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46135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43 大小:15.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Ningbo Eastern New City Center&Core Area Urban Design Guidelines第一册Volume 1总体城市设计导则Overall Urban Design Guidelines宁波市规划局2007.8总目录执行概要第一册 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第二册 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第三册 行政办公综合区城市设计导则第四册 居住与混合使用区城市设计导则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执行概要0-1 导则的定义0-1.1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市政府批准的宁波市东部新城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的深化,是把核心

2、区城市设计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与设计理念准 确转化为可在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中直接应用、可操作的设计准则、控制要点,是东部 新城核心区实施规划管理,控制和指导开发建设的主要法定依据。0-2 制定导则的目的0-2.1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是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宁波中心城市重要发展区域,是展示宁波二十一世纪跨越式发展的形象与地标。为更好地推进东部新城走新型 城市化道路,实现市委市政府“中提升”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化、国际 化港口城市品牌;更好地诠释宁波市东部新城总体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所确定 的发展愿景及目标,保证一个充满活力而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形成;更为有 效地引导、管理和控制该

3、地区的开发建设,特制定本导则。0-3 导则的形成0-3.1 本导则是在宁波市东部新城总体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基础上,整合吸纳了东部新城中心商务区土地与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行政办公综合区详细城市设计、会展区详细城市设计、东部新城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东部新城基础设 施规划、东部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研究和规划成果,结合国家以及宁波市 的有关法律、法规,经过反复深化、论证、专家咨询等程序,提炼形成。0-4 导则的法定地位0-4.1 本导则是控制和指引东部新城核心区发展与建设的法定文件,具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同的法定地位。凡在核心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涉及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建设活动,以 及该范围内详细规划

4、、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专项规划等编制,均应遵守本导则。0-4.2 在东部新城核心区范围内的开发建设活动,除应遵守本导则的规定外,应同时遵守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有关规划。0-4.3 东部新城作为城市中一个特定发展区域,在一些“特殊地段”,导则采取了与一般城市发展区不同的设计策略、准则和控制要求。这些“特殊地段”在执行相关条例、规 范时,适用相关条例、规范的“特别条款”,即执行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详细规划,也 即本导则。导则在有关章节对“特殊地段”作了明确界定。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0-5 导则的结构0-5.1 本导则包含四个分册-分册1: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是从整个核心区层面提供

5、对城市发展愿景、设计 准则以及空间框架的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说明,明确核心区整体架构性的控制内容和 设计通则,明确交通、市政、景观等涉及系统性方面内容的控制要求与设计指引。分册2分册4:分别为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行政办公综合区城市设计导则、居住与混合使用区城市设计导则。从核心区各分区层面,阐述地区特性和架构,明 确各分区详细的控制内容和细则,明确交通、市政、景观等地区性内容的控制与设 计指引。-鉴于生态走廊区、中央走廊区和商务会展发展区的特殊性,在分区城市设计导则中 没有涉及这些区域。建议在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的详细 规划和设计,来具体指导这三个区域的建设。0-5.2 无

6、论是整个核心区层面,还是各分区层面,导则均从“总体设计”、“开发控制指弓I”、“交通系统控制指引”、“市政系统控制指引”、“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 弓I”、“景观设计指引”以及“建筑设计指引”七方面来阐述城市设计意图,与开发 控制要求。“总体设计”提供对整个核心区或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概念和框架的说明,一般包括 城市设计概念、空间架构、分区与特色等。“开发控制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架构性的规划控制要求,或各分区地块开发所需 符合的规划控制要求,以及地块开发与公共领域间的建设处理准则,包括土地使用、地块划分、容量控制、高度控制、界面控制与指引等。“交通系统控制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系统性的,或各分区地

7、区性的,道路交通方 面的设计控制指引,包括道路、轨道、公交、步行、停车场、地块出入等。“市政系统控制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市政工程系统的设计控制指引,包括各类市 政工程管线与设施的布局与设计控制指引,或各分区内市政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控制要 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总体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通则,或各分 区内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控制指引,包括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场及其网络、地下道 路、地下人行通道及地下街、共同沟等。“景观设计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系统性的,或各分区地方性的,公共空间领域,包括街道景观、河道景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等,景观设计的准则和景观要素控制规 定。“建筑设计指引”提

8、供整个核心区的建筑设计通则,或各分区建筑风格、特性描述及 设计指引。20-6 导则的使用0-6.1 本导则主要提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商和设计师使用,为参与东部新城核心区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实施的各方,提供一个统一的、指导设计和决策的基础性框 架。0-6.2 本导则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依法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法定依据。0-6.3 本导则对东部新城核心区范围内各类项目的规划控制要求,分“强制性规定”与“指导性规定”两种。其中,“开发控制指引”“交通系统控制指引”、“市政系统控制 指引”、“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引”,除条文特别说明之外,一般均属于强制性规 定;“

9、景观设计指引”及“建筑设计指引”,除条文特别说明之外,一般属于指导性 规定。“强制性规定”是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规划控制要求,对“强制性规定”的使用和局 部的、有限度的调整,须符合宁波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有关规定。“指导性规定”是要求遵从执行,但无法明确量化的设计指导准则,对建设项目“指 导性规定”符合与否的判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东部新城建设项目管理的 有关程序,组织进行项目审查,并据此进行项目管理。0-6.4 导则中的照片是用来辅助文字,表达文字难以描述的规划设计意向,其主要出现在“景观”与“建筑”的“指导性规定”内容中,不表示最终的建设成果。0-6.5 本规划由宁波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10、部门负责解释。0-7 导则的批准与调整0-7.1 本导则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作出决定后实施。0-7.2 本导则之分区城市设计导则中未包括的中央走廊区、生态走廊区、商务会展发展区等特殊片区,将作为城市重点地段,和政府实施的重点项目,单独编制实施性详细规 戈人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另行审批或审议后实施。0-7.3 本导则实施后,每1至3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本导则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组织对导则的修订。0-7.4 导则的修订或调整均应按宁波市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及其工作细则执行。若导则调整的内容有属下列情况之一的,需由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并

11、经市人大常委会同意。0-7.4.1 核心区重大功能区块调整,指涉及商业、商务、行政、居住、文化等城市主要功能的调整,原则上指次干路以上(含)道路围合地块的总体功能定位调整。0-7.4.2 重大公共设施调整,指对核心区范围内大型综合性医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中小学校等布局的重大调整。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 30-7.4.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性调整,指城市主次干路重大调整,市政基础设施的系统性调整,河网水系的系统性调整,城市重要公共交通枢纽的重大调整。0-7.4.4 重大公共开放空间的调整,指对核心区“H”型开放空间架构,包括生态走廊、中央走廊、甬新河绿色长廊,以及商务区之中央公园/广场

12、、行政办公综合区之文化公园等城 市主要公园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的重大调整。4第一册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 5目录1.0 总体设计1.1 区域概述1.2 愿景1.3 目标与设计策略1.4 规模1.5 空间构架1.6 分区1.7 用地规划1.8 道路交通系统1.9 开放空间系统1.10 地下空间开发1.H 可持续发展2.0 开发控制指引2.1 概述2.2 地块分区编号2.3 土地使用2.4 开发容量2.5 建筑高度分区2.6 城市界面2.7 绿地3.0 交通系统控制指引4.3 共同沟网络4.4 管线综合4.5 城市防灾保障体系5.0 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引5.1 概述5.2 轨道交通5.

13、3 地下道路5.4 地下步行者网络5.5 地下停车场及其网络5.6 共同沟网络5.7 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控制原则5.8 防灾对策6.0 景观设计指引6.1 概述6.2 街道景观6.3 河道景观64 公共开放空间6.5 私人与公共过渡空间6.6 其它重要景观元素/2 33 3 3述路道 概道轨3.4 公交(巴士)系统3.5 水上游线3.6 步行系统3.7 停车4.0 市政系统控制指引7.0 建筑设计指引7.1 概述7.2 总体指导原则4.1 概述4.2 市政设施配置与管网布局61.0总体设计Urban Plan Formwork1-1 区域概述1-2愿景1-3目标与设计策略1-4规模1-5空间构架

14、1-6分区1-7用地规划1-8道路交通系统1-9开放空间系统1-10地下空间开发1-11可持续发展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nna1-1 区域概述1-1.1 区域发展定位东部新城是以宁波未来中心商务和行政办公为核心功能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将与三江 口地区一起,共同承担未来城市中心功能。核心区是东部新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宁 波市现代城市功能聚集区、重要的经济与政治中枢,将重点发展商务金融、贸易服 务、会议展览、行政管理、公共文化等城市功能,并配套完善生活居住、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1-1.2 区域位置东部新城地处宁波未来城市构架的几何中心,核心区位于新城南北生态走廊以西,毗 邻老城。

15、范围西起世纪大道,东至南北生态走廊,南至铁路,北至通途路,面积8.45平 方公里。新城核心区西侧世纪大道,连接沿海国道主干线、杭甬高速公路,是直接联系外部城 市及周边城市、县市区的快速通道;北侧的通途路是连接三江口和北仑组团的快速 路;核心区更通过城市主次干路、地铁一号线与五号线与三江口地区、科技园区、高 教园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城市功能区保持紧密联系。至上海杭外奉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 91-2愿景塑造一个极具活力和鲜明个性的世纪新城延展城市风华衍伸生态水文-延展城市风华作为城市向东部地区扩张的核心,东部新城核心区将逐步在城市中担负起更重要的 角色,既是城市的商务与市政中

16、心,也将成为现代化的城市风尚区。新城核心区将 与三江口地区交相辉映,体现宁波现代与传统城市文化和形象之间的鲜明对比与和 谐共存;代表着未来宁波的新城,将延展老城的耀眼风华、展现现代化都市的无穷 魅力。-衍伸生态水文丰富的河道系统,是宁波城市景观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该特征将在东部新城核心区 的设计中得到扩张与延伸,成为新城的基本空间架构。河网水巷不仅创造了一个绿 色的生态环境,而且为新城中心树立起强有力的个性特征。10 I1-3 目标与设计策略1-3.1 多样而充满活力的繁华都市-多样化的土地利用,商务、商业、文化、行政、居住等多功能综合发展;创造各具特色的分区,构筑别具一格、个性鲜明的城市新区;

17、设定较高的道路网密度,塑造街坊式都市空间肌理,丰富都市生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1-3.2 赞颂水,赞颂生命,水与绿的城市-延伸扩张现有河岸空间,形成东西、南北方向的水路网络系统;-以河道和绿廊构筑新城的开放空间网络和城市空间架构;建立南北向以绿色景观为主,东西向以都市商业文化活动为主的空间连接;-分层级设计与控制不同类型、功能与尺度的开放空间;设计一系列水的节点,创造不同尺度与形式的湖体,彰显不同地区与空间场所的鲜 明个性;-在核心区南部发展具河道水岸特色的水巷邻里住区。1-3.3 有文化而充满生活情调的城市公共文化走廊与融合水空间的中央开放空间走廊密切结合,塑造最具活力的公共生 活地带;强

18、调滨水空间使用,塑造浓郁的现代水乡、时尚都市风采;-创造社区公共设施皆在步行距离之内的邻里社区;籍由人性化街景设计、各具特色的邻里中心和邻里公园,营造人文都市氛围,建立 社区归属感。1-3.4 设施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以“以人为本”和“与环境友善”发展理念统领新城建设;-提供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倡导“公交优先”;-提供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共同沟网络;地上地下综合一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通过专项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探索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最佳人居环 境”目标。1-4 规模东部新城核心区规划居住人口约6万,工作人口约15万,总建筑开发量约8 00-1000万

19、平 方米。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111-5 空间构架1-5.1 延续东部新城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东西中央走廊、南北生态走廊”城市框架,结合核心区西侧的甬新河生态水利景观工程,围绕中心商务和行政办公二大功能,形成新城 核心区“H轴双核心”空间架构和“开放型、网络状”城市联结。1-5.1.1“H”轴:甬新河、中央走廊与生态走 廊,构成新城核心区主要开放空间架 构,并成为展现新城、体验新城的长 廊。1-5.1.2双核:中心商务区与行政办公综合区形 成双核心架构,是主导新城发展、塑造 城市特质的关键区域。1-5.1.3城市联结:以绿化与水道空间为纽带,连接重要活动节点,创造开放型、网络

20、状的城市联结。12|1-6 分区1-6.1 按主导功能和地区特质,新城核心区总体上分为十大功能分区,中心商务区、行政办公综合区、中央走廊文化艺术区为主体,外围布置混合使用区、商务会展发展区、花 园住宅区、水巷邻里区、甬新干河区、生态走廊区,并于城市南部边缘布置特定用途 区。1-6.2 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位于新城核心区西北部,北起通途路、会展中心,南迄宁穿路,西临甬新 干河区,东至海晏路,面积约156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250-350万平方米;是宁波市商 务金融、贸易服务、会议展览等功能的密集发展区,其总体特征是集中紧凑、高强度 开发,是城市经济、生活最活跃地区。该区将创造一系列地标性建筑或建

21、筑群,创造 新城区富有动感的城市天际线和富有活力的城市形象。1-6.3 行政办公综合区行政办公综合区位于新城核心区东部的中间位置,北起惊驾路,南迄百丈路,西以河 清路为界,东至院士路,面积约85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60-70万平方米。该区位于东 西中央走廊和南北生态走廊交汇处,以行政办公为核心功能,同时又是一个多功能综 合、和谐发展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块。总体特征是一个四面环水,低至中高密度开发的 特别地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倡导“亲民”理念。1-6.4 中央走廊文化艺术区中央走廊文化艺术区西起甬新干河,东至河清路,南北分别以中山路和宁穿路为界,面积约56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50-6

22、0万平方米。该区是新城核心区内最重要的开放空 间和都市走廊,串接中心商务区和行政办公综合区。走廊区以文化活动为主题,形成 低密度开发的城市公共生活地带。其总体特征是中央水道,两侧排列整齐、绿树葱笼 的人行步道,以及置身公园绿意中独特的公共文化建筑。1-6.5 混合使用区混合使用区位于中心商务区、行政办公综合区与住宅区的过渡地带,中央走廊以北和 以南各有一个和二个区块,面积约84公顷,总建筑开发量北区约45-50万平方米,南区 约90-100万平方米。混合使用区为商业、办公、住宅多功能复合使用发展区,包含中高 密度的商业办公和公寓式住宅等类型的土地使用,有较多的混合性和灵活性。1-6.6 花园住

23、宅区花园住宅区位于新城核心区,惊驾路至通途路、商务会展发展区与生态走廊之间,面 积约100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110/20万平方米,发展以邻里花园为中心的住宅社区。花园住宅区以小街廓形态开发,邻里花园和邻里中心结合形成社区生活中心。1-6.7 水巷邻里区水巷邻里区位于百丈路至小塘河、甬新河至浅水湾住宅小区之间,面积约106公顷,总 建筑开发量约70-8 0万平方米,发展以河道水岸为特色的住宅区。水巷邻里区通过小型 邻里道路和河道对大型地块进行分割,以创造一个更为步行友好、亲切的人文社区。1-6.8 甬新干河区甬新干河区位于新城核心区的西界面,南北延绵3.3公里,东西纵深约150米,面积约 51

24、公顷,是结合邺东南排洪工程开辟的兼具防洪与生态功能的景观水体,沿线发展与 其周边城市分区功能相融合、相渗透的景观与功能性用地。该区的总体特征是连续的 水岸空间和一系列富有人文特色的活动节点,是东部新城最显著的公共景观区域。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131-6.9生态走廊区生态走廊区位于新城核心区的东侧,南北长约3.3公里,东西纵深18 0-350米不等,面积 约105公顷,是东部新城之绿肺,是人们发现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知识的场所。区内安 排一定数量的公共体育、文化、休闲设施,在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同时,赋予走廊区 相应的活力。该区的总体特征是融合在都市肌理中的绿色走廊,茂密的绿色缓冲

25、带、自然水面、绿地,为动植物提供最适宜的栖息地,体育设施、生态教育建筑点缀在绿 色环境中。1-6.10商务会展发展区位于新城核心区北部中间位置,西邻中心商务区和会展中心,东、南为花园住宅区,以通途路,杨木硬河、民安路、河清路为界,总面积约35公顷。现状为江东科技园区 之电子工业区,规划作为商务会展发展区,根据发展要求伺机对该区域实施改造。1-6.11特定用途区位于核心区南部,兴宁路与铁路之间狭长用地区,面积约39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25-30万平方米。适建那些宜在城市边缘地区布置的特定的公共机构和市政公用设施,不 宜发展住宅。14|1-6分区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751-71-

26、7.11-7.1.11-7.1.21-7.1.31-7.21-7.2.11-7.2.21-7.2.31-7.2.41-7.2.51-7.2.61-7.2.71-7.2.81-7.2.91-7.2.101-7.2.11用地规划原则依据功能分区进行用地规划,确定各分区主导土地使用类型,以此界定每个分区的特 征与功能。在体现各分区不同功能和个性特征的同时,亦强调每个分区用地功能的多样和混合,通过提供多样的土地使用类别,和具可调节性的混合使用类土地,为城市的未来发展 提供合理的灵活性,并帮助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城核心区。水岸带的用地规划,除用来带动水岸活力与加强水岸可达性之外,与其周边区域的用 地内容

27、达到紧密的和谐与统一。用地规划中心商务区:以商务办公、商业零售、宾馆酒店等为主导土地使用类型(属国标用地 分类之商业金融业用地),为创造密集活跃的商务区,赋予各类用地较强的灵活性,允许多种功能有条件混合兼容。行政办公综合区:以行政办公和文化娱乐为主导土地使用类型,并包括限制数量的商 业、办公、住宅等用地。中央走廊文化艺术区:与周边区域的用地内容相配合,走廊区与中心商务区相邻区 块,即门户区,以具泛文化意义的商务办公、商业、宾馆酒店等混合使用类土地为主(属国标用地分类之商业金融类用地),并包含一定数量的文化娱乐用地;走廊区与 混合使用区相邻区块,以文化娱乐用地为主,并允许兼容一部分中低密度的商业

28、办公 混合用地。混合使用区:以住宅、商住混合以及办公、商业、宾馆混合使用(属国标用地分类之 商业金融业用地)等为主导土地使用类型,土地使用有较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随 城市未来发展灵活使用。但原则上:与中央走廊相邻区域以办公、商业、宾馆等公共 性质使用为主;沿其他城市干路,以商业办公或商住混合使用为主;其他街区内部土 地以纯住宅使用为主;南部混合使用区内配置一所高级中学。花园住宅区:以中至中高密度住宅为主导土地使用类型,每一邻里配置邻里中心和花 园,沿城市主干路一惊驾路,发展商住或商业办公混合使用土地,区域内配置一综合 性医院、一所小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水巷邻里区:以中至中低密度住宅为主导

29、土地使用类型,沿城市主干路一百丈路发展 商住或商业办公混合使用土地,区域内配置邻里中心、一所小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 校、一所保健医院。甬新干河区:以河道和公共绿化用地为主,兼容少量的商业服务设施。生态走廊区:以公共绿化和水面用地为主,兼容部分体育、教育和文化娱乐设施。特定用途区:以特殊用地、市政设施用地以及其他特定的公共机构用地为主,部分用 地可随城市未来发展灵活使用,但不宜发展住宅。商务会展发展区:现状为已建设或批租的一类工业用地,规划限制新建工厂企业,积 极引导、鼓励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图纸详见2-3 土地使用。16|1-8道路交通系统1-8.1交通设计策略1-8.1.1道路可达

30、性与渗透性:新城道路等级和连接点的设计将使新城中心的可达性达到最 大,并提供足够的渗透性,但不鼓励通过性交通和过多的可达性交通。1-8.1.2“以人为本”:在行人出行量高的地方,提供行人优先设施,包括地下车道、隔离的 行人连接及过街设施。1-8.1.3公共交通优先:规划的地铁和轻轨将作为主要交通模式,其他公共交通将用于提供地 铁站接驳服务,或为轨道系统服务区之外地区提供服务。1-8.1.4一体化交通换乘枢纽:为促进轨道和其他交通模式的接驳服务,设计完善和便利的换 乘设施。1-8.1.5停车:在新城住宅区内提供充足的停车位,在商业区则只提供所需的停车设施以配 合“公交优先”政策。1-8.2道路系

31、统:新城核心区的道路系统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邻里道路四个层级组成。1-8.2.1快速路:东部新城外围有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环绕,包括西面的世纪大道(108米),北 面的通途路(68米),南面的南外环路和杭甬高速公路,东面的东外环路。1-8.2.2主干路:提供新城核心区主要的联外交通性通道,由东西向的惊驾路(48米/68米)、百丈路(48米),南北向的海晏路(48米)、院士路(48米)组成。1-8.2.3次干路:提供新城核心区内必要的可达性线路,确保足够的路网密度和容量,并提 供更好的行人友好环境,由东向西的中山路(40米)、宁穿路(40米)、民安路(36米)、兴宁路(36米)、会展路(

32、30米/36米)和南北方向的江澄路(30米)、河清 路(36米)等组成。1-8.2.4支路与邻里道路(1620米):提供进入开发地块和社区邻里的可达性道路,界定地 块边界,引导小街廊开发,创造良好的人行环境。分邻里间的连接道路(城市支路)与邻里道路两种。邻里间的连接道路(城市支路):为连接和进入各邻里内部的服务性动线,提供各地 块机动车出入口,一般路宽16-20米,双向3-4车道。邻里道路:为连接邻里内部地块间的服务性动线,引导对大型地块进行分割。一般 路宽16米,双向2-3车道。当以邻里为单位进行整体开发时,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 下,允许对该级道路作适当调整。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

33、导则 171-8道路交通系统 城市次干路-邻里间连接道路(城市支路)二邻里道路18|1-8.3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交巴士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图纸参见3-4公交系统。1-8.3.1 轨道交通-轨道走线:轨道1#线、5#线经过新城核心区。1#线沿宁穿路地下设置;5#线沿海 晏路东侧绿带地下设置。-轨道站:1#线在与5#线接驳的海晏路口、行政区附近分别设站;5#线在通途路口、民安路口、与1#线接驳的宁穿路口、百丈路口分别设站。1-8.3.2 公交巴士系统-公交线路:新城核心区规划三类公交线路:第一类一一过境型,原则上在外围快速路设置,最大程度限制其进入核心区,必要 时允许以“大站快

34、车”形式,沿惊驾路、百丈路、海晏路、院士路设置。第二类一一区际型,联结本区与其他地区的公交线路,在核心区边缘地区设置公交 首末站。第三类一一区内型,联结各个分区及东侧的明湖住区,线路主要布局在主、次干路 上。公交换乘枢纽与首末站:于宁穿路和海晏路地铁交汇站附近布置综合的大型公交 换乘枢纽,规划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新城核心区周围布置四处公交首末站,面积 2000-4000平方米,规模、布局方式等在各分区导则中详细阐述。I-8.3.3 水上交通甬新河、中央河道(后塘河)设内河旅游航道,并设置游船码头。1-8.4 步行系统1-8.4.1 建立以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地下商业街、公共开放空间中的

35、小径、步道等,互为连接、互为补充、完善的步行者网络,以提供各个地区间便捷、安全、舒适的步行联 结和具多种不同体验的步行环境。1-8.4.2 以平面人行道为主,在交通量大的干道上,设置与车流隔离的人行过街设施。1-8.4.3 以轨道站为基点,形成以商业用途为主的地下步行者网络。1-8.4.4 在特定公共开放空间和商业区,提供连续遮荫设施,如人行骑楼或川廊等。1-8.4.5 新城核心区步行系统图参见(3-6步行系统),主要由各类地面人行步道、地下步道、以及各类步行节点设施等构成。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191-9 开放空间系统1-9.1 策略1-9.1.1 建构与城市空间构架契合的公

36、共开放空间系统,丰富而合理的分层,为整个核心区、每一个分区以及分区之间的链结提供公共聚焦点。1-9.1.2 自然绿色空间与水道网络交叠,主要的开放空间都沿着水道系统分布,藉此创造一个环绕城市和邻里社区的绿色环带,凸显以水为特色的未来城市中心形象。1-9.1.3 从城市、地区、邻里三个层级建构开放空间系统,每一层级的开放空间包含线性的绿带、通廊和节点型的公园、广场两种不同类型。与之呼应,水亦有城市与邻里不同层 级,水道与湖泊、水节点不同类型之别。,-9.2 系统构成1-9.2.1 第一层级城市构架型开放空间走廊构架型开放空间指甬新干河绿廊、生态走廊以及东西向的中央走廊;它们是构成整个 核心区“H

37、”形构架的主要内容,对核心区的都市形象、景观效果、环境品质起关键作 用。甬新干河绿色走廊:结合甬新河的南北向绿色走廊,宽度约150余米,提供新老城市 间的绿色空间缓冲和新城的前景空间,河道蜿蜒,水、建筑与绿化和谐共生,整条 绿色长廊自然、亲和、充满活力。-中央绿荫走廊:贯穿新城最重要的东西向走廊,具有标志性,并奠定新城的个性气 质,整个走廊的尺度,包括开放空间与水道系统,都将保持非常的开阔。南北生态走廊:新城中最重要的绿色动脉,宽度250-350米不等,集中代表了东部新 城自然与生态的一面,为居民与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与休闲娱乐的场所。19 2.2 第二层级地区性开放空间-边界型开放空间:是核心区

38、内界定各分区边界,提供不同分区之间链结的带状开放 空间,沿主要城市河道布局,包括:杨木硬河滨河绿地、新杨木硬河滨河绿地、小 塘河滨河绿地、环绕行政办公综合区的滨河绿地等。重点开放空间:是核心区内重要节点型开放空间,是供人们聚会、休憩、交流、休 闲的主要活动空间,包括中心商务区中轴线上之一系列都市广场、公园,行政办公 综合区之市政湖文化公园、城市轴线上的南、北广场等。1-9.2.3 第三层级邻里开放空间-邻里公园/开放空间,指各邻里内部带状或块状的主要开放空间,其服务距离通常不 超过500米,主要为附近的居民、员工提供聚会、休憩、活动的空间。,邻里联络通道,为连接各邻里开放空间、其他开放空间的线

39、型通廊,提供步行与视 觉联结。2。|1-9开放空间系统JifcpqfclE 3 霸】Jk盟二二七女工噩,:二一口、塘河绿廊一 一 L 一=5构架型开放空间500m边界型开放空间 重点开放空间 邻里公园 邻里联络通道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211-10 地下空间开发1-10.1 地下空间利用方针:通过地下空间的适度开发,保障和补充地面空间利用;提高城市活动的舒适性和魅力;充分发挥地下空间资源效用,有计划利用地下空间;安全、安 心地利用地下空间;恰当地维持和管理地下空间。1-10.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要素:以地铁站为中心的立体化交通连接点功能;与交通连接点、大规模公共设施等相连的地

40、下街及地下步行者网络体系;在高强度开发区域建立 网络化的地下停车场系统;建立共同沟网络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 城市景观连续和方便步行者需要,将局部道路地下化;确保必要的人防工程空间和将 来有可能被使用的设施空间。1-10.3 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分为核心地区、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三个层级。核心地区是指东部新城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最综合、强度最高的节点地段,既中心商务区;重点地区是指除核心区以外其他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地区;一般地区是指核心区和重点 地区以外的区域,一般以满足自身需求而实施个别、小规模地下利用。1-10.4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内容:宁穿路与海晏路两条轨道线交汇节点

41、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中心商务区的地下停车场网络和地下步行者网络;行政中心区结合轨道一号线 院士路站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轨道五号线百丈路站地区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江 澄路穿越门户区的道路地下化;地下共同沟网络;其他穿越城市干道的地下人行通道 等。22|1-10地下空间开发500m地下利用核心地区地下利用重点地区口互通式地下步行通道=跨街式地下步行通道二二下穿道路地铁-地下步行道路(与相关工程同步实施)-地下步行道路(远景预留实施)一地下停车场网络共同沟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231-111-11-21-11-31-11-41-11-5可持续发展东部新城倡导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城

42、市开发建设模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 城市开发建设的基本策略,并通过本导则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政策等来促进该策略 的实施。东部新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土地利用、水环境和绿色节能建筑等。土地利用:高效有序使用土地,通过本导则“开发控制指引”、地下空间开发”等 有关章节、条款来保障该策略的实施。水环境:净化水质,提高水的含氧量,减少雨水径流,节约、高效用水,减少污水排 放,建立健康的可以自给自足的水陆栖息地网络。以东部新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研 究报告及相关配套政策为指导进行河道整治、雨污水工程建设和各类开发项目建 设。绿色节能建筑:鼓励引进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在建筑节能、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积

43、极探索,并执行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政策与措施。24|2.0开:Cor2-12-22-32-42-52-62-7概述地块分区编号 土地使用开发容量 建筑高度分区 城市界面 绿地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26|2-12-1.12-1.22-2概述本指引旨在从总体层面,阐明“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在土地使用、城市空间形 态、量体等方面的设计意图,对各分区的建设规模提出总量控制要求,对建筑高度分 区、重要城市界面等提出构架性控制要求。本指引包括土地使用、开发容量、建筑高度、城市界面、公共绿地等方面的控制规 定,是各分区制定相关开发控制指引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对各开发地块具体的开发 控制要求由各

44、分区导则予以界定。地块分区编号地块分区编号如图2-2。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272-3 土地使用2-3.1 新城核心区是一综合性城市新区,有多种土地使用类型,主要包括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业、混合使用、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道路、市政公用设施、公共绿 地/开放空间、特殊用地等等,详见图2-3。2-3.2 基于鼓励土地使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在总体层面对土地使用类型的界定属框架性和指导性要求,有较多的弹性和兼容性。在各分区导则中,将依据各分区功能和土 地使用特性的不同,对分区内具体开发地块,更精确、有针对性地规定和引导合适的 土地使用类型及其使用要求。2-3.3 新城核心

45、区的土地使用分类,总体上与国标GBJ 137-90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中类)一致,但鉴于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所涉及的一些特定要求,对部分土地使用类型,如商业金融业用地,有更细化的分类和规定,对部分交叉或概念模糊、不清晰的用地 类型,作了区分和界定。本导则土地使用类型与国标GBJ 137-90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比 照,见表2-3.3。2-3.4 用地平衡表,见表2-3.4。用地平衡表 表2-3.4土地使用类别名称面积(公顷)百分比居住住宅用地(R21)81.019.6%邻里中心(R22)5.860.7%中小学(Rs)15.601.8%合计102.4712.1%商住混合用地(R/C)39.034.6

46、%公共设施行政办公用地(C1)14.561.7%商业娱乐主导混合用地(CM1)63.497.5%办公主导混合用地(CM2)22.122.6%公寓式酒店主导混合用地(CM3)9.231.1%商务会展发展区23.442.8%文化娱乐用地(C3)46.615.5%医疗卫生用地(C5)10.451.2%特定用途用地(D/C)13.781.7%合计203.6824.1%公共绿地与体育文化混合用地(G/C)27.793.3%市政设施用地(U)3.120.4%公共绿地/开放空间(G1)177.1021.0%道路交通用地(S1)179.2021.2%水体112.3913.3%总计844.78100%28|2-

47、3 土地使用250 500111居住用地(R21)公共绿地/体育文化 公共绿地/开放空间E公交首末站商住混合使用(R/C)混合用地(G/。守道路行政办公用地(C”医疗卫生用地(C5)社会停车场/库(刊商业娱乐主导混合使用(CMI)学校(Rs)特定用途办公主导混合使用(CM2)邻里中心(R22)河流(E”公寓式酒店主导混合使用(CM3J宗教绿化混合用地C刃q地铁及地铁站文化娱乐用地(C3)市政设施用地(S-规划用地界限RJ加油站Q变电所O污水泵站垃圾中转站消防站。会展中心商务会展发展区现状住宅区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29表2-3.3土地使用分类标准比照表国标导则比照说明类别代号类

48、别名称类别代号类别名称中类小 类中类小类R2二类居住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基本一致,导则对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作了 细分。R21住宅用地R21住宅用地R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邻里中心Rsa幼托用地Rsb小学用地Rsc中学用地Rscl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C1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办公用地没有区别C2商业金融业用地CMCM1商业娱乐主导混合使用对应于国标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导则根据城 市设计要求对该类用地进行了细分。具体使 用依从分区导则的规定。CM2办公主导混合使用CM3公寓式酒店主导混合 使用C3文化娱乐用地C3文化娱乐用地导则中央走廊区的文化娱乐用地除适建各类 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外,允许有限制地兼容商

49、 业、办公等使用功能,具体应根据该区更深 化的详细设计来确定。C5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卫生用地没有区别C9其他公共设施 用地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没有区别R/C商住混合用地针对未来城市用地灵活与多样发展要求,导 则引入该类混合用地,允许根据具体发展要 求灵活确定为住宅或商业办公类用地,或为 二者的混合使用用地。具体使用依从分区导 则的规定。G/C公共绿地与体育文化混 合用地导则中特指生态走廊区中的部分用地,这些 用地以公共生态绿地为主,但其中将配置一 定的体育健身或其他必要的文化休闲设施,具体应根据该区更深化的详细设计来确定57道路用地SI道路用地没有区别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社会停车场(

50、库)用地没有区别U市政公用设施U市政公用设施没有区别G1公共绿地G1公共绿地/开放空间导则将广场等开放空间纳入公共绿地/开放 空间体系,对国标S2与G1类用地不做特别的 区分。具体使用依从分区导则的规定。G11公园G1I公园/广场G12街头绿地GI2街头绿地/广场D/C特定用途用地针对兴宁路以南特定用途区,导则引入该类 用地,允许根据城市发展要求灵活确定为特 殊用地或各类公共设施用地。具体使用由城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裁定。E水域E水域没有区别30|2-4开发容量2-4.1 开发密度分区:为凸显东部新城核心区鲜明的都市空间架构和形象,树立分区个性,对核心区实行开发密度分区控制。新城核心区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