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613789 上传时间:2024-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10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 12月23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杂志、银行家杂志、东方银行业高管研修院共同主办的 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展开版”为主题,围绕银行业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展开讨论。协会会长单位代表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旭光、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杨少俊、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徐学明、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普华永道北京首席

2、合伙人吴卫军、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樊志刚、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银行家杂志社主编王松奇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了致辞或主旨演讲。银监会研究局陈璐副处长、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刘珺、江苏银行副行长朱其龙、交通银行副首席信息官麻德琼、交通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周昆平、北京银行(601169,股吧)董事会秘书杨书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普华永道合伙人梁国威、朱宇等嘉宾参加了专题讨论。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主持研讨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主持发布会。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受中国银行业协会委

3、托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宏观环境、发展战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监管评价、银行家群体、发展前瞻等方面反映了中国银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业务创新转型中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应对之策,表示了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发展及银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研判和建议。报告要点表明: 银行家关注深度变革的宏观环境,对当前宏观政策充分肯定过半数的银行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未来每年GDP增长合意区间为7%-7.5%。宏观调控思路上的调整备受银行家关注,与往年调查结果相比,银行家对 以来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4、的总体评价最高,显示了对当前宏观政策的肯定。新一届政府将城镇化作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和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银行家对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并就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认为监管部门应该“明确城镇化支持方向,实现有扶有控。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力求战略转型和业务突围与 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特色化经营”超越“综合化经营”银行业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反映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背景下,各银行对于特色经营道路的思索与实践。68.5%的银行家认为行业竞争将“倒逼银行加快理财产品创新”。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逾六成银行家认为利率市场化会降低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5、超半数的银行家认为监管政策趋向严格也将影响理财业务的发展。银行家防控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风险管控更趋严格报告显示,银行家重点关注的风险点与往年相比也出现新的变化,其关注的首要风险是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加速。54.5%的银行家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如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加速”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超半数银行家认为造成6月份“钱荒”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表明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在不良贷款方面,31.6%的银行家认为未来最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业务是“小微企业贷款”;61.3%的银行家认为长三角区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率可能承压最大,这可能与当地

6、小微企业相对集中、风险传染性较大密切相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的关注度一直较高,也受到43%的银行家关注。与此同时,近九成银行家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对于中国银行业当前内部控制体系的适当性,33.1%的银行家认为“已按照内部控制标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定期审议”;56.8%的银行家认为“已经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仍需完善”。各行更加重视自身公司治理及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性与长效性报告经过对中国银行家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了解银行家们对银行激励约束机制、高管选聘、信贷投放过程、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接受调查及访谈的银行家们普遍认为,近年来中国

7、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架构不断健全。其中,外资银行公司治理平均得分最高,其市场化程度最高、公司治理更加完善;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大型商业银行。但银行家们对公司治理一些项目评价不高,也值得关注。报告显示,逾九成银行家认为中国银行业存在行政干预,56%和51.4%的银行家认为,在高管选聘及信贷投放上存在明显行政干预。从机构类型来看,外资银行的高管选聘与信贷投放受到行政干预比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普遍要少。银行家们对绩效考核及资源配置评价较低,从机构类型看,政策性银行的高管对自身总分行管理情况较为满意,而大型商业银行高管对管理层级增加导致资源配置、绩效考核效率降低不够满意。报告选取了2

8、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样本,调查结果显示,面对银行业经营战略转型大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加强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逐步转向重视平衡风险和利润,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九成以上商业银行将风险管理类指标作为整体绩效考核的重点,与经营绩效类指标并重。对银行监管总体评价较高,同时建议增强监管的弹性和灵活性报告分三个体系对监管进行了评价,分别是“主要监管指标评价”、“主要监管手段评价”以及“实现监管目标成效”。具体来看,在“主要监管指标评价”中,包括“资本充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拨贷比”、“杠杆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七项,每项分“指标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9、、“对中国银行业的适用性”、“监管弹性和灵活性”三个维度,各维度设定为满分5分,合计15分。各项得分分别为12.57、12.54、12.30、11.99、11.99、11.94、11.47。其中,得分最高项为“资本充分率”,最低项为“存贷比”。从“主要监管手段评价”来看,包括“监管政策制定”、“机构准入”、“金融风险处理”、“业务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问责与处罚”、“主动信息公开”以及“跨业跨境监管交流合作”九项,各项设定为满分5分,其得分分别为4.07、4.06、4.02、4.01、4.01、4.00、3.97、3.81、3.74。其中,得分最高为“监管政策制定”,“非现场

10、监管”和“现场检查”也获得了较为不错的评价,反映了当前监管机构对几项传统监管手段的使用已日趋成熟,也被广大银行家所接受。在“实现监管目标成效”中,包括“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银行公平竞争”、“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银行差异化发展”六项。各项设定为满分5分,其得分分别为4.38、4.16、3.91、3.91、3.83、3.78。银行家普遍认为中国监管机构能够较为有效地“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同时在“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也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同时,银行家建议进一步增加监管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新变化。以“银行业全

11、面深化改革展开版”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头脑风暴”出系列有价值的思想火花,诸如:1.金融创新归根到底是要满足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同时,金融创新要遵守“栅栏”原则,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严格坚守风险底线,使创新与风险管控能力相适应,做到“五个了解”。2.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惠农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方面,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广泛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创新惠农服务的渠道和方式,同时要统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应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将深刻影响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必须认真思考如何看待和满足

12、市场需求的问题,如何按照各类业务的客观规律去经营业务的问题,如何加强与监管的沟通、协调和互动,以及自身经营是否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真实地记录并认真计提拨备和风险。同时,监管方面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4.银行转型必须依托于新一轮的改革红利作支撑。银行面临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利率市场化彻底结束了带有一定计划经济特点的体制环境,如何保持稳健发展面临挑战。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启发银行思考如何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措施能否成功落实,关键还在于有没有新的改革支撑。5.银行业的海外发展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出发点,以培育全球化的服务能力为重要手段,打造海外梯队化发展的银行业机构的实现方式,加强和提升管理能力,建

13、立海外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6.构建普惠金融的长效机制应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努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普惠金融良好的生态环境。7.从中国小微金融的整体发展看,小微金融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全经济周期,小微金融的生产运营模式依然需要探索,各家银行大规模介入小微融资业务,对小微企业整体融资环境有比较大的改观。8.利率市场化将倒逼银行业改革,但更重要的是为银行带来转型发展的机遇。发展普惠金融正是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应对利率市场化,银行业需要改变原有的“盈利观、产品观、客户观”:降低对信贷规模扩张的依赖;提升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发展符合中国银行业自身特色的金融创新;注重资产质量和资本使用效率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更加重视改进风险管理模式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大力推动业务模式转型和金融产品创新,经过技术进步来推进金融创新,经过金融创新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