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_何海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449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_何海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_何海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_何海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3 月南 海 学 刊Mar 2023第 9 卷 第 2 期Th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Sea StudiesVol 9 No 2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何海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摘要海南黎族竹木乐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黎族的一种乐器合奏,其乐器大都是黎族人就地取材而制作的。一些乐器是刀耕火种的直接工具,个别乐器的流行伴随着一些神秘的传说故事。这种古朴自然的竹木乐器,一方面反映了海南黎族人民崇尚自然、依赖自然的竹木生态文化观,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多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结果,渗透着多民族文化的共同意识。关键词

2、 黎族竹木乐器;文化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 0166(2023)02 0111 08 收稿日期2023 02 15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 HNSKJD(ZC)21 56 作者简介何海滨(1966),男,广东大埔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三卷),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年。王文华:黎族乐器集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年。刘咸:海南黎人口琴之研究 ,科学,1938 年第 22 期。何芸、杨友鸿、孙幼兰:广东海南黎族音乐采访记录,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内部资料

3、,1963 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编,杨沐主编:海南民间音乐采访录,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20 年。曹量:海南岛黎族地区竹乐器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 年第 3 期。张欣欣、文珍:非遗保护工作与学校教育传承路径的探索 ,南方论刊,2015 年第 8 期。引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黎族主要聚居于海南岛中西部山地,交通闭塞。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就地取材,相对原始的民族乐器开始产生。据文献记载,黎族竹木乐器至迟在宋代就已出现,在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节庆活动中,年轻的黎族人带上简易自制的竹木乐器,为歌舞伴奏或男女对奏以表达爱意。这种古朴自然的竹木乐器,一方面反映了黎族

4、人民崇尚自然、依赖自然的竹木生态文化观,另一方面也是海南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国内学术界对黎族竹木乐器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层面展开。第一,乐曲收集整理,全面收集整理历来的黎族乐曲文化。第二,本体研究,如对黎族 40 种乐器进行描述,反映出特定地区乐器文化的特点;对比黎人口琴与其他口琴之联系,指出黎族和马来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对大洞箫、鼻箫进行个案研究;系统梳理鼻箫、洞箫、灼吧、口拜、唎咧、口琴等竹乐器流行地、形制、演奏姿势、音色特点等。第三,保护与传承,阐述黎族竹木乐器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路径,提出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传承路径的策略。111纵观目前关于黎族竹木乐器的研究成果,在黎族

5、竹木乐器历史、乐器制作方法及其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缺少整体关注;关于黎族竹木乐器的音阶、音律、应用场合、音色特征、表现性能等的论述过于笼统;对黎族竹木乐器的音乐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亦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论究。本文在爬梳相关文献资料及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黎族竹木乐器展开系统研究,以求教于方家。一、黎族竹木乐器的产生黎族先民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在海南岛繁衍生息。他们与大自然为伴,长期的生活劳动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大量竹林与优质的木料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源,与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长期的劳动生活创造了独特的“竹木文化”。据黎族先民歌谣传述,最早出现的黎族竹木乐器应为

6、黎鼓。黎鼓也称“独木皮鼓”或“木皮大鼓”,属双面膜鸣打击乐器。中国民族学家曾昭璇在谈哮黎“独木皮鼓”兼论铜鼓的起源 中指出:“独木皮鼓起源早于铜鼓,即在原始社会已存在,而铜鼓则在百越族群进入奴隶社会才会铸造。”远古时期,大树遭雷击而燃烧,树干形成大洞,后来人们用牛皮或鹿皮蒙住洞口进行敲击,黎族最原始的打击乐器 黎鼓由此产生。每逢节庆集会或祭祀活动,黎族祖先就敲击木鼓以召集族人或以示庆贺等。岭外代答海外黎蛮 记载:“(黎人)其亲故聚会,椎鼓歌舞。”另一种出现较早的黎族竹木乐器为鼻箫,起源于黎族青年男女的恋爱交往活动。番社采风图考 云:“鼻箫,截竹为管,窍四孔,长可尺二寸,通小孔於竹节之首。按于鼻

7、横吹之,高下清浊中节度,盖亦可诶。为洞箫者也。麻达夜间引社中,番女闻而悦之,引与同处。”“削竹为片如纸薄,长四五寸,以铁系环其端,衔于口吹之,名曰口琴。”“女长,构屋独居。以鼻箫、口琴,男女互相调和,久而意谐,乃告诸父母。”德国人史图博在其海南岛民族志 一书中详细描述了鼻箫的形制、开孔、长度、音色、吹奏方法与制作材质,称黎族人“最原始而最爱好的乐器是鼻箫”,并介绍了一种铜木合制的口琴,为杞黎所有。叮咚、口弓、唎咧、口拜、筒哨(灼吧)、哔哒等黎族传统竹木乐器的产生,也是源于黎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在此不一一赘述。二、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的种类及特点在黎族传统的音乐文化中,竹木乐器是独具特色的一种类型,活

8、跃于黎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或是在山间田野、房檐屋下吹奏乐曲作为休闲娱乐或排解愁闷的一种方式,或是在情爱生活中相互对奏表达爱意,或是在各类节庆活动中为歌舞伴奏。这种古朴自然的乐器,一方面反映了黎族人民崇尚自然、依赖自然的竹木生态观念,另一方面又可使我们了解2112023 年南 海 学 刊第 2 期曹亮:黎族音乐志,海口:南方出版社,2020 年,第 190 页。曾昭璇:谈哮黎“独木皮鼓”兼论铜鼓的起源 ,民族音乐,1995 年第 2 期。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第 429 页。黄叔璥等:番社采风图考,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第 4 页。史图博:海南

9、岛民族志,中国科学院广东民族研究所编印:黎族研究资料选译第四辑(下册),内部资料,1964 年,第 79、203 页。远古乐器的功能及演化。可以说,黎族竹木乐器是远古音乐的历史遗存,是黎族人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是黎族淳朴民风民俗、礼仪信仰、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写照。顾名思义,黎族竹木乐器多以竹、木为原材料而制成,可分为吹奏、弹拨、拉弦和打击乐器,以叮咚、口弓、鼻箫、唎咧、口拜、独木鼓、灼吧等为主要代表。关于黎族竹木乐器的名称、制作材料、尺寸结构、音乐特征及该乐器流行分布地区情况,详见表 1。表 1黎族竹木乐器乐器种类乐器名称制作材料尺寸、结构特点特色、音乐特征流传、分布地吹奏乐器唎 咧,又 称

10、“遭咧”“罗咧”“口哨”等竹长约 20 厘米,上细下粗,以大管套小管,管管相扣音色透亮,委婉悦耳,清脆甜美五指山、琼 中、保亭、乐东等地筒 哨,又 名灼吧竹长约 100 厘米,口径为 2 5 3 厘米,在乐器的顶端插了一根约 20 厘米的细竹嘴管音量较小,音色柔美五指山、保亭鼻箫竹用鼻子吹奏得名,乐器长短、粗细规格不一,民间多用一根无节的细竹管,管长 65 70 厘米音量较小,音色清幽低沉,低音柔和,高音微弱,有丰富的泛音中部黎族地区哔 哒,又 名“排箫”竹改良后,管身加长,增加为 8 个按音孔(前七后一),由两支长短、大小、音高相同的管子并排捆绑组成音色清脆明亮各市县均流行,东方、白沙黎族村

11、寨最多口 弓,黎 语称“改”,又称口弦或口琴竹、铜用两片簧片平行安装在一根长约 20毫米的木柄上。各长约 60 毫米,宽约10 毫米,相距约 5 毫米口弓音量较小,音色细长柔和黎族地区,以保亭、五指山为主牛 角 哒,黎语称“乌傲醉”牛角口径大的水牛角,在牛角尖(尾端)锯一小节出现一个吹孔,在吹孔插入竹管,用于缠绑树叶为吹片,从吹孔下方开 8 个按音孔浑厚、圆润保亭、陵水、五指山等市县一带椰乌椰子壳在椰壳上挖开一小孔,首端挖开一个约 1 2 1 5 厘米当成吹音孔,装一竹管,在椰壳前方开 6 个按音孔,后方开3 个按音孔音量不大、圆润柔美保亭口 拜竹、木由簧哨、托嘴、管身、喇叭四部分组成,长约

12、350 毫米音色清脆明亮、穿透力强主要流行于乐东树叶桔、柚、杨、冬青等树叶使用叶长 2 5 厘米,中间叶宽 2 5 厘米者为宜清脆透亮、表现力强黎族大部分地区311何海滨: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表 1(续)乐器种类乐器名称制作材料尺寸、结构特点特色、音乐特征流传、分布地弹弦乐器令东桐木形似月琴,琴杆、音箱用桐木制作、琴颈设 6 7 个品位,琴头设 4 个弦轴,左右各 2 个,弓 4 根丝弦,每 2 弦定同音高,五度定弦音色圆润、优美大部分黎族地区拉弦乐器朗多依竹规格尺寸很不统一,大部分长 60 80厘米,琴筒长 10 12 厘米,直径约 8厘米音量较小发音较粗糙黎族大部分地区椰壳胡

13、椰子壳胡头杆上方安装两个胡轴用于缠绑胡线,后用古木或榕树木板制作胡板,再用牛皮胶粘紧固定形成胡筒音色酷似二胡流行于保亭、五指山地区牛角胡牛角牛角挖 5 个小洞口,宽约 2 厘米,用于音量的振动共鸣,牛角胡杆用荔枝木或黑格木制作,胡杆长 70 厘米音量较小保亭打击乐器榔 棹 柃,黎语 称“榔勺”“牛柃”木长 20 30 厘米,宽 15 20 厘米,中间空心,空心口内安装两个小木柚吊绑小的高亢响亮、大的声音低沉大部分黎族地区叮 咚,黎 语称“朗贡”坚 硬 实木木杆和木架组成,长约 200 240 厘米,直径 10 20 厘米,用绳索吊三脚木架上清脆、明亮大部分黎族地区蛙锣铜为圆形,形似盘子,一般直

14、径约 30 厘米,厚度约 5 厘米音 量 大、清 脆、明亮、大部分黎族地区大 皮 鼓,黎语 称“根龙”圆木、牛皮 或 鹿皮用一段粗大的圆木挖空为鼓身,两端蒙牛皮或鹿皮,鼓高约 100 厘米,鼓面直径约 35 厘米,中间大两头稍小音量大、明亮、节奏感强大部分黎族地区按照演奏形式来划分,黎族竹木乐器主要有吹、拉、弹、打四大类,其中的乐器形制和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尤为类似,只不过制作材料和名称别具海南特色。这说明,我国的民族乐器文化不仅具有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更具有多民族的文化共性。这些多民族的文化共性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试以唎咧、叮

15、咚为例。唎咧为黎语音译,又称“遭咧”“罗咧”“口哨”等,中国音乐词典 释义为“口箫”。传统的唎咧完全以竹为原材料制成,管身由从细至粗的数根竹管套接而成,长约 20 厘米,每节开一孔,共六孔(也有五孔的),第二节下方(反面)再开一孔,前六后一,头尖尾大,唎咧吹奏的音阶为:3 5 1 2 3 5 6。后来几经艺人反复改革,开有九个按音孔(前八后一),吹奏的音阶更加准确,音律更加优美,音质更加纯正,音域不断扩大,表现力更强。唎咧是黎族先民的天才发明,是民族乐器家族中比较罕见的品种。4112023 年南 海 学 刊第 2 期1956 年,广东民族歌舞团陈元甫创作唎咧独奏曲回忆,系有记录以来第一首为唎咧

16、而作的独奏曲。陈元甫于 1964 年携作品到北京参加全国音乐周,登台表演,大获成功,并灌制成唱片,永久保存。后应邀到新加坡、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出,亦受到各国音乐家的好评。叮咚,黎语称“朗贡”,打击乐器,相传在古时候的农作物成熟季节,黎族先民们为驱赶鸟兽,架起木棒,用力敲打,发出有节奏的“叮咚”声,这便是竹木乐器叮咚的来由。叮咚多由红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分木杆和木架两部分,木杆一般约长 200 240 厘米,直径约 15 25 厘米,用绳索系于三脚木架上,演奏者双手手持两根木棒敲击木杆,发出有节奏的“叮咚”声。史图博将之称作木鼓。他在海南岛民族志 中记载:“木鼓是由两块很大的,挂在

17、同一水平线上的木板做成,是用撞木来敲打的。”叮咚在敲击过程中,击打木杆的不同部位能发出高低有别的声响,高水平的乐手能敲击出强弱分明、高低有别、悦耳动听的音乐节奏。叮咚简单易学,人人都能敲打。在日常生产劳动中,敲击叮咚还能起到驱赶鸟兽、保护农作物的作用。打叮咚还是黎族同胞日常生活特别是逢年过节的一种娱乐消遣方式。陈元甫先生曾创作叮咚舞曲,广为流传,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曲团也曾经创作一首唎咧与叮咚,创作者充分发挥了两种乐器的性能特点,唎咧的高亢华丽与叮咚明快有序的节奏组合,可谓天然合一。这也算是黎族竹木乐器组合的成功典范。黎族竹木乐器在表现主题方面,情爱文化是主要题材之一,一

18、方面许多黎族竹木乐器被应用于黎族的情爱活动中,另一方面竹木乐器所演奏的乐曲大多都是黎族爱情歌曲的曲调移植而来。在黎族的情爱习俗里,“三月三”是集体性展现情爱活动的节日,黎族青年男女都习惯带上自己喜欢的简易乐器,借演奏表达与回应爱意。最常见的乐器是筒哨、鼻箫、口簧、唎咧等吹奏类的。其中音量较小而音色柔和的筒哨、鼻箫和口簧最为常用。可以说这三种乐器的物理性能与它们的社会文化功能相辅相成。正因为这些乐器演奏时音量较小、音色柔和,离远了就听不到,所以特别适合于情爱交流。每当夜幕降临,寂静的黎寨里不时就会传来阵阵的纤细而清幽的鼻箫声,这或是黎家小伙子在吹箫召唤女友,或是姑娘以箫声回答男友,或是一对情侣相

19、依偎在槟榔树下轮流吹着鼻箫互诉衷情。而音量稍大的唎咧更常用于远距离的求爱。这些乐器在情爱交流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相应地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一方面的象征性意义。这种以音乐为媒介的情爱活动被澳洲大学著名教授杨沐先生称为“音乐性民俗”。在黎族传说中,口簧象征人的舌头,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表达口舌不便传达的情爱,因而它也象征情爱。可以说,情爱文化是黎族竹木乐器流行的社会土壤,也是其特点之一。三、黎族竹木乐器在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黎族竹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黎族人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经济状态、人民511何海滨: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中国科学院广东民族研究所编印

20、:黎族研究资料选译第四辑(下册),内部资料,第 229 页。生活、社会风俗关系密切,并随历史进程不断发展。(一)黎族竹木乐器的价值黎族竹木乐器和乐曲是在原始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艺术品种,为音乐学研究提供了“活化石”。黎族竹木乐器的产生、发展与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集中了黎族先民的思想和智慧,融汇了海南黎族历史文化传统,为我国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特别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素材。黎族竹木乐器在国内外乐坛均罕见,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乐器的宝库。乐器中蕴涵了黎族发展历史、生产生活、人情风俗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音乐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

21、价值。(二)黎族竹木乐器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海南在传承和发展黎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取得不少成绩,黎族竹木乐器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2016 年五指山市成立黎族竹木乐器乐团,政府支持,企业赞助,乐团成员大都是竹木乐器代表性传承人和竹木乐器爱好者,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 77 岁,最小的 12 岁。乐团自成立以来,经常受邀到各地表演,为宣传海南、传播海南文化作出积极贡献。此外,五指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黎族竹木乐器艺术纳入“市属中小学校本课程”,如五指山中学、思源实验学校都开办了黎族竹木乐器班,现有学员 80 多名。2017 年,保亭县举办黎族传统竹木乐器培训班,来自全县各乡镇 30 多位爱好者参

22、加培训。该县文体局还在县城专门成立黎族竹木乐器传习所,为黎族传统竹木乐器得到更好的传承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使黎族竹木乐器的传承得到了制度保障。2019 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公布,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五指山市文化馆同时获得“黎族竹木乐器”项目保护单位资格。相关高校亦积极参与黎族传统竹木乐器的保护传承工作。2020 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编制出版黎族竹木乐器教材,三亚学院音乐学院等院校音乐专业陆续开设黎族竹木乐器课程。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中,除了保护单位、传承人之间的关系外,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大中小学学生参与作用不能忽视。总体而言,黎族竹

23、木乐器传承体系较为完备,目前已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三)黎族竹木乐器研究的方向与方法因黎族竹木乐器在历代古籍中记载较少,研究材料十分匮乏,因此,厘清、梳理黎族竹木乐器历史对于研究黎族音乐、研究黎族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可以借助民间艺人们的口述文献资料,尝试从中复原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的过去图景。通过田野调查,观察黎族竹木乐器制作、演奏过程,还要观察黎族竹木乐器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给予相应的环境描述。在宏观的人文环境观察中,对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给予微观和细致的观察。黎族竹木乐器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对黎族竹木乐器进行深入系统地整理与研究,必须采取多学科的融合与交叉的方法,才能全面、深刻地

24、认识和展示黎族竹木乐器深厚的文化6112023 年南 海 学 刊第 2 期底蕴与内涵。把握海南黎族竹木乐器传承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去主导和推进黎族竹木乐器传承,这是学术界的努力方向。(四)交往、交流、交融,共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各民族以文化的各异性相区别,又因文化的相通性结成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多元文化的蓬勃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25、“多元”指称的是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达范式;“一体”指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的集中表达,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主线和价值公约数。“多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着多民族共享文化基因以及各族群间的文化平等与价值共生。“海南岛文化属于普遍的同化型的岛屿文化,而不是个别的异化型的岛屿文化。秦汉以后,大陆中原文化便侵入和浸入海南文化之中,逐渐取代黎族文化成为海南文化体系的主体。海南岛作为一个被大陆文化同化的岛屿,始终对其文化的母体持以吸收传承的态度。尽管海南文化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差异性、多元性的复杂图景,但海南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黎族文化上。”作为黎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黎族

26、竹木乐器更是海南文化特色的体现。中华民族不同族群间的融合并非缘于暴力征服,而是通过文化吸引和价值包容来实现的。中国之所以能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关键就在于中国在“民族国家”的构建中顺应了“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叙事,遵循了一种“民族构建国家”的文化逻辑。这种“民族国家”的构建范式不仅实现了对西方民族国家观的话语超越,也昭示着中华民族多元族群内在的强大文化聚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清楚认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

27、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黎族竹木乐器研究,应多从中华文化多样性和黎族文化独特性上着眼,要用好多样的民族元素,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创新发展来实现传承,保持优秀文化鲜活生命力。四、结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711何海滨: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求是,2019 年第 19 期。张巨斌:海南八音乐器,海口:南方出版社,2019 年,第 14 15 页。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

28、019 年 9 月 27 日),https:/www neac gov cn/seac/xwzx/201909/1136990 shtml。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2 年 7 月 16 日),http:/www xinhuanet com/nzzt/77/。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

29、件传承和弘扬好。”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道路上,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海南省已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护与传承包括黎族竹木乐器在内的海南传统文化。积极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的黎族竹木乐器保护与传承,是海南各族人民共同责任,要把传统文化融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让海南黎族竹木乐器这朵民族传统文化之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花园里更加绚丽多彩。也期待黎族竹木乐器在多民族文化交融中不断发展,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成为海南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责任编辑:熊果Study on Bamboo and Wood Musical Instrumen

30、tsof Liunder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HE Haibin(School of Art,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Sanya 572022,China)Abstract:Bamboo and wood instrumental music of Liin Hainan is a national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It is an instrumental ensemble of Liin Hainan Most of its instruments aremade of local

31、 materials,some of which are direct tools of slash and burn On the one hand,this primitiveand natural bamboo and wood instrumental music reflects the bamboo and wood ecological culture view ofLi people in Hainan who worship nature and rely on nature On the other hand,it is also the result ofmulti-et

32、hnic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Lingnan,permeating the common consciousness of multi-ethnic cultureKeywords:Libamboo and wood instrumental music;culture integration;Chinese NationalCommunity8112023 年南 海 学 刊第 2 期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ethnic group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2022 年 10 月 26 日,第 1 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 年 11 月 16 日),http:/www gov cn/zhengce/2021 11/16/content_5651269 htm。Ethnic Groupethnic groupethni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