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冠疫情背景下旅游需求新趋...—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发现_王瑞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2424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9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冠疫情背景下旅游需求新趋...—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发现_王瑞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冠疫情背景下旅游需求新趋...—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发现_王瑞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冠疫情背景下旅游需求新趋...—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发现_王瑞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 3969/j issn 1005 8141 2023 03 011新冠疫情背景下旅游需求新趋势 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发现王瑞婷王瑞婷1 1,宋瑞宋瑞1 1,2 2,胥英伟胥英伟3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2488;2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06;3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 卡森商学院,华盛顿 普尔曼 WA9916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造成全面冲击,作为以人的自由流动为基本特征的行业,旅游业首当其冲。在此背景下,对已经并仍在发生变化的旅游需求加以深入研究极为必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 Web of Scien

2、ce 核心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梳理了疫情背景下旅游需求的特征变化、影响因素、需求管理和趋势预测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对其中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围等加以述评。结果发现:疫情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旅游者心理变化(尤其是情感感知和情绪预测)受关注,对风险的感知和对身心自由的追求使旅游者同时表现出回避旅游和补偿旅游的行为倾向;不同学科理论和模型被引入旅游需求研究领域,跨学科特征更为突出;相关研究方法更为多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成为趋势。未来应:细化关于需求结构变化的研究;在现有心理学探究基础上,广泛应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模型;加强旅游供需两端结合的研究;关注旅游需求的可

3、持续性问题。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旅游需求;需求特征;需求管理;需求预测中图分类号:F590 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 8141(2023)03 0345 11New trends in tourism dem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VID 19 Findings based on a review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WANG ui ting1,SONG ui1,2,XU Ying wei3(1 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

4、l Sciences,Beijing 102488,China;2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y Strate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6,China;3 Carson College of Business,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Pullman WA99163,U S A)Abstract:The COVID 19 has had an overall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life,and to

5、urism,as an industry characterizedby the free movement of people,has borne the brunt In this context,an in depth study of tourism demand was extremely necessary Based on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Web of Science core database and CNKI,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 changes,influencing factors

6、,demandmanagement and trend prediction of tourism demand,as well as the research methods,theoretical models and research scope of the litera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tourism demand was manifested in both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terms Tourist psy-chological change

7、s,especially affective perceptions and emotional predictions,were concerned Tourists showed behavioral tendencies to avoidtourism and compensate for it,as the perception of risk contradicts the pursui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freedom Different disciplinary theoriesand model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8、field of tourism demand research,showing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The use of mixed researchmethods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had become a trend The future study should refine the research on structural chan-ges in demand,widely apply theories and models from other di

9、scipline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s,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tourism supply and demand,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ourism demandKey words:COVID 19;tourism demand;demand characteristics;demand management;demand forecast收稿日期:2022 09 20;

10、修订日期:2022 11 27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1GLA002);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学者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王瑞婷(1996 ),女,河南省灵宝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和消费者行为。通讯作者简介:宋瑞(1972 ),女,陕西省西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与休闲经济。0引言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席卷全球,作为高度依赖人员自由流动性、位置连通性和目的地可达性的产业,旅游业遭受全面重创1。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数据显示,2020 年,疫情造成了 13 万亿美元的损失,国际游客人数较 2019 年减少了74%2。新冠肺炎病毒具

11、有极强的变异性和传播性,给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3。按照经济学理论,旅游需求指的是在闲暇时间和价格的约束下,旅游者所能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4。有学者提醒,不能将“旅游需求量”与“旅游需求”混为一谈5。有鉴于此,结合 Pearce 提出的543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文化与旅游定义6,本文所指的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上,旅游者到访某一特定目的地的真实意向和行为的总和。该定义同时包含了代表“需求程度”的意愿或动机、代表“需求什么”的内容和代表“需求多少”的数量。疫情作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并且仍在改变着人

12、们对世界的认知、思考、生活方式和旅游需求7。疫情之前,旅游者的心理、预期、偏好、行为、方式、支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跟踪和探究这些变化,既可对原有理论和相关分析加以检验、校正、补充、丰富和拓展,也能引导企业和目的地营销、旅游市场复苏以及产业未来发展。故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揭示和把握旅游需求的最新趋势甚为重要。1文献来源与总体框架1 1文献来源本文分别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 Webof Science 数据库搜集中文和英文文献,时间限定为2020 年 3 月 1 日至 2022 年 3 月 1 日。搜集中文文献时,将文献来源限定为“CSSCI”和“北大核心”

13、,以“疫情”“旅游”“需求”和“疫情”“游客”“需求”为两组主题词,共检索到 114 篇文献,剔除与研究主题相关性较小的 18 篇,筛选出 96 篇文献;搜集英文文献时,将文献来源限定为“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以“COVID 19”分别与“tourism demand”“trav-el demand”“tourist demand”组合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18 篇文献,剔除与研究主题相关性较小的 31 篇,筛选出287 篇文献。此外,在阅读文献过程中,根据研究主题需要,又分别补充中文文献

14、10 篇和英文文献15 篇,最终确定中英文文献106 篇和302 篇。表 1中英文文献发表年份及数量Table 1Publication year and quantit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发表年份检索数量(篇)筛选后数量(篇)最终确定数量(篇)中文文献英文文献中文文献英文文献中文文献英文文献20205911547102471032021451473912947136202210561056106220050000201993000001总计114318962871063021 2总体框架通过深度研读文献,并对相关议题进行归类、梳理和逻辑分析后

15、发现,疫情背景下国内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需求 4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旅游需求的变化;二是影响旅游需求变化的内外部因素;三是政府、产业和企业等对旅游需求的引导和管理;四是旅游需求预测。上述研究内容涉及不同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围。4 个方面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内在逻辑、相应研究方法和模型等可用图 1 表示。图 1旅游需求研究新进展的总体框架Figure 1The framework of new literatures on of tourism demand research643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具体而言:需求变

16、化。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旅游需求变化直接体现在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方面。其中,心理层面涉及需求层次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变;行为层面涉及行为倾向、考虑不同因素后的旅游行为选择及其未来演化方向。影响因素。旅游需求的各种变化,是旅游者内外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因素涉及疫情走势、政府政策、媒体报道及旅游供给等;内部因素又可细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涉及对潜在负面后果的评估(风险感知)和对旅游产品及服务所提供情感价值的判断(情感感知),客观因素涉及旅游者的旅游经历和人口特征。需求管理。在了解旅游需求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政府、产业和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旅游需

17、求加以引导和管理,这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需求预测。面向未来,研究者对旅游需求发展趋势及其表现形式予以预测,具体涉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以上 4 个方面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概括为:影响因素导致需求变化;需求管理响应需求变化并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基于需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对需求未来趋势做出科学预测;根据需求预测进一步优化需求管理(图 1 中虚框之间的箭头所示)。2研究内容与主要发现2 1旅游需求变化旅游需求的形成遵循“感知态度行为”的演进阶段。疫情背景下,旅游者对风险的感知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情感感知和旅游消费观念;而心理层面的感知和态度进一步反映在旅游者行为上,使旅游需求呈现出新的特

18、征。旅游者心理层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需求层次的变化及其对消费观念的冲击和改变:疫情之下,旅游者对经济安全、身体安全和情绪价值十分关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的 5 个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疫情期间,旅游者倾向于降低旅游带来的需求满足层次,更看重低层次需求。具体而言,疫情发展初期,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经济衰退和病毒威胁使经济安全和身体安全成为旅游者决策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旅游者开始提升需求满足层次,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归属和爱的需求,为此,旅游目的地及其产品和服务能否为旅游者提供情绪

19、价值使其达到身心自由放松成为重要考量8。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对于情感价值的追求有时会让旅游者作出非理性的旅游决策。例如,Sembada 等发现,疫情期间参与开斋节庆祝的印度尼西亚旅游者表现出“一厢情愿的偏见”,他们更倾向于相信是外部因素使其“别无选择”“只能参与庆祝活动”,以此缓解在疫情禁令期间参与旅游节庆活动产生的内疚感9。心理需求层次的改变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观念,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者更加关注旅游消费的实用性;二是旅游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及其产品。一方面,潜在的经济风险使旅游者更加关注旅游产品及服务的实用性和性价比10。Feng Hu 等在对上万篇中国酒店评论文本

20、进行分析后发现,旅游者在选择住宿产品时,逐渐从关注享乐属性转向实用属性(例如服务、清洁度、价格和设施等)11。另一方面,目的地社会责任成为旅游者建立目的地信任的重要考量因素,由此建立的信任感可降低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增加游客选择该目的地的可能性。部分学者引入心理契约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若消费者认为企业是道德的、对社会有贡献的,则可以促进其与该公司达成心理契约。消费者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支持,从而更倾向于购买该企业的产品12。在行为层面,研究者从行为倾向、行为选择和行为演化 3 个方面探究了旅游需求行为层面的变化。其逻辑关系在于,旅游者对旅游环境进行评估后形成行为倾向,继而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做出疫

21、情下的旅游行为选择,而当下的行为选择进一步对旅游者未来的旅游行为演化产生影响。行为倾向。研究显示,疫情之下,旅游者的行为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回避旅游活动和进行补偿性旅游并存。一方面,疫情激发了旅游者的自我保护动机,使其倾向于回避旅游活动。以往研究发现,在面临海啸、911 事件、SAS 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危机时,旅游目的地的安全风险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此次疫情13。当然,受个体差异和补偿心态的影响,旅游者的回避行为并不是绝对的。旅游日益成为度量人自由与幸福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另一方面,疫情之下,旅游被视为一种具有补偿功能的活动,旅游者期望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来弥补身心自由受限带

22、来的负面影响。行为选择。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旅游者主要考量疫情发展、目的地的热门程度、旅游范围和旅游类型等方面因素作出行743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文化与旅游为选择。从疫情发展来看,旅游目的地的疫情状况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关注的重要因素。旅游者通常根据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确诊病例的差异感知风险,若一个目的地报告的确诊病例数高于客源地,旅游者可能对该目的地的旅游意愿较低14。从热门程度来看,旅游者更倾向于避开热门旅游目的地,去往相对不太拥挤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以降低感染风险15。从旅游范围来看,出游空间表现出明显的短程性和行政区划性,

23、距离客源市场较近的休闲度假产品逐步向生活化转型16。从旅游类型来看,相较于城市旅游目的地,更加安全和自由的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目的地更受旅游者欢迎17,18。行为演化。研究表明,短期内疫情促使旅游者做出一些适应性行为。例如,时空限制和感知风险等促使旅游者倾向于通过虚拟旅游在短期内释放旅游需求,其中有积极体验的人更愿意在疫情后访问真实的旅游目的地19。长期而言,一部分短期适应行为或将演化为长期旅游行为。例如,独自旅游或小规模团体旅游、豪华私人旅游以及康养旅游等将会在我国旅游市场日益普及,虚拟旅游和慢节奏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将引领未来的旅游活动20。以虚拟旅游为例,李珊珊指出,“云旅游”具有模式新颖、

24、形式多样、接受度高的特点,使社会价值分享便利化,未来的线上及线下旅游行为会结合得更为紧密,发展出新的旅游模式21。2 2旅游需求影响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使旅游发展环境发生剧变。因此,外部因素首先对旅游需求产生直接影响,这种深度冲击使旅游者在主观上更加关注身体安全、经济安全和情感价值等因素。此外,旅游者的旅游经历和人口特征等客观因素也会对旅游需求产生影响。疫情背景下,研究者重点关注影响旅游需求的4 个外部因素:疫情走势、政府政策、媒体报道和旅游供给。首先,旅游目的地的疫情发展状况是旅游者纳入考虑的首要外部因素,高度影响旅游者的安全感知,从而影响其旅游需求。其次,政府政策作为疫

25、情期间对公众行为的权威导向,深刻地影响着旅游者的心理及行为。具体而言:出行限制可能进一步加剧公众对疫情的恐惧22;疫苗制度、疫苗互认是影响跨国旅游的重要因素23;旅游走廊(又称“旅游泡泡”)等政府间的政策合作会推动跨国或跨地区旅游需求的恢复。再次,媒体报道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重要影响,旅游者可能据此选择回避、适应或是忽视旅游风险24,从而影响当下甚至未来的旅游需求25。最后,旅游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旅游供给,积极利用技术手段提供产品及服务来释放旅游需求26。除上述外部因素外,与旅游者相关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旅游需求:主观因素是指受旅游者思考和判断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和

26、情感感知。研究发现,在风险感知方面,就健康风险感知而言,疫情使旅游者意识到包括健康安全在内的低层级旅游需求的重要性27,影响旅游者生理健康风险感知的因素有“卫生系统”28、“预防性健康行为”29 和“目的地信息的准确性和可得性”30 等目的地特定因素。在生理健康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旅游者极易产生担忧、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这反过来会提高风险感知31。就经济风险感知而言,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使旅游者感受到更强的经济不确定性。为了应对潜在的经济困难,人们倾向于减少旅游等非必要活动,Kosmaczewska 将这种隐含的自我保护行为被称之为“茧化”行为3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风险感知不是完全基于事实,在

27、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间接的和高度个性化的,因此旅游者对疫情的情感风险感知并不总是客观和准确的。风险感知是变化的,并与更广泛的环境“动态交织”。情感感知方面,旅游产品及服务所提供的情感价值是影响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疫情之下,旅游需求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疫情放大了旅游者的情感感知。疫情对旅游空间环境和旅游者分别造成较大的物理和心理压缩,旅游者显示出强烈的人际需求33。Aebli 等将与疫情相关的主要旅游动机总结为“身心健康”“社会联系”“个人成长”和“放松”,其在很大程度上与旅游相关的一般社会心理驱动因素一致,如“逃离日常环境”“培养社会关系”和“放松”27。客观因素包括旅游者过往的旅游经历

28、和社会人口特征。研究表明,旅游者过往的旅游经历影响其对目的地的熟悉程度,熟悉度所带来的安全感和信任会促进旅游者与目的地发展出长期关系,这种情感联结可能会引发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偏见”,使旅游者在了解风险的前提下仍然选择相信和前往目的地9。同时,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特征也会对旅游需求产生影响,例如,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群相比,亚洲旅游者安全需求更强,更倾向于规避风险34。关于韩国公民对非接触旅游行为意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情感风险感知与行为意向的关系843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中,性别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女性参与者

29、的情感风险感知对非接触旅游的行为意图的负面影响比男性更加强烈35。老年旅游者对疫情的风险感知高于年轻旅游者,更倾向于在旅游期间遵守防疫措施36。2 3旅游需求管理旅游需求管理涉及政府、产业、企业 3 个层面,3个层面相互配合对于促进旅游需求的稳定以及旅游产业的复苏至关重要。政府是引导旅游需求管理的重要主体,具体通过危机沟通、短期引导和长期应对等实现。在危机沟通方面,Thirumaran 等认为,保障信息透明度,主动积极地与公众就疫情情况进行沟通以减少媒体的负面报道,可降低疫情期间目的地的声誉损害37。在短期引导方面,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政府部门已为旅游企业提供金融及财政支持,例如开辟新的信贷渠道、

30、延长债务期限、增加融资选择等38。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下维持旅游企业的生存是政府除个人安全外的首要任务,短期内大多数相关政策以旅游企业 为 目 标,而 忽 视 了 旅 游 者 的 其 他 利 益 诉求39,40。在长期应对方面,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开始尝试与其他接种疫苗的安全旅游目的地开展合作,并通过目的地形象建设与旅游者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41,同时重新确定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在当地旅游业中的定位42。在产业层面,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旅游业供求严重失衡43,供求错位与产品转型周期长导致行业结构调整慢,并引致相关行业收入回报困难等一系列问题44。研究显示,为了恢复旅游需求,旅游产业在技术应用、市场转向、

31、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具体而言:一是技术应用。疫情是旅游行业调整升级的契机,开发和创新数字化的旅游体验能够打破旅游需求的时空限制并降低旅游需求实现的感知风险。从大数据、云计算、语音和面部识别等基础技术,到社交媒体、虚拟现实(V)/增强现实(A)等各种应用,再到智能服务台和服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应用于旅游产业。二是市场转向。国内游和周边游成为旅游行业关注的重点45。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有助于抵消疫情危机造成的国际游客减少,并能促进区域旅游平衡发展,缓解国内旅游目的地的季节性问题。同时,近距离旅游,尤其是高质量的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受到追捧,正在扩容、优化和升级。三是产

32、业合作。作为旅游行业力量的代表,旅游行业协会在疫情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旅游行业协会可以打造专业化危机管理能力,推动旅游产业集体回应的深化,推动行业科技协作平台的打造,并提升行业协会的智库服务功能46。旅游企业是旅游供给端的重要主体,也是旅游需求管理的直接主体。梳理已有研究发现,疫情下旅游企业主要通过安全保障、情感信任、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式对旅游需求加以引导和管理。具体而言:在安全保障方面,疫情防控提升了旅游行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了旅游企业的安全资源配置水平,大部分旅游企业在疫情中建立起常态化危机的应对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对内,旅游企业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协议和行动措施,如制定新的

33、清洁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和安全认证等47。对外,加强对旅游者的健康筛查,并提供更完备的健康服务,如健康保险、旅游医疗服务等。在情感信任方面,首先通过良好的企业声誉赢得旅游者的信任。例如,疫情期间部分酒店企业向无家可归者和医疗人员提供免费住宿,其次积极进行企业品牌营销以增强旅游者的情感信任的重要因素48。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旅游企业通过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激发旅游需求。如一些旅游企业允许旅游者在抵达目的地前 24h 内更改或取消任何预订订单,利用技术开发线上服务,开发更多的生活方式旅游、康养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迭代更新。2 4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服务具有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

34、,因此准确预测旅游需求对于旅游企业和政府机构制定计划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疫情背景下尤甚。以往关于旅游需求的预测主要聚焦于从时间维度预测其数量变化,疫情期间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不仅兼顾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而且更多关注需求形成过程中的心理预测。基于时间维度的预测涉及心理和行为两方面。一是心理预测。对于旅游需求的心理预测研究主要集中在情感预测方面。个体基于对未来事件的心理模拟而产生情感反应,会经历一个过程,情感预测即是对这一过程的预测。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通过认知影响旅游决策,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不仅是旅游者如何直接体验情绪,而且取决于情绪反应的心理过程。当旅游者决定去哪里或如何旅游时,会在心理上预先体

35、验假期形成心理图像,这些心理图像能使其预估到达目的地旅游的感受。Karl 认为,这943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文化与旅游种情景式未来思维会影响目的地选择,并可能在旅游过程中诱发冲动性决策49。因此情感预测成为疫情背景下预测旅游需求的重要方式,旅游者基于未来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预期程度是其主要预测内容50。例如,虚拟旅游能生动模拟目的地的情景,比传统的静态图像对旅游者心理意象的影响更大,并且能更容易地让旅游者产生对未来旅游的幸福预期,从而影响其在现实中前往目的地的意愿51。二是行为预测。研究者对于旅游者行为结果的预测主要体现在旅游

36、规模数量上。根据预测范围的不同,疫情后关于旅游需求的数量预测主要涉及全球和特定国家两个层面。研究中,学者们结合了统计数据和大数据,特别是大数据的引入,有利于提高传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在数据分类上,研究显示,过夜游客人数可展现不同地区不同逗留期间的动态变化,以地理和时间分类数据进行旅游需求预测能够呈现出更多需求变化的细节并提高准确性52。就结论而言,大部分研究的结果都不乐观。如:Marinko 等认为全球旅游业复苏到原有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将比以往发生冲击时所需的 10 个月平均预期复苏期更长53。Fotiadis 等对未来一年国际游客入境人次进行预测后发现,全球游客数量降幅或达 30 8%76 3

37、%54。在空间维度,旅游目的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连接的,旅游需求的空间关系也值得关注。回顾已有研究,围绕旅游需求的地理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溢出和空间异质性两方面,两者均体现了旅游需求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协变关系,但两方面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空间溢出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影响因素(如集聚经济55、交通条件56 和旅游信息流57 等)对旅游需求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空间异质性研究则更关注多尺度地理空间视角下的旅游需求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更多的是对已实现的旅游需求的事后分析,从地理空间角度进行事前预测旅游需求的研究并不多见,仅有少数学者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如:Zhong 等引入引力模型以预测疫情对中

38、国入境游客流的影响,他们通过聚类分析和 Python 建模,确定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的敏感度水平和流向中国的国际旅游流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是更可能恢复前往中国进行入境旅游的地区58。2 5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疫情之下围绕旅游需求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围等方面也呈现出一定新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采用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少数则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定量方法主要涉及调查法、相关法(计量经济分析)和实验法。大部分定量研究主要基于一手资料 调查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疫情引发的因

39、素对旅游的影响。计量经济分析主要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社会核算矩阵(SAM)、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PSVA)、广义加性模型(GA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MA)、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IMA)和纳入季节因素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I-MA)等。实验法主要将参与实验者放入不同的情境下,观察其在疫情背景下对不同情境的情绪反应和选择59。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访谈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已有研究多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进行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小型旅游企业老板60、酒店经理61、旅游者和旅游专家等。混合方法(定量和定性结合)在研究中使用较少但呈增加

40、趋势,多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62,63。在研究尺度上,旅游需求研究涉及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根据空间尺度不同具体可分为全球、多个国家、单个国家、国家内部区域等,其中,以单个国家为空间尺度的研究最多。以全球(通常选取国家数量在 50 个以上)为范围的研究由于研究范围大,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通常基于统计数据和网络文本挖掘进行定量研究,访谈和案例研究等定性研究几乎没有应用64。对于不同国家或目的地的对比研究涉及新闻媒体65、旅游企业反应和行动66 等对国家和目的地形象以及疫情后旅游者旅游意向的影响。以单个国家作为研究范围的旅游研究最多,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和亚太地区,欧洲地区以西班牙

41、为代表、北美地区以美国为代表、亚太地区以中国、韩国和印度为代表。以旅游活动范围作为划分标准,对单个国家的研究包含旅游业整体67、出境旅游68 和国内旅游69;以旅游相关消费行为种类划分,涉及到住宿消费行为70、餐饮消费行为71、交通消费行为72 和购物消费行为73 等。最后,一部分学者研究范围更为聚焦,以某个国家内部区域作为研究尺度,如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74、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75、泰国普吉岛76 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77 等。053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在理论模型上,旅游需求研究有很强的跨学科属性,新冠肺炎疫

42、情期间旅游需求研究的这一特点更为突出。总体来看,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理论和模型均有所涉及。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模型,且多与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如:保护动机理论被应用于研究中国大陆旅游者“旅行恐惧”的前因和行为后果78、印度旅游者对社交媒体的感知对顾客品牌参与(CBE)和重访意愿的影响79 以及美国旅游者的国际旅行态度变化和暂时回避行为80 等旅游场景中。计划行为理论与价值态度行为理论共同构成分析框架以全面了解旅游者对 Airbnb 和酒店这两种不同的住宿环境的重游意愿和忠诚度的心理因素差异81。其他心理学相关理论,如健康信念模型82、保护性行动决策

43、模型83、刺激机体反应模型84 和乐观偏见理论85 等也被应用于疫情期间的旅游需求研究中。除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模型外,其他学科理论也被引入研究。例如,管理学方面,利用双因素理论(亦称“激励保健理论”)考虑疫情背景下旅游的“利益”和“成本/风险”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地理学方面,借鉴了时间地理学理论探究旅游者在疫情约束范围内如何选择旅游活动 86;经济学方面,引入信号传递理论研究疫情信号如何影响旅行者的行为和购买意愿 87;社会学方面,以社会实践理论理解疫情背景下旅游社会实践如何随时间变化。3结论与展望3 1结论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 104 篇中文文献和 Web of Science

44、核心数据库中的 301 篇英文文献的全面耙梳与深入研读发现,疫情背景之下,旅游需求及其相关研究在以下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新特征。就旅游需求而言,有如下突出的新趋势:疫情使旅游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在心理层面:疫情使旅游者对健康和经济等方面的风险感知尤为敏感;疫情放大了旅游者的情感感知,使其社会心理需求更为强烈;旅游者更加关注旅游消费的实用性,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及其产品。在行为层面:疫情期间,旅游者主要考量疫情发展、目的地的热门程度、旅游范围和旅游类型等方面因素来作出行为选择;旅游者面对疫情所作的部分短期适应性行为或将演化为长期旅游行为,例如对虚拟旅游、康养旅游等的偏好。从旅游需求的形成、

45、实现到管理和预测,在整个过程中,心理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格外突出。从影响因素来看,对身体安全、经济安全的考虑以及情感价值是旅游者主观判断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对旅游需求有直接影响;从需求变化来看,基于前述主观因素,旅游者对风险和情感的感知更为敏感,其消费观念也转向能保障低层级需求的实用产品或服务;从需求预测来看,情绪预测被大量引入研究;从需求管理来看,关注旅游者社交心理需求的满足并与旅游者保持紧密的情感联结,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旅游需求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其矛盾性体现在:一方面,疫情放大了旅游者的风险感知,以健康和安全为代表的低层级需求使其倾向于回避旅游活动;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功能之一是创造特殊

46、的空间让游客逃离现实生活并体验身心自由的愉悦,疫情造成了空间和心理的双重压缩,因此旅游者期待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从而表现出补偿性旅游的倾向。从一定程度上看,生理健康与身心补偿两个看似矛盾的需求同时拉扯着旅游者,使旅游需求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就旅游需求研究而言,呈现如下新的特点:一是旅游需求研究的跨学科特征更加明显。从理论基础和学科背景来看,相较以往研究,疫情背景下旅游需求研究的最新文献中,引入两个及以上理论及模型构建研究框架者更为普遍,旅游需求研究的跨学科性更加突出。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模型,多采用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旅游场景下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机制。究其原

47、因,除学科发展的普遍性趋势外,从一定程度上看,疫情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促使旅游研究必须突破单一理论模型的局限性。二是旅游需求研究的方法更加多元。以往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大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需求数量预测,疫情背景下,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得到广泛应用,用以探究旅游者在具体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和行为选择。与此同时,随着不同学科理论及模型的引入,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可信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者亦更为普遍。3 2展望基于以上结论,从学科基础、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维度来看,未来旅游需求发展可关注如下 4 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旅游需求的多学科研究。旅游需求是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心理学

48、、社会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乃至哲学等不同学科研究者探究旅游领域现153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文化与旅游象时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不同学科理论、模型和方法对旅游需求的分析日益普遍,而目前疫情背景下的旅游需求分析仍以心理学为主导。随着疫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病毒演化规律日益了解,旅游者的风险和情感感知等趋于稳定,心理因素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或将逐渐变小。因此,需要在现有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引入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学为例,正如保继刚等所指出的,中国旅游地理学就是在不断应对现实问题的过程得以发展的,旅游地理学如

49、何对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和双循环新格局等所带来的旅游供需关系变化及其空间响应做出更多的预判和更全面的分析,已成为当务之急88。再以旅游哲学为例,旅游是一种合乎人性的生存方式,从迁徙、旅行和旅游一路走来,人类在不断思考和追问“栖居困境”的问题5。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二战以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次最大挑战,促使人们对生命价值、存在意义、生存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经历此次疫情之后,作为“异地身心自由的体验”的旅游,其内涵和形式将会发生那些变化?人类何以通过旅游达到“诗意地栖居”?如何在寻寻觅觅的“追寻”过程中,重新学会“诗意地栖居”,并努力实现身心的自由和自觉践行人地关系的和谐?这些都是关于旅游需求研究值

50、得探究的问题。第二,旅游需求的结构性问题。旅游需求研究在西方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并在 80 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国则始自 20 世纪末,并经历了从引介国外研究到本土实证研究的转变。由于需求及其结构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发达国家国民需求结构已相对稳定,因此旅游需求结构及其演变研究并未引起西方学界的足够重视。一些中国学者关注了旅游消费结构问题,并基于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对不同群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但是尚未建立起系统的分析框架。就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而言,目前仍更多地将旅游需求视为整体来关注其发展变化,而对其结构性问题关注较少。例如,许多研究提及国内旅游将成为中短期内全球旅游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