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水电站左岸6#山梁治理设计.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92752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水电站左岸6#山梁治理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水电站左岸6#山梁治理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水电站左岸6#山梁治理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水电站左岸6#山梁治理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水电站左岸6#山梁治理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某水电站左岸6#山梁治理设计摘要文章介绍了某水电站左岸6#山梁坝顶公路以上部位的边坡综合治理设计,包括基本地形地质条件分析、边坡失稳机制和模式研究、边坡稳定性评价、综合治理设计原则和工程措施。关键词水电站左岸6#山梁边坡综合治理设计1概述 XX水电站6#山梁位于坝址左岸F5断层下游侧地段。在该处山坡布置有高线、坝顶、中线和低线四层公路,河床及岸边布置有水垫塘二道坝、下游围堰和导流隧洞出口等水工建筑物,在坝顶公路和高线公路之间布置有左岸砂石加工系统。6#山梁的天然山坡及开挖边坡的稳定程度对上述工程运行期特别是施工期的安全影响重大。2001年9月,在公路开挖爆破过程中引发一定范围的岩体倾倒错落塌滑

2、在高线公路无法明挖通过的同时,6#山梁塌滑岩体周边仍余留部分危岩,威胁公路和导流洞出口施工及运行安全,并可能制约截流工期;2002年6月,云南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邀请国内知名边坡专家到现场踏勘、考察和咨询后,明确对6#山梁必须采取工程措施,确保开挖边坡在施工期的稳定,并提高山坡整体稳定安全度。 2 地形地质条件6#山梁综合治理的平面范围见附图所示。在级断层F5与F23之间,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仅局部山坳及冲沟中有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山坡平均坡度约40,局部地段分布有早期崩塌作用形成的陡壁。现公路开挖形成的边坡形态多呈陡缓转折的阶梯状。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深变质岩系及第四系,岩层呈单斜构造横河

3、分布,陡倾上游,主要岩性为黑云花岗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它们虽均属坚硬的块状岩石,但后者的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第四系堆积层主要为碎石质砂粉土夹块石及块石层和开挖堆渣,高程1200m以上分布较薄,厚度约5m。岩层产状为N7085W,NE6585,主要结构面走向近EW及近SN,倾角多陡立。根据结构面的规模划分,该地段主要分布有F5、F19、F23、F15四条级陡倾断层和两组级陡倾结构面。普通发育对边坡稳定程度关系较大的级结构面主要发育三组:近SN向陡倾节理组,产状为N010E,SE7590,延伸一般2m5m,最长可达10余米,间距20cm50cm,在局部地段分布有宽5m10m的节理密集带;NWW

4、向节理组,产状N6585W,NE5580,延伸一般1m3m,间距30cm50cm;顺坡向中缓倾角节理组,产状为N20WN20E,SWNW3045,该组节理在微风化新鲜岩体中相对不发育,延伸较短。边坡岩体以均匀风化为主,风化层厚度主要受岩性、构造和地形控制。一般在地形凸出的山脊部位风化厚度大,山坳、冲沟地段的风化层相对较薄;在坡顶和角闪斜长片麻岩分布地段的地形较平缓部位,常出现较厚的全、强风化层。 6#山梁地势陡峻,卸荷作用强烈。卸荷现象主要表现为生成顺坡向中缓倾角剪切裂隙和陡倾角拉张裂隙,岸坡常在此基础上产生崩塌等失稳现象。本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为澜沧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裂隙潜水

5、由于补给来源丰富,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岸坡地下水位线一般在弱风化岩体的中、下部。3 边坡失稳机理与模式分析6#山梁岩质边坡失稳主要发生在山坡浅表部位的强风化、强卸荷岩体中,并常见以下几种类型a. 滑移型塌滑:常发生在顺坡中缓倾角剪切裂隙较发育且连通率较高的边坡表层。通常是以顺坡裂隙为底滑面,顺河向卸荷拉张裂隙为后缘拉裂面,横河向节理为侧向切割面。该类塌滑一般规模较小,但它可向周边逐渐扩展,向深部逐渐剥离。b. 错落型崩塌:常出现在由花岗片麻岩构成的陡坡地段,其失稳机理是:边坡岩体在卸荷过程中顺河延伸的拉张裂隙逐渐构通,陡坡下部岩体被压碎并出现剪切破裂面,在某些触发因素作用下即发生崩塌。6#山梁

6、在高线公路开挖过程中发生的较大范围的崩塌属此类型。c. 倾倒型崩塌:此类崩塌常发生在两种岩层交界面或有、级断层等软弱岩带分布的逆层坡地段。其失稳机理是:山坡下部分布有相对易风化的岩层或软弱岩带,它们在风化卸荷过程中逐渐被压缩,使其上部的相对较坚硬的岩体发生倾倒、折断,当下部岩体被压碎出现剪切破坏时即发生崩塌。4 平面稳定分析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注:对山坳部位塌方体处于安全系数条件下,固定=32,干坡反演C=,雨季反演C=;固定C=, 干坡反演=27, 雨季反演=36 稳定计算方法切取典型剖面,按平面刚体极限平面问题考虑,不考虑动力效应对岩土参数取值的影响。计算采用陈祖煜教授编制的EMU程序进行。

7、 平面稳定计算边界条件与控制标准边坡滑动方向与计算剖面选取根据地质条件分析,为简化计算,6#山梁边坡失稳的边界条件a. 沿强风化、强卸荷带顺坡中缓倾角结构面的剪切滑移破坏;b. 向河床、沟谷等临空面方向的倾倒崩塌破坏;c. 中缓倾角节理与陡倾结构面相互切割、组合,构成对边坡不利的楔体破坏模式。考虑到XX工程枢纽区中缓倾角节理及卸荷裂隙发育的主要产状为近SN向,基本垂直的两组陡倾结构面也以近SN向相对发育,计算剖面为一近EW向和其它三个接近天然地形最陡方向剖面。地下静水压力取值6#山梁地区天然地下水位基本上处于强风化、强卸荷带以下部位,计算分析中采用暴雨条件下的地下静水压取值标准采用:取1/5滑

8、块高度。地震惯性力地震工况下地震惯性力按拟静力法计算,仅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取100年超越概率10%水平峰值加速度a水平=,地震效应折减系数=,动态分布系数ai=,相应的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取值为Kh=。计算工况及安全系数控制标准6#山梁综合治理措施考虑一次到位实施,避免二次上山不考虑分期进行,因而计算分析考虑正常运行、地震和泄洪工况,其中坝顶公路以下边坡将结合导流洞出口开挖、泄洪雾化保护等,下一步作综合治理研究,故本次计算无泄洪工况。本区域距工程主体拱坝尚有一定距离,坝顶公路以上边坡又接近天然边坡,安全等级按低于主体工程边坡考虑,取为二级边坡,各工况对应的平面稳定安全系数控制标准见表二。表二

9、边坡平面稳定计算最小安全系数控制标准平面稳定计算工况正常运行泄洪雾化运行地震安全系数控制标准平面稳定分析计算成果根据初步推测的地质剖面与初拟地质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各剖面相应位置滑块平面稳定计算安全系数及所需锚固力计算成果见表三。表三 坝顶公路以上边坡控制性滑块平面稳定计算安全系数成果表项目干坡核算计算工况所需锚固力剖面序号滑块位置无水干坡正常运行运行地震现状体型清坡体型现状体型清坡体型05 边坡稳定性评价从表三可以看出,目前现状条件下导流出口坝顶公路以上边坡的稳定程度以2剖面最差,1剖面次之,3剖面稍好,4剖面处于整体稳定状态;控制性强风化、强卸荷滑动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20m。从

10、高程分布来看,高线便道以上塌方体陡壁部位因坡度因素控制,3剖面滑块的安全系数最低,干边坡状态为,正常状态为,基本处于临界失稳状态,与目前现状估计是吻合的;4剖面塌方体陡壁部位在剖面方向上处于整体稳定状态。剖面显示,本区塌方体陡壁边坡与后部天然山坡相连,不宜开挖也缺乏压坡条件,是预应力锚固锁口处理的重点区域。高线便道至坝顶公路间边坡稳定性好于塌方体陡壁部位,3、4剖面整体稳定,但剖面显示,该区浅表层为松散堆积物,边坡局部存在圆弧破坏和塌滑破坏,若清除山坳内的松散堆积物,将增大其两侧山坡的侧向临空程度,故在坡脚处设桩板墙挡护更能确保边坡稳定。1、2剖面干边坡安全系数在之间,正常状态为之间,处于临界

11、稳定状态,需采用工程措施提高其稳定程度。剖面显示,本区坡形有相对凸出现象,并存在薄层浮渣和全风化岩体分布,强卸荷岩体在坡形凸出部位一般不超过10m,具备清坡条件。6 综合治理设计原则和工程措施 综合治理设计原则由于6#山梁地段山坡陡峻,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岩体风化、卸荷深度较大,天然山坡的稳定性较差。因枢纽总体布置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对6#山梁的岸坡进行一些工程开挖,根据各工程开挖的具体情况并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6#山梁坝顶公路以上边坡设计思路工程布置尽可能地避免明挖,公路用隧洞通过,尽量减少对山坡的扰动。以排水措施作为提高山坡总体安全度的基本手段,采取清坡、减载、支挡、锚固、护坡相结

12、合的综合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对边坡上已出现的不稳定体,采取预应力锚索加固。 对于开口线以外的浮石、危石,可用主动和被动网防护。 加强安全监测,并根据施工过程中揭示的地质条件,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工程措施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布置、边坡稳定条件和计算结果等情况,将6#山梁地段的边坡分为三个区和若干亚区,具体见附图。其中坝顶公路以下边坡将结合导流洞出口开挖、泄洪雾化保护等,下一步作综合治理研究。 排水6#山梁采用以地下排水为主,地表排水为铺的综合排水措施,尽可能降低边坡岩体中的地下水位,减少渗水压力,以改善边坡稳定条件,提高边坡稳定性。地下排水系统在1310m高程设置一层地下排水洞,且利用高线公路

13、隧洞在1380m高程增设一条排水支洞。排水洞内均钻设排水孔。排水孔在松散体、断层破碎带或土层等特殊部位用反滤透水管作特殊处理,透水管选用HMY-95K塑料盲沟管,外包土工布200g/m2,其长度应贯穿破碎带,端部用土工布封扎。 地表排水为减少降雨和泄洪雨雾的入渗量,充分发挥地下排水系统的疏排效果,加强了边坡表层的排水系统。 边坡加固支护措施根据以上计算成果和分析判断,6#山梁坝顶公路以上部位边坡采用清坡、减载、支挡、锚固、护坡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全面治理。-1亚区a.尽量清除边坡表部附近部位呈干砌块石状的和山坡表层显着变形错位的强卸荷岩体,理顺坡形。b.-1区清坡前,先在清坡开口线以上设置两排

14、1000kN级预应力锚索锁口;清坡后,在清坡范围开口线以下设置三排1000kN级预应力锚索;其它部位根据需要设置随机预应力锚索。c. 6#山梁上游侧现高线隧洞出口的洞脸挡墙考虑有一定高度并在其上设置防护网,以拦挡滚石和F5沟内可能发生的局部塌方体。-2亚区目前,6#山梁下游侧边坡塌方段范围以下已布设有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根据计算分析判断,对以上陡壁部位增加1000kN级系统预应力锚索。-1亚区和-2亚区a.清除坡面浮渣、覆盖层、破碎分离岩体、孤石、危石、变形错位的表层强卸荷岩体及浅表层全风化岩体。b.-1区清坡后在附近设置两排1000kN级预应力锚索;其它部位根据需要设置随机预应力锚索。

15、c.-2区“爬石”部位先设置随机预应力锚索将其锚固,再跳槽清除其下侧的破碎岩体,并及时回填混凝土压脚,最后在回填混凝土部位设置预应力锚索;-2区清坡后在附近设置两排1000kN级预应力锚索。-1亚区和-2亚区在坝顶公路边坡开口线上下均设置两排1800kN级预应力锚索。为保证清坡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以上清坡各区在坝顶公路、高线便道路面上均设置两排332锚筋桩。-3亚区a.清除坡面浮渣。b.在坝顶公路部位的山坳段设置长约100m 的锚拉桩板式挡墙,锚拉桩板式挡墙段顶部考虑设置防护网。以上清坡及塌方表面除-3亚区外均布置系统锚杆并喷混凝土护面,强风化、强卸荷带及坡、堆积体坡表均挂机编活络网。综合治理设计布置如附图所示。7 结语由于缺乏足够的地勘资料,为满足施工进度需要,按反演分析估计强度参数指标,通过平面稳定计算及分析判断,作为治理设计依据,先提出初步设计处理方案。根据设计方案施工准备工作完成,目前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基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认识难于与实际完全相符,根据地勘工作和施工过程中揭示的地质条件,将及时作设计优化调整,并完善对区的处理设计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