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_赵路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465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_赵路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_赵路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_赵路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2期理论建设NO.2.2023新时代 新思想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赵路强(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内蕴于其治国理政的实践智慧之中。在生成动因上,该论述汲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的历史经验,立足于东西方文明的深厚根基,反映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凝聚了思想创立者的精神气质,体现了历史、理论、现实与主体四重逻辑的有机统一。该理论以敬畏信仰、敬畏人民与敬畏组织的辩证统一为根本点,以敬畏权力、敬畏责任与敬畏规则的辩证统一为关键点,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与敬畏生态的辩证统一为基本点,充分展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2、、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统一、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质。关键词:敬畏;党性修养;官德观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767(2023)02-0085-09收稿日期:2022-11-2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虚无主义批判”(18BZX011);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当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与规律研究”(22120200383)作者简介:赵路强(1992),男,河南临颍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种道德觉悟和心理状态,“敬畏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持有既崇敬又谨畏的复合的情感方

3、式”1,也是人之在世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和价值导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形塑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与利益观,审慎用权,勇于担责,敬重规则,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善待自然生态,科学合理决策,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敬畏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总结研究这一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将有助于推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官德观,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习近平关于敬畏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积淀,体现了历史

4、、理论、现实与主体的四重逻辑。DOI 10.19810/j.issn.1007-4767.2023.02.011-85(一)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1.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经验镜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李大钊就指出,只有建立代表平民阶层利益的社会主义政党,中国彻底的社会革命才有希望。党把对国家和人民的使命、责任与共产主义信仰紧紧衔接起来,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威武不屈,让信仰的旗帜始终在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心中高高飘扬。作为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的政党,组织严密和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优势。自党的二大起,党就在章程中明确了严格组织纪律的要求。在党的五大上,党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总

5、的指导原则写进党章,决定设立监察委员会以维护党的统一及权威。党的七大党章规定:“在党内不允许有离开党的纲领和党章的行为,不能容许有破坏党纪、向党要独立性、小组织活动及阳奉阴违的两面行为。”2在执掌全国政权之后,党并未忘记自己的人民代表和公仆身份,特权主义、官僚主义被坚决抑制,领导干部不论官职高低,在人民中间都被要求“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3。改革开放以来,党坚定反对和惩处腐败行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使现代化建设永葆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底色。2.吸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面经验20世纪初,包括俄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洞察和平生活之于人民的重要意义,团结带领群众开展了反

6、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正是凭借着对人民、组织的敬畏与坚守,才使得布尔什维克能够以坚不可摧的意志战胜重重困难与挑战,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组成了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成功抗击了法西斯主义势力的侵略,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然而,随着承平日久,苏联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和金钱的腐蚀下,逐渐丧失了敬畏之心、戒惧之意,他们凌驾于民众之上,逐渐从人民的“公仆”演变成特权阶层,遗忘了曾经的理想和誓言,漠视组织和法纪,最终丧失了民心,失去了执政地位和资格,最终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曾经提出一个问题,苏联共产党在成员仅20万之众时赢得政权,在党员

7、数量200万之时战胜法西斯主义势力,却在党员近2 000万之众时丧失政权、丢失了自己。”4苏联解体的教训是沉重而深刻的,也是需要我们深入而持久省思的。(二)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古代智慧的汲取1.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敬畏的诸多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将人类解放、为人类造福视为自己的使命,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依靠人民、组织和发动人民、以正确的理论和策略指引人民,才能实现人类解放的光明前景。在关于权力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也必须服务于人民。马克思将无产阶级政权公职人员称为人民的“勤务员”和“公仆”,他们

8、由普选产生,对人民负责,随时能够被撤换,在人民的监督之下工作,得到相当于熟练工人水平的工资。在关于组织的问题上,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建立强大的组织外,并无其他捷径可走,另一方面,俄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传统也要求无产阶级“集中全力来组织党,加强党内纪律并发展秘密活动的技术”5。在关于自然的问题上,恩格斯强调,纵使人类能够凭借劳动重塑自然界的外部形态来满足自身需求,也绝不能沉浸在支配自然的喜悦之中,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86复”6。他告诫我们,绝不能以主客二分的思维看待自然,对其肆意支配和逼迫,否则,

9、人类终将会遭受自然规律的反制。2.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扬孔子主张“君子有三畏”,分别为“天命”“大人”“圣人之言”。“天命”是指超出人类认识范围和把握能力的自然规律与偶然性因素,“大人”是指世俗的权威人物,“圣人之言”是指富有智慧、品德高尚者的言论。“天命”是最重要的,是人难以琢磨、无从把握的对象和范畴,“大人”是“天命”在世俗的人格代表,“圣人之言”是对“天命”的通俗表达,三者都具有神圣性,所以要礼敬它们。又因后两者直接指向社会政治秩序与人心秩序,故“三畏”也可理解为:“敬畏人类行动必须尊重的自然秩序(天命),敬畏人类社会政治秩序的人格代表(大人),敬畏人类生活的人心秩序的阐释者(圣

10、人)。”7同时,孔子赋予了“畏”以强烈的伦理指向,指出有无“畏”的认知与行动,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所在。荀子提倡“敬天”与“敬己”,强调人类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宇宙法则,又要重视个人主体力量的发挥。他主张“礼有三本”,要以“生之本”“类之本”“治之本”的思想高度来看待天地、先祖与君师,树立对自然法则与生存环境、师长与国家的礼敬心态。此外,先秦时期的“敬德保民”、道家的“道法自然”都强调了敬畏心对人与社会的重要价值。(三)现实逻辑:有效矫治政治虚无主义和错误发展观1.理想与使命精神弱化党的十八大之前,部分党员中存在信仰缺失、意志消沉现象。个别干部或是以马克思主义“过时”“无用”为借口对其进行指责和嘲

11、讽;或是将共产主义视为虚无缥缈的乌托邦“不信苍天信鬼神”;或是信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的人生信条;或是被西方“普世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等错误思潮所误导,对中国道路、制度、理论与文化缺乏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要重点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构筑党员、干部思想上的钢铁长城,使全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规则与组织意识淡薄一段时期以来,政治虚无主义在党内开始抬头。“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8,管党治党的“宽松软”使得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此外,党内

12、由政治与经济问题交织而生成的利益集团以及受宗派主义思想主导的非组织活动等现象也较为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高度警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高压态势清除隐藏在党内的腐败分子,进一步明确规则意识,扎紧制度的笼子,使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改变。3.虚无历史文化与生态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景观设计的现代化、西方化,在建筑样式上求洋求奇,使城镇景观单一化、同质化,丧失固有的民族风格和气质,破坏了当地的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建设中进行破坏性开发和开发性破坏,给自然生态带来严重损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华文脉的传承以及自然生态的

13、保护,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动现代化建设朝向更为全面、更为持续的方向发展。(四)主体逻辑:领袖个人具备的精神气质和理论修养1.独特的成长经历1969年,未满16岁的习近平从首都北京来到陕北梁家河,开始了为期7年的知青生活。作为插队知青在中国社会底层的生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87活与磨砺,使习近平真正懂得何为实际、何为人民,知道了百姓的需求和愿望是何物,明确了人生的目标以及肩负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谈道:“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心皆学问。”9在以后的从政生涯中,他时刻坚守着在梁家河时的初心,以强

14、烈的责任与使命感,珍视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造福。2.深厚的理论素养读书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前往梁家河插队之时,身体瘦弱的他却带了两个装满书籍的十分沉重的箱子。在紧张的劳作之余,他便利用宝贵的时间阅读,时常挑灯夜战。他忆及,在窑洞昏暗的煤油灯下,曾“通读过3遍 资本论,记了很多本笔记,还读过几种不同译本”10。为了借阅另一位知青的 浮士德,他毫不犹豫地跋涉三十多里山路去取。持之以恒的读书和思考使其获得了扎实的理论素养、宏大的思想视野和高超的领导智慧。他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厚造诣,还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有益成果灵活运用;不仅对政治学、历史学、哲学问题理解颇深,而且对经济

15、学、法学、文化学、生态学等领域均深有见地。3.强烈的使命精神“使命”与“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高频词汇。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之时,他就指出领导干部要珍惜在位时,为民谋福祉。“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 官 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11在2012年刚当选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时,他就表示这既是鼓励,更是责任,将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不辱使命。在其他场合,他还多次指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和“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带领全党和人民战胜多重困

16、难与挑战,实现国家全方位的变革,使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二、习近平关于敬畏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重要论述的核心要旨在于以敬畏信仰、人民、组织的三位一体为根本,以敬畏权力、责任与规则的三位一体为关键,以敬畏历史、文化与生态的三位一体为基本。(一)根本点:敬畏信仰、敬畏人民与敬畏组织的辩证统一“革命理想高于天。”12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它代表着某一群体的一致利益,而是由于它汇聚了共产党人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追求。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之源,也是共产党人政治肌体健康、精神意志坚强的重要保证。只有以诚恳、崇敬

17、的心态对待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人才能做到心无外物,意志坚定,境界高远,真真切切地将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贯彻到底;只有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抱有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强决心和信心,才能在党内形成统一的意志,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力量,为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坚强后盾。反之,若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动摇,思想上漠视之,行为上践踏之,就会失掉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和精神基因,由引领者蜕变为落伍者,终为历史和人民所抛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典型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以谋求人类解放为宗旨的理论,共产党是以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宏愿为目的的政党。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人民都是马克思主

18、义者必须考虑的重点和守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88护的主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3人民的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其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至高无上的道义性和科学性,更因其内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长久持存的内在奥秘。“水亦载舟,亦能覆舟。”人民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一力量是要靠富有正义性和顺应历史潮流的政党来把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将人民作为敬畏对象,将民意的倾听、民心的守护、民利的操持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就是体悟到自己的力量、命脉和根基来源于人民的道理。严密的组织性是无产阶级政党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具有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是因

19、为党以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由共产主义信仰所形成的思想一致,把千百万分散的劳动群众凝聚为一支工人阶级铁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在于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4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而构筑起来的涵盖中央、地方与基层的一整套严密组织体系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没有的强大优势。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只有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自身这一“小我”融入组织这一“大我”之中,服从组织的绝对权威,自觉为组织贡献才智和力量,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使党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集聚。相反,若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对组织失去敬畏、毫无约束,就会重新蜕化为离散的原子,

20、使自身价值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使党的力量大打折扣。信仰、人民、组织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民解放与幸福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主题与价值旨归。党的组织是由人民群众并作为人民根本利益代表的先进分子组成,因而敬畏信仰、敬畏人民与敬畏组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对信仰的敬畏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对人民的敬畏是共产党人的应有之义,对组织的敬畏是共产党人的内在要求。(二)关键点:敬畏权力、敬畏责任与敬畏规则的辩证统一“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15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深刻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其一就是清正廉洁,“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16250,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

21、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由人民选择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政治权力是由人民所赋予的。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就是保持对权力来源的清醒认知。敬畏权力就要做到公正用权,特别要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不徇私枉法、以权压人。敬畏权力就要做到依法用权,让权力在法律、制度和程序之内行使,绝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在法律面前不被私心、人情、关系和利益所束缚。敬畏权力就要做到为民用权,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纾民之所困,将民之所托实现好。敬畏权力就要做到廉洁用权,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地位,以进取之心对待伟大事业,胸怀坦荡、克己奉公。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有无责任观念和担当精神,是判断一个领导干部好坏的重

22、要标准。判断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担当精神,就要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敢于亮剑,在复杂矛盾面前是否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风险面前是否敢于挺身而出,在失误差错面前是否敢于承担责任,在歪风邪气面前是否敢于坚决斗争16250。责任与权力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权力的本质就是责任。领导干部只有保持对责任的敬畏,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难题,主动回应民众的期待和要求,才能将人民所赋予的权力贯彻到底。反之,如果对责任缺乏敬畏感,就会在法律面前无戒惧之心,在困难面前无进取精神,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89在危机面前无开拓之举,在诱惑面前无约束之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

23、平总书记指出,形式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是要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严密的组织体系,而且需要全体党员的高度自觉和严明的纪律规矩16323。对领导干部来说,对规则的敬畏是党性修养扎实、法律意识浓厚、品德修养高尚、政治品格忠诚的体现。敬畏规则,就要做到遵守党章,以党章党规来对照和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敬畏规则,就要做到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重点是遵守党所设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敬畏规则,就要做到遵守国家制度和法律,不越法律的红线;敬畏规则,就要做到修身养性、勤修政德,以坦荡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为民服务、为党尽忠。权力、责任与规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行使权力就要承担责任,

24、权力是责任的前提,责任是权力的延续。没有无权力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权力不论大小都有一定的边界,这一边界就是规则。权力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内行使,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这一层面看,权力与规则又是统一的。所以,对权力的敬畏与对责任的敬畏和对规则的敬畏有内在的一致性。(三)基本点: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与敬畏生态的辩证统一历史宛如一面明镜,能够帮助我们省察前人的得失,洞观王朝的兴衰。历史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和独特基因,是民族和国家存续的基础。因而,敬畏历史就要敬重民族的根脉,感知历史的智慧与镜鉴,从历史中找寻前行的路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17。对领导

25、干部来说,敬畏历史就要做到熟知主政地区的历史,要珍惜先辈留下来的宝贵历史遗产,尊重历史而不虚无历史,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历史遗迹保护的关系,在现代与过去之间、在发展与传承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同时,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稳妥处理改革发展事宜,接受历史与人民的评判。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标识,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团结统一的情感纽带,是民族集体认同产生的基础,对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关系与利益的调适起着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之上,“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8,故而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6、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必须对优秀传统文化采取尊重和敬畏的态度,守护好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居所和天然屏障。马克思把自然界视作与人休戚与共的存在物,是人无机的“身体”。恩格斯认为人类生成于自然界并随着自然界一同发展起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人们树立起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理念,像呵护人类生命一般来对待生态,对自然心存敬畏。敬畏生态,要求领导干部自觉拒斥生态虚无主义观念,以生态理性替代经济理性,遵循自然界的内在规律,顺势而为,不盲动、不妄动,掌握好保护自然与利用自然的生态辩证法,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永续发展。历

27、史、文化与生态都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为人类生命组织的物质要件,生态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至深。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历史与文化是人类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因而,不论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抑或是敬畏生态,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人类能拥有更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90加适宜的生存家园,使人能够以更好的生存方式栖居于地球。从这一层面讲,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与敬畏生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三、习近平关于敬畏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与现实性以及典型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体现了“理与情”“古与今”“点与面”“高与低”“知

28、与行”的统一。(一)理与情: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9只有科学的和彻底的理论才能反映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才能具备强大的穿透力和信服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就体现出这样的理论特质。“全面从严治党论”“精神之钙论”“自我革命论”“斗争精神论”“修身律己论”“忧患意识论”“党内规矩论”“历史文脉论”“生命共同体论”,等等,这些识见无不展现着其思想的深刻性。另一方面,这些重要论述内在地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人民就是江山,守护世代相传的红色江山就是守护亿万人民群众的心。无论是敬畏心、平常心,还

29、是进取心、感恩心、忠诚心,归根结底都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不变的诚心与真心。正是出于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人类前途命运和生存境遇的密切关注和深谋远虑,才使他体悟到要对人类本身的强大主体性进行反思和约束,以敬重诚挚之心对待那些最易被人所忽略和遗忘的群体或事物。这一要求更加适用于掌握丰富社会资源、拥有强大主体能量的领导干部。(二)古与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与发扬者,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从历史与传统中寻求根据和灵感,寻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及传统的契合点,使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能够深深扎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沃土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论是对于中华文明的生成与延续、中华民族精神

30、的培育与塑造,还是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激励中国人民以自立自强的心态发展进步,以及平衡和协调社会利益与社会关系,都发挥了重要效用20。基于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文化现代性的要求之下,将民族传统文化予以必要的创造性改造与重塑,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就成了一项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正是对这一文化逻辑的遵循和坚守。中国古人向来强调修身养德,将修身齐家的内在功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性工作,要求官员在为人处世中讲官德,以德服人,身正为范,公正廉明。习近平总书记吸取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明的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崇高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与行动范式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相结合,形

31、成了独具特色的官德理论。这一理论既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文化基因,又凸显了强烈的时代要求与现实关照,体现了“古”与“今”的辩证法。(三)点与面:针对性与系统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方法侧重性。针对一些领导干部抱守“速度至上”的错误发展观,他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在严明党纪国法的问题上,紧盯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关键人”“关键处”“关键事”“关键时”重点监督,以精准思维破解反腐难题。另一方面,该论述在

32、强调重点论的同时又兼顾了系统性和整体性。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的从政生涯中生成的重要哲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91学理论和实践智慧。系统思维要求人们不能单一、片面、孤立、抽象地看问题,而是要秉持辩证、发展、全面、具体的视角认识和观察事物。在保持敬畏心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敬畏的对象是多样的而非单一的,他集中论述了对信仰、人民、组织、权力、责任、规则、历史、文化、生态、城市的敬畏,揭示了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还从进取心、敬畏心与平常心三者的比较层面21,分析了敬畏在领导干部塑造正确事业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信仰淡漠、精神倦怠、作风不正、

33、组织不纯等现象,他将其归因于思想上的松动,提出要强化思想教育,补充精神之钙,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要求,将权力行使严格限制在社会规则范围之内。(四)高与低:高标准与守底线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坚持了“高”与“低”的辩证法。所谓“高”是指要求领导干部要有高远的思想境界,修身齐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与义利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的政德观,并将其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6342具体来看,“明大德”是指领导干部要铸造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站稳政治立场,不惧风险挑战,不为诱惑所动。“守公德”是指领导干部要强化

34、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正心明道,克己奉公。“严私德”是指领导干部要以高度自律的心态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操守和品行,“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所谓“低”是指要有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增强法治、制度与纪律意识,远离法律红线、底线与“高压线”。在守底线方面,除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纪教育外,还辅之以反腐败的强硬手段,以惩治震慑、制度约束以及提高觉悟三位一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生态。(五)知与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遵循了知与行的辩证统一法则。这一思想阐述了敬畏的对象及其内在关联,敬畏心理确立的历史

35、、现实、理论与实践依据,培育敬畏观念的现实路径和实践要求,从而使我们在思想上增进了对敬畏观的理解和认知,为领导干部确立敬畏之心提供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指导。然而,思维与存在并非始终步调一致,理论要想掌握实际,从而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就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机制和过程来影响生活中的行为主体即人。习近平总书记洞悉敬畏之心养成和坚持的困难之处:坚守理想信念,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辈子学习进步,一辈子改造提高”16 172。他提出作风建设重在“抓常、抓细、抓长”,通过建立常态化、深入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使领导干部的作风得到彻底改观。在具体实施的路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通过经常性的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

36、著作,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并联系实际将理论认知转化为高度的情感共鸣、坚定的理性自觉和政治认同,在学与思、思与悟的交互作用机制中增强作为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自省慎修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在知行合一中展现历史主动精神。参考文献:1夏乃儒.敬畏意识、敬德理想与现代社会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7-13.2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 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114.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5.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34.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

37、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925列宁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7任剑涛.敬畏之心:儒家立论及其与基督教的差异 J.哲学研究,2008(8):49-58.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9 梁家河 编写组.梁家河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8.10林晖,史竞男,王思北,等.习近平的读书故事N.人民日报,2022-04-23(01).11习近平.之江新语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5.12习近

38、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3.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9.1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1-12.15李章军.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N.人民日报,2010-09-02(01).16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N.人民日报,2015-09-29(02).18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N.人民日报,2014-02-26(01).19马克思恩格斯文

39、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2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9-25(02).21鲁春霞.习近平关于敬畏的论述及其党建意义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20(2):9-13.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Reverence:Generative Logic,Core Elements,and Theoretical QualitiesZHAO Luqiang(School of Marxism,Tongji University,Shangh

40、ai 200092,China)Abstract: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reverence is embedded in his practical wisdom in governing thecountry.In terms of generating motivation,this discourse draws o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practice of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bases itself on the deep foundation of eas

41、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reflects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condenses the spiritual temperament of the ideological creators,and embodies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four logics of history,theory,reality,and subject.This theory takes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reverence

42、for belief,people,and organization as its fundamental point,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reverence for power,responsibility,and rules as its key point,and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reverence for history,culture,and ecology as its basic point.It fully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uni

43、ty of scientificity and value,the unity of nationality and modernity,the unity of pertinence and systematicness,the unityof high standards and bottom line adherence,and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Key words:reverence;Party-spirit accomplishment;concept of official morality责任编辑:王方东习近平关于敬畏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质-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