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意蕴_崔海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465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意蕴_崔海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意蕴_崔海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意蕴_崔海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o.12023年1月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23doi:10.3969/j.issn.2096-2991.2023.01.002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意蕴崔海亮王玉(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习近平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相关论述体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各个方面,其中包含深刻的现代性意蕴。中国传统道德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

2、,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来源。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树立价值观自信。只有“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习近平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相关论述,为我们在当今时代如何激活传统道德的生命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习近平;中国传统道德;现代性意蕴中图分类号G411;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991(2023)01-0007-08传统与现代不可割裂。传统,并非已经死去的历史陈迹,而是至今活着的文化生命。它起源于过去,汇注于现在,又奔流向未来。1103传统不是静态的,而是流动的,是

3、在民族主体参与下的一个不断选择与整合的动态流动的绵延过程。2226美国的社会学家爱德华 希尔斯认为:“传统并不完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障碍,而启蒙学者和技术至上的科学主义者也并没有逃脱过去传统的掌心。”31在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并非现代化的障碍,恰恰相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科技创新往往需要从文化传统中寻找思想资源。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 根 和 魂,丢了这个 根 和 魂,就没有根基了”433。习近平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看作是“根”和“魂”,如果丢掉了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就割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中

4、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等道德价值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的思想文化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有许多重要论述,他把中国传统道德看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对待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传统?如何正确应对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对此问题,习近平高度警惕“被现

5、收稿日期 2022-12-01作者简介 崔海亮(1972-),男,河南渑池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玉(1995-),女,陕西绥德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7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代化”“被西化”的中国文化处境,保持清醒的“寻根意识”和文化自我更新的主体意识,有着坚定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一、中国传统道德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重要思想武器晚清以来,中国一直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应对这种冲击主要有两种立场:一种是“中体西用”论,另一种是“全盘西化”论。

6、前者以张之洞等人为代表,后者以胡适等人为代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又涉及中、西、马三种不同文化思潮的交流与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但“全盘西化”论在思想界仍然很有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方思潮从政治、经济、价值观念、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强烈冲击,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波动,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苏联问题,从根本上讲,是苏联共产党自身出了问题,党蜕化变质了,苏联能不垮台吗?而蜕化变质是从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指导思想开始的。”6换句话说,苏联解体不

7、是由于军事较量的失败,而是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和平演变而解体,是苏联自己主动放下思想武器向美国投降了。苏联解体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西方新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理论等西方思潮大行其道,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中国公民道德也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中国共产党内的个别干部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这些严重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执政地位,影响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

8、此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说:“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 失语、教材中 失踪、论坛上 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710之所以会出现马克思主义失语、失踪、失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自信心的不足,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真正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我们的脑子不能总是装着别人的灵魂,我们应该有自己自主的灵魂。8由此看来,要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呢?习近平认为:“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710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广大党

9、员干部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还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17从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思想资源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重要途径。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这样讲:“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而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

10、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988“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能否坚持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关键。如果不能坚持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西方道德价值就会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中国就会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附庸,就会丧失政治、思想、文化、制度方面的独立-8性。习近平的这段话语重

11、心长,充满了深深的忧患意识,也反映了当时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指的是什么呢?习近平在其他场合也有相关的论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这样讲:“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1025-26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这样讲:“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

12、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1114由此来看,习近平所说的“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指的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特别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伦理道德。他认为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

13、,也包含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道德要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正是依靠这些一脉相承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才得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二、中国传统道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了五千多年,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观能够代代相传,成为凝聚人心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1112“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

14、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11124改革开放后,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强烈冲击,一些人受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特别是某些党员干部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逐渐丧失了党性原则和理想信念,生活腐化堕落,对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社会价值观混乱,美丑、善恶、是非标准模糊,人们在行为选择上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指出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

15、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重要而迫切。2006年,中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

16、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道德有密切联系。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崔海亮等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意蕴-9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核心价值都可以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找到思想根源。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

17、,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124习近平将核心价值观归结为“德”,把多少年没有讲清楚的问题一语破的,让人豁然开朗。13习近平认为中国传统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体现了个人、家庭、国家层面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道德要求具有一致性。11114“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27习近平认为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149

18、,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荣辱是非观。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1141。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这些优秀道德文化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三、中国传统道德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自2014年以来,外文出版社相继出版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一、二、三、四卷,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15“在几千

19、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16119-120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吸收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于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实践,以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20、现代化。(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可以为党的廉政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7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习近平认为传统廉政文化在从严治吏方面蕴含有历史智慧,从严治党,也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

21、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8390。吸收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思想资源,有利于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习近平认为,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因此廉政建设应该从思想道德教育抓起。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中国古代儒家的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与当代中国廉政建设存在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多契合之处,为我们借鉴儒家廉德思想进行廉政建设提供了一种参考。”19中国传统“廉洁政治”的典型代表就是产生于秦汉时期的“六廉”之说。周礼 天官冢宰 中

22、说:“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10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其中的“善、能、敬、正、法、辨”是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六条标准,符合这六条标准的官吏就称为廉吏。“廉善”“廉敬”和“廉正”属于道德层面,“廉法”属于法律层面,“廉能”和“廉辨”属于能力层面。传统廉德的培养方法主要有:修身、道德教化、制度规范与法律惩戒。借鉴中国传统的廉政文化,习近平非常重视党员干部廉德的培养。他说:“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还有,百行以德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等等,这些讲的都是做人与做官、修身与立德的道理。”20258党员干部既要做“廉

23、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他还举了中国历史上既廉又勤的典型官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 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政,不舍昼夜,于物淡然无所好,恶衣菲食以终其身”2113。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虔诚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讲道:“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2211他引用清朝“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的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希望

24、当时参加培训的县委书记都能认真学习这些廉政箴言,像焦裕禄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 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2321党的廉政建设要充分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引领作用,内心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发挥内心的自我规范和约束作用,排除私欲的干扰,才可能廉洁做人,清正为官。“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233廉政建设需要完善党内法规,但根本还是在于道德规范

25、对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习近平这些关于对传统廉政道德的相关论述对于今天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有重大启示,为坚持以德养廉,夯实“不想腐”的道德基础提供了思想指引。(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可以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邦治国之道。“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2413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6、,充分认识德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中国传统道德中吸收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是党中央一贯的国家治理思路。习近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理念,而且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清晰透彻的说明。他说:“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25116“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的这些论述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重视德治的

27、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 论语 里面,孔子对德治和法治的作用已经有了清晰的论述。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为政)政令和刑法、道德与礼乐都可以作为社会治理手段,但二者治理社会的效果却是不同的。以刑法来治国,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治国,百姓不仅有羞耻心,而且自觉遵纪守法。因此,在孔子看来,法治与德治相比较,德治在价值上更具有优先性,是比法治更高层次也是更为根本的治国手段。孔子的这一思想得到后世儒家的继承和发扬。崔海亮等习近平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意蕴-11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

28、期儒家认为,礼乐刑政都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但其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而不是为了惩罚犯罪。礼记 中有一篇 坊记,专门来讲设置礼仪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人们出现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礼记 坊记)法家主张以严酷的刑法来治理国家,而儒家强调以礼乐道德来教化人心。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儒家礼乐道德的教化作用。司马迁说过:“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史记 太史公自序)礼所起的作用是预防作用,可以将违法乱纪等不良想法禁止于实施之前;法所起的作用是惩戒作用,只能对已经产生的违法乱纪行

29、为进行惩罚,而不能制止犯罪动机。但人们往往容易看到法律所起的惩罚作用,而难以理解礼的预防作用。司马迁的这一论述是非常深刻的,他指出了法律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局限性。相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而言,法律总是滞后的,社会中出现的许多新事物是法律难以规范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法律是永远不可能完善的,所以,德治比法治具有价值上的优先性,以德治国才是最根本的治国理念。习近平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非常清晰地阐明了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他说:“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没有

30、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25117如果法律不符合道德,这样的法律就是恶法,就得不到人民内心的自觉认同,也就难以被人民所遵守。反过来,如果人民没有羞耻心,没有敬畏感,没有道德底线,就可能会无所不为,再多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习近平提出,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康德认为,法的外在自由以道德的内在自由为基础,法的形而上学建立在道德形而上学之上。这展现的就是法律道德化的历程和“进阶”。随着人的自然禀赋不断优化

31、,道德水平不断深化,人类历史进入自由的道德王国。从此,法律让位于道德,社会靠良心和羞耻感来维系。26323-324当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与法律相比,道德处于更高的价值位阶,具有更多的优先性与优越性。这种优先性和优越性在于,道德无须通过威慑和惩处等外在方式来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只须唤醒人内在的灵魂和信仰,从内心深处使其养成羞耻之心和道德良心,从而让人在根本的动机上就远离违法犯罪。27人应该追求道德价值的崇高,以道德来支撑法律,以道德来维系世道人心,不断推进法律的道德化。四、中国传统道德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

32、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来源主要有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当代人类面临许多突出的难题,习近平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特别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等等,可以有效应对当今世界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网络安全、传染疾病、跨国犯罪、文化冲突等问题。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33、。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各国人民需要加强友好交流,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 和 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28尚书 尧典 中就有“协和万邦”的思想,儒家认为“君子和而不-12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卫灵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人为善,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2015年,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他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

34、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915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源头。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这样讲:“中华文明历来崇尚 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25545习近平借鉴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继承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时代精神,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其“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以及“亲仁善邻”的价值追求,为人类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和理想模式。30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世

35、界情怀。礼记 礼运 中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理念和“小康社会”“大同社会”的构想,宋朝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愿景,清朝康有为的 大同书 进一步将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理想具体化,当代著名的民族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各民族相处之道。这些都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思想资源。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新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为发展国际关系提供了新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光辉范例,为我们在当

36、今时代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提供了新的思路。2013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传承中华文化,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026。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国传统道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弘扬起来,为全人类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综观习近平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相关论述,其根本目的还

37、是为了树立价值观自信。只有“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才能坚定价值观自信。有了这种价值观自信才不会俯仰随人,人云亦云。中国传统道德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基因,是世代流淌在中华民族身体中的血液,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挖掘中国传统道德中积极的思想资源,使传统道德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应对西方挑战,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而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守先待后,守正创新,需要一代代学人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一使命伟大而光荣。参考文献1萧萐父.萧萐父文选:上M.武汉:武汉

38、大学出版社,2007.2崔海亮.漫汗通观儒释道 从容涵化印中西:萧萐父哲学史观论纲C/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评论:第1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爱德华 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6周新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容忘却:纪念建党100周年的感想EB/OL.(2020-10-05)2022-10-13.http:/ 夺取新时代中

39、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吴根友,崔海亮.试论传统儒家廉德的基本内涵、培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J.现代哲学,2020(4):118-125.20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22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4本书编写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

40、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邓晓芒.哲学起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7戴茂堂,葛梦喆.论法律道德化:兼析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价值秩序J.道德与文明,2020(4):14-20.28 习近平.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 蕴涵着人心和善的道德观EB/OL.(2014-05-15)2022-10-13.http:/ Jinping s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ity Implication of ChineseTraditional MoralityCUI Hailiang,WANG Yu(School of Marxism,Yan an Universi

41、ty,Yan an,Shaanxi 716000,China)Abstract Xi Jinping s related exposition on China s traditional morality is embodied in all aspectsof Xi Jinping s governing ideology,which contains profound modernity implications.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ity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weapon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

42、ge of western ideology,a rich nourishmentto cultiv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resource to govern the country,and an importantideological source to 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Only by“adhering to the moralvalues formed and developed on the land of our cou

43、ntry”can we stick to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and let Marxism firmly take root in China s traditional culture.Xi Jinping s related ex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orality provides us with new ideas on how to activate the vitality of traditionalmorality in the present era.Key words Xi Jinping;China s traditional morality;modernity implication-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