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国主导下的碳减排任务对中国是否公平.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609042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1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主导下的碳减排任务对中国是否公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国主导下的碳减排任务对中国是否公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国主导下的碳减排任务对中国是否公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国主导下的碳减排任务对中国是否公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国主导下的碳减排任务对中国是否公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美国主导下的碳减排任务对中国是否公平摘要: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范围气候变暖问题最为恶劣,并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重视。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限制性条约的相继制定及颁布,似乎前景是那么的美好、光明。可是,在字里行间背后的博弈、碰撞、交锋无不暗藏玄机,又不得不令我们重新审视其公平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现下主流的系列减排方案并不利于以中国为首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反而为发展中国家重新提供了制约、抑制发展中国发展的有力条件。一、简要分析 当前,全球减排谈判可划分成以美国为代表、以欧盟为代表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三大集团。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集团涵盖约七十七个

2、发展中国家,其当前的首要任务均是发展国家经济,增强抵御环境恶化的能力。 即使这一点并未受到发达国家的反对、质疑,即声称所谓“没有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遵循一定减排方案”。但通过小组研究发现,美国与欧盟的碳减排方案虽存在差异,但是其方案的深层诉求、目的是相同,即同样基于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实力的考虑。因为,在2阈值的客观条件下,全球总碳排放量为定值(8*108T),故前两大集团(11亿人)虽并未对发展中国家(55亿人)做碳排放总量量强制要求,但事实上已经瓜分了大部分的碳排放量指标(44%),余下留与部分(56%)对于发展国家的并不足够,较多的牺牲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十分不合理。 其次,此次方案并未考虑历

3、史碳排放情况。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前提下,我们不能仅以各国当下碳排放规模来衡量、指定各国未来碳排放指标。排除国家基础建设等高碳排量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仅在1900-2005年期间内,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已达发展中国家7.54倍之多,所以,发达国家有理由、也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提供相应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而非与发展中国家锱铢必争。我认为该方案不仅违背了公平正义原则,也同时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最后,以国别为单位进行碳排放划分显然是不公平的。例如,1900-2050年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碳排放量7.54倍,且发达国家碳排放基数是发展中国

4、家碳排放基数4.8倍。由此,若在该方案规则下,将碳排放量排放权指定为一个稀缺商品,此举无异于种族歧视。更容易想到,该方案若得以实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因碳排量超额而转向发达中国家以高额换取碳排放权,这无疑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小组认为,只有依据”人均累计排放“规则,即在一时段内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均逐年排放碳排放量需趋同,才能做到真正公平正义。二、部分数据分析1.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 图中共76个数据点,包括了欧盟(作为集合样本)、部分代表性发达国家、部分代表性发展中国家。由图一易知,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值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并且结合图二由从

5、时间轴分析,不难得出两点结论:(1)任何国家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某CO2排放高速增长期,如美国1901-1910年增幅5.04%、日本1947-1957年增幅9.89%(2)任何国家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人均碳排放量的高峰期。这充分说明他国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无端指责是不合理,缺乏理性的,更何况碳排放量与国家未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不能不引起重视,需要我们字字斟酌。2.各国历史碳排放量比较 如图,红色字代表中国方面数据。可见,以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法国为代表等高度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是非常惊人的。相比较而言,自1900-2005这105年期间,中国人均累计排放量为24.14tC,仅相当于美国190

6、0-1907区区七年的综合,更不提美国如今更加居高不下的碳排放量。 所以,我认为历史问题是需要重视的,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高度发达国家更应当做出表率,承担更多的责任。3.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其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工业化产物,用于居民生活和交通排放占比较小。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其享受性消费占比较大,更说明发达国家在减排上有着巨大潜力,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要完成巨幅减排可能性及空间都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考虑甚至并未将发展中国家新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设施的缺失、不完善考虑在内。4.部分细节数字”陷阱“从目标减排量看 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数据为例。中

7、国目标为:于2020年每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为2005年40-50%,而美国目标为:于2020年碳排放量总量下降为2050年17%。需要补充的是,过去10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9%,假设美国GDP以略高于该速率(即2%)继续增长,那么15年累计复合增长将为约34.6%。所以结合其目标,美国碳排放强度共减少38 %。转化为单位GDP碳排放量而言,是低于其设置给中国的目标的,且仅仅是中国减排目标的下限。从计算人均累计碳排放量年份看 由上图看,美国自2007年始碳排放量开始下降,而中国自2001年始碳排放量正开始加速增长。所以目标数所规定的,自2007年开始计算,设置为未来碳排放量规划标准显然是

8、不合理的,不利于中国当下国情的。且应当考虑到的是,美国人口仅占据世界人口综述3%-4%,其碳排放量却占据全球碳排放总量25%以上,所以由于基数的不同,我们不能将碳排放量问题简单的一概而论,进行不合理的比例对比。三、结论及建议 对于中国而言,碳排放量近年来持续增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担心、指责。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事实并非所说那么严重、那么不容理解,相反是合乎情理的。小组认为,中国应当协同各国做出努力,一同缓解温室效应,拯救人类自己。但由美国主导的碳减排任务确实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发展中国家是缺乏公平的,相较于美国2001年冠冕堂皇拒绝京都协议书时提出的三条理由:

9、(1)碳减排将损害美国经济(2)京都协议书并未制裁发展中国家(3)气候科学存在不确定性,我认为美国更应反省自身,率先做出表率,体现一个发达国家的国际责任与担当。 对于中国自身,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1)适时开展碳税政策 碳税政策最初于20世纪90年代由部分北欧国家提出,现在于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地得到较好的开展。中国虽然一直没有名称为“碳税的税种,但在以往的税收中已经包含了与环境资源或者碳相关的部分,包括交通燃油、机动车辆、自然资源、污染排放等类别,这些税都可视为“隐形碳税。 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优秀实践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得以应用。(2)改善能源结构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煤炭

10、资源的大量使用,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很大比重。受能源赋存条件及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想要在短期内改变我国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现实的。我国应当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资源丰富,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致力于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从而减少碳排放。(3)加强国际合作 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资金支持,对于推动我国的碳减排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强化我国的碳减排实力。(4)加强节能减排教育 让人们从自身思想上意识到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性,从我做起,齐心协力,共同保护地球。 图片及数据资料参考自1王刚美国与欧盟的碳减排方案分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2高冠龙中国与欧盟、美国碳减排对比分析3知乎:月球人巴黎协议解读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4CCTV面对面栏目:柴静访丁仲礼:什么事公平的减排方案5中国科学D地球科学: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5知乎:影轮m: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巴黎气候大会,学界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和变化作者:吴宗泽、徐天文、谢状锋班级;15法学2班学号:20/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