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_韩世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72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_韩世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_韩世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_韩世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韩世龙【内容摘要】伟大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教育是最具凝练、最鲜活、最具说服力的思想教材,也是现代大学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材料。将伟大建党精神纳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思想党性和教学功能的有机整合,是赓续祖国与人民“精神族谱”的内涵诉求、践行思政课“培根铸魂”教育宗旨的要义、回答新时期中国青少年理想与信念发展问题的实际需要。把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谱系纳入高校思政工作课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教学内容设计、革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及教师队伍构建

2、、健全教育制度等领域,开展有效尝试。【关键词】建党精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简介】韩世龙(),男,内蒙古包头人,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党政治和政党外交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基础、重要意义(一)学理依据。理论同源: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国家教育方鲜亮底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克服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取得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建设光辉成果,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源在于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指导和行为准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石,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专业宗旨的灵魂,以加强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思想教育领域的指导作用。当前,筑牢高校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底色,就必须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大学思想政治课是对青年大学生开展直接、全面的政治理论知识灌输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渠道,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利用课堂经验引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以提高学生肩负中华民族崛起大任的精神能力。也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思政教学课堂,已不是单纯的政治理论知识讲授或历史教学,而是与当代我国政治发展的密切衔接,并根据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精神力量。理念契合:建党精神契合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导向需要。宣传伟大建党精神,与新时期的高校教育任务、中国教育任务与国家未来目标,有着高度统一。大学思

4、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有思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讲好伟大党建精神就是引领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脉络,激发他们为实现人类伟大奋斗目标的接续力量,形成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素质,两者的教育宗旨相得益彰,高度结合。当前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多元文化日益侵蚀着学生的价值意识,把党的历史、文化、思想引入大学思想政治教学,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创建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史学辨识能力,使其坚定政治思想,强烈反对诋毁、扭曲和抹黑史学、国历、改革开放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行为,积极抵御史学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

5、义、新自由主义、享乐理论等错误思想。内容相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中的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发展史是最生动活泼、最富于说服力的教材。开设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要内涵的思政教学必备课,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推进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改革要求、促进思想政齐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短板,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创设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从交流活动中获得收益。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可建立资源共享系统,共享思政教育资源,降低因地区发展不均衡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四、结语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确定教育目标与要求,关注

6、思政教育的开展情况,合理应用网络资源,改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推进德育工作,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具备良好品德操守的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李冬俐“互联网 ”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食品研究与开发,():徐晓璐,潘宁“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高艳烽,郁晗“互联网 ”下高校思政教育困境及出路探索 传播力研究,():王韵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途径 记者摇篮,: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治教育课高质

7、量开展的必然需要。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与必修课程中包括了一些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教学内容,比如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中国精神”等教学内容,但知识点比较散乱,也没有完整的论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体系的整合和与具体的思想教育知识点的整合,以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调整问题本身也存在着一致性。(二)重要意义。伟大建党精神充实着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有着巨大的教育实用价值。伟大建党精神为当代高等学校教师发展、成才提供了精神源动力,并对新时期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利于促进学校全体师生树立正确思维,引导新时代我国特色教育事业走向新的伟大胜利。崇高的建党奉献精神,能够团结大学全体

8、师生,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信心。山雄有脊,房固因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办好国家的大事,关键问题在党。”历史和人民都选择了共产主义,而未来历史和人民也会进一步选择共产主义。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共产主义是主导一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将全体师生统一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伟大指导思想当中。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全体师生统一意志,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新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的勇气。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提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勇气与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

9、义教育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工程,是我国人民真正实行当家作主、过上美好幸福日常生活的必然需要,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只有让所有教师统一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潮中,让学生统一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的雄伟愿景中,才能树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伟大胜利的信心。可以促进学校全体师生统一行动,走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新的巨大成功的奋进旅程。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党将领导全中华民众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共同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征途,一起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进。伟大的建党精神

10、可以引领高校教师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价值党和国家历来注重教育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方面的引导和践行作用,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跑偏、不走样,充分发挥党政思想教育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带动和引导功能,进一步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和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大学生培育崇高理想信念,从而为其提供精神力量,并增强大学生理想的生命力与新来源。伟大建党精神也给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理想目标,引导

11、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仰,加深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精神的认识,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精神力量,在培养和巩固自身理想信念的同时,又紧密结合民族的理想、祖国的理想、人民的理想、世界的理想、所有中华民族人的理想,以及世界人们的理想希冀。可以认为,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再一次深入和对中共执政规律的再一次深入研究,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核心力量。(二)增强大学生文化底气。历史信念首先是我们对政治信仰的信念。面临国际化和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与风险,不同的文明交叉冲撞,不同的社会文明互相贯通,不同的思想剧烈斗争。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需要现代年轻人在思想上具有自信,在文学上对中华

12、民族文明拥有自豪感,传承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学校必须要有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我国红色文化,推动中国红色文化血脉铸就,透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了解和弘扬,促进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了解深厚的史学文化内涵,以及国家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进而彰显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在政治、经济、知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学校有能力传承并推广先进的发展变革文化、传统、当代文明,让我国红色文化基因渗透民族血脉,培养具有雄心、脊梁和信心的世纪新人。(三)推进大学生修身重德。思想政治教育担当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的重要部分,担负了培养时代新人这一重要任务。高校教育是年轻人迈入社会的“第一个站”,

13、是对其进行社会主义锻炼、教育和培养的一段时期。全体青年要有意识地把个性思想和中华民族未来、人类未来连接在一起,明辨是非,修心重德,自觉性承担责任和担当。非凡的品德、人的理想和命运、社会主义责任和担当等都反映在了我们建党教育当中,无数杰出的人物事迹、优秀的历史事件、动人的文学语言等均可作为道德教育素材。他们在学习、实践、劳动中树立超越传统、时代性的崇高理想,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成就,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并立志为党工作、为国民工作、为社会服务,立德修身,才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三、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一)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伟大

14、建党精神的深邃含义,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相吻合。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思想教育从根本上就是学生做人的事情,应该根据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准、政策自觉性、职业道德、文化,让他们变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可见,我国要栽培的就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年轻人。伟大建党精神含意丰富而深邃,充满了巨大的思想教育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诠释着共产党人理念领先、理想与信念坚定不移的信仰精神,宗旨不变、本色依然的责任意识,坚韧顽强、作风高尚的精神品格,坚持品格高尚、心系群众的政治立场。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这种文化内容充分符合当

15、前新时期高校文化素养的目标要求。这也就确定了伟大建党精神有着巨大的教育目标作用,和当前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目标指向一致,并作为其主要的教育资源。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中国共产党教育的价值导向,和我国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不谋而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严肃地宣布我们已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总体目标,这也就明确了往后我们将大步地向着第二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青少年是我们实现下一个宏伟目标的先锋队伍。加之,在当前深化政治改革背景下社会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理念和实际问题之间有着巨大差异,和不同意识形态对当前社会

16、主流思想的巨大冲击等情况,这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着力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并以此来凝聚共同发展追求,进而凝聚出处理和缓解当前社会问题的巨大磅礴动力。建党教育的价值引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可以作为中国大学生的指路明灯,进而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确立远大理想,培育良好的人格品质,成长为能够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人。(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伟大建党理想的传承和弘扬。我们要不断继承光荣传统、赓续鲜红血脉,始终将崇高的共产党精神传承到底、发扬光大!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离不开物质资源和物质活动的载体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活动就能够成为有

17、效的媒介,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一方面缩短精神共同人的生命长度才能使文化真正打动人。巧妙合理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伟大建党精神更加接近于他们,从而帮助、带动他们通过熟悉奋斗历史,进一步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与精神实质等,促进其真正地被理解与吸收,更好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方式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走向学校、走向社会,进而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是进一步探索传承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依据、发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内容、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当代意义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组织大学生开展思想理论教学交流活

18、动,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基础在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究中得到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厚意义与重要作用在教师持续的钻研教学中、在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得以发展和实现。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承担着培养发展各项事业优秀建设工作主体和正确领导人的重要责任,因此应当将党建管理工作摆在第一位,并把思想培养纳入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并把伟大建党精神纳入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中,将师德师风建设置于教师队伍党的建设突出地位,引领教职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解惑者,要积极丰富和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实际内容,改革课程设置

19、,尽量让建党精神贴合学生实际,使精神知识更加具象化。二是班主任应起到灯塔效应,发挥领导力。教师要使用好语言艺术,运用语言手段激励和影响学生,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文化虚无主义、泛娱乐化的错误观念,消除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三是高校应当关注师资成长,补充学科教师队伍的储备人员,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研发,形成创新科研风气,为建党精神理论建设增添新动力。(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把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流程中,课堂教学则义不容辞地充分发挥其“主流渠道”功能。大数据分析智能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思维。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精准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向,并利用 实景教学等新兴

20、教育技术手段,以趣味教学的形式把伟大建党精神注入学生大脑,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铿锵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还可通过“以景育情”形式,举办线下大型革命体育场馆观摩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更近距离感受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提高课堂参与度,共同打造“浸润式”的学习氛围。形成完整的人才保障体系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高等学校党团组织主管部门应履行好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工作责任,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切实走入课堂。二是各个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关注水平,针对地方课程特色设立研究与考察课题、制订专业规范方案、予以专项经费扶持等。与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基地、红色体育场馆联系,进一步贯彻大思政课宗旨

21、,革新思想政治课程配方,将思想政治小教室的知和社会大课堂的行结合,让每个学生从校内到社会都能享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熏陶。(三)嵌入高校互联网媒介信息传播渠道。学校要运用网络思想,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络平台、微信、微博以及 群等载体,采用红色小故事、专题微故事以及系列资料的专题收集、链接共享等方式,把伟大的建党精神植入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学阵地中。以学校的话语网络为基础,借助学校线下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当代价值等有机融入线上互动与研讨,例如举办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会,以加强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五、结语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

22、动力。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高校教学内涵的重大措施,也是为中国梦培养主力军的重要一步。【参考文献】阳素云,郭国祥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探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虞志坚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湖北社会科学,:郭旭红,李一凡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周兰珍,刘金芝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王喜亭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逻辑阐释、路径构建 知识经济,:刘丽娟,许静波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略 思想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