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维序与调适——义乌市稠江消...救援站在建筑类型学上的思考_沈丽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73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序与调适——义乌市稠江消...救援站在建筑类型学上的思考_沈丽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维序与调适——义乌市稠江消...救援站在建筑类型学上的思考_沈丽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维序与调适——义乌市稠江消...救援站在建筑类型学上的思考_沈丽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9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维序与调适义乌市稠江消防救援站在建筑类型学上的思考Thoughts o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of Choujiang Fire Station of Yiwu沈丽坤 Shen Likun关键词:类型;维序;调适;类型过程;稠江消防站Keywords:typology;maintenance;adjustment;typological process;Choujiang Fire Station摘要:以义乌市稠江消防救援站为例,从类型还原、类型演绎两个层面,分析“维序”和“调适”定义的类型建构方法。Abstract:This

2、 paper analyzes the typ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definition of maintenance and ad-justmen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y-pological resumption and deduction,taking Choujiang Fire Station of Yiwu as an example.建筑师说技艺architects own narrative安东尼维德勒曾说,建筑类型学包括三个方面:1)类型学继承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2)类型学继承了特殊的建筑片段和轮廓,这些元素可

3、能是我们正在分析的不同于其他的特殊例子;3)类型学是在新的文脉中将这些片段重组的尝试,是在新的关系中拼贴这些片段的尝试1。1 研究背景20世纪60年代,欧洲出现了对类型学的热烈讨论,面对二战后欧洲城市复兴进程中现代建筑和历史城区的冲突,建筑历史与理论家安东尼维德勒总结了欧洲建筑类型学说的演变,并提出了针对建筑与城市自身的第三类型学2,用以强调城市形态和历史的延续性。现如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样面临标准化与商品化盛行的挑战,旧城文脉不断受到暴力清洗,这同第三类型学面对的城市争论拥有相似背景。义乌市稠江消防救援站(以下简称稠江消防站)迁建工程正是在旧城更新背景下的一次建筑实践。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第

4、三类型学主张以历史和文脉理解城市与建筑形态的发展变化,罗西、维德勒、莫内欧等学者为此做出了重要论述。他们认为“类型”是建筑形式的内在结构和建构原理,以类型建构为基础的建筑体系从历史经验演绎而来,但它不是一种确定形式,可以随分析对象的尺度与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化。从类型学出发,以类型从事建构使城市争论从消极保护转变为综合的城市更新,回归建筑语境,城市不断的发展伴随着建筑学主体的不断更新3,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后一阶段彻底覆盖前一阶段,而是新的建筑形式与历史遗存融合并得以发展的过程,这便是意大利“形态类型学”学派最为重要的主张“类型过程”1,其代表卡尼吉亚通过对城市住宅类型跨历史与地域的研究,总结出类型过

5、程在建筑实践中呈现出共时性与历时性两种变体的特征,“历时性是无数共时性片段的总和,而新的共时性又是历时性发展的前提和必然结果”4。从类型方法的角度,共时性可理解为类型在典型性层面的维序,而历时性则是类型在变异性层面的调适。维序与调适共同定义了类型过程,它强调城市和建筑形态中稳定不变的特征,同时也给设计者创作新形式留下了空间。稠江消防站的创作是从类型学角度讨论类型维序与调适的过程。从建筑体量上来看,建筑只是义乌旧城更新578hm25规划用地中的一个点,但如同罗西描述的那样,“建筑实际上是一座小城市,城市则是一座大建筑”6。建筑是城市的片段,是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让城市更新回归建筑语境是稠江消防站

6、的创作方式,也是设计团队面对城市更新过程对建筑进行类型思考的研究背景。1沈丽坤gad 杰地设计(厦门)合伙人、设计总监,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DOI:10.19953/j.at.2022.11.005100鸟瞰街景 一层平面图12345623-62 原型:类型的选择消防站是消防队员备勤工作的场所,是服务于城市公共事务的消防设施,我国长期采用“现役制”7的消防体制,因此传统消防站具有军营建筑的属性,功能相对单一且封闭,稠江消防站旧址便为此种典型形态,因建设时间久远,建筑主体功能及消防装备设施落后,难以满足现阶段城市消防救援的实际需求。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迁建后的稠江消防站急需在类型选择上对功能和建

7、筑形态做出更多响应。类型的选择以事物的“原型”为基础来展开8,“原型”在瑞士心理分析学家荣格看来是人类心理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9,称为“集体无意识”,他的论述影响了昆西、维德勒等学者的类型学理论,后来罗西在建筑实践中把类型表述为“集体记忆”10,认为类型是形成各种最典型建筑的一种内在法则。从集体记忆出发,服务于公众的原始功能以及消防体制中人文关怀的思考成为项目类型选择的“原型”。满足消防救援的基本功能,如消防车库、备勤室、训练塔等中心业务,在对其进行标准化模块11落位的同时,结合项目服务社区与教育宣传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功能演绎。它不再是单一的消防施救设施,而是在类型调适之后具备训练备勤、

8、生活学习、社区宣教等复合功能模块,充满人文关怀的消防站综合体,这是随着社会发展,适应时代变化的消防站新类型。综合体的类型选择是在功能与形态两个层面对建筑原型的维序与调适,在对集体记忆和历史原型的阅读中,设计团队将有机会从当代性和地域性的角度对稠江消防站进行类型还原与演绎。3 维序:类型的还原昆西认为,类型在现实中的使用需经历一个从抽象逐渐引导向现实环境的发展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类型对具体的周边环境做出回应,转化为能够反映场所特殊属性的具体形式。具体到稠江消防站,基于消防站综合体的类型选择,设计团队从城市边界、空间模型、场所精神三个方面获取事物的原有逻辑与秩序,结合具体的场景还原到形式,寻求其

9、与城市文明、区域环境的适应,从“原型”的维序上进行类型的还原和转换。3.1 边界与城市类型学理论把城市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式产生的根本,在罗西的重要著作城市建筑学中,他认为: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而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片断6。对城市环境的响应是稠江消防站从城市关系进行的类型还原。基于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分析,设计团队从主/客观角度对稠江消防站的建筑体量和形态进行了双重塑造。客观上,项目长方形用地进深较浅与项目高效救援的功能要求,造就了建筑水平延展而非竖向发展的特征,这决定了用地红线退让之后,可1234567812345678训练塔楼 架空平台 体能训练室 教育用房 研讨室 中心庭院 战士备勤

10、室 中队部训练塔楼多功能室 休息厅红门影院 阅览室 空中庭院 俱乐部探亲室12345678910训练水池 架空层 架空平台消防车库多功能厅 红门影院中心庭院 空中花园消防教育室下沉庭院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剖面图1728394105617283345617215937261048888834556666612345678910训练塔楼架空训练层被装营具库滑竿门厅消防车库厨房区域60 人餐厅门厅门卫用房宿舍楼101建设的建筑轮廓范围须尽可能大;同时,消防站内部交通结构与城市街道组织结构类比,后者清晰正交的组织方式映射到建筑中,在创造明确、高效的消防救援路径的同时,也形成了与城市边界吻合的建筑形态。

11、从主观方面讲,形态上采用尽可能撑满场地且足够完整的建筑体量也是对城市环境和建筑理想气质的响应:项目场地处于城市方格路网之中,四周是中国传统的集约化住宅实践,点状、比例高耸的集约住宅是项目的城市背景,项目以其相对大尺度的、连续的建筑形式,水平长度达到121m的建筑边界重构了这一街区的景观肌理和场所特性,使稠江消防站成为蔓延城市中清晰肯定的标志物。3.2 模数与模型与传统单一功能的消防站不同,消防站综合体具有复合、多元的特点。设计团队从模数体系出发,建立逻辑清晰的空间模型来满足其复杂的功能需求。模数和比例一样关注建筑形态美感与视觉秩序,以模数为基本元素是一种重复式的,按分节秩序组织空间和形体的方法

12、12,其形式可通过一维的数列作为载体扩展到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模数和比例共同建构了我们意象中的“空间模型”,它的建立有助于类型内在逻辑与空间序列的搭建。基于部队营房富有秩序感的模型属性,设计采取化散为整的设计策略,将各项功能房间统一在消防车库9 600mm10 200mm的双车柱网模数下,采用集中式布局方式,围绕中心庭院以环形平面布局串联各部分功能,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内在逻辑,紧凑高效,凸显消防站的秩序性和纪律性。消防车库用房紧邻南侧道路设置,便于快速出警。红门影院和回廊的植入也暗合了“中心空间”“十字形组合”的综合体传统空间模型;食堂设置于一层门厅附近,与北面室外训练塔、200m环形跑道、训

13、练水池构成完整的生活和室外训练回路,从空间动线上界定了内与外的统一。3.3 场所与情感对消防站传统功能需求的响应是在功能空间上的维序,项目在场所精神的营造方面也力图保留传统消防站特定的空间认同感和归属感。诺伯舒兹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提出:“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是人、建筑和环境组成的整体;“场所精神”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空间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有意义的场所感受,即特定群体在特定场所中发生活动、产生记忆并从而产生的特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个特定的场所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13。在稠江消防站的设计中,红色主基调与浅色实面

14、的色彩对比象征着消防员危机与责任感的碰撞;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语汇,比如石材立面和玻璃墙面的虚实对比、条形窗以及梭型百叶78-910a 基地形态用地面积 1.1 万 m2,呈 65m170m 的长方形,四周环路。c 内核植入红门影院作为精神内核植入内庭尽端,以红色方体成为项目庭院视觉中心,在空间秩序上塑造了消防站的精神堡垒。e 交通落位通过环廊系统与联系不同平台的室外直跑楼梯,建筑内部实现了灵活多向的交通落位,给多元化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景带来可能。b 模数分区采取化散为整的设计策略,将各项功能房间的尺度统一在消防车库 9 600mmX10 200mm 的双车柱网模数下。d 空间渗透项目通过内庭

15、、空中庭院的空间渗透,引入阳光与绿化,采用适应本地气候的被动技术措施,在建筑内部打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f 形体完善形成集办公救援、绿色建筑、社会教育多项价值,是一座面向未来的新型消防站。102板的竖向阵列将空中花园与实体功能房间形成的碎片化立面进行了整合,建筑外立面统一在完整的表皮肌理之下,凸显整齐划一的军营文化。同时,项目提取红门影院的设计要求,以红色体量居于中庭西侧成为内庭视觉中心,建筑内部形成了以红门影院为中心的柱廊空间,结合军营文化的宣传需求,在空间秩序上定义了其精神堡垒的位置。由此,建筑构形设计由内而外的秩序性共同塑造了消防站特定的场所精神。4 调适:类型的演绎类型的演绎是原型通过片

16、段的重组,在功能范式、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类型调适,结合项目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及雇主的要求,发展演绎出“变异体”,新的类型是历史类型经过岁月的洗礼,进行自身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的结果14。在这个过程中调适是一种类型渐进、融合的演绎手段,它代表了场所精神的升华以及“原型”在建筑文化传统的超越,是建筑创新的重要手段。基于综合体的类型选择,稠江消防站在人文关怀、公众服务上进行相应的类型演绎,从多元混合的功能类型与服务于公众的形态策略上对类型创新做出响应。4.1 多元混合的功能形态策略:消防设施与生活容器的结合稠江消防站24h运营,是消防员工作、生活、学习的场所。设计在维持建筑内部工作空间的秩序性的同时,

17、从人的使用角度出发,力图打破传统消防站僵化的封闭性,打造内部空间的多场景化。设计团队通过内庭、空中庭院、架空层的空间渗透,引入阳光与绿化;通过室外直跑楼梯、平台回廊实现了灵活多向的交通落位,给不同功能的复合流线带来可能。功能的叠合布局是项目针对紧张的用地条件主动开展的剖面设计策略,在消防站基础功能维序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功能范式的思考。设计最终呈现出多元混合的功能形态,长方形体量围合而成的明确的几何边界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执勤出警流线,建筑剖面上如中国画的留白变化消解了消防站的封闭性,训练、学习、休憩空间穿插其中,建筑平面的内聚性和剖面的开放性体现出空间的复杂与多义,在空间使用上提供了行为的多元可能,

18、从空间复合上实现了消防设施与生活容器的结合。4.2 服务于公众的城市形态策略:公共属性与社区价值的回归基于公共性与开放性的主动选择,项目在联系与服务社区的教育属性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是一种新的功能范式的调适。设计从参观流线的独立性与交互性出发,在总图设计上预留了相对独立的参观流线,富有昭示性的观礼大台阶及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的红色竖向交通体设置于出车广场西侧的花园小径,从这里可以直达二层观礼1112-131415沿街立面多元混合的日常生活场景空间模型推演内部环廊系统多元混合的功能形态内部业务流线与外部参观流线78,91011131415救援流线开放共享流线训练流线执勤出警人员训练和学习人群休闲活动

19、人群103平台、各类宣教功能房间及三层的多功能厅,通过多平台连接与空间的渗透,提升内部空间的公共性。观礼平台下方紧邻训练水池和训练塔及100m直跑道训练场地,视野开阔,方便观摩,从二层平台通过直跑楼梯可继续上到三层进入红门影院及四楼的消防展厅。内部业务流线与外部参观流线相对分离,路径的渗透形成了空间边界的延续,消防站在公众开放性上获得新的功能维度。5 结语在重塑集体记忆的旧城更新策略中,类型过程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发展成为特定时期与固定地域的变异体,一定程度上,维序与调适后新的类型形式反应了彼时社会、技术、经济和文化要求,是“原型”经过时间的沉淀,进行自身调整以适应新要求的结果。稠江消防站在类型选

20、择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从消防站综合体的角度,以多元混合的功能形态策略和服务于公众的城市形态策略进行了类型的还原与演绎。未来,消防站进入社区,成为社区基础配套或者社区俱乐部,这些模式将激发新的类型选择,由此我们也可以展望类型过程更多的可能。参考文献汪丽君.建筑类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郭鹏宇,丁沃沃.走向综合的类型学第三类型学和形态类型学比较分析J.建筑师,2017(1):3846.胡友培,丁沃沃.安东尼维德勒图式理论解读当代城市语境中的建筑学图式J.建筑师,2010(5):513.徐亮.空间: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交汇点也谈类型学中的建筑空间J.时代建筑,1998(1):7275.

21、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义乌老城区有机更新规划设计R.义乌市规划局,2016.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M.孙艳晨,杜娅薇,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钟中,张永琛.基于港深对比的消防站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6(7):111-115.汪丽君,彭一刚.以类型从事建构类型学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的构成J.建筑学报,2001(8):4246.朱锫.类型学与阿尔多罗西J.建筑学报,1992(5):3238.沈克宁.重温类型学J.建筑师,2006(12):519.钟中,周绎文,雷洋.城市安全背景下的深圳新型消防站建筑标准化设计研究J.建筑技艺,2020(12):117121.

22、林松.建筑模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陈飞,谷凯.西方建筑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整合与应用J.建筑师,2009(4):5358.刘艺.类型建筑的演绎成都天府新区公安消防站设计J.建筑学报,2018(3):65.142586971011121314153项目信息项目名称:义乌稠江消防救援站业主:义乌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消防救援支队建设地点:浙江省义乌市建筑设计:gad杰地设计项目总监:黄宇年项目负责/设计主创:沈丽坤设计团队:沈丽坤、李鹏、张明伟、王达明、林志杰、林志强、陈培坤、蔡适然

23、、黄文君、何明炎(建筑);苗伟、杨煌、曾宪源(结构);魏巧玲、张磊、蔡佩玲(设备)景观顾问:青岛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室内顾问:浙江天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幕墙顾问:莱尔斯特(厦门)股份有限公司施工总包:大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用地面积:11 044.14m2总建筑面积:14 509.81 m2设计时间:2018建成时间:2020 图片来源郑世杰拍摄gad杰地设计提供1,2,79,1113,161836,10,14,15161718日常训练场景多功能厅内部和天窗示意图多功能厅内部和剖面大样161718通风采光干挂石材幕墙200mmx300mm 钢筋混凝土梁8Low-E+12A+8 双层透明安全玻璃铝合金横挺构件900mm 护窗栏板120mm60mm5mm 方钢管石材蜂窝板吊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