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旅融合视角下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研究_刘伊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42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旅融合视角下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研究_刘伊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旅融合视角下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研究_刘伊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旅融合视角下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研究_刘伊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5-21作者简介:刘伊清(1995-),女(回族),北京人,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通讯作者】李娌(19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冰雪旅游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22 年第 5 期(总第 190 期)民族地区经济与现代化文旅融合视角下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研究刘伊清,李 娌(吉林外国语大学 国际文化旅游学院,长春 130117)摘 要:文旅融合视角是一种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体看待的多元化与创新化视角,也是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召开与国家体育总局

2、“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口号的提出,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也愈发受到关注。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当前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果,但依旧存在若干制约因素:人才、资金与技术欠缺、地方宣传意识不强、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难以协调、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等。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存在的问题,应从延长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产业链条、打造融媒体冰雪旅游项目宣传模式、构建民族地区冰雪旅游生态格局、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冰雪旅游资源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推进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积极稳步发展,全面实现中国冰雪强国梦。关 键 词:文旅融合;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志

3、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22)05-0061-05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通知中提出,旅游业已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全面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体系1。随着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冰雪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我国东北地区因其独特地理条件拥有开发冰雪旅游产业优势,北京、河北一带又因冬奥会的举办而发展迅猛。因此,我国冰雪旅游产业集中发展在北部及东部地区,西部南部略有落后。2021 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口号,号召南部及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冰雪事业,以点带面,推进冰雪产业全面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多为少数

4、民族聚集区,在冰雪旅游开发上拥有较好自然条件,但因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等限制因素,冰雪旅游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将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与冰雪旅游资源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延伸冰雪产业及周边链条、推动民族地区实现经济新增长,对增强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具有深远意义。一、民族地区冰雪旅游研究现状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宏观视野探究民族地区冰雪旅游的研究较少。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冰雪旅游的产业机制分析及民族文化与冰雪体育的融合与发展,其余大多数从地域性角度分析某特定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旅 游 产 品 及 发 展 路 径 等。孔 德 志、刘 娟(2021)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尚

5、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趋于同质化与两极化发展,因此,需要从扶贫机制入手转变现在产业机制与格局2。杨利珍(2021)从民族地区文化与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其差异化及制约因素3。吴迪等(2021)认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应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以促进冰雪旅游项16DOI:10.16415/ki.23-1021/c.2022.05.019目的多样性4。杨智慧、鱼文英(2021)认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旅游产业,地方应借助优惠政策打造一流休闲民族旅游胜地5。现有文献大多集中在围绕特定地区分析当地少数民族地区与旅游资源结合的相关问题,其中涉及冰雪旅游的研究目的地大多集

6、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分析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发展模式的文献较少。综上,本文对民族地区冰雪旅游的内涵理解为:在我国少数民族集聚区地域范围内,所开展的冰雪旅游资源与民族特色民俗文化、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的冰雪旅游活动。文旅融合视角下开发冰雪旅游,宏观角度看,是打破传统视域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固化壁垒,形成产业链条延伸融合的全新业态;微观角度讲是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与冰雪旅游资源,让游客在参与冰雪旅游项目时,体验民族传统文化,实现 1+1 大于 2 的最优效果。民族地区发展冰雪旅游,是顺应后冬奥时代与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时代趋势,也是实现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必要路径。二、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现状及模式分析(一)民

7、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现状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概况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人口分布较为复杂。在全国 56 个民族中,汉族占全国人口91.59%,其余 8.41%为少数民族人口。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边疆地区6。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形种类齐全,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包括森林景观资源、山地景观资源、冰川景观资源等。其中,西部及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均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跨度大,雪期漫长且雪质优良,拥有发展冰雪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我国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概况我国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产业整体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虽然新疆、东北等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开展传统冬季民俗体

8、育项目及举办冰雪节的悠久历史,但因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阻碍因素,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产业一直未成体系。2015 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 2022 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带动全国冰雪热潮,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带动 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2016 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等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特色产业,要充分发挥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华北地区后发优势,带动南方地区协同发展。此外,政策还强调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冰雪资源与传统民俗文化,发挥新疆丝路核心地带优势,依托冬季博览会、冰雪节庆活动等平台形式,带动中西部民族地

9、区冰雪产业与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7。在政策方针指引下,近年来,新疆、内蒙古、云南、青海、西藏等地打造了一批冰雪旅游特色产品,具体形式及发展情况如下:表 1 民族地区代表身份冰雪旅游发展形式概况省份重点发展市区/州/县主要冰雪旅游资源代表景区/活动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可可托海)滑雪场、冰雪景观资源、冰雪节庆将军山滑雪场、可可托海景区、新疆冰雪旅游节等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呼伦贝尔扎兰屯市滑雪场、冰雪景观资源、冰雪节庆呼伦贝尔冬季旅游那达慕、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等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冰雪景观资源、滑雪场香格里拉滑雪场、玉龙雪山等青海海西蒙古族藏自治族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冰雪景观资源茶卡盐湖、可可西里、岗

10、什卡雪山等西藏拉萨、林芝冰雪景观资源念青唐古拉山、“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季”活动等 资料及数据来源:根据各省文化与旅游局官网及行业网站资料整理资料及数据来源:根据各省官方统计局及行业网站资料整理图 1 2020 年国内外游客访问量 单位:万人26(二)我国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主要形式1.冰雪节庆及冰雪活动展演冰雪节庆指以冰雪为载体的地方性节庆活动,一般以休闲娱乐性活动为主题,贯穿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饮食、冰雪旅游等各类形式项目8。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冰雪会展、冰雪演艺等其他形式的冰雪活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也推出了众多地方冰雪节庆。如新疆“中国西部冰雪旅游节”、内蒙古“呼和浩特冰雪旅游节”、

11、吉林省“延边国际旅游节”等。此类形式因其高参与度等特点被各类游客群体所接受喜爱,也成为间接实现“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冰雪节庆形式考验举办地的组织管理能力,除去前期场地建设、旅游资源引入外,还需要注意活动举办期间各类情形的突发应急预案。2.滑雪运动及冰上游乐活动滑雪运动在大众旅游消费市场依托于滑雪场实现,其对滑雪道、设备器材、卫生管理、指导人员专业性等都有较高要求;另一种是开展于室内或室外冰上娱乐活动,举办场所占地面积普遍比正规滑雪场小,多以在冰/雪滑梯、冰/雪上摩托、小型溜冰场等娱乐设施上开展的休闲活动为主。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内蒙古两省已经基本具备成熟的滑雪场运

12、营经验,云南、宁夏、吉林延边等地的滑雪场近年来逐渐发展。新疆的将军山滑雪场、内蒙古的包头昆仑国际滑雪场、云南玉龙雪山滑雪场等都属于国内热门且优质的滑雪场。西藏因受海拔、气候等地理自然条件限制滑雪场建设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下,第一家滑雪场已于 2020 年在林芝投入建设;冰上游乐活动在各地都较为常见,活动场所多分布于各县、市级公园或景区内,娱乐设施大体相似。3.传统体育项目及民俗文化体验此类形式指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俗文化与冰雪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体验项目的娱乐性与休闲性同时感受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如由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演变而来的滑冰、雪橇、冰车、狗拉爬犁、鹿拉爬犁等,由民族传统渔业

13、生产方式演变而来“查干湖冬捕”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由蒙古族传统节日延伸而来的冬季那达慕冰雪民族节庆、新疆阿勒泰古老皮毛滑雪体验活动等。这种形式可以从实际上实现文旅融合,不仅利于民族地区冰雪旅游项目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品牌,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上也起到推动作用。三、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制约因素(一)人才、资金、技术欠缺,冰雪产业开发成本高民族地区地理位置普遍较为偏远,经济发展略有滞后,一些贫困少数民族地区长时间以农业为全部经济生产来源。因为资金技术欠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相关人才储备少,导致当地冰雪旅游产业开发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因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民族地区冰雪旅游项目收费对于当

14、地居民来说往往较高,从而也影响该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宣传。总体而言,民族地区要从冰雪产业建设起步阶段走向完备成熟阶段,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及人才支持。(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宣传推广辐射范围有限尽管各少数民族地区已先后出台文旅产业规划,但部分刚刚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政府在文旅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弱。在宣传推广方面,除新疆、内蒙古几家大型滑雪场,其余民族地区滑雪场在全国辐射影响力较弱。据 2020 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滑呗记录轨迹”里程数最多的雪场前十名中,民族地区仅有新疆的丝绸之路滑雪场及将军山滑雪场榜上有名,榜内其余滑雪场则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由此可见,民族地区冰雪旅

15、游运动想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打出知名度,还需在宣传推广上借鉴其他冰雪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经验,打造可复制的冰雪旅游产业。(三)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与保护矛盾难以协调在民族地区开发旅游景区时,生态环境的开发和保护始终是开发者容易忽略,难以解决协调的矛盾。一方面,开放地区希望加快当地旅游产业建设,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吸引外来游客,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过度开发易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带来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例如,时下比较流行具有民36俗特色的“林中雪屋”民宿较易造成林间木材乱砍滥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温泉疗养旅游产业不具备

16、开发条件和理论支持,却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巧立开发名目的情况,对地下水资源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四)冰雪旅游产品趋于同质化,民族特色资源开发不到位当前各民族地区的冰雪节庆以及冰雪娱乐场所形式过于趋同,未能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如冰雪节庆中常见的冰灯冰雕、冰滑梯、雪上摩托等。在常见冰雪旅游产品形式上,东北华北地区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与品牌特色,少数民族地区如果完全照搬这种模式则难以打出自己的品牌,吸引外来游客。此外,一些民族地区对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不到位。如东北地区某些朝鲜族村落在开发冬季旅游项目时,普遍采用“温泉+民宿”的开发模式,游客只能在浅层次上体验趋同性的旅游产品,并不能感受到其背

17、后真正的文化魅力与价值;又如,内蒙古冬季那达慕的体验活动,大多数与夏季活动雷同,并未充分结合蒙古族非物质遗产文化资源,导致内蒙古虽具备开发冬季冰雪旅游良好的自然条件与文化资源,却难以形成较大影响力与知名度。四、民族地区冰雪旅游开发问题解决对策(一)推动民族产业赋能升级,延长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产业链条产业赋能,就是打破产业传统垂直化发展模式,扁平化发展周边产业,从而带动核心产业及周边产业协同发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缺失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仅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不够的。政府应注重民族地区各产业整体发展,积极为第一二产业进行招商引资,整体盘活区域经济,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另外,政府应注重延长民族地

18、区冰雪旅游产业链条,推动周边产业协同共生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要落实专业管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同时注重旅游学科教育,培养当地旅游管理人才,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力量。(二)利用现代技术整合营销,打造融媒体冰雪旅游宣传新模式地方政府宣传力度不足,是因未建立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特征的宣传模式。吉林省延边州于2021 年开展首届冰雪季旅游短视频大赛,大赛围绕“向往的冬季在延边”主题向平台用户征集优秀作品,以展现延边州冬季之美。大赛期间主办方累计收到 600 余部短视频作品,话题累计播放量达到 1800 万余次。互联网时代,旅游目的地仅靠自上而下垂直宣传方式已不符合时代特征。民族地区做好冰雪旅游宣

19、传应抓住自媒体时代与先进技术的红利,利用现代技术整合营销,进行融媒体矩阵扁平式传播,同时,发动地方居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每一位居民利用自媒体平台成为宣传家乡旅游的一分子。(三)重视生态资源开发保护,构建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统筹兼顾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生态与保护,地方政府建立完善合理的旅游开发监管机制也是开发民族地区冰雪旅游的重要一步。旅游开发经济效益应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合理健全监管机制;同时,建议制定者深入一线亲身调研考察,切实发现旅游商家在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制定上方好监控,下方好执行的合理政策。民族地区冰雪旅游的开发离不开清澈干净的生态环境,只有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

20、矛盾问题,构建民族地区冰雪旅游生态保护发展格局,让“冰天雪地”与“绿水青山”同框出现,才能实现民族地区冰雪旅游质的飞跃。(四)挖掘民族文化深度内涵,形成民族文化与冰雪旅游资源融合机制深度融合冰雪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民族地区应多打造冰雪文化宣传节或主题宣传日、宣传周,以节目演艺、惠民讲座、歌舞比赛等形式调动群众参与,普及民族特色文化知识。深度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与传统体育赛事,尤其注重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通过多平台、多角度、多渠道的方式与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经济深度有机融合,激发民族地区冰雪产业新态势。将民族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纪念传统民族节日民俗的

21、同时,兼顾外来游客的接收度,让游客参与到民族传统活动上来,体验传统民俗文化魅力;同时,开发民族冰雪文创、打造民族冰雪文化纪录片、举办冰雪民族文化展览会等。只有深度融合民族传统文化46与冰雪旅游资源,才能构建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总体而言,民族地区发展冰雪旅游是符合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与体育强国战略的时代趋向,在后冬奥时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产业要建成完备体系尚需要打造可持续性冰雪旅游产业链,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宣传营销,重视开发过程的生态资源保护问题,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与冰雪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旨在打造民族自有文旅品牌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只有政府、企业、社

22、会三方合力投入建设,民族地区才能为后冬奥时代的冰雪旅游建设交上完美答卷。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EB/OL.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网 https:/ http:/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旅游业掠影J.中国民族,2021,(12).8冀全宇.哈尔滨冰雪节庆活动对经济与文化的促进与传播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责任编辑 韩光明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ce-snow Tourism in Ethnic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urism

23、IntegrationLIU Yiqing,LI Li(International Tourism College,Jil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Abstract: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s a diversified and innovative perspective that looks at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as a whole,and

24、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m.With the successful holding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and the proposal of the State Sports General Administrations slogan Arctic expansion in the south,expansion in the west,expan-sion in the eas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

25、now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has also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With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but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constraints:lack of

26、 talents,funds and technology,lack of local publicity awareness,difficulty in coordinat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ethnic group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not in place.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ice-snow tourism in ethnic areas,we

27、 should start from extending the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chain in ethnic areas,creating a media-melting ice and snow tourism project propaganda model,constructing an ecological pattern of ice-snow tourism in ethnic areas,and developing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ce-snow tourism resources inno

28、vation mechanism.Pro-mote the active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ice-snow tourism in ethnic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and fully realize the dream of being the leading winter sporting nation.Keywords: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Ethnic Areas;Ice-snow Tourism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