式模式下贫困农民内生发展能力培育研究 J.华侨大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17-127.38 陈军民.乡村振兴的内生能力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河南省 17 个省辖市的乡村调查 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1):7-16 39 方劲.乡村发展干预中的内源性能力建设项西南贫困村庄的行动研究 J.中国农村观察,2013

34、(4):31-41,95.40 郑有贵.构建内生发展能力强的农村社区集体行动理论基于发达村与空心村社区集体积累和统筹机制的探讨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2):63-69.41 江剑平,葛晨晓,朱雪纯.新时代以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为核心的乡村振兴逻辑 J.财经科学,2020(9):50-63.42 王进文.带回农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转向 J.现代经济探讨,2021(7):123-132.43 李鑫,马晓冬,Khuong Manh-ha,祝金燕.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动力机制 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8):1926-1939.44 曾穗平,田健.知行耦合:基于

35、社会调查的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研究与规划响应 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5):21-28.45 李承嘉.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于乡村发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 1895-1945 年发展为例 J.台湾地理学报,2005(39):1-30.46 陈昕昕.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与城乡融合发展 J.农业经济,2018(12):35-37.47 张文明,腾艳华.新型城镇化:农村内生发展的理论解读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6):86-92,151.48 汪锦军,王凤杰.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基于城乡多元互动的分析 J.浙江社会科学,2019(11):51-57+157.49 孙凤娟,秦兴方.中国特色乡村发展动力结构研究:历史变迁、存在问题及重构 J.现代经济探讨,2020(8):119-124.50 房艳刚,刘继生,程叶青.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J.经济地理,2009,29(9):1530-1534.51 何杰,金晓斌,梁鑫源,等.城乡融合背景下淮海经济区乡村发展潜力以苏北地区为例 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8):1940-1957.52 杨秀,余龄敏,赵秀峰,王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发 展 潜 力 评 估、分 类 与 规 划 引 导 J.规 划 师,2019,35(19):62-6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