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化背景下沉浸式文化体验中的视觉设计研究_疏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9832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背景下沉浸式文化体验中的视觉设计研究_疏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字化背景下沉浸式文化体验中的视觉设计研究_疏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字化背景下沉浸式文化体验中的视觉设计研究_疏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数字化背景下沉浸式文化体验中的视觉设计研究疏 梅 1,周荣庭2(1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合肥 2 3 0 0 2 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合肥 2 3 0 0 2 6)摘 要:本文概述了K a m u yL u m i n a沉浸式夜游在商业、社会文化及区域文化方面的影响,并以感质理论的观点分析其在沉浸式文化体验中的视觉设计方法;最后提出我国沉浸式夜游视觉设计应提取最富有文化价值的元素进行形意兼备的再设计,构建具有中式美感的视觉空间,推动文化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关键词:沉浸式文化体验;沉浸式夜游;感质理论;视觉设计;体验设计中图分类号:J5 0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2、号:2 0 9 5 9 6 9 9(2 0 2 2)0 6 0 1 0 9 0 40 引言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提升,文化旅游成为人们的新风尚,文旅活动不仅要满足提高人们旅游活动质量的需要,更要承担起传播文化、为大众赋予文化新体验的作用。传统文旅活动以静态展示为主,单一的展示形式让文化与公众之间存在距离感,传播效率低,且难以引起共鸣,无法满足公众对深度互动体验的需求。1 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1.1 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概念内涵本文对“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的概念界定主要指线下的依靠数字技术及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交叉的数字化夜游模式。沉浸感是通过使人专注于当前的目标情境,忘记现实世界情境

3、,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是正、负情绪强烈交替的过程4。在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文旅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可以理解为观众高度关注与各类信息的“对话”1,通过感官及行为的交互作用塑造知觉、情感和思维体验,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体验。1.2 沉浸式夜游文化体验项目近年来,“夜游”和“沉浸式”文旅项目得到了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沉浸感的实现提供更为丰富的手段,沉浸式夜游将会逐渐成为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和文旅消费的热点和亮点。越来越多的文旅企业,将具有设计感的数字技术与当地本土文化融合,注重传统文化的转化与输出,设计一批优秀的夜游项目。但是,当前依然有不少项目的设计与文化脱节,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利用技术为游

4、客创造新鲜的感官刺激上,导致游客的认知活动失焦与情感体验缺失。因此,研究颇具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感交流1,成为沉浸式夜游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也能够推动文化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进而实现文化增值,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2 基于沉浸式文化体验的视觉设计2.1 基于沉浸式文化体验的视觉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中,视觉是游客获得信息最直观有效的途径。视觉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符号、图形和图像等将形象和想象进行转换和关联,完成信息的表达,是创造沉浸感的关键。科技的支持推动了视觉设计的多维度发展,加入动画及声音元素的动态设计,符合当下人们对动态图

5、形、影像形式的偏第3 7卷 第6期2 0 2 2年1 2月 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3 7N o.6D c e.2 0 2 2收稿日期:2 0 2 2 0 8 2 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 7 B XW 0 3 4)作者简介:疏 梅(1 9 8 1),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好,视觉体验更富吸引力,推动游客与作品的良性互动。视觉设计发展的又一趋势是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发展,尤其是跨媒体表现,在符合基本设计规则的基础上,整合不同形状的元素,结合

6、形成三维空间的有机整体。沉浸文化体验的视觉设计包含了景观环境设计、灯光、视频投影、道具设计等视觉元素的设计与整合。2.2 感质理论应用于沉浸式文化体验的视觉设计感质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将感官与经验意识相联系。沉浸式文化体验的视觉设计主要为视觉环境设计。视觉环境通过造型、材质的精美展现其品质,通过与游客的互动传递生活观念,通过蕴含的文化意义来实现情感化表达,完成差异化体验。感质理论对于视觉环境的构建、互动体验的形成、精神意义的表达都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实现视觉环境主题的深化,设计共鸣的提升,情感体验的增强。视觉环境的构建:精致美好的形象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给人以良好的情感体验。视觉环境以形象造型的形式

7、传达其文化内涵和美学要求。以感质理论为基础,从视觉环境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根据美感、魅力、创意、精致、工学五要素,构建优美视觉环境,为游客带来愉悦的美学感受,激发游客了解项目的欲望。互动体验的形成: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动态影像与游客实现视觉交互,通过互动使得游客与作品或他人实现情感的交流,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情感沟通、游客参与等三个方面。感质理论传递机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游客与视觉环境互动交流中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向游客传递美好的感受。精神意义的表达: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唤起用户记忆来实现情感满足。人与物产生情感联结的要素是记忆,记忆是人们把日常获得的信息编码加工,转变成符号后储存在

8、大脑内部的过程。在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的视觉设计中引入感质理论,有助于游客借助知识编码的流程中实现识记,在经验匹配下确认所传达的信息,进而唤起以往的清晰记忆,与项目创建情感联系,表达项目的精神意义。3 K a m u yL u m i n a沉浸式夜游的背景与影响 北海道是阿依努人的故土,在明治维新以来的北海道开发进程中,阿伊努族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面对阿伊努人口和文化接近灭绝以及民族保护意识的觉醒,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用于研究和保护阿伊努文化。北海道的阿寒湖地区,因其古老的森林、原始的火山口湖和温泉而闻名,也是日本为数不多致力于保护、振兴和延续阿伊努文化的社区2。自2 0 1 9年起

9、,M o m e n tF a c t o r y团队与阿伊努社区合作开发以阿伊努文化和阿寒湖自然资源为主题的“KAMUYL UM I NA”夜游项目,以火山、森林和湖泊的壮丽景观为背景,引入一贯的将环境与数字技术、沉浸式声音和投影映射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使K a m u yL u m i n a夜游项目不仅成为维系地区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符号,促进文化与公众的双向传播与交流,对于提升地区公众对地域的认同,推动阿寒湖当地旅游经济,振兴阿伊努民族文化均具有积极意义。4 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中视觉设计案例解析 以K a m u yL u m i n a为例 4.1 视觉环境的构建 阿寒湖及阿依努文化元素的

10、提炼与视觉化创新视觉环境的构建,主要通过对特定现象的模拟再现与象征两种方式实现:模拟再现体现在影像及装置、景观环境方面,对色彩、质感、造型、线条、纹饰作细节处理,在物质层面上进行营造,赋予物境特征与意义;象征则是在精神层面上进行的营造,包含用户习惯、生活方式、观念等无形精神层面,使沉浸式夜游蕴含故事性、文化性等特征。4.1.1 兼顾品质与兴趣的文化主题定位K a m u yL u m i n a夜游的主题定位兼顾公众兴趣点与文化主题的品质感,为文化元素的视觉化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K a m u yL u m i n a意为失落的神威,阿伊努原住民,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善于

11、制作具有独特图案的刺绣、木雕等工艺品,相信k a m u y时刻守护着自己。团队设计之初就对基地和即将创造的故事原型进行大量调研,从内容策划到声音制作都与阿伊努人充分合作,基于游客的探险欲望,及对自然的向往,结合影像、光、音响技术,将阿伊努人长期传承下来的故事作为体验内容进行再现,从而呈现美丽的阿依努神话幻境,吸引着游客前往探索。感质理论中对于是否具有魅力的评价在于“能否传达文化内涵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根据心流理论,实现沉浸的体验的主题需要具备娱乐性、教育011 景德镇学院学报 2 0 2 2年第6期性、逃避性和审美性,改变受众的现实感,同时受众自身的兴趣、需求等内部因素也对体验的形成有着深

12、远的影响,通过前期调研选择游客感兴趣的主题,能够增加游客的期望值,促使他们加入活动,并且有目的的将注意力具体分配到某些特定信息,从而增进沉浸感的获得和对内容的解读。4.1.2 形意结合的文化元素设计设计团队结合阿寒湖地区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提炼再设计,营造整体氛围与基调。结合感质理论的观念从两方面进行设计呈现:从人或自然物体的原型中寻求灵感,包括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模拟和转换3;对历史文化元素及社会符号进行模拟,例如从生活习俗、民族文化、传统器具等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要素。4.1.2.1 由像及物 当地自然资源与阿依努文化元素的提炼再设计在“海藻球的讯息”一幕中,用于传递信息的球形灯模仿

13、m a r i m o的外观造型,阿依努神话中M a r i-m o是不畏磨难精神的象征,传达神谕的灯则采用m a r i m o的外形设计不仅贴合主题,也让视觉形象在保留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更具个性与创造力。项目中具有互动功能的手杖,根据阿伊努人在穿越山脉和森林时使用的传统手杖的原型进行设计,表面镂空的花纹模拟出树干的表皮肌理,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思考。从形的层面提炼元素,可归纳为对其造型纹饰、色彩及配色的提炼,截取文化造型中的部分要素,提取其精髓或趣味所在或是针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元素之间的解构重组,再融入代表主观思想、精神情感的“意”,通过明喻、暗喻、借喻等手法,充分挖掘设计对象的文化内涵

14、和审美特征,让作品被赋予深刻的情感价值。4.1.2.2 由意及物 阿依努神话幻境的塑造K a m u yL u m i n a利用黑夜作为背景,采用娱乐化、普适化的文化态度和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对梦想世界进行建构,设计出虚幻抽象,又深邃含蓄的场景。K a m u yL u m i n a沿途有着取材自神话的动物精灵和神秘的发光植物;场景结合投影和蓝色绿色的灯光,营造出包罗万象的魔幻感;投影的映射将树干变成事件展开的屏幕;L E D照明将树叶变成通往众神世界的梦幻般的脉动门槛,伴随着空灵的配乐,带领人们进入充满冒险和魔幻的“架空世界”,完全沉浸在奇幻的体验中。激光投射在树叶、树干与流水之上,营造星

15、星落在身旁的奇幻之感,让游客仿佛置身于不同时空。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幻想进行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演示,以空间气氛虚实变化刺激观者的视觉,利用视错觉原理营造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梦幻,将观者从日常现实的琐碎中分离出来,进入另一种近乎魔幻的状态,获得的新颖的感官体验、行为体验、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4.2 视觉环境互动体验的形成 阿寒湖及阿依努文化的情境模拟与互动体验从情境模拟与互动体验等特性入手,在视觉环境形态的共同作用下,再现情境或故事的设计方法。需要设计者在形似与神似间进行把握,并将重点放在视觉环境情境氛围的营造以及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实现上,调动游客的情感和情绪,让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4.2

16、.1 基于增强现实的视觉环境设计虽然景观环境是视觉性的元素,但承载着这些信息的环境,通过五感增强游客的体验。为避免破坏自然景观,项目中投影仪和布线等设备被树叶和树木伪装,所有永久性装置被移除;为唤起游客对森林的记忆,沿途树根纵横交错的步行道被原样保留;引导游客穿过黑暗森林的手杖中播放的音乐也是由阿依努人用传统乐器所演奏;夜间黑夜的底色营造了园区内外及不同序列之间的间隔,光赋予空间以属性的变化,将整个空间及置身其间的人和物染色、定调;功能性照明、光影照明、装置灯光与数字影视艺术的高度融合,基于独特的地形和景观,穿过森林和泥火山的光混合着地下火山气体的烟雾形成神奇的视觉感受。设计团队努力创造自然风

17、景与数字风景并置的环境,具体设施按文化与场地的相关性与匹配度,依据地理、气候、动植物群落等自然条件融入其中,让天上的星星、湖面的微风、森林的芬芳与数字世界融合,营造完整的梦幻空间,五感互相渗透互相联系,辅助游客进入与自然交流的迷狂状态之中5。4.2.2 注重情感化交流的视觉叙事设计沉浸式夜游中以叙事手法制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主要包含主题化故事构建,利用参观者的移情效应将观者作为故事主角的设计手法,以及艺术、科技与工程的可视化技术实现。以叙事和符号学为基础,策划情节设计、审美特征和人物性格,把握叙事故事技巧的层次,与游客产生共鸣。K a m u yL u-m i n a的故事共分9个章节:入

18、口 守护神猫头鹰信使松鸦逃跑的鹿球藻天堂神圣之窗1112 0 2 2年第6期 疏 梅,周荣庭:数字化背景下沉浸式文化体验中的视觉设计研究 神灵警告祈求神灵万物归来。在“守护神猫头鹰”和“信使松鸦”章节,激光将动物形象投射到树干,游客看到猫头鹰高高站在树上与松鸦说着话,活泼的精灵在灌木中跑动;“逃跑的鹿”一幕中,鹿在人类的剑雨中四散奔逃,动态影像和声音表现贪婪的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球藻天堂”黑暗中闪烁的m a r i m o传递着神谕;“神圣之窗”和“警告”章节中,神的警告穿越蓝色的时空之门,博克的火山泥盆变成愤怒的众神翻腾的领域,树林变成通往众神世界的梦幻般的脉动门槛;神祇的训诫在红色和蓝

19、色的激光波中呼啸而过,讲述着贪婪的人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在“祈求神灵”和“万物归来”章节中,游客齐心协力持节奏棒敲击土地,奔跑的鹿从眼前林间疾跃而过,动物回归森林的画面与真实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森林恢复从前的生机勃勃,由此带出提醒人类需与自然和平共生的意涵。游客参与冒险活动,寻找神明的力量,召唤动物回到森林,游客的角色就如同古代阿伊努民族一般,感受古代祭祀的神秘与大自然的美妙。注重情感化交流的视觉叙事设计,增强游客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促进个体精神与文化的交流,加深受众对媒介、形式背后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4.3 视觉环境文化意境的营造 阿依努文化与日式美学精神的塑造意境的交互设计往往需要深厚

20、的文化背景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营造令人无限遐思回味绵长的境界,关键在于视觉环境的物质属性与精神价值的结合是否相得益彰。4.3.1 尊重阿依努文化母题的世界观设计K a m u yL u m i n a以阿伊努民族文化为母题,向人们传达尊重和与自然共存的理念,主题形象与场景设计均参考日本阿伊努民族服饰纹样及宗教图腾的美学元素,为体现阿依努世界观中自然的重要性,在降雨期间,活动也会继续进行且不使用雨伞;为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长廊的生态环境,区域不安装固定照明设备;在最后一幕受众齐心随节奏用力以节奏棒敲击土地,把消失的动物重新唤回森林,由此寓意人类需与自然和平共生的意义。设计者正是通过尊重阿伊努民族文

21、化的母题,充分营造文化意境与人的情感进行交互,让游客体会阿伊努文化的哲学中“共存”的意义,进而触动游客心灵和精神境界的感动与升华。4.3.2 注重日式美学精神的意境营造“侘寂美学”是日本传统美学,空间偏向阴翳,色彩钟情于淡雅,材质迷恋于自然,装饰倾向于古朴,美学特色在于尊重和照顾物品或环境,也意味着心灵的返璞归真。K a m u yL u m i n a夜游路线中步行道未铺砌且不平坦,且与树根纵横交错,这应和日式侘寂美学中推崇的粗糙、自然,在尊重自然法则的同时呈现生态保护意识的观念。穿过森林深处和喷出泥浆的泥火山的光线和来自地下的火山气体的烟雾,加之内敛的色彩及光线柔和的空间层次,刻意营造整体

22、氛围的朦胧感,有助于模糊空间形态的边缘和棱角,在稳定夜游空间调度之美的同时,也具有弱化边界线存在感的美学效用。侘寂美学观念万物平等的境界,与阿依努哲学中以人与生态自然和谐为基本立场的理念不谋而合。设计团队在对阿寒湖自然资源与阿依努文化深度解读的基础之上,继承传统日本美学风格,创造出缥缈、空灵、幽深淡远的空间氛围,有效地激发出游客丰富的联想与审美想象。K a m u yL u m i n a的沉浸式夜游,以雄伟的森林为背景,将阿伊努人长期传承下来的故事作为体验内容进行再现,营造生动的奇幻场景,丰富的互动形式也使不同群体获得丰富的体验,加之图像叙事设计,从吸引、感受、参与到启发、融合,游客不仅在感

23、官上沉浸于数字环境与自然环境叠加的神奇与美丽,更沉浸于个人心灵与自然、文化的对话中。K a-m u yL u m i n a呼吁人们走进自然,观察感受。在夜游中感受到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反思,也看到日本在提高环保意识方面的探索。它不再仅仅是一处自然风光或历史遗留,而是当下连接文化与大众的重要场所,是该地区不可忽视的符号和地标。5 结语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沉浸式夜游的内容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创意资源,文化意义的植入,应提取最富有价值的精华进行形意兼备的提取、激活,使其能够承载丰富的内涵,结合当代语境以新的话语为数字化夜游构建新的视觉空间和人文传统,让文化形象符合当代的审美需求;整体气氛的营造应

24、把握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自成体系的叙事语言,在角色设定、叙事架构还是美学或特效技术上,表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只有建构符合民族想象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美学的精神,形成富有诗性和(下转第1 2 0页)211 景德镇学院学报 2 0 2 2年第6期振兴对策研究C.2 0 2 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疫情应对,2 0 2 0 0 4 0 1.4 李川.因疫情取消行程后的退改纠纷1 1问N.中国旅游报,2 0 2 0 0 3 1 8(0 0 3).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o nt h eT o u

25、 r i s mi nM a a n s h a nC i t ya n dt h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o u r i s ma f t e r t h eE p i d e m i cZ H E N GY u(F u y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M a a n s h a nT e a c h e r sC o l l e g e,M a a n s h a n2 4 3 0 0 0,A n h u iP r o v i n c

26、 e,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o u r i s mi sv u l n e r a b l et o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e p i d e m i cd i s e a s e s,p o l i t i c a la n d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a n do t h e r f a c t o r s.I t i s a n i n d u s t r yw i t hw e a ka b i l i t y t o r e s i s t e x t e r n a l r i s

27、 k s.A s ap u b l i ch e a l t he m e r g e n c y,i n f e c-t i o u sd i s e a s e sh a v eas e r i o u s i m p a c to nt h eg l o b a l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Wh i l eg r e a t l yr e d u c i n gt h en u m b e ro ft o u r i s t sa n dt o u r i s mi n c o m ei nt h es c e n i ca r e a,t h e ya

28、 l s od a m a g et h ei m a g eo f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i nt h em i n d so ft o u r i s t s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a n a l y z e st h ei m p a c to f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o nt h e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i nM a a n s h a nC i t y,a n dt h e np u

29、t s f o r w a r d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o f t o u r i s me n-t e r p r i s e sa f t e r t h es i l e n c eo f 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K e yw o r d s: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t o u r i s m;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o f t o u r i s me n t e r

30、 p r i s e s(上接第1 1 2页)意义的、精神性的场所6,唤起游客更深层次的心理感知与共鸣,推动文化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赋予空间新的魅力,这些都是未来我国沉浸式文化体验设计,尤其是文旅夜游的项目设计需要继续探索的部分。参考文献:1 季铁.基于奥伯豪森煤气罐系列展览的沉浸式公共文化体验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 0 2 1(1 8):3 0 0 3 0 7.2 张雪辰.博物馆中的音乐传承与记忆 日本北海道白老町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公演剧目的田野考察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 0 1 8(0 1):6 4 7 2.3 华劭.从符号学角度看转喻J.外语学刊,1 9 9 6(0 4):1 1 1

31、 3.4 美 布里奇特罗宾逊 瑞格勒.认知心理学M.凌春秀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 0 2 0:6 7 6 9.5K o t l e r.N.D e l i v e r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M a r k i n gt h em u s e u m sf u l l r a n g eo f a s s e t sJ.M u s e u m N e w s,1 9 9 9(1 2):5 6.6 何方.延续与变革 传统造物启迪下的视觉再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 0 2 1(0 4):1 2 3 1 2 6.R e s e a r c ho nV i s u

32、a lD e s i g n i nI mm e r s i o nC u l t u r eE x p e r i e n c eU n d e r t h eD i g i t a lB a c k g r o u n dS H UM e i1,Z H O UR o n g t i n g2(1D e p a r t m e n to fF i n eA r t s,A n h u i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o fA r t,H e f e i 2 3 0 0 0 1,A n h u iP r o v i n c e,C h i n a;2D e p

33、 a r t m e n to fC o mm u n i c a t i o no fS c i e n c e,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o fC h i n a,H e f e i 2 3 0 0 2 6,A n h u iP r o v i n c e,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sp a p e ro u t l i n e s t h e i m p a c to fK a m u yL u m i n a s i mm e r s i v en i g

34、h t t o u ro nb u s i n e s s,s o c i a l c u l-t u r ea n d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a n da n a l y z e s i t sv i s u a ld e s i g nm e t h o di ni mm e r s i v ec u l t u r a l e x p e r i e n c e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s e n s o r yt h e o r y.A n d t h e n,i t i sp r o p o s e

35、d t h a t t h ev i s u a l d e s i g no f t h e i mm e r s i v en i g h t t o u r i nC h i n as h o u l de x t r a c t t h em o s t c u l t u r a l l yv a l u a b l ee l e m e n t s t or e d e s i g nw i t hb o t hs h a p ea n dm e a n i n g,b u i l dav i s u a l s p a c ew i t hC h i n e s e a e s

36、t h e t i c f e e l i n g,a n dp r o m o t e t h e t w o w a yc o mm u n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u l t u r e a n dt h ep u b l i c.K e yw o r d s:i mm e r s i v ec u l t u r a l e x p e r i e n c e;i mm e r s i v en i g h t t o u r;s e n s i t i z a t i o nt h e o r y;v i s u a ld e s i g n;e x p e r i-e n c ed e s i g n021 景德镇学院学报 2 0 2 2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