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医院医疗综合楼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新技术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xx医院医疗综合楼工程位于xx路xx号xx医院营区内,建筑面积25449m2,框剪结构,地基为钢筋砼灌注桩,承台筏板基础。地下一层,地上16层,建筑物总高度71.4m。地下室为车库、战备库及设备用房;一层为主门厅及消毒供应室,二层为病理科、多功能厅及学术报告厅,三、四层为手术室、ICU病房,五至十五层为普通病房,十六层为办公用房。工程于2008年5月开工,2011年5月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共容纳15个门诊科室,438张床位,是一座集医疗、办公、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室外广场清新美观,绿化优美,已成为患者就诊、手术、以及住院和医院行政
2、办公的重点场所,更是医院标志性建筑。 结构部分:该项目地基为钢筋砼灌注桩,基础采用承台筏板基础,地下室墙板及基础结构砼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S8。基础顶至三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50;三至六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45;六至十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40;十至十三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35;十三层以上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30,基础顶至六层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0;六至十三层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35,十三层以上为C30,全部采用商品砼。基础及主体结构10以上全部采用HRB400新三级钢筋,16以上钢筋连接均采用直镙纹连接。0.0以下墙体采用240厚MU10实心砖,M7.5水泥砂浆;+0.00以上外墙采用200
3、厚非承重空心砖及90厚ASA轻质隔墙。建筑部分:外墙采用干挂石材幕墙及玻璃幕墙组合形式,颜色协调,融为一体。病房及楼梯间全部涂刷洁净环保型聚氨酯漆;走廊墙面全部粘贴高档墙砖;地面为橡塑卷材和环氧地面;办公室、病房、及大厅为纸面石膏板吊顶;走廊及电梯厅为硅钙板吊顶;地下室及屋面防水采用2道3mm厚SBS防水卷材。保温节能:外墙保温系统为200mm厚空心砖,墙外侧粘钉50mm厚挤塑聚苯保温板;外门窗及玻璃幕墙采用穿条式铝合金断桥框料,中空玻璃;屋面保温材料为50mm厚挤塑聚苯保温板。专业概况:本工程专业设计包括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智能建工程筑等,各个系统设计先进齐全、
4、功能完备、科学合理。项目部制定的管理目标为: 质量目标确保“xx军区优质工程”,争创 “鲁班奖”; 确保省市级结构示范工程; 确保xx省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争创全国新技术示范工程; 创建xx军区级文明工地;争创全国新技术示范 安全管理目标:确保无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故。本工程于2008年5月28日开始施工,2009年6月20日主体封顶。基础、主体工程经建设、设计、勘察、监理、施工、质监站共同验收合格率100%。二、建筑业新技术应用情况本着“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的目的,工程伊始,在公司总工办、质量处指导下,对本工程应用建筑业十二项新技术,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和策划,本项目部在公司的组织下
5、成立了QC小组,对“提高可拆卸式模具预留洞一次合格率” 等施工工艺进行了现场攻关,解决了预留洞模具与混凝土初凝的配合问题,确保工程质量。本工程确定为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先后确定并安排应用了11大项28小项建筑业新技术,具体如下:(1)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2)混凝土技术(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5)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绿色施工技术(7)防水技术;(8)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9)信息化应用技术;(10)技术创新与技术总结;(11)其它新技术项目三、应用新技术具体内容1、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最深达12m,采用土
6、钉墙进行深基坑的边坡支护,内部配筋6200200钢筋网,表面喷射80mm厚混凝土。支护面积1880,占该分项工程的100%。根据土层的地质勘探报告进行了土钉墙支护设计。土钉墙支护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并降低了工程造价达到了支护体无扰动,周边管线无破坏,周边建筑未扰动的良好效果。土钉墙支护 喷浆作业图示2、砼技术2.1高耐久性混凝土基础及主体全部采用商品砼泵送技术,浇筑总量12830m3,三层以下墙柱砼强度为C50,三至六层墙柱为C45;六至十层墙柱为C40;六层以下梁板为C40;掺用SEA-1减水剂,水胶比为0.32;并掺加超细级粉煤灰,约占水泥用量20%,使用量约为1028吨。改善了砼
7、的和易性,节约水泥,降低了成本,避免砼有害裂缝产生。2.6 砼裂缝控制技术商砼搅拌 砼输送泵2.2 砼裂缝控制技术:基础及主体全部采用商品砼泵送技术,浇筑总量12830m3,加AEA抗裂膨胀剂。有效地控制和避免了裂缝的产生。梁柱接头效果 结构梁板效果3、钢筋与预应力技术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本工程结构为框剪结构,共使用约2260T。墙柱、梁板钢筋均采用新三级钢筋共计2900T,通过使用HRB400级钢材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钢材约20%。3.2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本工程16以上竖向筋和水平筋接头采用等强直螺纹连接,共计36180个接头,连接强度高,质量稳定,施工方便,施工中经监理见证取样,检
8、验全部合格。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4.1清水砼模板技术本工程梁板模板全部采用16厚高强度竹胶板共计13800,实现了清水砼,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且墙体不抹灰,对用户而言增大了使用面积,对公司而言解决了砼墙面抹灰空鼓开裂的质量通病。现浇梁板双面覆膜竹胶板应用4.2组拼式大模板技术主体框架柱及剪力墙全部采用陕西航建租赁公司生产的航舰牌全钢大模板,共使用大模板6800。砼成型效果好,棱角分明,达到清水砼。剪力墙及框架柱定型钢模板应用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现场实际,对安装各专业管线布置综合考虑、绘出吊顶内各系统管道的具体坐标、标高等的综合三维图,进行计算机上
9、预装配。这样可以对不管道施工顺序给予确定、还可考虑到对需要维修和二次施工的管线的安排;同时缩短施工工期、避免各安装专业施工阶段管路(线)交叉打架、连接不当而造成的返工浪费。6.2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空调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风管均采用玻镁复合风管,风管连接均采用专用胶粘接,总面积约7500平方米。6.3 薄壁金属管道新式连接方式各层冷热水管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卡压式连接。共计12580米。薄壁不锈钢管材质优良,具有极好的耐腐蚀性,卡压连接施工方便,接口严密,使用年限较长。6.4 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本工程配电电缆采用穿刺线夹施工技术,共计1550米具有安装工艺简单、维护方便、性能可靠、降低损耗、
10、提高功效、节约成本等优点。7、绿色施工技术 7.1 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在基坑四周设置拦水沟,将雨水收集用于施工;在场内道路边设置排水沟收集雨水,沉淀后用于冲洗道路及车辆。7.2 预拌砂浆技术应用部位:砌筑工程、装饰工程应用湿拌商品砂浆或干拌砂浆,数量较大,强度合格。应用数量:共计720m3 。应用比重: 100%。7.3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工程外立面砖墙及砼结构表面粘钉聚苯乙烯保温板。约7800 。节能由50%提高到65%等优点。7.4 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外门窗及玻璃幕墙约3600,采用穿条式铝合金断桥框料,双层中空玻璃。保温、隔音效果好,环保,满足功能要求。8、防水技术8.1
11、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基础及地下室外墙施工缝处应用遇水膨胀止水胶条及橡胶止水带,约360,效果良好无渗漏。8.2 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卫生间等防水房间地面采用非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共使用约4800。9、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9.1 深基坑施工监测基坑边坡为土钉墙支护,面积约1880,委托专业单位对其进行变形安全监测。10、信息化应用技术10.1 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现场利用全站仪观测技术、建立施工控制网。利用激光经纬仪及激光垂准仪进行高程测距传递。10.2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在工地现场安装了电脑视频监控、塔吊防碰撞预警、红外线防盗和指纹考勤机四项“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管理系统
12、,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10.3工程自动计算技术现场配备计算机四台,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齐全,接入2M光缆,方便资料在网上传输。安装OFFICE、AOTOCAD、PHOTOSHOP、广联达预算软件、财务管理软件、资料整编软件等。10.4 建筑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施工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做好行政办公管理,项目营销管理、合同管理、计划进度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10.5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在工地现场安装了塔吊防碰撞预警系统,实时检测和显示塔吊工作参数,定值报警,远程管理,确保塔吊安全运转。11、技术创新与技术总结11.1总结形成工法:可拆卸式模具预留洞工法1
13、1.2 QC小组活动成果:提高可拆卸式模具预留洞一次合格率12、建设部技术创新与技术总结12.1不锈钢水箱:组装方便、永不生锈、洁净卫生、美观大方。12.2有水房间均采用高水封防返溢铜镀络面地漏,水封高度不低于50mm,平整、周边无渗漏。12.3节能灯具:积极应用建设部推广的绿色照明,各房间全部采用节能灯具进行照明。4、新技术应用效果本工程从项目一开始,建设单位定位很高,要将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大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设计单位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特别是监理单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砼、钢筋等材料到场后均能监督施工单位见证取样,从源头上保证了材料的质量,在基础砼施工过程中多次与施工单位一起前到商品砼站
14、检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确保了砼的施工质量。正是由于各方的努力,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隐蔽项目均验收合格,各级砼强度检测试验合格,钢筋保护层检测合格。地基、主体结要均一次通过验收,观感质量好。过硬的施工质量和良好的现场环境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在2009年度全军安全质量检查中综合排名第一。目前已通过xx军区级安全文明工地和xx军区优质工程验收;2009年荣获xx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二等奖;2009年 “可循环使用现浇砼预留洞模具施工工法”,被评为省级工法;本工程应用新技术共计11大项28小项,工程共计预期经济效益293.4万元,占工程总造价的293.4/10868.26=2.7%。5、新技术应用的体会与建议本工程在应用上述十一个类别的新技术以及多项推广应用新产品的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部领导负责制,即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牵头,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策划和组织,项目经理部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将各项新技术的实施、质量、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从组织体系上保证了示范工程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有效实施。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控制管理。通过科学组织、严格控制,确保上述十一个类别的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产品的有效应用,顺利完成了技术创新的实施工作。实际取得额的技术成果、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均超过了工程建设初期的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