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_李婧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2079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_李婧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_李婧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_李婧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 41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 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李婧婧 郝 悦 朱 祎 王庭锡 内容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出口贸易实现逆势增长,货物贸易总额占全球份额持续提升,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本文以中国进出口为研究对象,以贸易伙伴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政策响应严厉指数为核心变量构建贸易引力模型,采用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定量测算新冠肺炎疫情及政府防控政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疫情冲击下出口目的国(地区)进口需求增长

2、对中国出口具有拉动作用,欧美地区对中国的进口依赖程度较强。同时外部疫情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并不显著,显示中国进口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深化。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进出口贸易;贸易引力模型;进口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94(2023)03-0041-11 DOI:10.13778/ki.11-3705/c.2023.03.005 *李婧婧,2008 年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郝悦,2018 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统计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

3、济。朱祎,2021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助理统计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王庭锡(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邮箱:。一、引言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暴发对全球经济造成极大冲击,全球供应链遭受严重破坏,面临产能不足、运输不畅等多方面挑战,供给端瓶颈凸显。同时,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主要经济体推出超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快速增长,加剧供需失衡,导致全球通胀压力大幅上升,经济循环受阻。从生产端看,主要经济体受疫情影响出现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导致产能萎缩,最为显著的是能源

4、、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供给短缺。从运输端看,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国际航运条件恶化,全球运力不足矛盾凸显,国际运价大幅上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持续徘徊在近 10 年来高位,运输不畅导致大量货物滞留港口,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升至有记录以来高位。从贸易端看,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启了“再工业化”进程,以政策引导的方式促进高端制造业回流。疫情的冲击使更多国家意识到产业链独立的重要性,加大了吸引本国企业回流的政策力度,缩短全球价值链。另一方面,贸易不确定性上升令各国收紧对粮食、能源、半导体芯片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出口,加剧全球资源分配不平衡,降低了国际贸易效率。在复

5、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面临进口受限、出口迟滞、输入性通胀等多重风险。得益2023 年第 3 期 调研世界 总第 354 期 42 于中国良好的疫情防控、稳步推进的复工复产以及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表现出更强韧性,积极稳健的财金政策为经济活动持续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外贸易实现逆势增长,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抑制全球通胀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文献综述 负面的外生冲击会对经济运行和对外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例如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主要国家,作为突发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裴平等(2009)基于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

6、中国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引发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国实体经济恶化,进一步导致中国出口下降1。Chor et al.(2010)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危机通过信贷条件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认为对外部融资依赖性越高的行业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越大2。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成为国际贸易中重大不确定性因素。Kashyap et al.(2019)、Iqbal et al.(2019)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对两国经济和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稳定造成冲击,价值链上任何国家贸易的福利都会遭受损失,国际贸易效率明显降低3-4。除了金融危机外,由突发疫情引发的外生冲击和不确定

7、性也可通过类似的渠道对一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例如 2003 年,“非典”疫情的暴发引起了学界对于不确定性事件的广泛关注。杨翠红等(2003)定性分析了“非典”对中国主要行业消费造成的负面影响,认为短期内将对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餐饮业等服务业的消费造成直接冲击,如果疫情持续半年以上,将冲击大多数行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5;刘涛雄等(2007)基于预测模型估算了大流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认为在温和情形下,大流感暴发将造成当年中国 GDP 下降 0.9%,严重情形下将下降 5.1%6。2020 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与 2003 年“非典”的冲击不同,此轮疫情的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一国,而对全球的生产

8、、供应链和货运等产生全面影响。因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当前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例如,李志萌等(2020)定性分析了疫情对中国产业和消费的影响,认为消费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流通链等高度衔接是经济动态循环的基本要素,但受疫情影响,流通供应链阻断下的消费循环链迅速萎缩,由此带来产业链、资金链等环节的紊乱,疫情的滞后效应及扩散效应带来的影响依然需要较长时间得以修复7。何波(2020)认为疫情蔓延打乱了全球产业链运转体系,加剧了中国产业链面临的多重挤压态势,部分产业链海外转移风险加大,但中国工业基础牢固,经济韧性强劲,疫情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影响可控8。罗志恒(2020)

9、认为疫情将从供需两端同时冲击宏观经济,并影响到中观行业和微观主体,疫情的短期冲击非常大,但不会改变中长期中国经济走势9。由于宏观经济数据存在滞后性,以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局限在对已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但也有少数学者基于计量模型尝试进行了定量分析。黄永明等(2021)着眼于疫情对中国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分析,采用动态非正常程度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在乐观、中观和悲观三种预期下疫情对中国各部门造成的损失10。徐海峰等(2020)采用19952020 年进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和疫情等不确定性事件对全球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确定性事件将会通过

10、降低收入、冲击产出、减少财富三种途径导致进出口需求减少,并认为中国具有较强抵御不确定性事件冲击的能力11。三、疫情对全球及中国贸易的影响分析(一)疫情中的全球贸易“V”型反弹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 显示,2020 年全球货物贸易额较 2019 年下降 7.4%,为 2015 年以来新低。在 2020 年低基数效应、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防 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WTO STATS):https:/stats.wto.org。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 43 疫限制措施逐渐放宽等因素影响下,2021 年全球贸易触底反弹,全年货物贸易

11、额达 44.9 万亿美元,超过疫情前 2019 年水平,年增速达 26.4%,创 1974 年以来新高。WTO 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额达 24.9 万亿美元,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18.6%,远超疫情前增速水平,全球贸易额实现“V”型反弹。图 1 全球货物贸易额年增速(%)资料来源:WTO。全球贸易恢复性反弹过程中,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在推升全球需求较快增长方面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2020 年以来,以美欧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推出了大量经济刺激政策,有效拉动了全球需求。WTO数据显示,2021 年美洲成为全球货物贸易主要需求地,其中,北美货物贸易量较 2020 年增长

12、12.3%,南美增长 25.4%,分别创 2010 年以来和 1981 年有记录以来新高;欧洲、亚洲等其他五大地区货物贸易量增速也均超 7%。在全球供应链不畅影响下,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需求扩大也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及运价高涨。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 年 9 月,国际能源价格指数(2010 年=100)较 2020 年 4 月低点上涨近 4 倍,非能源价格指数上涨 51.0%,其中农产品、化肥、金属和矿产涨幅均超 40%。同时,供应链阻滞令全球运价大幅上涨。2022 年 9 月末,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较 2020 年 5 月低点上涨 3.5 倍;波罗的海集装箱运价指数

13、(FBX)较 2020 年 2 月低点上涨 2 倍。低基期效应叠加价格上涨,全球贸易额短期内显著增长。WTO 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 18.6%,但由于全球通胀高企及主要经济体经济放缓,预计 2022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仅为 3.5%,远低于 2021 年 9.7%的增速。虽然全球贸易额实现“V”型反弹,但贸易商品中,抗疫医疗产品占据较大比例。2022 年 7 月 WTO发布疫情背景下医疗商品贸易:20192021 年的发展报告显示12,2021 年,全球医疗商品贸易额达2.7 万亿美元,较 2019 年大幅增长 30.9%,两年平均增长 14.4%。医疗商品贸易

14、额占全球份额由 2019 年的 5.3%升至 2020 年的 6.6%,2021 年仍保持在 5.9%的相对高位,医疗商品贸易的大幅增长是遏制全球贸易进一步下滑的重要因素。从贸易流向看,北美及欧洲地区成为全球医疗商品主要需求地,其中,2020 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医疗商品进口额较 2019 年增长均超 40%,亚洲则成为主要供给地,2020 年亚洲在全球医疗商品出口所占份额由 2019 年的 15.8%增至 21.4%,2021 年保持在 19.3%的较高水平。(二)20202022 年中国对外贸易初步分析与国际比较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普遍收缩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实现逆势增长。从

15、贸易总额来看,中国货物贸易较快增长。2020 全年货物贸易额较 2019 年增长 1.7%;2021 年,中国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 6 万亿美元,年增速达 29.9%;两年平均增长 14.9%,远高于美国(5.5%)、英国(0.2%)、日本(3.4%)、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WTO STATS):https:/stats.wto.org。世界银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平台:https:/www.wor/dbank.org/en/research/commodity-markets。Wind 数据库。中国海关总署:http:/。2023 年第 3 期 调研世界 总第 354 期 44 印度(9.3%)、俄

16、罗斯(8.8%)、巴西(11.5%)等经济体。2022 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额达 3.1 万亿美元,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增长 10.2%。从贸易额占比来看,中国货物贸易额占全球份额持续提升。2021 年,中国货物贸易额占全球份额较 2019 年上升 1.6 个百分点至 13.5%,是稳定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主要贡献国家。而美国(10.4%)、德国(6.8%)、日本(3.4%)、法国(2.9%)、英国(2.6%)、韩国(2.8%)等经济体贸易份额较疫情前基本持平或有所回落。此外,中国对前五大贸易伙伴贸易增速普遍加快。2020 年,东盟超越欧盟成中国货物贸易第一大伙伴,贸易额较 2019 年增长

17、6.7%,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贸易增速也均保持正增长;2021 年,中国对前五大贸易伙伴贸易额进一步增长,年增速普遍超 15%。在全球主要国家因疫情和管控措施而产能不足时,中国出口较快增长,有效弥补部分市场需求缺口。2020 年,在全球货物出口额大幅下降 7.2%的背景下,中国货物出口额较 2019 年增长 3.6%,达 2.59 万亿美元;2021 年进一步增至 3.36 万亿美元,再创 1950 年有记录以来新高,年增速为 29.8%;两年平均增长 16.0%。中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份额由 2019 年的 13.1%升至 2021 年的 15.1%,再创有记录以来新高,远高于美国(7

18、.9%)、德国(7.3%)、日本(3.4%)、韩国(2.9%)、俄罗斯(2.2%)等经济体,继续保持全球货物出口第一大国地位。2022 年上半年,中国货物出口额达 1.7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3.9%,明显高于德国(2.4%)、日本(1.0%)、法国(8.2%)、英国(7.8%)等经济体同期增速。中国的出口替代效应在美国和欧盟中尤为明显。美国、欧盟作为中国货物出口第一、第二大目的地,2021 年,中国对两者货物出口额分别达 5761.1 亿美元、5182.5 亿美元,较 2020 年分别增长27.5%和 32.6%。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自 2020 年 7 月起连续 16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

19、长,对欧盟出口自 2021 年 1 月起连续 15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 年 4 月以来,中国在美欧进口所占份额持续提升,2020 年 6 月在美国、欧盟进口所占份额升至 20.8%和 25.0%的记录高位,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在美国(19.2%)、欧盟(23.9%)进口所占份额较疫情前提高 2.7 和 5.6 个百分点,仍保持记录高位;除中国外,其他多数经济体占美国、欧盟的进口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反映出疫情以来中国对主要经济体存在一定的出口替代效应。表 1 中国在美国、欧盟进口中所占份额(%)进口国 进口对象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12 月

20、3 月 6 月 9 月 12 月 3 月 6 月 9 月 12 月 3 月 6 月 美国 中国 16.6 10.1 20.8 19.9 19.4 16.9 16.4 19.4 19.2 16.0 17.0 欧盟 21.1 21.3 16.9 17.3 18.4 17.1 17.8 16.8 16.5 16.2 16.9 日本 5.7 6.3 3.7 4.8 5.3 5.1 4.7 4.3 4.5 4.7 4.0 韩国 3.3 3.4 3.3 2.9 3.4 3.4 3.5 3.6 3.4 3.2 3.5 巴西 1.3 1.1 1.1 0.9 1.2 0.9 1.2 1.3 1.2 1.0 1.

21、3 印度 2.1 2.3 1.8 2.4 2.3 2.5 2.4 2.6 2.7 2.4 2.9 欧盟 中国 18.3 15.9 25.0 22.9 23.0 22.1 20.5 23.7 23.9 21.1 20.6 美国 12.2 14.2 11.2 11.9 11.0 11.9 11.6 11.0 10.8 11.5 12.0 日本 3.0 3.6 3.2 2.9 3.2 3.0 3.1 2.8 2.5 2.3 2.2 韩国 2.4 2.6 2.5 2.4 2.7 2.9 2.5 2.4 2.5 2.3 2.3 巴西 1.7 1.7 1.4 1.5 1.2 1.6 1.9 1.6 1.3

22、 1.6 2.2 印度 1.7 2.1 1.7 2.0 1.7 2.1 2.0 2.0 1.7 2.3 2.1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普查局、欧盟统计局。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WTO STATS):https:/stats.wto.org。美国商务普查局:http:/www.census.gov。欧盟统计局:https:/ec.europa.eu/eurostat/data/database。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 45 分项出口数据表明,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在医疗物资及机电产品中更加显著。WTO疫情背景下医疗商品贸易:20192021 年的发展报告显示1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

23、抗疫医疗商品出口国,20202021 年中国抗疫医疗商品出口额为 1746.4 亿美元,其中,2020 年出口额高达 1054.1 亿美元,为疫情前近三倍,占全球抗疫医疗商品总出口额的 26.6%,远超美国(11.7%)14.9 个百分点。从抗疫医疗商品进口看,20202021 年,美国、德国为全球前两大进口国,均主要从中国进口,中国在美、德该类商品进口所占份额分别保持在 28%和 13%以上。此外,商务部数据 显示,2021 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 19860.4 亿美元,较 2020 年增长 29.1%,占中国出口比重达 59%。其中,家电、计算机、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 8 类机电产品出口均超

24、千亿美元。美国、欧盟仍是中国机电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地,2021 年出口额年增速分别为 25.7%和 36.8%。表 2 全球前十大抗疫医疗商品出口国出口情况 经济体 抗疫医疗商品出口额(亿美元)在全球所占份额(%)年增速(%)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21 年 中国中国 382 1054 692 12.6 26.6 17.6 176.0 34.3 美国 467 463 508 15.4 11.7 12.9 1.1 9.7 德国 341 374 412 11.2 9.4 10.5 9.6 10.3 荷兰 217 244 2

25、82 7.1 6.2 7.2 12.5 15.2 马来西亚 79 120 174 2.6 3.0 4.4 52.1 44.7 墨西哥 121 132 141 4.0 3.3 3.6 8.5 7.0 日本 122 123 139 4.0 3.1 3.5 0.9 13.0 法国 109 114 127 3.6 2.9 3.2 4.1 11.4 比利时 113 119 126 3.7 3.0 3.2 5.7 5.9 荷兰 94 89 111 3.1 2.3 2.8 5.3 24.5 合计 67.3 71.5 68.9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与出口贸易相比,中国进口贸易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来源地和商品的

26、多元化方面。从进口额看,中国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进口第二大国地位。受疫情影响,2020 年,中国货物进口额较 2019 年微幅下降 0.6%至 2.07 万亿美元,降幅小于美国(6.3%)、德国(5.0%)、日本(11.9%)、巴西(13.9%)、印度(23.2%)等经济体。得益于中国有效控制了疫情并积极推进复工复产,2021 年,中国货物进口额增长 30.1%达 2.69 万亿美元,为 1950 年有记录以来新高,占全球份额较2019 年上升 1.2 个百分点至 11.9%,再创有记录以来新高,与美国(13.0%)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以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为稳定全球经贸做出了贡献。2022 年上半

27、年,中国货物进口额达 1.3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5.8%,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从主要进口来源地看,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加深。20202021 年,中国对东盟、欧盟、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前五大进口来源地货物进口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 18.3%、5.8%、20.2%、10.9%和 9.4%。其中,2021 年东盟占中国进口份额由 2019 年的 13.6%升至 14.7%,持续为中国第一大货物进口来源地。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拉动作用有所提升。2021 年中国进口发展报告显示13,2020 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 64 国进口占 64 国总出口比重升至 9.2%,并为伊朗、印尼、

28、蒙古、缅甸、菲律宾等 13 个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此外,2021 年中国对 RCEP 其他成员国进口额达 9918.0 亿美元,较 2019 年增长 30.7%,其中对印尼进口增长超 80%,对缅甸、越南、澳大利亚、新 中国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2022 年 1 月 27 日):http:/。中国海关总署:http:/。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WTO STATS):https:/stats.wto.org。2023 年第 3 期 调研世界 总第 354 期 46 西兰等进口增幅超 25%。中国持续推进构建多元化进口市场,为全球贸易恢复提供了有利支撑。从主要进口货物看,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需求进一步释

29、放。得益于中国积极复工复产,不断推进构建多元化进口市场,2021 年,中国 22 大类(海关 HS 分类)产品除武器弹药和杂项制品外,20 个大类产品进口额均较 2019 年显著增长。其中,机电、矿产品为中国前两大进口产品,进口额较 2019 年增长均超 30%;其他产品中,贱金属、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进口增幅超 60%,鞋帽伞等人造制品、皮革制品、化工产品等进口增幅超 20%;中国高新技术产品零部件进口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进口额较 2019 年分别增长 41.6%、35.0%。2022 年 6 月,中国上述主要产品进口额均已超过 2021 年同期水平。此外,UNCTAD 数据

30、显示,中国在 RCEP 区域主要进口商品规模上位居首位,中国为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RCEP 区域内部货物出口的最大进口国,在主要产品所占进口份额接近或超过 50%。表 3 RCEP 经济体对区域内部出口商品、份额及主要进口经济体 出口经济体 主要出口品 技术分类 占总出口份额(%)主要细分品类 主要进口经济体 东盟 电子电力 产品 高技术产品 22.7 阴极阀及阴极管、办公设备及零件 东盟(40.9%)、中国(36.0%)初级产品 初级产品 14.6 天然气、原油、煤炭、水果 东盟(37.3%)、中国(30.9%)、日本(19.6%)其他资源 型制成品 资源型制成品 13.7

31、石油及沥青矿 东盟(56.5%)、中国(25.5%)日本 工程机械 产品 中技术产品 25.4 工业器械、电路 仪器、内燃机 中国(49.8%)、东盟(34.1%)、韩国(13.6%)电子电力 产品 高技术产品 14.1 阴极阀及阴极管、电力设备 中国(48.2%)、东盟(38.9%)、韩国(11.7%)加工工业 产品 中技术产品 12.0 化工产品、塑料 制品、化妆品 中国(48.5%)、东盟(27.0%)、韩国(23.6%)韩国 电子电力 产品 高技术产品 32.3 阴极阀及阴极管、办公设备及零件 中国(59.5%)、东盟(36.1%)工程机械 产品 中技术产品 16.3 工业机械、电路

32、仪器、船舶 中国(51.5%)、东盟(37.0%)其他资源 型制成品 资源型制成品 16.8 石油及沥青矿、碳氢化合物 中国(47.6%)、东盟(30.3%)澳大利亚 与新西兰 其他资源 型制成品 资源型制成品 35.0 铁矿石、铜矿石 中国(78.0%)初级产品 初级产品 31.6 煤、肉奶类 中国(39.1%)、日本(25.2%)、东盟(21.5%)资料来源:UNCTAD 数据库。四、全球疫情下中国贸易出口替代效应的实证分析(一)实证策略与研究假说 贸易引力模型是一种分析国际贸易流量的方法,是国际贸易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模型。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Hayakawa et al.(2022)

33、研究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间 35 个国家同 250 个贸易伙伴国之间医疗产品的双边贸易额,发现国家间双边贸易受疫情负面影响十分显著,但影响的程度同防疫政策和国家间关系高度相关14。本文参考该研究方法,从多国间双边贸易的“多国模式”适度简化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单国模式”,着眼于中国这一特定国家向世界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修改后的模型如下:expjymjymjymjyjmjmExportcovidGRSI=+(1)中国海关总署:http:/。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https:/unctadstat.unctad.org。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 47

34、 y和m在所有变量中都表示年份和月份。具体的,Exportjym表示某一时间中国向j国的出口额,covidjym表示 j 国的新增确诊病例,GRSIjym表示 j 国的政策响应严厉指数。jy表示每个贸易对象的固定效应,该效应除了地理距离、人口数量等引力模型中稳定不变的要素外,也包含了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贸易协定、贸易摩擦、要素价格等。为了完整捕捉中国同部分国家间贸易协定和贸易摩擦的变化,本文以国家代码、年份和国家代码的交叉项两部分构建这一固定效应。jm表示出口贸易的季节性因素。其中,在中国良好的防疫形势和疫苗普及度为复产复工提供环境保障的前提下,部分国家经历疫情冲击时生产活动水平下降导致的进口

35、需求增加,是出口替代效应的主要机制。这种机制具体具体表现为变量 covidjym和变量 GRSIjym的系数符号为正,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假说 1:一国新增确诊病例上升将导致其对中国进口需求增加。假说 2:一国防疫政策升级将导致其对中国进口需求增加。(二)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利用海关总署发布的贸易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疫情数据 和牛津大学发布的主要经济体政策响应严厉指数数据,参考现有文献的计量方法,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全球新冠疫情对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中国 出口贸易数据,本文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共 44 个月)中国与 19 个主要出口国(或地区

36、)的月度出口数据(以人民币计价),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其中,19 个主要出口国(或地区)包括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韩国、越南、印度、英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泰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巴西和加拿大。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对以上 19 国和地区的出口额占当年总出口额的 90%以上,对任意一国(或地区)出口额占当年总出口额的 2%以上,能较好代表中国整体出口情况。对于各国(或地区)疫情影响,本文主要选择新增确诊病例和政策响应严厉指数作为代理变量。其中,新增确诊病例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政策响应严厉指数来自牛津大学。选择两项变量作为疫情影响的代理变量,主要因

37、为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社交隔离政策整体上呈现放松趋势,并非始终随着新增确诊病例的增加而增强。但另一方面,当新增确诊病例大幅增加时,社会和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自发地加强社交隔离,进而影响生产。因此,结合新增确诊病例和政策响应严厉指数两项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映疫情对生产的影响。考虑到疫情的实际发生时间,该变量在 2019 年间均赋值为零。表 4 展示了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 4 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称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样本量 Exportjym 15.42 0.75 13.23 17.44 836 covidjym 7.69 5.69 0.00 17.19 GRSIjym 2.75

38、1.80 0.00 4.62 注:出口数据和新增确诊病例数据均取对数。(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 STATA15 对中国和 19 个贸易伙伴国(或地区)44 个月内的出口贸易额面板数据进行高 中国海关总署:http:/。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数据库:https:/covid19.who.int/data。英国牛津大学:https:/ww.bsg.ox.ac.uR/reserch/covid-19-government-response-tracker。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中国新增确诊病例数据中包含港澳台地区,因此本文结合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定期公布的港澳台地区疫情数据,对

39、世卫组织数据处理后得到中国大陆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据。2023 年第 3 期 调研世界 总第 354 期 48 维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表 5 出口替代效应回归结果 系数值 标准差 Z 值 P 值 covidjym 0.010 0.004 2.54 0.01 GRSIjym 0.033 0.013 2.52 0.01 C 16.998 0.073 231.49 0.00 R 方:0.84 Prob(Wald):0 样本量:836 组数:19 每组样本量:44 表 5 的回归结果显示,两个主要解释变量 covidjym和 GRSIjym均在 1%水平上显著(即 P 值小于 0.05

40、),且系数显著为正,证明当出口目的国(或地区)疫情形势严峻时,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受限,该国进口需求增加,从而拉动中国对该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增加。其中,与每月累计新增确诊病例 covidjym相比,政策响应严厉指数 GRSIjym系数值更大,表明相较于新增病例,严格的社交隔离政策更易导致一国(或地区)生产受限和产能不足,从而使该国(或地区)对中国进口需求增加。可以预见,2022 年以来,随着全球主要国家逐步放宽甚至彻底取消社交隔离政策,因本国产能不足而对中国进口需求增加的出口替代效应将逐步减弱,国际贸易将更多地受贸易摩擦、市场需求、地缘冲突等疫情外因素影响。但另一方面,受持续高通胀影响,中国

41、制造仍可利用成本和价格优势继续在出口方面展现出出口替代效应。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国和经济体,样本期内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货物出口贸易额占出口贸易总额的 30%以上。同时,美国和欧盟也是受疫情冲击相对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文还对中国对美国、中国对欧盟 44 个月的出口贸易额面板数据进行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表 6 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贸易的回归结果 系数值 标准差 Z 值 P 值 covidjym 0.107 0.022 5.03 0.00 GRSIjym 0.092 0.027 3.49 0.00 C 17.030 0.082 208.54 0.00 R 方:

42、0.86 Prob(Wald):0 样本量:88 组数:2 每组样本量:44 表 6 的回归结果显示,在选择局部样本后,主要解释变量在 1%的水平上显著(即 P 值小于 0.05)。具体而言,covidjym和 GRSIjym系数显著为正且略有增大,表明当美国和欧盟产能受限时,其需求缺口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有所增强,出口替代效应在该样本中较为强烈。此外,在以上实证策略的基础上,本文还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模型如下:expjymjymjymjyjmjmImportcovidGRSI=+(2)其中,Importjym表示中国从一国(或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

43、署。对中国进口数据的研究表明(表 7),外部疫情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多元化格局和国内市场需求能够顺畅释放。表 7 进口贸易回归结果 系数值 标准差 Z 值 P 值 covidjym 0.004 0.005 0.89 0.38 GRSIjym 0.003 0.016 0.17 0.87 C 15.704 0.090 175.30 0.00 R 方:0.59 Prob(Wald):0 样本量:836 组数:19 每组样本量:44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出口替代效应研究 49(四)支持出口替代效应的因素探索 一是良好的疫情防控支持。截至 2022 年 9 月 13 日,中国新冠肺

44、炎累计确诊 24.8 万人,占全球确诊人数的 0.041%,美国、印度、法国确诊人数分别为中国的 379、179、135 倍;中国发病率为0.018%,显著低于法国(51.61%)、韩国(47.01%)、美国(28.40%)等经济体;中国疫情累计死亡人数为 5226 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 0.08%;中国死亡率为 0.0037,低于美国(3.14)、英国(2.78)和俄罗斯(2.64)等经济体。同时,中国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全球较高水平,截至2022 年 9 月 10 日,中国接种总量达 34.5 亿剂,12.8 亿人已经完全接种疫苗,实现完全接种的人口比例达 90.61%,高出全球疫苗接种率

45、27.67 个百分点,高出高收入经济体 16.20 个百分点。表 8 主要经济体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经济体 累计确诊人数(万人)发病率(%)累计死亡人数(万人)死亡率()疫苗接种率(%)中国中国 24.8 0.018 0.52 0.0037 90.61 美国 9400.1 28.40 104.0 3.14 66.90 日本 2022.2 15.99 4.3 0.34 81.24 德国 3250.7 39.09 14.8 1.78 77.97 英国 2355.5 34.70 18.9 2.78 74.48 印度 4450.5 3.22 52.8 0.38 68.39 法国 3356.9 51.61

46、 15.1 2.32 78.78 韩国 2409.9 47.01 2.8 0.54 87.12 俄罗斯 2015.7 13.81 38.6 2.64 52.38 巴西 3452.6 16.24 68.5 3.22 77.44 全球 60645.9 7.78 649.5 0.83 62.94 注:1.发病率为累计确诊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率,死亡率为累计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率。2.累计确诊人数、发病率、累计死亡人数、死亡率数据截至 2022 年 9 月 13 日当周,疫苗接种率数据截至 2022 年 9 月 10 日当周。资料来源:中国数据来源于国家卫健委,其他经济体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二是完

47、备的产业链支持。根据联合国工业体系分类以及2016 年工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全球 500 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超过 220 种的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15。WTO全球价值链报告显示,21 世纪以来,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与美国、德国并驱的全球三大供需价值链中心,并在亚洲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16。此外,从供应链的复杂度看,根据牛津研究院分析显示,中国自加入 WTO 后快速向供应链上游移动,高复杂程度的产品出口份额不断提升,不同于日本、韩国专注于在高复杂度商品和服务中占据领先地位而逐渐放弃低复杂度出口份额,中国在低复杂度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上也保持了较高市

48、场份额。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冲击下仍具备较强韧性,为发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器”作用提供了可靠支撑。三是主要经济体财金政策支持。疫情以来,美联储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至 2021 年末合计购买 4.6 万亿美元资产;欧洲央行在已有购债项目下新增大规模量化宽松操作,包括紧急抗疫购债计划、疫情紧急长期再融资操作等;2020 年 4 月末日本央行宣布将商业票据和公司债的年购买规模提高至 20 万亿日元。主要经济体大规模宽松财金政策的支持有效拉动了全球需求,主要经济体消费需求快速反弹。2021 年 3 月以来,美国零售销售额连续 10 个月保持在 6000 亿美元以上,

49、已恢复至疫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http:/ 年第 3 期 调研世界 总第 354 期 50 情前水平,英国、法国、德国等同期零售销售也均已恢复甚至高于疫情前水平;2021 年 12 月,美国零售销售额达 7116 亿美元,为 1992 年有记录以来新高,英国、法国、德国也均达到历史相对高位。旺盛的海外需求为中国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 20192022 年中国对外贸易数据和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全球疫情形势下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研究发现:1.疫情影响下,中国出口贸易具有较为明显的出口替代效应,可有效填补一国因产能不足而产生的需求缺口;2.出口目的国的新增确诊

50、病例上升和严格的社会管控措施均是产生出口替代效应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政策响应严厉指数衡量的政策因素的影响相对更强;3.面对疫情冲击,欧美地区对中国的进口依赖程度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强;4.对支撑出口替代效应的因素探索表明,国内外疫情时间点的错位以及中国较快推进复工复产是全球疫情期间支持出口替代效应的关键因素。全球疫情期间,中国在承接全球市场需求缺口和推进全球经济顺畅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持续巩固疫情防疫成果,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科学、精准、高效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第二,继续构建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