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_张钢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830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8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_张钢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_张钢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_张钢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Effect of adding H2on laminar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gasWANG Fa-hui1,CHEN Ya-ning1,ZHANG Dan2,WEN Xiao-ping1,ZHANG An-chao1(1School of Mechanical andPowerEngineering,Henan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Henan,China;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2、 454000,Henan,China)Abstract:To study the effect of H2on laminar combustion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gas,hydrogen-doped biomass gas/aircombus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volume fractions7.15%33.15%hydrogen at an equivalent ratio equal to 0.6 1.4.These experiments were in a constant volume

3、 burningbomb with an inner diameter and length of 200 mm and theignition position was in the centerIgnition electrodes weremodified by welding 0.45 mm tungsten wire with two ceramicsingle-stage ignition rods,which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ahigh-energy pulse electronic igniter Premixed gas was obtain

4、edby partial pressure method and kept still for 10 minutes,andtrigger the high-speed camera a split second before ignition toobtain pictures of the flame propagation process Analyzed thechanges of chemical reaction paths at adding hydrogen throughChemkin-Pr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H2p

5、romotesthe laminar burning velocity of biomass gas/air,lean combustionside smooth growth while rich side significantly,and theinstability of the flame with the increase of H2volume fractionincreased;The increase of main free radicals in the flamestructure is main chemical kinetics reason for the gro

6、wth inlaminar burning velocity;The oxidation of CH4determines thespeed of the overall combustion reaction,the increase of H2mainly promotes the oxidation of CH4and CO in three routesOne is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oxidation of CO into CO2,which belongs to the termination reactionThe other is top

7、romote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the CH group,and the CHgroup and O2together to form the HCO group The third is thefurther oxidation of the HCO group from HO2,and it is also themost important process;The frequent participation of O2in theoxidation path is the reason for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

8、elaminar burning velocity on the fuel-rich sideKeywords:environmentalengineering;biomassgas;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reaction path文章编号:1009-6094(2023)03-0951-11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张钢锋1,卜梦雅1,李杰2(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3;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 100190)摘要:当前我国臭氧(O3)污染治理攻坚战已全面打响,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 O3和细颗粒物(PM2.5

9、)的共同前体物,其污染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国内相关领域的宏观政策动态,综合分析了我国VOCs 领域研究的总体进展与趋势、不同阶段研究热点,以及不同治理技术研究热度等,以期为后续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科学借鉴。结果表明:1)自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起步探索VOCs 治理以来,国内 VOCs 研究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2)我国 VOCs 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期(19811990 年)、起步期(19912000 年)、成长期(20012010 年)和活跃期(2011至今)等 4 个阶段,其中活跃期的出现与我国宏观政策动态密切相关,国家层面上管控政策的不断出台促进了国内VO

10、Cs 研究快速升温;3)“十二五”是我国 VOCs 研究的分水岭,前期主要集中于室内空气污染以及吸附法、生物法等基础处理技术,“十二五”以后研究重点聚焦工业源污染治理及宏观管理政策决策;4)从不同 VOCs 治理技术的研究态势来看,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的相关研究开展最早,且最近几年的研究热度依然高涨,热力燃烧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受关注,但热度相对较低;5)治理技术是贯穿我国 VOCs 研究的一条主轴线,预计在“十四五”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 VOCs 研究将持续侧重于相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以及 O3污染管控政策决策等方面。关键词:环境 学;挥 发 性 有 机 物;研 究 进 展;研 究 态 势;VOS

11、viewer;文献计量中图分类号:X511文献标志码:ADOI:10.13637/j issn 1009-6094.2021.1944*收稿日期:2021 11 08作者简介:张钢锋,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及技术研究;李杰(通信作者),副研究员,博士,从事科学计量研究,lijie2022 maillas ac cn。基金项目:上 海 市 科 学 技 术 委 员 会 科 研 计 划 项 目(19DZ1205000);上海市软科学邀标计划项目(20692115600)0引言挥发 性 有 机 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159第 23 卷第 3 期202

12、3 年 3 月安全 与 环 境 学 报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Vol 23No 3Mar,2023VOCs)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可与氮氧化物(NOx)发生光 化 学 反 应,是 形 成 臭 氧(O3)和 细 颗 粒 物(PM2.5)的关键前体物1 2。部分 VOCs 还具有毒性和易燃易爆性,带来健康及安全风险3。随着我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入,VOCs 污染引起广泛关注,对其进行有效管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耗日趋增加,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愈发严重。1982 年,唐孝炎等5 首次提出我国煤

13、烟型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的化学转化与光化学烟雾前体物 NOx和碳氢化合物(HC)的反应密切相关,呈现出复合型污染特征,从而引起了我国对光化学污染及其前体物管控的重视,为后续 VOCs 领域的研究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之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百花齐放,众多学者开展了对 VOCs 排放清单和排放特征的调查分析。刘金凤等6 以 2000 年为基准,使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 75 种人为源 VOCs 年排放量,建立了我国 VOCs 人为源排放清单。王铁宇等7 从工业固定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日常生活源等角度分析不同排放源的 VOCs 排放特征。同时还有许多文献探索了 VOCs 对 O3与二次有机气溶胶(

14、SOA)的生成贡献与响应关系。罗玮等8 估算了广州城区各类VOCs 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得出广州城区大气各类 VOCs 的 OFP 由大到小表现为烯烃、烷烃、芳香烃、OVOC。王倩等9 分析了上海市秋季大气中VOCs 对 SOA 的生成贡献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芳香烃是 OFP 的关键活性组分和 SOA 的重要前体物。此外在研究综述方面,邵敏等10 分析了 VOCs 的环境影响与我国 VOCs 源排放及其控制现状并提出VOCs 污染防控建议。汪涵等11 介绍了国内外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并探讨了废气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 VOCs 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具有十分

15、重大的意义,有助于了解并系统掌握我国 VOCs 研究的历史脉络,揭示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新兴前沿,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以 CNKI 数据库中VOCs 领 域 论 文 为 数 据 源,以 信 息 可 视 化 软 件VOSviewer 为研究工具,生成并分析我国 VOCs 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不同阶段研究热点、相关治理技术发展历程等,从而对该领域的研究态势进行更加准确、客观的描述。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 VOCs 研究热点和演变历程进行全景分析。文献计量学是借助文献的各种特征参数,应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一种定

16、量评价方法12。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可以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作出较为系统、科学和准确的评价13 14。本研究主要应用了文献计量学中最常用的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并通过 VOSviewer 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渲染。其中,词频分析是利用某一领域文献中关键词出现频次来确定该领域研究核心和热点的方法;共词分析则是利用某一领域文献中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领域内研究热点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VOSviewer 是由一款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文献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在国内外文献计量分析中被广泛采用15 16。研究数据来源于 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Infrastruc

17、ture)数据库。CNKI 是涵盖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法律法规、专利、标准、年鉴等信息的专业化知识平台17。研究以“VOC”或“VOCs”或“挥发性有机”(可涵盖“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气体”“挥发性有机废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作为关键词在 CNKI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具体策略见表 1。经检索,CNKI 数据库共返回结果 4 247 条,采用手工方法对部分重复记录以及英文文献记录进行逐一剔除,最终保留文献记录 4 009 条(其中期刊文章 3 348 篇,学位论文 661 篇)作为本文的数据样本。表 1数据检索策略Table 1Da

18、ta search strategy项目内容检索范围CNKI 文献数据库文献分类目录工程科技 I 辑: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检索条件关键词:VOC 或 VOCs 或挥发性有机文献类别选取中文文献检索时间2019 06 242结果与讨论2.1总体研究趋势对国内 VOCs 研究领域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259Vol 23No 3安全 与 环 境 学 报第 23 卷第 3 期发表数量进行统计并分析变化趋势,结果如图 1 所示。可以发现,我国 VOCs 领域研究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 2000 年以来,相关论文的数量显著增多。根据不同时段论文数量的变化以及我国相关领域宏观政策动态,可将我国 VOCs 研

19、究历程划分为 4 个阶段,依次分别为萌芽期、起步期、成长期和活跃期。1)萌芽期(19811990 年):该阶段文献数量极少,10 a 间 VOCs 研究领域的文献仅 1 篇。该论文于 1982 年发表,讨论了海水中有机碳和 VOCs 的测定18。2)起步期(19912000 年):该阶段末期文献数量出现小幅增长,但总数仍然不多,且全部为期刊论文,尚未有学位论文出现,是我国 VOCs 研究的起步阶段。3)成长期(20012010 年):该阶段文献数量增长较快,总数上升明显,且在该阶段初期就出现了我国 VOCs 研究领域的首批学位论文19 20。与期刊论文的增长趋势相比,学位论文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20、,但学位论文的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代表着 VOCs相关领域已得到社会重视,逐渐成为研究新热点。同时结合宏观政策动态来看,2010 年 5 月我国发布了首个明确提出 VOCs 管控的政策文件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 33 号),拉开了全国 VOCs 治理的序幕,也为我国 VOCs 研究进入活跃期奠定了政策基础。4)活跃期(2011至今):该阶段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数量整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尤其是期刊论文在 2011 至 2017 年间呈爆炸式增长态势,说明该阶段 VOCs 研究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十二五”以来,我国在 VOCs 管控政策制定方面的力度

21、不断增强。根据统计,该时期我国颁布出台的涉 VOCs管控的政策文件共 7 项、国家标准共 12 项,另有 1项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见表 2),这些政策与标准的相继出台极大促进了该领域研究的不断繁荣。2.2不同阶段研究热点研究以每 5 a 为一个时间周期,采用共词聚类方法分析了自 1991 年以来(由于 19801990 年发表的文章仅为 1 篇,未参与共词分析)我国 VOCs 领域研究热点及热度变化(见图 2)。由图 2 可知,在19911995 年,我国 VOCs 研究刚刚起步,研究领域分布较为离散,主要围绕石化行业污染控制、VOCs治理工程技术、印刷行业 VOCs 溶剂使用与排放、机图 1

22、我国 VOCs 研究历程Fig 1esearch history of VOCs in China动车 VOCs 排放等方向展开。程哲生21 对比分析了我国炼油工艺水平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并建议国内石化行业可参考 EPA 制定严格的 VOCs 管控要求。李景风等22 以燃料消耗的统计数据和从文献中获得的排放系数为基础得出了溶剂蒸发和交通运输是最主要的人为污染源。周玉昆23 介绍了吸附 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等 VOCs 治理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宋波24 采用丙酸醋类溶剂配制了可减少涂层风干和固化时 VOCs 排放的高固份涂料。该时期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工业固定源与交通移动源的VOCs 排放特征研究

23、及治理技术探索。在 19962000 年,VOCs 研究范围相比上一阶段变化不大但亦有突破。一是对有机溶剂中 VOCs挥发排放的研究仍集中于印刷等工业行业,张丽25 指出了柔性版印刷油墨含有高达 80%的有机溶剂,需采用 VOCs 含量低的油墨或安装 VOCs 收集处理装置以减少排放。丁一26 阐述了不同印刷方式下大豆油墨的使用标准与主要特性。二是家具行业等溶剂使用行业的 VOCs 逸散问题也得到关注,于慧芳等27 研究得出了板材卫生质量、生产时间、家具摆放密度、室内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家具城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臧颖28 指出了含有机合成产品的装饰材料通常会缓慢释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甲醛、石

24、棉及惰性放射性气体氡等。三是 VOCs 治理技术的研究扩展到了回收法、膜分离法等领域。廉继范29 概述了兼有压缩 冷凝和膜蒸汽分离的新型膜系统的原理、影响回收效能的关键变量等内容。阎勇30 从有机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分离系统特点及应用范围等方面介绍了 VOCs 回收技术并给出应用实例。该时期的研究热点较上一时期而言,不仅拓宽了工业固定源排放研究的行业范围,还在治理技术领域,回收法、膜分离法等新兴技术的研3592023 年 3 月张钢锋,等: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Mar,2023表 2我国 VOCs 污染管控政策及标准汇总Table 2Summary of VOCs c

25、ontrol policies and standards in China序号政策/标准名称发布单位发布时间政策文件1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 33 号)国务院办公厅2010 年 5 月2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 2012 130 号)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2012 年 12 月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3 37)国务院办公厅2013 年 9 月4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财税 2015 71 号)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2015 年 6 月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 2016 217 号)工信部、财政

26、部2016 年 7 月6“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 2017 121 号)环保部等六部委2017 年 9 月7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 2018 22 号)国务院办公厅2018 年 6 月8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 2019 53 号)生态环境部2019 年 6 月国家标准1GB 276322011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GB 286652012 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GB 161712012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4GB 304842013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5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6GB 3157

2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7GB 315722015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8GB 155812016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11 年 10 月2012 年 6 月2012 年 6 月2013 年 12 月2015 年 4 月2015 年 4 月2015 年 4 月2016 年 8 月9GB 3782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10GB 378232019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1GB 378242019 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2GB 397272020 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3印刷工业

28、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 年 5 月2019 年 5 月2019 年 5 月2020 年 12 月2019 年 12 月究也日益深入。在20012005 年,我国 VOCs 研究步入成长期,研究内容有了一定的聚焦和拓展。对于 VOCs 治理技术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等离子、光催化、催化燃烧等新技术的研究逐步展开。吴永文等31 详细介绍了吸附法和催化燃烧法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樊奇等32 对生物净化技术、等离子体净化技术、吸附和催化氧化技术在 VOCs 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郭玉芳等33 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协同净化技术的特点及

29、应用前景。同时,该时期室内空气 VOCs 问题研究逐渐兴起。尹晓霞等34 综述了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监测评价方法,指出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技术途径。程希等35 对比分析了不同室内空气污染物(如氡、气溶胶、VOCs、甲醛等)的采样方案与测定方法。冯芳等36 通过模拟室内装修中油漆常规涂刷对经油漆板材释放出的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进行了连续研究和测定。该时期的研究特征不仅体现在治理技术范围与类别的进一步扩展,同时还出现了室内空气中 VOCs 排放问题的研究热潮。在 20062010 年,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到分析大气中 VOCs 组成、分布及来源特征,同时逐渐深入管理政策和监管技术层

30、面的研究。陆思华等37 对环境大气中 VOCs 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459Vol 23No 3安全 与 环 境 学 报第 23 卷第 3 期图 2不同阶段 VOCs 研究热点Fig 2Hotspots of VOCs research at different stages并应用 CMB 受体模型解析 VOCs 的人为源。吴方堃等38 研究了北京奥运时段 VOCs 浓度变化、臭氧产生潜势及来源分析。郑君瑜等39 建立了珠江三角洲 VOCs 大气面源排放清单并分析空间分布特征。谢绍东等40 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了其研究进展。席劲瑛

31、等41 对不同类型工业VOCs 排放源的废气排放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相比于上一阶段,监测技术与室内空气污染研究也有所深化,吕天峰等42 建立了便携式 GC MS 测定空气中 37 种 VOCs 的方法,并探讨在 VOCs 应急监测中的应用。庄晓虹43 选取 6 类室内公共场所并布点采样 14 项环境指标,以对比总结室内公共场所的污染分布规律。该时期的研究热点开始陆续向管理政策和监测、监管技术方向倾斜,为国家后续一系列管控文件的出台提供了科学支撑。在 20112015 年,本阶段相比之前阶段在研究内容上扩展至辅助政策决策实行的 VOCs 排放清单、数值模拟等手段。魏巍等44 采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

32、中国人为源 VOCs 排放清单并通过敏感度分析找出对清单不确定性影响最大的 20 项输入信息。余宇帆等45 基于采集的珠三角重点 VOCs 排放行业活动水平数据,建立该地区 2006 年重点行业和分城市排放清单。同时,在工业源治理方面,出现了对典型工业行业 VOCs 污染特征和治理方案的精细化研究。栾志强等46 对不同治理技术的适用对象、适用5592023 年 3 月张钢锋,等: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Mar,2023范围和经济性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帮助不同工业行业合理选择 VOCs 治理技术。郭森等47 分析了国内石化行业 VOCs 排放控制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主要污染

33、环节并提出管控建议。在管理政策决策研究方面,对 VOCs 排放限值标准、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的研究也日益增强。张国宁等48 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固定源 VOCs 排放控制法规和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 VOCs 排放控制及其标准制订建议。郭逸飞等49 研究了国外 VOCs 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并提出对我国的借鉴。陈雄伟50 解析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 中的 VOCs 排污收费要求。徐毅51 提出了基于排污效率高低实行累进制收费标准等。该时期随着我国 VOCs 管控宏观政策的紧密出台,在 VOCs 清单编制、数值模拟以及精细化管控方面的研究逐渐加强,各类支撑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研究空前高

34、涨。图 3VOCs 研究热点的逐年演变Fig 3Evolution of VOCs research hotspots year by year在 20162019 年,VOCs 研究空前繁荣,研究领域和内容进一步细化。VOCs 源解析、排放因子等管理决策技术研究更加深入,VOCs 恶臭治理以及健康风险等新热点研究不断涌现。王旭等52 指出了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含有机污染物,且对黑臭水体评价方法进行对比总结。李长英等53 阐述了不同治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优势、使用限制和市场的占有率。刘建等54 统计分析了 2012 年 O3前体物以及气象因子对珠三角地区 O3浓度的影响。刘丹等55

35、开展了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 VOCs 源解析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许亚宣等56 采用了 3 种不同方法对 13 种典型毒害类物质进行分析以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该时期 VOCs 领域研究在之前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至恶臭等次生污染治理以及健康风险管控等方向,我国 VOCs 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新阶段。研究对 2000 年以来论文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三的关键词进行逐年统计分析,以探讨进入活跃期以后我国 VOCs 研究的总体特征,结果如图 3 所示。可以看出,“十二五”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十二五”之前室内环境的 VOCs 研究一直是国内热点,同时在 VOCs 治理方面,生物处理、吸附、等离子、光

36、催化、催化燃烧等技术也有大量的研究。从“十二五”开始,研究热点更加聚焦于工业源减排及宏观管理政策研究层面,排放特征、臭氧、排污费、排放标准、排放清单、治理技术、控制技术等作为高频关键词不断出现,表明工业源 VOCs 治理和管理政策决策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2.3相关治理技术发展历程治理技术是影响 VOCs 整体减排的关键因素,也是贯穿我国 VOCs 研究的主轴线。“十二五”以来,围 绕 VOCs 治 理 技 术,我 国 先 后 出 台 了 HJ20262013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2013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和 HJ 10932020蓄热燃烧法工业

37、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同时,配合国家的排污许可制度,先后发布了 HJ 23062018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22018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10892020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11792021涂料油墨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和 HJ11802021家具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另有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以上这些技术规范对不同行业 VOCs659Vol 23No 3安全 与 环 境 学 报第 23 卷第 3 期可行治理技术进行了推荐,范围涵盖源头削减技术、过程控制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研究对各类 VOCs

38、治理技术作为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见图4。总体来看,过去30 多年时间里,吸附法、吸收法、生物法、催化燃烧法、热力焚烧法、膜分离法、等离子法、光催化法等技术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从研究热度来看,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的研究最多,已发表的论文数量均超过300 篇,明显高于其他类别治理技术。同时,文章就不同治理技术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演变趋势也做了初步分析(见图 5),图中圆点面积代表了研究热度。由图 5 可知,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的相关研究开展最早,且最近几年的研究热度依然最高;等离子、光催化技术在 VOCs 领域的研究出现相对较晚,最近几年的研究也有一定热度;热力燃烧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受关注,

39、但研究层面的热度不高。以上现象的出现与各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密切相关,相较于热力燃烧法来说,吸附法、催化氧化法以及等离子、光催化技术的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均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接受度,因此相关研究更加广泛。3结论与展望1)VOCs 是我国当前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自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首篇 VOCs 研究文章发布以来,国内 VOCs 研究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 2000 年以后相关研究尤为活跃。我国 VOCs研究历程总体上可划分为 4 个阶段,依此分别为萌芽期(19811990 年)、起步期(19912000 年)、成长期(20012010 年)和活跃期(2011至今)。其中活跃

40、期的出现和我国该领域宏观政策动态密切相关,国家层面上 VOCs 管控政策的不断出台促进了国内 VOCs 研究快速升温。2)从 VOCs 研究热点的历史演变来看,“十二五”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十二五”之前我国VOCs 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内空气污染以及吸附法、生物法等一些具体处理技术方面;进入“十二五”以后,研究重点更加偏向于工业源污染治理及宏观管理政策决策。从不同 VOCs 治理技术的研究态势来看,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的相关研究开展最早,且最近几年的研究热度依然最高;等离子、光催化技术在VOCs 领域的研究出现相对较晚,相关研究近几年来也有一定热度;热力燃烧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受关注,但研究层面的热度

41、不高。总之,治理技术是贯穿我国 VOCs 研究的一条图 4不同 VOCs 治理技术的研究热度Fig 4esearch interest in different VOCstreatment technologies图 5不同阶段 VOCs 治理技术的研究热度及演变趋势Fig 5esearch interest and evolution of VOCs controltechnologies at different stages主轴线,结合对 VOCs 领域研究热点的全景分析,预计在“十四五”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 VOCs 研究将持续侧重于相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以及 O3污染管控政策决策等方

42、面。同时,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对于 VOCs 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提质增效方面的研究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行业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参考文献(eferences):1 李红,彭良,毕方,等 我国 PM2 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0):1763 1778LI H,PENG L,BI F,et alStrategy of coordinatedcontrol of PM2 5and ozone in ChinaJ esearch of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32(10):1763 1778 2

43、 莫梓伟,邵敏,陆思华 中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7592023 年 3 月张钢锋,等: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Mar,2023放源成分谱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9):2179 2189MO Z W,SHAO M,LU S H eview on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VOCs)source profiles measured in China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4,34(9):2179 2189 3 张钢锋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环

44、境工程学报,2016,10(9):4621 4627ZHANG G 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eakdetection and repair(LDA)J Chinese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6,10(9):4621 4627 4The State Council Notice on the issuance of the three-year action plan to win the Blue Sky Defense WarEB/OL 2021 10 27 http:/www g

45、ov cn/zhengce/content/2018 07 03/content_5303158 htm 5 唐孝炎,陈旦华 大气污染化学研究概况 J 环境化学,1982(3):179 185TANG X Y,CHEN D HOverview of atmosphericpollutionchemistryresearch J EnvironmentalChemistry,1982(3):179 185 6刘金凤,赵静,李湉湉,等 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的建立J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6):496 500LI J F,ZHAO J,LI T T,et al Establishm

46、ent of Chineseanthropogenic sourc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ssioninventory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8,28(6):496 500 7 王铁宇,李奇锋,吕永龙 我国 VOCs 的排放特征及控制 对 策 研 究J 环 境 科 学,2013,34(12):4756 4763WANG T Y,LI Q F,L Y L,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countermeasure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emiss

47、ion in China J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3,34(12):4756 4763 8罗玮,王伯光,刘舒乐,等 广州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5):80 86LUO W,WANG B G,LIU S L,et alVOC Ozoneformation potential and emission sources in the atmosphereofGuangzhou J 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2011,34(5):80 86 9 王倩,陈长虹,王红丽,等 上海市秋

48、季大气 VOCs 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贡献及来源研究J 环境科学,2013,34(2):424 443WANG Q,CHEN C H,WANG H L,et al Formingpotential ofsecondaryorganicaerosolsandsourcesapportionment of VOCs in autumn of Shanghai,China J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3,34(2):424 443 10邵敏,董东 我国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与控制 J 环境保护,2013,41(5):25 28SHAO M,DONG D Atmospheri

49、c VOC pollution andcontrol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3,41(5):25 28 11 汪涵,郭桂悦,周玉莹,等 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 化工进展,2009,28(10):1833 1841WANG H,GUO G Y,ZHOU Y Y,et al Status andprogress of treat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J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09,28(10):1833 1841 12 郑文晖

50、 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 情报杂志,2006,25(5):31 33Zheng W H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bibliometrics andcontent analysi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2006,25(5):31 33 13 张甫,刘媛,王睿,等 20092018 年我国污水处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环境科学领域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4):1329 1340ZHANG F,LIU Y,WANG,et al Current situationand 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