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以HS银行为例_徐兴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876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9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以HS银行为例_徐兴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以HS银行为例_徐兴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以HS银行为例_徐兴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52财经视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以 HS 银行为例文/徐兴旺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成为金融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也为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建立竞争优势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背景,结合HS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做法,系统总结国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困难,研究探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路、方向和措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我们更好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安

2、徽省着力实施绿色江淮建设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HS银行认真贯彻中央及安徽省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助力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1国内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背景1.1 国家层面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健全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1。2020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宣布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即“3060目标”。2020年

3、10月29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范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污行为。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10月24日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可分为:能源结构调整、重点产业转型、增加或促进碳吸收以及绿色金融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坚定了商业银行

4、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信心决心。1.2 地方层面安徽省政府提出打造“三地一区”,其中的“一区”即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2021年7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意见。意见对于落实安徽省实现“双碳”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等目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1.3 监管层面2007年7月,中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原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在中国的全面开展。2018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每季度开展

5、一次业绩评价2。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定义为: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3。2021年5月,人民银行再次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金融评价指标设置为定量和定性两类。其中,定量指标权重80%,包括绿色金融业务总额(绿色信贷余额+绿色债券投资余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份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速、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总额占比4项。定性指标权重20%,细分为战略规划、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制

6、度建设、流程管理、信息披露、支持措施、绿色金融创新、绿色发展成效等9类4。2 HS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做法近年来,HS银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安徽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致力打造绿色金融服务品牌,为安徽省绿色产业发展,助力碳达峰、053财经视界碳中和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533亿元,较年初新增212亿元,增幅66%,位居安徽省金融机构前列。从贷款投向来看,该行信贷资源投放涉及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贷款6个一级产业,高效节能装备制造

7、等26个二级产业。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2.1提高战略定位,完善顶层设计认真贯彻中央及安徽省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业务发展有机结合,把发展绿色金融纳入全行战略规划,从战略层面举旗定向、统筹推进。聚焦“双碳”战略,制定印发徽商银行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进一步明晰路径、落实责任。2.2健全产品谱系,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母子公司联动,充分发挥金融租赁、理财公司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作用,初步构建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环保贷、PPP项目贷、乡村振兴占补平衡贷、绿色租赁等产品在安徽省内竖立品牌。出台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

8、(EOD)项目、“节水贷”、金融支持“国家储备林项目”等融资服务方案,引导分行综合运用绿色金融产品,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2.3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服务体系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将绿色指标纳入行业信贷政策指引,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设立“绿色信贷通道”,优化绿色资产业务审批流程。构建绿色金融考核体系,引导督促分支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配置专项信贷额度,建立绿色信贷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及内部FTP考核优惠机制,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能源、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等重点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2.4加强同业交流,凝聚发展共识加

9、入中小银行绿色金融联盟、中国银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的“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工作组”,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组建的绿色金融改革专班小组。积极参与中国银行业协会双碳工作组“银行业金融机构碳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课题研究,成为国内31家签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的商业银行之一。3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存在的困难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绿色金融业务正在探索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各有差异,发展步伐快慢不一,虽然大多数银行都在持续发力并有所成效,但客观来看,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3.1配套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外部政策支持上,绿色金融业务政策性要求高、项目周期性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

10、源投入成本更高。目前来看,各地政府机构及监管部门在资源配置、风险共担、利率优惠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在内部资源配置上,绿色金融业务虽在商业银行得到一定程度重视,但综合考虑资金错配、信贷规模、定价成本等方面,商业银行面临客观困难,在平衡小微、民营、涉农、制造业等各类政策性贷款投放上,对于绿色金融很难给予更大支持5。3.2业务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总体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产品上有所突破,比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但是创新的力度、宽度、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创新能力提升任重道远,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相对于大

11、企业、大项目,提供的综合服务较为薄弱,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绿色金融领域有所体现、客观存在6。3.3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业务管理上,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牵头部门有所不同,部分银行无明确牵头部门或多部门牵头,或者缺乏专业机构、团队开展专项工作。在信贷评审上,绿色信贷业务评审标准不尽统一,与传统业务相比,无明确评审标准和规则,对信贷评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大多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评审上,专业人才队伍相对稀缺7。4下一步工作建议及对策绿色经济是未来经济的趋势,绿色金融是未来金融的方向。结合HS银行绿色金融主要经验做法及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客观困难,为更好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提

12、出如下建议举措:4.1建品牌,树立绿色金融良好形象建议商业银行从运营、业务和公益三个层面,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绿色金融,在制订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理念、标准、业务、产品整合打包,形成统一、完整的绿色金融品牌。通过召开发布会、出版手册等方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详细了解和认识其绿色金融理念、发展目标、产品体系、具体举措,推广绿色金融品牌,树立良好的绿色发展公众形象。4.2搭平台,构筑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一是成立绿色金融业务领导小组。建议商业银行总部成立绿色金融业务领导小组,牵头统筹全行绿色金融发展各项推进工作。二是建立绿色金融协调推进体系。聚焦绿色负债、054财经视界绿色信贷、绿色

13、非信贷和绿色中间业务等,由相应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和分行参加,共同做好绿色金融推动工作;对于绿色金融的重点产品落地情况,定期予以通报;及时总结推广成功案例和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激励先进、鼓励后进。三是建立绿色金融政策和信息外部沟通平台。与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发改委和人行等相关部门强化沟通,获取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和项目信息,搭建起绿色金融发展合作外部平台体系8。4.3谋创新,建立绿色金融产品谱系一是银企合作方面,创新推出“环保贷”“民生贷”“中标贷”等贷款产品,满足企业绿色项目融资需求,支持企业绿色发展;以PPP项目库中的绿色、环保、节能等项目为重点,运用基金和贷款等产品支持绿色项目融资。二是银行间合

14、作方面,发挥同业业务在渠道、产品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创新开展绿色票据服务,积极与同业机构开展债券投资、信用评级和绿色评级等各类合作,抢抓绿色金融资产;在租赁、理财、投行等业务上加强联动,加大投向绿色环保项目和绿色债券等。三是个人业务方面,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增加绿色消费领域的可获得性,加大对个人客户绿色消费行为的支持力度,为客户消费绿色认证商品、购买清洁能源汽车、安装户用光伏系统、农村光伏扶贫、购买节能装修住宅等绿色消费行为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探索创新开发绿色信用卡,降低绿色消费成本,为持有人消费绿色产品提供较低的费率或较为优惠的还款条件,制定绿色消费多倍积分及定期奖励规则。4.4拓渠道,切入

15、绿色金融蓝海市场一是明确绿色金融重点行业。根据原银监会的绿色信贷指引能效信贷指引、人民银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发改委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等相关文件,梳理绿色金融重点支持行业目录,选择绿色城镇化、新能源、水处理、低碳循环经济、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和节能技术升级项目作为重点突破方向。二是明确绿色金融重点区域。根据各地绿色发展相关规划,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各地区绿色信贷的重点支持领域。此外,结合国家绿色发展重大规划和国内节能环保类上市企业分布情况,适度择优拓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等区域的大型项目9。三是明确绿色金融重点客户。建立绿色金融支持的重点客户“白名单”,聚焦项目库中

16、所列项目建设主体以及环保部门公布的具有环保升级改造需求的潜在客户名单,根据产业发展及客户经营情况适时进行动态调整。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及时获取环境和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和落后产能淘汰等企业名单,制定限制类客户“黑名单”,从项目源头严格把关,严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支持。4.5建队伍,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一是主动学习绿色金融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国际化绿色金融培训,通过承接跨境绿色转贷款项目等方式,学习绿色金融先进理念,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二是大力开展绿色金融培训。每年定期组织集中业务培训,以绿色金融政策普及和绿色金融产品推介为重点,逐步提升分支行人员业务能力。同时,丰富培训形式,以视频、微课、企业面对面对

17、接等方式推广绿色金融产品运用。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总行层面,做好骨干培训,加强行业研究,出台营销指引和金融服务方案模板;提升专业能力,培育专家型人才。分行层面,开展专题宣讲和实地指导,培育出一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业务知识宽泛、业务能力突出的绿色金融专业队伍。5结语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绿色金融已然成为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后续,商业银行应积极抢抓绿色金融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实际和业务禀赋,充分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弱项,在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再上新台阶的同时,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徐兴旺,徽商银行,研究方向:银行业

18、。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10-25.2牛润苗.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0(06):89-90.3何德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探析J.青海金融,2020(12):53-56.4陈亚芹,别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与业务创新J.金融纵横,2021(03):46-52.5滑福宇,刘利众,姜思羽.“双碳”战略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及风险管理研究J.农银学刊,2022(03):36-40.6马骏.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金融市场研究,2021(02):9-17.7朱白澍,郑永旖.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时代金融,2021(13):85-87.8黄卓,王萍萍.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挑战与对策建议J.社会科学辑刊,2022(05):101-108.9于波,范从来.绿色金融、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22(9):3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