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与研究 张良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为了在资本竞争中占有优势,将盈余管理作为其常用手段。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直接影响着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健康发展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1.维持上市资格的动机根据公司法及相关规定,上市公司一旦出现经营不力,连续两年亏损将被特别处理,连续
2、三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广大投资者就会对其前景表示担忧,从而造成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能力不强。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管理者来说,会想方设法维持上市资格,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就会明显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冲动。2.提高管理者回报的动机我国特定的经济体制决定了现阶段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要依据还是利润。许多上市公司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高额奖金或认股权证,以激励其努力工作,而管理人员又有追求短期利益的趋向。因此,为了取得好的政绩,企业难免会进行利润操纵,从而对净利润进行盈余管理。3.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有时候上市公司必须要通过银行借款等来满足其公司运作所需要的
3、大量资金。银行愿意为盈余高的公司提供更优惠的贷款条件,因为盈余高的公司违约与延期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更小。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意识的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在向上市公司贷款时,通常会与其签订一些设计财务指标的保证条款,一旦上市公司超出这些条款所允许的变动范围,就会有一些惩罚措施。此时,上市公司会有很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尽管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有着明确的说明和限制,但是会计主观选择在这两项、特别是会计估计中的灵活运用,仍是最为易行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方法有:变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变更折旧方法与折旧年限;合并会
4、计报表范围的变动;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变更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时间;变更存货计价方法等。2.收入的提前或延迟确认改变收入确认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提前确定收入,即在销售完成之前,还没有完全满足销售确认条件之前就计作企业收入,将后期的利润转移到本期。递延收入与提前收入确认类似,在企业预期利润减少的前提下,可以在报表中体现出收益的延迟确认,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3.对成本和费用的不合理确认利用费用的确认来影响当期利润也有提前确认和延迟确认两种方法。提前确认费用主要包括一次性冲销不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额计提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或者调整会计估计以增加当期折旧或摊销。而延迟确认费用
5、的方法主要有潜亏挂账、费用支出资本化等。4.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方式有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在ST公司中非常常见,为避免暂停上市,在资产、债务重组的帮助下,ST公司的净利润则会出现连续两年负值,之后一年为正值,再连续两年亏损这样的循环。5.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关联方进行交易往往会存在不公平、非竞争的市场交易。而这种交易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会计报表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是国企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与当地政府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利益关系,当上市公司在经营
6、中遇到困难时,政府部门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其地方保护主义也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危害1.盈余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各种信息,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会计信息本身就应该是可靠的和相关的,离开了可靠性,会计便失去了生命力。在盈余管理行为下,会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其可靠性。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根据财务报告做出最优决策,所以财务信息不仅对这些信息使用者没有帮助,甚至还会误导他们,使其做出错误决策。2.盈余管理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管理者掌握了企业
7、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大量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渠道了解到企业的信息,只能通过管理者传递的信息来评价企业价值。当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时,投资者将依据不准确的会计信息来做出投资决策,从而可能导致决策错误。这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失去信心,甚至对整个资本市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了质疑,从而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3.影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他们的决策,使他们投资发生偏差,使得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大量资源被微利企业、亏损企业占用,社会有限的资源被不合理地分散化,从而损害了整个社会的资源的有效配置。4.盈余管理会对
8、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一种短期化行为,其存在不会增加公司的盈利。而持续的盈余管理会使投资者对公司不再信任,公司的市场信誉难以维系。从长期来看,企业甚至还会被股东诉讼或赔偿,加剧公司融资的困境,甚至被市场所淘汰。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1.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計准则体系endprint会计准则是准则的各利益相关方相互博弈的产物,具有不完全性,利用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可变更性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因此,应当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会计准则应
9、对不同行业的共同业务做出统一的规定;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的企业所特有的业务做出分类的规定,使某一企业只能适用于其中的一类情况。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如一些重要的表外信息、无形资产以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等,需要会计准则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不断完善。实践证明,不当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不准,故意曲解以及执行不力所造成的,因此,应当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2.改进对公司业绩的评价方法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应以营业利润为主,而不是净利润或利润总额,尽管对营业利润也会加以操纵,但相对而言,该指标较净利润和
10、利润总额要实在得多。在重视会计数据量化指标的基础上,适当考虑非量化指标的作用。在量化指标方面,除了继续以流动比率等财务报表的量化信息为参数外,应当考虑指标的全面性,增加产品创新与成长业绩、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等指标,以鼓励企业管理当局注重企业的长期经营效益。在非量化指标方面,还应当考核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水平、发展前景等,以更加全面地、公平地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3.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借鉴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的经验,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来规范盈余管理,主要是解决如何在董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以及如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来形成股东、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
11、权利制衡关系。首先要从组织上明确规定,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和独立监事在监事会中占到足以遏制公司内部人控制的比例,以改变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状况。由于独立董事身份独立,同时有维护自己良好声誉的动机,因而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有效防止公司管理层或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从而对盈余管理起到制约作用。4.加强内部审计,提高信息质量管理层对外提供企业会计信息后具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如影响生产和消费的合理配置、个体间财富的分配、企业间的资源配置等等。如果管理者向投資者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误导他们的决策,致使决策者做出对自身不利的选择行为,不仅会损害个别企业的生产效率,更会使整个社会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因此,管
12、理层必须具备充分认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要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企业信息的“看门人”,加强内部审计准则建设,建立一套能有效规范内部审计的准则体系,从而真正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减少虚假会计信息。具体可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当由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董事组成。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财务报表质量,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5.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责任心我国财务人员要提高整体素质重要的是要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某些会计理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和经济影响,明确自身责任心,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的界线。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会计理论,特别是对基
13、本会计概念框架的学习,真正做到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6.完善外部监督制度证券监管部门及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是盈余管理盛行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尤其对亏损、扭亏上市公司应加大力度。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监督核查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可靠性。同时加大对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的处罚,提高不当盈余管理的成本,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纪会兰.论公司盈余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3)2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52-55.3张鸣,
14、刘华.对盈余管理的理性思考J.上海会计,2000(08)4刘瑾.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05)5高新企业为何大面积逃税.中国会计报,2010-07-03.6付强,李洁.探究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6(04)7蔡春,黄益健,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02)8魏明海,谭劲松,林舒.盈余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9王晓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透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2)10王颖,王平心,吴清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6(06)11宁亚平.盈
15、余管理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J.会计研究,2003(05)12陈华.浅析盈余管理成因及其对策J.事业会计,2004(02)13付静.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14冯晓冬.关于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探讨.财经界,2010(12)15郏宝云.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财会通讯,2010(10)16鞠春蕾.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措施.经营管理,2012(02)17蒋经纬.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国商界,2010(05)18刘劲松.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8.19李祥.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基于ST和退市制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8.20帅立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新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8.21郑振,孙长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分析.商业经济,2011(01)2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3邓妍娑.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24陈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5(12)endprint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