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分离式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08312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式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编制原则2三、工程概况3四、施工准备5五、主要工程量8六、总体施工思路9九、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1隧道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3xx隧道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1.4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1.5*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试行);1.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1.7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8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1.9瓦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1.10隧道施工工艺手册(试行);1.11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二、编制原则2.1以满足本标段工程施工需要为目的,根据本工程特点合理配置施工班组、机械设备、工程材料等资源。2.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生产,做好工序衔接。2.3突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确保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2.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生产安全。2.5严格执行现行的规范、验标和施工技术手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积极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6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和合同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

3、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三、工程概况xx隧道为分离式隧道,折合单洞长2780m,我标段承建xx隧道进口端施工,右线起讫桩号K44+500-K45+900,长140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44+500-ZK45+880,长1380m,进口为30m路堑式明洞,洞门为削竹式,洞口为级浅埋地段,地质条件较差,采用40m超前大管棚支护,洞内围岩等级为级、级和级围岩,其中级围岩长932m,级围岩长1024m,级围岩长824m。隧道内主要不良地质有岩溶、煤层、瓦斯、采空区及地下水的腐蚀性等。3.1隧道设计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2)隧道设计速度:80km/h;(3)隧道、横通道

4、建筑限界:见下表。隧道及横通道建筑限界项 目净宽(m)净高(m)行车道(m)侧向宽度(m)检修道(m)主洞10.255.03.7520.5+0.750.752紧急停车带13.005.03.7520.5+3.500.752车行横通道4.55.0/人行横通道2.02.5/(4)隧道内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4%。(5)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2% (直线及不设超高段),全线隧道最大超高不大于2%。(6)设计荷载:公路I级。(7)隧道防水: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8;3.2地质条件隧道所在区域地质构造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四川沉降褶带西南部川中褶带、川东褶带。隧道穿越西山背斜、渔口坳断层、唐家

5、坝断层等褶皱、断裂构造。西山背斜:位于玉龙场、兴隆场,中经渔口坳,南至永城太平镇附近向南西倾没,轴向N45E,渔口坳之南转为N20E,轴线向北弯突呈“S”状,轴部由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构成,两翼叠次出露珍珠冲组至上沙溪庙组,两翼不对称,西翼倾角5060,东翼倾角4045,西南端倾角1235,呈箱状,以下沙溪庙组“叶肢介页岩”为表层圈定之构造,长51公里,闭合面积250平方公里,核部被断层破坏,南与新店子背斜呈斜鞍相接。在地表基岩露头上,背斜轴部及附近伴生或派生有次级小构造,如小褶皱、节理、小断层及破碎带等。线路分别在ZK45+430、K45+435附近穿越背斜轴面,隧道走向于背斜轴线近

6、似正交。渔口坳断层:位于西山背斜核部,北起马槽沟、中经渔口坳,南至白家沟附近,长16公里,走向N4045E,倾向南东,倾角3062,断于嘉陵江组与须家河组内,断距1472米,最大可达134米,大足玉龙禅乐寺附近形迹清楚,断距上下盘均有牵引褶曲、断层角砾岩和擦痕,为压性逆断层。路线在ZK45+600、K45+630附近穿越断层,地表位于须家河组一段与二段中,地表断层带形成砂岩陡崖,其两侧底层岩性、产状有明显差异,裂隙特别发育,并将岩体切割成网格状。断层带内,岩石产状紊乱,岩体破碎,深部砂岩呈球形风化。在断层两盘岩石中均具有明显的牵引现象,伴生有羽状排列的张、剪节理。隧道附近断层上盘产状14515

7、01220;下盘产状为325330289。该高角度压扭性逆冲断层属于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生成,为死断层,不会诱发地震。唐家坝断层:位于西山背斜西翼,北起梁家湾南至白纸场,长5.5公里,走向N25E,倾向北西,倾角3570不等,断于须家河组至下沙溪庙组间,断距143238米,断层上盘有牵引褶区,下盘有断层角砾岩,南段被北西向横断层错断,为压扭性逆断层。距离隧道进口约为5001000m,对隧道影响较小。3.3气象条件大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冬暖、春早、秋雨、湿度大、云雾多等特点,最高年平均温度29.9,最低年平均温度18.7,历年极端气温41.7,最低气温-4.0,

8、无霜期达300余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98.7mm,最多年降雨量1614.8mm,最少年降雨量941.4mm。历年最大风速17m/s,常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雾日27.4天,最多49天,最少10天。3.4水文条件隧址区位于涪江南岸,涪江为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测区北侧的常年性河流为淮远河,由南向北发育,为嘉陵江的二、三级支流。淮远河:源于玉龙坳口,古称沙河,发源于县境南部巴岳山玉龙镇的白纸场,经玉龙、拾万、万古、雍溪向东北流入铜梁县,入小安溪后注入涪江。流域左岸属丘陵区,右岸为低山区,沿河多平坝,淮远河总流域面积534.8平方公里,河长72.6公里。小安溪:又名临渡河,发源于永川市巴岳山东麓永兴乡

9、白龙洞,流经永川、大足、铜梁、合川,在距涪江汇嘉陵江的河口以上3公里处汇入涪江。小安溪河长170公里,流域面积17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8亿立方米。淮远河、小安溪河构成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径流排泄通道,同时构成隧道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内水系受地形地貌及地层性控制,发育的河流、溪沟大多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发育,地表水系具树枝状水系和羽毛状水系特征。隧址区内地表水系多呈树枝状,次有羽毛状。隧道进口前缘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山湾,其下为兰家湾煤矿的井口;山湾中发育由南向北的季节性溪沟,溪沟长约1Km,溪沟两侧地形坡度较小。勘察时铜梁段溪沟中有少量地表水流,流量约为0.11.0L/

10、S,隧道铜梁端位于季节性溪沟的左侧谷坡中上部,地形总体北倾斜,南高北低。地形坡度约为520,表层局部为第四系粘土覆盖。隧道永川端位于向南东侧倾斜的山湾,隧道南西侧为狮子山煤矿;隧道东、西侧发育由北西向南东的季节性冲沟,汇入到东西发育的溪沟中,溪沟构成隧道永川端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最低侵蚀基准面。隧道区位于斜坡地段,有利于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径流排泄,不利于地下水的汇聚。3.5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工程场地较稳定。五、主要工程量表1 主要工程数量表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工程数量明

11、洞C25钢筋砼拱墙322mC25钢筋砼仰拱254m洞口工程挖方挖土方5873m挖石方3795m边仰坡防护HPB235钢筋网3807kg22普通砂浆锚杆3051m挂三维网植草240洞顶回填洞顶土方回填870m洞顶粘土隔水层74mM7.5浆砌片石442m洞身工程洞身开挖围岩 开挖28710m围岩 开挖128139m围岩开挖106187m初期支护C20喷砼12029mC20防腐气密喷砼3846m22药卷锚杆85104m25中空注浆锚杆124218m6.5钢筋网151437 kg二次衬砌C25防水砼拱墙21196mC25防水砼仰拱9183mC25气密性防水砼拱墙4850mC25气密性防水砼仰拱2435

12、mHRB335钢筋1067040kgHPB235钢筋69749kg主洞路面工程10cm厚阻燃沥青面层2119526cm厚C35砼路面板21195C20砼基层3483mC15砼仰拱回填15799mHPB235钢筋2408kgHRB335钢筋7056kg装饰工程厚型防火涂料53622阻燃性外墙涂料37098防排水工程350g/无纺布752921.2mm厚EVA防水板7145250软式透水管8154m10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纵向5726m100HDPE双壁波纹管(横向)1156m六、总体施工思路6.1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指导施工,采用无轨运输方式。根据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要求配备施工机械,组织实施开挖、

13、喷锚、二次衬砌、砼路面四条机械化作业线,实现主要工序机械化作业,充分发挥大型机械设备的优势。6.2隧道级围岩采用留核心土的台阶法开挖,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采用凿岩机钻眼,光面爆破。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抑制围岩变形;喷射砼采用湿喷技术;仰拱、铺底先于二衬施工,防止基底弱化。6.3采用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至弃土场。6.4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专项方案,进行日常的测点埋设、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和仪器保养等工作;施工中采取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对隧道开挖前方围岩特性、富水带、瓦斯段等不良地质进行探测和预报,根据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措施

14、和施工方法。6.5防水层施工采用专用防水层作业台架,无钉铺设法施工。防水板的接缝采用热合法,自动热合机进行双缝焊接,确保施工质量。6.6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液压钢模衬砌台车,搅拌式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插入式振动棒和附着式振动器振捣的施工工艺,确保二次衬砌内实外美。6.7实行通风、降尘、净毒综合治理与个人防护相结合的方法,改善洞内作业环境,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对职工身心的伤害。通风方式采用轴式射流风机通风。6.8施工基本原则6.8.2保护围岩将围岩看作承力结构的一部分,有效地控制对遗留围岩的损伤和松弛。对硬质围岩而言,施工过程不损伤或少损伤遗留围岩的固有支护能力,通过机械开

15、挖技术、光面和控制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对软弱破碎围岩而言,通过各种方法增强围岩的支护能力,采用支护、加固或预加固技术以及各种辅助施工技术等增强围岩的自支撑能力。6.8.2内实外美内实外美主要决定于隧道初期支护和衬砌的施工质量。内实是隧道初期支护和衬砌应当具有在使用期间内的强度、耐久性、实用性和可靠性外,要切实做到衬砌混凝土密实、喷射混凝土密实、喷混凝土与围岩密实、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密实。外美是要做好混凝土的配比、运输、浇注、振捣、养生、拆模等工序,提高模板刚度和光滑度,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6.8.3重视环境重视环境有内部、外部环境之分,内部环境是指施工作业环境,外部环境是指对周边环

16、境的影响;施工中以控制钻爆、排水、通风、洒水降尘、喷射混凝土、机械尾气等为重点,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以弃砟处理、注浆堵水等为重点,减少对施工周边环境的影响。6.8.4动态施工以监控测量和超前地质预报为手段,及时反馈围岩和支护的变化,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采用地震波探测仪、红外探水、超前钻孔、地质雷达等多种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及环境判释,掌握隧道前方地质条件,查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再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资料、监控测量资料及科研阶段成果、对设计文件进行确认、评价,当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或异常时,对结构支护体系、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进行调整和优化。6.9施工指导原则严格按照“管超前、短进尺、弱爆

17、破、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组织施工,以“安全生产”为核心,强化配置“超前地质预报”、“开挖钻爆”、“通风排烟”、“装碴运输”、“锚喷支护”、“防水衬砌”几条机械化作业线。以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配套和技术手段为基础;以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为手段,在级围岩地段突出一个“快”字,在、级围岩及断层、岩爆、软岩大变形、浅埋等不良地质情况施工地段,做到一个“稳”字,确保工期、质量、安全、效率各项目标的实现。针对本标段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多变,独头掘进距离较长、出碴及通风难度较大,多作业面交叉、施工干扰大等工程特点,我们将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施工中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确保该工程

18、能够“优质、高效、安全”完成。七、超前地质预报方案7.1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7.1.1进一步查明前期没有探明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而指导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7.1.2降低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保证隧道施工安全;7.1.3为隧道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基础资料,使隧道设计施工更科学、安全和快捷;7.1.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为隧道长期安全运营提供基础资料。7.2超前地质预报方案7.2.1地面调查:对隧道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进行进一步的全面核查。7.2.2地质编录:对隧道全段进行地质编录。7.2.3 TSP超前探测:断层发育地段、节理密集带、不整合接触

19、带以及岩性接触带处进行重点探测。7.2.4红外线探测仪超前探测:采用红外线探测仪超前探测,对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及岩性界面处进行重点探测地下水发育情况,宏观地掌握掌子面前方短距离的富水情况。7.2.5地质分析:对全隧道进行地质编录,记录现场揭露的地质信息,并综合上述各种探测方法获得的地质信息,通过综合分析,预测预报前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7.3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方法、操作要点7.3.1地面调查7.3.1.1调查目的及调查范围核对勘测资料,掌握隧道所在地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为隧道内地质预报提供方向性的依据。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隧道工程地质图,调查范围主要为隧道中线两

20、侧各12.5km的(陆地部分)范围。7.3.1.2调查内容地层岩性主要调查地层的地质时代、岩层厚度、层间结合程度、岩层产状、岩性、岩石硬度、风化程度等。地质构造主要调查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特征。断层的产状、性质、破碎带宽度、破碎带的成分、破碎带的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质、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的起伏情况,节理裂隙的组合状况。7.3.1.3不良地质主要调查隧址断层的性质、规模、以及对隧道的影响。7.3.1.4地下水的特征调查隧道范围内的泉水、井水、水塘、水库、沟水、河水及其水量、水文、水质的变化等。7.3.2地质编录7.3.2.1编录内容核对包括地层岩性

21、、断层构造等在内的主要地质界线在隧道洞身的实际位置;进一步确定各断层带以及主、次断层(包括影响带)的位置、产状,断层带的物质组成、宽度、富水程度及工程性质。对洞壁岩体主要结构面(断层、层理及节理、裂隙等)进行定性及定量统计量测,查明主要结构面的产状、性质、延伸长度、张开宽度、粗糙程度、蚀变情况、密度、地下水及充填情况等,并分析优势结构面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塌方地段,应记录塌方的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对岩体受构造影响程度、节理发育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富水程度及围岩稳定状态等进行详细编录,据此对围岩级别及其他地质参数进行修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支护、衬砌或

22、超前加固措施意见。对重点地段,如断层、节理密集带、岩性接触带、地下水富集带、掌子面地质情况与原设计地质条件出入较大等重点地段,除地质编录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地质调绘和测试。对地下水发育地段,应描述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态、水量、水压、水温、颜色及泥砂含量,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涌水量较大的地段,必要时进行长期观测;并取样分析,判定地下水对结构材料的腐蚀性。7.3.2.2围岩稳定性评价和预报根据地质编录得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等,判定围岩完整性和围岩分级,结合勘察和地质调查取得的地质资料预测隧道前方地质情况。7.3.2.3资料提交每循环开挖后对拱顶、掌子面和左右边

23、墙进行地质编录,必要时进行数码摄像。编录的原始记录、图、表当天整理(绘制)。施工一定距离后,作出分段完善的地质展示图和总结。7.3.2.4使用的仪器主要仪器设备为:TSP202/203、瞬变电磁仪、红外线探测仪以及摄像机、计算机。7.3.3采用物探方法的施工超前地质预报7.3.3.1 TSP超前地质预报TSP探测距离为250500m(硬岩300500m,甚至更远;软岩250400m),有效解释距离为150m。为提高预报准确度和精度,xx隧道采取重叠式预报,每开挖100m150m预报一次,重叠部分(不小于20m)对比分析,每次探测结果与开挖揭示情况对比分析。7.3.3.2预报方法原理TSP的排布

24、方式如下图所示,炮点与接收器均在隧道侧墙。由微型爆破引发的地震波信号分别沿不同的路径以直达波和反射波的形式到达接收器,与直达波相比反射波需要的传播时间较长。TSP地震数据处理时由测得的从震源直达接收器的纵波传播时间换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Vp。TSP测量原理图Vp=式中:X1爆破孔与接收器的距离(m);T1直达波的传播时间(s)。已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可以通过测得反射波转播的时间推导出反射界面与接收器的距离以及与隧道断面的距离。整个推导过程可由下式导出: T2 =式中:T2反射波传播时间(s); X2爆破孔与反射界面的距离(m); X3接收器与反射界面的距离(m)。准备判定反射截面的前提是通过某种

25、方式将反射波从含有直达波和其他的干扰信号的总体混合信号中清除的分离出来。与直达波相比,反射波的振幅非常小,一方面取决于反射界面与接收器的距离,另一方面取决于地震波在反射面的反射系数。反射系数的定义如下: R = 式中:反射界面内外侧的岩石密度; 反射界面内外侧的地震波传播速度(m/s)。由上式可以看出,反射系数的大小直接与界面量测的对比度有关,即地震波传播速度差别越大,则反射系数也越大。对于球面波而言,地震波振幅还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成反比衰减。综上所述,有关反射波振幅与直达波振幅的比值可以用下式表示: =R隧道地震预报在隧道掌子面附近的排布方法有多种,通常将炮点与接收器均放在侧墙的排布方式称T

26、SP法,而将炮点在掌子面接收器在侧墙的排布方式称VSP法。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大部分仪器都有其自身的现场布置方法,通常是由仪器自身软件决定的。如TSP202、TSP203有其自身固定的布置方法。7.3.3.3设备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记录单元:12道,24位A/D转换,采样间隔62.5s和125s,最大记录长度为1808.5ms,动态范围120dB。接收器(检波器):三分量加速度地震检波器,灵敏度为1000mV/g5%,频率范围为0.55000Hz,共振频率9000Hz,横向灵敏度1%,操作温度065。TSPwin软件:数据采集和处理集于一体。测线布置:接收器孔位置:在隧道边墙

27、(面对掌子面),距离掌子面大约50m。数量:2个,隧道左、右边墙各一个。直径:43-45mm/孔深2m。布置:沿轴径向,用环氧树脂固结,向上倾斜10左右。高度:离地面1m。炮孔:位置:在隧道的右边墙。第一个炮孔离接收器16m,其余炮孔间距为1.5m。数量:24个直径:38mm/孔深1.5m。布置:沿轴径向,向下倾斜10-20(激发时水封填炮孔)。高度:离地面约1m。7.3.3.4数据采集与分析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分为洞内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处理两大部分:洞内数据采集洞内数据采集主要由接收器、数据记录设备以及起爆设备三部分组成。洞内数据采集包括打接收器孔、爆破孔、埋置接收器管、连接接收信号

28、仪器、放炮接收信号等过程。钻接收器孔。钻爆破孔。埋置接收器管:将环氧树脂放入接收器孔中, 然后将接收器管旋转插入孔内,15分钟后环氧树脂、接收器管与周围岩体就能很好地粘结在一起。装药:每爆破孔装药量大约75g(岩石2#乳化炸药),根据围岩软硬完整破碎程度与距接收器位置的远近而不同。联线:将设备各组件及爆破导火线联接好;放炮、接收信号。拆线、清理设备。7.3.3.5室内计算机分析处理采集的TSP数据,通过TSPwin软件进行处理。TSPwin软件处理流程包括11个主要步骤,即:数据设置带通滤波初至拾取拾取处理炮能量均衡Q估计反射波提取P-S波分离速度分析深度偏移提取反射层。通过速度分析,可以将反

29、射信号的传播时间转换为距离(深度),可以用与隧道轴的交角及隧道工作面的距离来确定反射层所对应的地质界面的空间位置,并根据反射波的组合特征及其动力学特征解释地质体质。 通过TSPwin软件处理,可以获得P波、SH波、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提取的反射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各反射层能量大小等成果,以及反射层在探测范围内的2D或3D空间分布3)、提交资料室内分析处理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并可提交正式成果报告,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工作概况探测的方法、设备及原理测线布置对测试结果的初步分析结论TSP报告中应附的成果图表:a.现场数据记录表b.岩石参数曲线图(横坐标为里程)c.二维结果图(横坐标为

30、里程)d.岩石参数表e.预计预报范围预计采用TSP预报的具体思路以设计图中标明的以及实际开挖发现的而设计图中没有提及的不良地质地段和不良地质体进行连续重叠式预报,重叠长度不小于20米。7.3.4红外线探水7.3.4.1基本原理在隧道中,围岩每时每刻都在向外部发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辐射场有密度、能量、方向等信息,岩层在向外部发射红外辐射的同时,必然会把它内部的地质信息传递出来。干燥无水的地层和含水地层发射强度不同的红外辐射,红外线探水仪通过接收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围岩红外辐射场的变化值来确定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是否有隐伏的含水体。7.3.4.2现场数据采集在施工隧道的隧顶和

31、两侧边墙的中部各布置一条测线,5m点距,发现异常后加密测点,并初步分析异常的可能原因,如因喷浆、照明灯等干扰影响应予以删除,并重测。 在掌子面上均匀布置9个测点,发现异常后加密测点,并初步分析异常的可能原因,如因喷浆、放炮、照明灯等干扰影响应予删除,并重测。每次探测应对岩体裂隙发育情况和隧道壁渗水情况进行详细记录。7.3.4.3资料整理探测完成后应提供红外探测预报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概况、地质解译结果、掌子面探测数据图、左右边墙及拱顶等测线的探测曲线图等。7.3.4.4红外线探水的探测范围红外探测每循环可探测30m,为提高预报准确度和精度,采取重叠式预报,两次探测应重复5m。7.3.5超前地质

32、预报的质量、安全、进度保证措施7.3.5.1超前地质预报的质量保证措施在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所制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严格技术交底,做到目的明确、清晰地开展预报工作,使预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切实保证预报的精度和质量。各种方法的质量保证措施如下:地质素描在每炮后应及时进行,对掌子面、边墙、拱顶及底板围岩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描述要真实贴切,并辅以适当的图形、图片。在开挖够60m后,及时对素描资料进行汇总,并形成展示图。TSP超前探测前应对炮孔及接收器、孔进行测量,其参数应严格满足设计要求;接收器套管安装要耦合完好,尤其是前端口;检测噪音在低于-78d

33、B时方可接收数据,接收时要保持检测噪音处于最安静的状态,接收到的信号要求初值明显;xx隧道为曲线隧道。所以,预报的终点不能偏离隧道中线30m。红外探测前应对探测范围内的正常场强值进行测量,然后再布置测点。为保证探测质量,宜选在出完碴后测量放线时段进行探测。在探测时,应尽量避开一些高(低)能热源场(如照明灯、空压机、通风风管口等)。发现突变探测值时,应重复探测,此外还要在该探点外围再试探几个点,以确认正确性。需要加密的应加密,加密的探测值写在备注中。在各项现场采集工作结束后,内业数据分析、处理以及报告编写应及时,成果报告应有编制、复审核。成果报告及时提交给指挥部及施工单位,做到信息化施工。把预报

34、、检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进行比对,不断总结,调整各种参数、方案组合等,对预报做出修正,提高准确性。7.3.5.2超前地质预报的安全保证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局、公司的有关施工规范和安全技术规则,对预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领导挂帅,全员参加,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并贯穿预报全过程。7.3.5.3超前地质预报的进度保证措施为了保证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要达到所有通过物探手段进行的预报资料将在现场采集数据完毕后12小时内提供阶段成果报告,当采集的数据在进行室内处理时

35、,发现重大异常,我们将及时的提供口头报告,以便现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所有通过物探手段进行预报的现场数据采集工作(打设接受器孔),都将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7.3.5.4超前地质预报与隧道施工的衔接与配合正常施工进度的衔接和配合在正常施工进度的情况下,作到地质人员每一循环响炮后30分钟内到达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通过物探手段进行预报的现场数据采集工作(需要施工作业队配合的部分)将在预报里程到达前30m给施工队下发技术交底,确保数据采集及时和不耽误施工队的作业时间。施工方案调整时的衔接和配合当施工方案调整时,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也将紧随新的施工方案调整,当好“先锋”。在必要时采取地质

36、人员24小时洞内值班制度。确保施工安全。7.3.6成果资料编制内容及要求7.3.6.1阶段成果资料即时报告:当地质工程师发现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即刻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工区和项目部报告,并积极参与不良地质地段工程措施的研究,并从地质角度提出意见。日常报告:当每次完成地质预报工作后,应在规定时间向工区和项目部提供相应资料。7.3.6.2竣工资料在全部超前预报工作完成后三个月内编写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总体报告并提交给总承包和项目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总体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地质纵断面图地质展示图(1:200);TSP203超前地质探测报告;红外线探水报告;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超前探测的报告。7.3.7

37、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制度超前预报单位应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成立超前预报组织机构,配备专业预报人员和预报仪器设备,预报仪器设备的性能、精度及效率应能满足预报和工期的要求。7.3.7.1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的审批;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可根据现场超前预报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调整后的实施方案应报请建设单位批准。7.3.7.2实施方案的技术交底超前预报单位实施超前预报前(除地质编录等不需要施工单位配合的外),应编制技术交底。7.3.7.3超前地质预报的作业施工单位接到超前预报技术交底后,应根据交底要求,安排预报作业时间及作业工作面,监理单位应做好现场的协调及督促工作。7.3.7.4资料编

38、制超前预报成果资料编制,地质编录每20米报送一次,其它预报在现场预报工作完成后,24小时内将当次预报成果报送总承包、项目部及监理单位,为保证资料报送的及时性,有条件时可采用电子文档报送的形式。超前预报单位应做好预报验证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每月编写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阶段性报告并提交总承包、项目部及监理单位。7.3.8地质预报成果的验证及技术总结7.3.8.2地质预报成果验证每一阶段性地质预报工作结束后,必须认真编写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阶段性报告,在隧道掘进过程中,由地质工程师与之核对,以检验实际效果,用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施。7.3.8.2地质预报技术总结要求必须根据规范、规程等要求,在阶段性报告的基础上,对地质预报工作进行技术总结,以便指导下一阶段施工及以后的工程施工。总结分为阶段性和完工总结。技术总结由地质预报项目负责人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