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王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2585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王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王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王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才培育 论点 ARGUMENT131基金课题: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2022 年校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专业群子项目(项目编号:ZYQ-05-G-2022-01)。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王琪 现阶段,智能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的出现使得整个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新商科背景下,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倒逼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形成、完善。一、新商科需要更多样的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人才(一)经济发展衍生出更多财会类岗位传统的会计岗位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中的出纳、会计等财务岗位;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中的柜员、柜长等金融岗位;事务所、审计机

2、构中的审计助理等审计岗位;企业、事务所、税务机关中的税务岗位。随着新兴行业和新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诸如财务 BP、财务共享经理、财务尽调经理等新型财会类岗位逐渐兴起。(二)经济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当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使核算型会计人才向大数据与核算型会计的复合型人才过渡,并对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商业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所转变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核算型会计技能,还应对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企业经营的新模式有所了解。同时,相关高校对财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逐渐侧重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方面。能否应对

3、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能否为企业提供新的经营理念、创造新价值,成为企业评估财务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二、新商科背景下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现阶段的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深入,传统财会类专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在此之前,会计的主要职能是衡量和反映事后经营结果。但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更需要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控制的“导航系统”。因此,会计人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二)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本文着眼于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遵循新专业目录调整方向,将新经济、新业态、新技

4、术、新职业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本文在定位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出发,提出该专业应确定培养“善分析、善管理”的、具备数字化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诚信、创新”职业素养的、以数据为支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论点 ARGUMENT 人才培育132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老旧、更新缓慢,鲜少涉及财务共享、大数据、金融机器人等前沿信息技术,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操能力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诸如税法经济法等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仅限于理论知识讲解,以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流于形式,平台更新速度缓慢,进而导致现代

5、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无法有效培养和提高专业学生的会计、分析、决策等综合能力。(三)实践教学的适用性较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高职院校必须重点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真听、真看、真做、真感受。然而,行业龙头企业对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习生的开放名额有限,大多数专业学生只能通过本校平台积累实践经验。此时,高职院采购的实践平台是否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是否及时更新升级,都将直接影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四)师资队伍构成单一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会计专业调整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这就意味着,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具备以会计

6、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和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在新商科背景下,会计类专业教师除具备理论知识教学基础外,还应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和财务机器人的应用方式。三、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根据国内企业数量的变化以及中小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企业对各类会计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因此,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财务人员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勇于变革,主动转型;高职院校应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制定“善分析、善管理”的技能培养目标和“诚信、创新”的素质培养目标。(一)重塑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在数字化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只有重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合理调整课程大纲和考核方式,才能

7、保证教学效果,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商科背景下,面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不断变化的就业需求,高职院校应尽早确立“善分析、善管理、具备数字化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诚信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数据人才培养目标,重塑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二)创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体系1.创新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应以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培养为主。因此,高职院校应厘清不同专业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积极影响,并在现有课程设置中合理增设财务机器人RPA 的财务应用大数据技术等相关课程。高职院校必须牢记,完善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人才培育 论点 ARGUMENT133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会

8、计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能够融入实践场景,灵活转换岗位角色,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各种突发事件。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专业学生完成校内实践训练后,督促其及时通过深入企业实习、参加会计技能竞赛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巩固自身操作技能,强化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例如,高职院校可在专业学生完成阶段性实践训练后,对其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达成“分阶段培养、逐步强化、协作养成”的实践教学目标。(三)构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1.搭建综合实践平台综合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平台和校

9、外实践平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现阶段,商业环境不断更迭,校内实践平台一再受到新业态的冲击,同时面临数据驱动式的智能会计的升级压力。因此,校内实践平台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在校外实践平台方面,专业学生必须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业务一线,切实感受企业文化氛围,进而将校内实践成果与校外实践成果相融合,达成高职院校“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培养目标。2.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高职院校应在传统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培训基地、云培训基地;开设与 RPA 财务机器人设计开发与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课程相关的培训项目,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一方面

10、,在合作企业的协助下,专业学生可以更早接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其实操能力、综合素质将在实践中获得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将相应提高,专业学生将更具社会竞争力。3.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新商业环境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响应数字化时代要求,打造具备全局意识和前瞻视角,熟悉新商科、新业态、新技术环境特色,掌握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增加培训预算,构建数字化会计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丰富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等线下活动形式,安排优秀教师参加与数字化管理会计有关的活动,从而夯实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

11、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或者与企业合作编制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实践基地,以切实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引进综合型高端人才,促使教学团队的多元化、数字化、综合化发展,进而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具备创新意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四、结语在新商科背景下,企业对大数据与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时修订和完善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把握会计改革和专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会计类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1 仲怀公,陶思奇.“大智移云”推动下的会计发展与会计教育改革 J.商业会计,2020(18):102-105.2 林瑞芳.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5):40-42.3 郝爱迎,翟明戈,范松枝.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20(01):169-170.4 李江陵.财务共享背景下财务人员的机遇与挑战 J.当代会计,2018(02):68-69.(本文作者王琪,就职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