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前价格形势与未来趋势分析
第一部分 当前价格形势评述
1-2月份CPI同比上涨%,扣除翘尾因素,新涨价为5年来最高值;PPI同比涨幅小幅回落,环比价格仍在上升;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势趋缓,涨幅依然偏高; 企业 商品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矿产品和煤油电价格处在 历史 高位;房价、地价上涨较快,9个城市房价2004年上涨幅度超过10%;农民工工资增幅较大,企业人均人工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反弹,国际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止降回升。
一、主要物价指标变动态势
1-2月份CPI新涨价因素居五年来最高值
PPI同比涨幅小幅回落,价格环比上升
2005年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比去年全年平均水平小幅下降个百分点。1、2月份PPI同比分别上涨%、%,涨幅比去年12月有所回落。但是2月份PPI环比止降回升,上涨%。
生产资料价格1、2月份同比分别上涨%、%,上涨幅度仍然较高。其中采掘业价格在2月份同比上涨%,结束了涨幅持续回落的态势,同比涨幅比上月提高了个百分点。
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势趋缓,涨幅仍然偏高
1-2月份,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涨幅仍然偏高。尽管自2004年11月以来,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涨幅逐月回落,但进入2005年2月份,其环比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
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涨幅稍有回落
年初以来,企业商品价格同比涨幅稍有回落,但价格总水平仍处在1993年以来的历史高位。1、2月份CGPI同比分别上涨%、%,涨幅虽然略低于去年全年的平均水平,但是月环比分别为%、%,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以1993年为基期,CGPI总水平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矿产品和煤油电价格一直在攀升,处在历史高位,反映出我国煤油电、矿产品等初级产品的供求仍然紧张。
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粮食价格稳中略升
1.农产品生产价格1指数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4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和%。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有所回落。2004年全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受粮食增产9%和同期价格基数较高的 影响 ,粮食生产价格涨幅在4季度也有所回落。
2.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2
2月份时值春节,与上月相比,粳稻和小麦价格稳中略升,上涨%,牛羊肉价格上涨超过4%,水产品价格上涨近5%,蔬菜价格上涨超过20%。与去年同期相比,2月份粳稻价格上涨%,小麦上涨%。 目前 粮食价格接近1996年的历史高位。
二、主要资产价格涨跌走势
房屋销售价格一路上扬,房屋租赁价格相对平稳
2004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一路上扬,上涨%,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有9个城市的房价涨幅超过10%,分别是沈阳、上海、南京、青岛、天津、重庆、宁波、杭州、济南等。
2004年新建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增长了%,其中住宅售价上涨%,每平方米提高了337元。
房屋租赁价格走势比较平稳。2004年房屋租赁价格上涨%,只有杭州、银川、重庆和上海的租赁价格涨幅超过5%。租赁价格与房屋销售价格增长不同步,而且增长幅度差别较大。
股票价格有所回升,震荡走势明显
2004年年初,上证综合指数开盘点,期间最高点,最低点,年底收于点,跌幅%。2005年初上证综合指数以点开盘,最高达到点,最低达到点,股票价格有所回升,震荡上行趋势明显。
债券价格继续呈上升趋势,上涨幅度较大
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指数从2004年初的点开始小幅盘整。4月初,受市场加息预期、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影响,国债指数大幅下跌,4月29日报收于点,为近年新低。此后,债市逐渐回暖,10月29日央行小幅升息后,债券市场经过短暂回调后仍旧未改上升态势。2005年初以来,上证国债指数一路上升,至3月11日,国债指数收于点,为年初以来的最高值,比年初上涨了%。
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状况
劳动力结构性供求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较大
部分沿海地区出现劳动力结构性供求紧张,工资上涨压力加大。以福建省为例,据省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末,全省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万人次;需求登记万人次,缺口达万人次,求人倍率3为,继续呈现求大于供的状况,供求失衡的状况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农民工工资增幅较大。根据浙江省农调队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四次随机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浙江省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1033元,比上年增长%,高于广东省的水平,有46%的农民工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
企业 人均人工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随着 经济 的快速增长,各地企业人均人工成本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上海市统计部门的数据,2000至2003年4年间,上海市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年均增长率为%,私营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加尤为明显,年均增长率高达%。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幅度较大,7个城市地价上涨超过10%
2004年全国土地交易价格上涨%,部分大城市土地交易价格上涨明显。在国家统计局监测的35个大中城市中,土地交易价格涨幅超过10%的有7个,分别是杭州、上海、南昌、天津、成都、沈阳、厦门。
四、国际价格水平基本概况
进口价格涨幅有所回落,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受2004年10-12月份国际原油等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回落的 影响 ,2004年4季度和2005年1、2月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有较大的回落,而出口价格比2004年3季度略有上升。2005年2月,出口价格同比涨幅稍高于进口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国际能源价格出现反弹,原油价格持续走高
2004年11-12月份,全球能源价格出现较明显的回落,其中以石油价格的回落较为明显。进入2005年1月油价开始回升,1月2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得克萨斯州中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美元。2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继续攀升,2月25日,WTI期货和布伦特期货价格分别达到、美元/桶。3月2日,WTI现货价格升至美元,为2005年以来最高价位。
国际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止降回升,金属价格稳中有涨
2005年1月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总水平出现回升,钢材和六大有色金属价格稳步上升。大多数有色金属的国际价格呈现稳中趋升态势。1月31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镍和锡三种金属价格分别比月初上涨了%、%和%。在钢材价格方面,由伦敦商品交易所编制的反映欧美亚三大洲的钢材价格走势的国际钢材市场指数1月份为,比上月上涨了%。
2005年初以来,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走势主要反映当前世界经济仍保持着增长势头,各类市场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
第二部分 当前价格成因 分析
气候和春节因素导致2月份CPI同比走高。投资增速偏高,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出口强劲增长加重了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压力。国际价格对国内进口价格、PPI、CPI有显着的滞后影响。货币供应量回到合理区间,有利于缓解价格上涨压力。
一、气候和春节因素是CPI同比走高的主要原因
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1月份提高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气候和春节因素导致食品价格、服务项目价格上涨较多。
气候和春节因素使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一般来说,春节所在月份的CPI环比值高于年内其它月份。受春节因素的影响,当月的食品类、 交通 通讯类、娱乐 教育 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月环比较高。今年2月份是春节,而同期的2004年2月份不是春节,受春节因素和持续雨雪天气的影响,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达到%,为5年来的最高值。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食品价格同比上升%,拉动CPI上升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CPI走高的主要原因。
春节因素使服务项目价格上涨较多
受春节因素的影响,服务项目价格上涨%,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春节期间,交通运输、 旅游 、娱乐等价格上涨较多,其中,城市间交通价格上涨%,市区交通价格上涨%,旅游及外出价格上涨%。
二、投资增速仍然偏高,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
2005年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比去年全年增长水平回落了个百分点,但比去年12月提高了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 工业 投资增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
去年以来一直偏高的投资增速是PPI、原材料购进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的重要原因。从表3可以看出, 目前 投资的增长速度依然偏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去年平均增长水平仅回落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这些投资的较快增加在短期内会增大价格上涨压力,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供给,缓解煤电油运价格上涨压力。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一般较长,投资增速处于高位运行的时间还会较长。
上期报告的实证分析指出,投资增长对原材料购进价格有较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当前较高的投资增长速度将会对未来原材料购进价格造成上涨压力。
四、出口强劲增长加重了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压力
1-2月份,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比2004年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个百分点,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高速增长,同比增长%,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同期出口总值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相比较,1-2月份进口增速为%,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回升,出口商利润空间加大,促进出口增长,特别是一般贸易出口高速增长的势头,必然会增加未来对国内原材料、燃动力的需求,加剧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局面,对原材料、燃动力产生向上压力。
五、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滞后影响明显
自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到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达到11548亿美元,跻身全球3甲,外贸依存度超过70%。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日益融合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国内供求关系,而且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明显。
实证检验发现,国际价格水平对国内进口价格、PPI和CPI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际价格水平每上升1个百分点,1个月后的国内进口价格上涨约个百分点,2个月后的PPI上涨约个百分点,3个月后CPI上涨约个百分点。去年末,国际价格止跌回升,受此影响,2月份我国PPI环比止降回升。
六、货币供应量回到合理区间,有利于缓解价格上涨压力
实证检验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率与CPI、PPI、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增长率,具有很强的正向相关性。在其它因素一定的情况下,M1增长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同月的PPI、原材料购进价格增长率分别同向变动约、个百分点,下1个月的CPI同向变动约个百分点;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CPI有正向的相关关系,给定其它因素不变,M2的增长率变动1个百分点,2个月后的CPI同向变动约百分点。
M2从2004年4月份增长%开始逐步回落,到8月份基本回到合理区间,此后增幅一直在13%-15%之间。相应地,CPI、PPI、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压力也有所缓解,同比涨幅开始回落。 目前 货币供应回到合理区间,对缓解未来价格上涨压力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部分 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景气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对物价的满意程度提高,物价上涨预期减弱。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生产资料价格存在上涨压力。 影响 未来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反弹的压力,国际价格水平的回升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们预测,我国GDP增长率上半年和全年分别是%、%,CPI涨幅上半年是%,全年估计在3%-%之间。
一、景气指标 分析
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度提高,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减弱
中国 人民银行2005年2月中、下旬对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居民对当期物价的满意度提高
2005年一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的满意指数为-,较上季提高8个百分点,扭转了连续三个季度下降的趋势。其中,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较上季降低个百分点,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居民人数占比为%,较上季提高个百分点,而认为“物价偏高,但尚可接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较上季提高个百分点。
2.城镇居民物价上涨预期减弱
认为未来物价将上升的居民占比为%,比上季度下降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认为物价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为%,比上季度上升了个百分点。但应该看到,城镇居民价格上涨预期下降,主要是受CPI同比涨幅逐步回落的影响,这一预期并不稳定。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生产资料价格存在上涨压力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编制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4显示,1、2两个月份PMI分别是%、52%,说明制造业对 经济 未来走势看好,制造业仍在扩张,新订单、生产强劲增长,生产资料需求有望增加,生产资料价格存在上涨的压力。
二、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
2005年初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有放缓的迹象,1月份零售额和耐用消费品订单分别下降了%和%。欧元区经济仍然没有明显的起色,德国和法国的失业状况有所恶化。日本1月份的通货紧缩和失业率均有所恶化,消费物价指数环比下降了%,为近年来下降幅度较大的月份之一;失业率比2004年12月份上升了个百分点。东亚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维持较强的增长势头,但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和国际油价仍在高位的不利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财政政策走向各异
防止通胀仍然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估计在3月份的例会上,美联储会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个百分点。由于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其通货紧缩压力明显增大,预计日本银行很快便会继续放松银根。欧洲央行仍将维持“中性”货币政策。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会维持各自2004年以来的财政政策。美国政府“减税增支”政策不会改变,财政赤字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大。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会有所松动,经济衰退对政府支出的压力增大,财政赤字会再次回升。由于经济复苏时间过长和过慢,欧元区各成员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压力会继续增大,欧元区的财政赤字仍会继续上升。
预计我国GDP增长率上半年和全年分别是%和%
从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看,未来农民收入的增长态势将使 农村 消费的增速加快,并且随着消费升级换代趋势的进一步显现,未来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加显着;2005年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平稳增长态势仍使我国出口的增长形势比较乐观,虽然我国出口不会出现2004年的超常增长局面,但出口增长率不会太低,外需的高速增长仍将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目前投资的迅猛增长势头已得到遏制,但民间投资的信心依然很强,这将使民间投资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出来,未来投资增长水平不会太低,并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假设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2%,利率和汇率保持目前水平。模型对2005年四个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和%,2005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长率分别为%和%。
预计我国CPI上半年是%,全年在3%-%之间
1.影响未来价格水平的主要因素
除了上期报告提到的公共服务品调价、居民收入和消费的较快增长和PPI的滞后传导等因素外,影响未来价格水平的因素还有:
投资反弹基础的存在会带来价格上涨压力。目前我国新开工项目增势不减,在建项目规模偏大,投资增速仍然较高, 企业 自有资金较为充裕,企业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占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大约已经上升到%,投资存在反弹的基础。同时受“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 发展 战略的影响,1-2月,东、中、西部投资分别增长%、%、%,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快于东部,地方投资快速增长的后劲很强。投资反弹基础的存在会加大价格的上升压力。
货币供应增速回落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未来价格。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速逐步减缓,增速回落到合理的区间。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M2增速连续7个月处于13%-15%区间,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对稳定未来价格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00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系统性 金融 风险,M2和M1都增长15%。这有利于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有利于价格走势保持平稳。
国际价格水平回升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世界多数国家通胀率上升的苗头已有所显现,这将对我国未来的进口价格产生向上的压力,从而对物价总水平产生向上的压力。2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再度攀升,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在高价运行的可能性增加;铁矿石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止降回升,这些都是推动未来物价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成为推动物价的重要因素。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结构性劳动力供求紧张的局面将推动工资水平的上升,企业人工成本有较快增长的趋势。这些会带来价格向上的压力。
环保、安全生产要求提高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执法的力度会加大,企业安全要求提高。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也加大了环保的执法力度。企业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投资支出会增多,相关的生产成本增加。
通货膨胀预期仍然存在。虽然当前企业和居民对未来通胀率的预期有所下调,但通货膨胀预期仍然存在,而且很不稳定,随时有上升的可能,这将对未来物价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2.模型对CPI走势的预测
模型预测,物价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呈现小幅、渐进回落的态势。模型对2005年四个季度CPI同比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3%、%、%和%,2005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长率为%和3%-%之间。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加及偏离预测值的上下分布不对称的影响,预测概率分布如图6。
1.农产品生产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第一手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
2.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是指全国农产品主产区集贸市场主要农产品的成交价格。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调查 内容 包括农牧渔业36种主要产品的集贸市场价格。
3.求人倍率是指劳动力需求人数同劳动力供给人数之比。
是在对728家制造企业的采购经理月度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大于50%代表看好经济走势,制造业经济总体会扩张;小于50%代表看跌经济走势,制造业经济总体会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