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所瞩目的焦点。尽管有一些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仅以个例作为论据,并未举出具有概括性的确切数据。本文根据盈余管理的特点及主要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盈余管理的状况。一、盈余管理的特点国外学者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第一,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
2、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作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第二,盈余管理的途径有两条: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但为什么不利用其他途径?答案在于盈余管理的难度不同。从编制现金流量的间接法可知,利润由两部分构成: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各种应收应付项目。其中的各种应收应付项目
3、根据受到操纵的程度不同在会计科目上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由于调整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难度较大,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的会计核算多涉及到职业判断,操纵难度相对较小,因而盈余管理主要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上做文章。故而,报刊文章所揭露的盈余管理案例多发生于以下一些涉及职业判断的会计事项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折旧,费用资本化,成本分摊和存货计价,投资收益核算的会计方法选择等。另外,有报道显示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补贴收入也成为一些公司的调节盈余的手段。二、统计分析根据盈余管理以上的两个特点,本文设计了三类统计指标对
4、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1.统计目的本次统计目的有二:对于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其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和具体方式是什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接受政府补贴作为盈余管理手段时,其运用特点是什么?统计方法本文以易富网到2001年4月21日为止收录的我国深圳股票市场410家上市公司的2000年年报为样本总体,以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为标准,将这410家上市公司分为6个盈利区间:亏损区间,净资产收益率在0到6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在6到10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在10到11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在11到20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20。而后,对每一类公司的年报进行大比例的等距抽样:亏损区间,区间
5、和大于20区间的抽样比例为50,和区间的抽样比例,这样,实际上共统计150家上市公司年报,占深圳股票市场504家上市公司总数的。通过比较不同盈利区间的3种指标的明显差异,而非单个数值来衡量盈余管理水平。样本选择,区间划分和抽样方法的依据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总数近1300家。在相同的监管背景,近似的监管措施下,深圳市场的上市公司与上海市场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所以选取深圳市场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总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净资产收益率是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标准。按照证监会1999年7月28日年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上市公司配股要求“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且“任
6、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因此,本文划分净资产收益率从0到6和从6到10两个区间,以分别考察其盈余管理的不同特点。另外,为了重点考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为保住配股权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划分区间。由于一些区间公司数目较少,为减小偏差,统计中增大部分区间的抽样比例到50。指标设计本文设计了三类指标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第一类指标衡量了可操纵性会计利润的比例,目的在于从整体上衡量不同区间的盈余管理整体状况。第二三类指标调查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和政府补贴的状况,以考察这两种可能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运用特点。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指标构成:该指标分为个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个数指
7、标=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为负数的公司数目/公司总数目100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平均数指标=某区间公司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的算术平均数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可操纵性会计利润/2000年度会计净利润100可操纵性会计利润=2000年度会计净利润经调整后的会计利润经调整后的会计利润=2000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00年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00年度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收项目应付项目+存货应收项目=2000年应收账款+2000年应收票据1999年应收账款1999年应收票据应付项目=2000年应付账款+2000年应付票据一1999年应付账款1999年应付票据存货=2000年度存货总额1
8、999度存货总额解释:本指标意在衡量不同区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占净利润的比例。如前所述,调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是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从整体上看,如果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则此差异不是由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和所处地点所致,而是因为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采用了或调增或调减的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而已。由于可操纵性应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科目并不存在绝对的区别,只有可操纵程度上的差别,为保险起见,本文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开始,只考虑可操纵性相对较小的应收付账款,应收付票据,存货总额。另外,因为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
9、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然而由于这些项目均反映在会计净利润中,所以指标考虑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以统一计算口径。评价方法:两种指标结果的评价都必须区分亏损公司和盈利公司。对个数指标来说,如果是亏损区间的公司,由于其会计净利润为负,指标越大,说明有越大比例的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为负值,从而表明公司可能在调减盈利。如果是盈利公司,由于其会计净利润为正,指标越大,说明有越大比例的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为正值,从而表明公司可能在调增盈利。对于平均数指标来说,如果是亏损区间,指标越小,说明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例越小,指标小到变成负数,说明
10、公司可能在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减盈利。对于盈利区间,指标越小,反而说明公司可能在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增盈利。无论个数指标还是平均数指标,不同区间的指标差异越大,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越明显。资产减值指标:构成:资产减值指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资产总计解释:本指标用来衡量不同盈利区间的上市公司四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总额之比。如不同区间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表明不同盈利水平上的公司可能在计提政策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本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状况。评价方法:本指标越高,说明上市公司有越大的可能调减了利润。本指标越低,说明公司
11、有越大的可能虚增了利润。不同区间的指标的明显差异则表明盈余管理方式的不同。补贴收入指标:构成:本指标由个数和平均数指标构成个数指标=接受补贴收入的公司公司总数100平均数指标=某区间的平均数解释:一些报道反映补贴收入也在企业的扭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指标意在考察有多少上市公司接受了多大程度上的补贴收入,即补贴收入的频率与幅度。评价方法:个数指标越大,说明在此区间上政府有越强的倾向给予企业直接支持。平均数指标越大,说明在此区间上政府扶植企业的幅度越大。统计结果分析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如表所示:个数指标由高到低分为三个档次。亏损区间构成第一档次。区间,区间和区间的指标值几乎
12、相同,构成第二档次。区间和大于20区间的指标指构成第三档次。一些文章指出:按照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规定,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且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的上市公司才可能具有配股资格。上市公司为了保住这个筹资资格,采取盈余管理以虚增盈利,纷纷不遗余力往和区间挤是很自然的。同时,上市公司无疑也存在强烈的避免亏损的愿望。本次统计支持了上面的说法。在盈利公司中,区间,区间和区间的公司个数指标最高,与第三档次指标数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这三个区间的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高年报中的会计盈利。和大于20两区间的指
13、标相差无几,均处于最低水平。这一方面表明两区间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好,同时也不能排除存在隐藏部分盈利以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的可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有研究表明部分公司在亏损的当年或第二年采用割肉的盈余管理方法,剔除以前年度的潜亏,并预计一些以后年度的费用和损失,为以后年度扭亏为盈储存一部分利润。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目的是为将来扭亏作铺垫。本次统计中亏损区间高达82的个数指标不仅支持了这一推断,而且表明调减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亏损区间中可能非常普遍。分
14、析平均数指标可以发现:对于亏损区间,指标表明该区间盈余管理虚减盈利。些公司可能利用对于区间,其最低的指标表明该区间一些公司可能利用盈余管理虚增盈利。对于区间,其不高又不低的指标表明该区间公司可能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十分明显。以上区间的平均数指标与个数指标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但区间,的平均数与个数指标发生了背离。由于个数指标反映某一区间有多大比例的公司可能调减盈利,即盈余管理的频率;而平均数指标则反映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幅度,所以,在某些时候两种指标会发生背离。而这种表面的矛盾恰恰反映该区间两种盈余管理行为并存。对于区间,因为要满足证监会“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的规定,一些上市公司无
15、疑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调增利润。然而,对于另外一些净资产收益率距10所差较多的公司来说,盈余管理隐藏部分盈利则是“上策”。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下一年冲击10的目标。如果利用少提准备和折旧等盈余管理手段强把净资产收益率拔上10,则很可能影响下一年的盈利。因此此区间的平均数指标反映部分公司可能存在储存盈利的行为。此区间个数指标与平均数指标的背离是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的共同结果。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区间。资产减值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仅考虑盈利的上市公司,区间的指标最高,是最低指标的三倍多,说明从资产减值指标来看此区间的一些公司可能存在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的行为。次高指标值出现于区间,
16、表明了从资产减值指标来看本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调减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两个最低指标值出现在和大于20区间,表明了两区间的某些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调高利润。令人惊异的超高指标值出现在亏损区间。它竟然是区间指标值的近16倍,这表现出资产减值计提的巨大差异,表明一些亏损公司很可能在大幅度的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但是,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亏损公司资产质量原本就不高,多提减值准备理所当然。但是比较一下亏损区间与区间的指标值,前者也是后者的4倍多。实际上,这两个相邻区间的公司的资产质量不应有如此大的差别。总体上看,本类指标统计结果与第一类指标结果一致。同时,亏损区间的结果显示利用资
17、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可能是亏损公司存储利润的重要手段。补贴收入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区间补贴收入指标个数指标平均数指标亏损6%10%11%大于20%先看个数指标,个数指标,即接受补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区间亏损区间,区间,大于20区间,区间和区间。总的看来,政府对亏损区间,区间的扶持意向较强。再看平均数指标,最低指标值出现在大于20区间,表明该区间的公司由于盈利丰厚,政府补贴幅度很小。次低点位于亏损区间,这表明该区间尽管政府补贴的频率很高,但幅度并不大,这与前两个指标的统计结果一致。区间和区间的个数和平均数指标均居中游,说明在政府并未表现出对两区间公司特别的增加或减少补贴的意向。区间
18、的个数和平均数指标都位居第二位,表明政府对该区间一些公司获得配股资格的支持较为明显,无论从频率还是从幅度上都比较大。区间的平均数指标让人一惊,高达,是最小指标值的65倍多,而且接受巨额补贴收入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往往将大于零,一般不超过1。这说明尽管该区间政府补贴的频率不高,但是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补贴幅度和力度都极大,政府补贴在一些上市公司避免年报亏损的挣扎中起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总体上看,补贴收入作为盈余管理手段时的运用特点是其明显倾向于避免年报亏损。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就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说,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表现出了不
19、同的特点具体部分亏损区间的上市公司年报会计净亏损比真实亏损大很多,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存在利用盈余管理虚减盈利以图将来扭亏的现象。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中的避免退市动机。而这正是对连续三年亏损退市的规定所做的反映。区间上市公司总体上有可能同时具有调增调减两种盈余管理行为。调增的目的在于避免年报亏损,调减的目的在于存储盈利以避免将来亏损或用来冲击6配股底线。可能的盈余管理的动机既有筹资动机又有公司形象动机。区间同样可能同时具有调增调减两种盈余管理行为。调增的目的在于维持公司的配股资格,调减的目的在于存储盈利以便将来冲击10配股平均线。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区间部分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盈余
20、管理的可能性较大。可能的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区间上市公司在统计中未发现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大于20区间的部分公司可能有在一定程度上调增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其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为公司形象动机。第二,统计分析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有较大可能是部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而亏损区间较大的资产减值准备指标加强了这种可能性。第三,对政府补贴的统计显示当政府补贴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时,明显倾向于保证上市公司年报盈利,对上市公司获得和保持配股资格帮助不是很大。针对统计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本文有如下建议:第一,扩充配股的盈利指标。建立与多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而不是仅以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值作为盈利指标
21、会更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第二,改进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的规定。这一规定事实上促使一些上市公司在亏损头两年通过虚减盈利进行盈余管理,其结果是该规定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在会计准则中进一步明确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统计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能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应该制定更明确的会计准则减少利用其盈余管理的空间。第四,制定政策规范政府补贴行为并且对补贴收入的会计报告列示作出进一步规定,以防一些上市公司鱼目混珠。第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审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审计。第六,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约束盈余管理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同时保持职业判断的自由。监管措施的不断严密尽管有效,但会限制职业判断。况且,僵化的监管举措还会影响市场效率,由此而付出的成本也许更大。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曾就如何根治政治腐败问题曾表达了下面的理念:政治腐败不可能仅靠不断制定法律来解决,只能通过建立一种制度,使广大民众都了解政府的运转和政治的内涵,让人民监督的办法来解决。同样,本文认为,盈余管理问题不能仅靠制定更细致的监管措施,而应不断加强“证券市场透明度”,让市场作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做出裁判的法官,才是治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