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85170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为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它坚持“以人为本”,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它强调“和谐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它要求“全面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维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执政理念,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既主张把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平等的一员,只有其中的所有成员同生共存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同时它又强调人在其中的根本性地位,是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在人与自然这一对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相对于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却不具备这一条件,它们虽然可以成为人们道德关怀的对象,但是人类保护自然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先生所言:“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是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认为,应该是以人为本”。应该指出

3、的是,“以人为本”不等同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和伦理道德观,是在西方宗教尤其是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它们的传统信仰就是“人类以外的其他创造物只是为人类而生存的”2I。作为环境伦理价值观的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在生态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是支配自然界的主体;人是价值的主体,自然界只有对人的工具性价值,没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在伦理观上,只有人才是道德主体,其他生物不能被纳入伦理调整的范围,人不必为其他生物负有道德上的责任。“以人为本”则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将自然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主张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中求得人类的长远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与

4、自然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在当代的逻辑展开,是人们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新视角。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首先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本。在具有对象性关系的人和自然这一有机整体中,人处于主动地位,是决定性方面,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趋势最终取决于人对自然的态度。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屈服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任其践踏。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利用和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则要控制、支配自然,所谓“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人定胜天”就是这一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象征。到了近代,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

5、力的急剧增强,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强盗式”开发,从而激发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致使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旱涝肆虐、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物种群灭绝等种种生态危机接踵而来。这些日趋频繁和严重的生态危机,印证了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尊重自然才是尊重人本身。人类之所以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和惩罚,从认识上讲,就是因为没有摆正自身在自然界所处的位置,不是把自己看作自然界的平等一员,而是凌驾于自然之上,一味地对自然界进行索取与掠夺,结果势必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以人为

6、本需要首先以自然为本,并且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缺乏对自然平等尊重、毫不顾及自然与生态承载力的以人为本,其本质还是为所欲为的“人类中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坚持以人的合理需要为本。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人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条件。就人类整体而言,人的需要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丰富性和发展性;就人类个体而言,人的需要既有社会性,也有自私性。在人的各种需要中,物质需要是最重要的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处于最底层的需要,包括食物、饮水、住所、睡眠、氧气等,即通常所谓的衣食住行。生理需要的主要来源是自然,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

7、获得生存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马克思多次提到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问题,他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并不是教诲人们对自然界实行统治和征服,而是要使二者之间进行合理的物质变换。因此,不能将人的需要等同于人的主观物质欲求。事实上,当前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尖锐矛盾是由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引起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总是认为,凡是人的需要都应该得到满足,不管这种需要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不断恶化本已脆弱的人与自然关系。人的需要由主体和客体共同规定,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目的性和规律性是实现人的活动的两个尺度。规律性尺

8、度中最基本的是生态平衡尺度。所谓生态平衡尺度就是人类的活动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引起自然的巨大变化,从而威胁人类以人的方式永续生存和发展。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关系,就是既要以人生存与发展的合理需要为本,又要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保持人类向自然的索取与人类对自然的回馈之间的平衡性。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坚持以全体人为本。人类分为当代人和后代人,人类的利益可分为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以人为本必须强调“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并重,即既要注重维护和实现当代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在资源、权利和发展上的公平,不能只满足少数人的需要而损害绝大多数人的发展;同

9、时也应倡导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上,当代人为后世人类永久的生存发展负责,绝不能只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人作为主体,必须处理在改造自然客体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可能是同时代人类群体的内部关系,也可能是不同时代人类群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诫人类,若只把个体的行为视作与其他人毫无关系的私事,就成了急功近利的个人主义者和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这种以人为本事实上是以个体为本,而不是以人类为本,其在行动上必将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这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真正健康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以人际公正和社会公正为保证的。恩格斯说:“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

10、,认为木灰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足够用一个世代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赤裸裸的岩石呢?”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关系,从当代看,就是兼顾全体当代人的利益,其实质就是要保护经济欠发达地区、弱势人群的利益,保护弱势人群的发展权利;从未来看,就是为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负责,保证后代人类必须的资源和环境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以合理利用人类科技为本。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11、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科学是一种生产力”思想的深化。在当代中国,要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然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又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20世纪人类物质生活的丰富可以说完全归功于科学技术,但现代社会的许多灾难和弊病也来自科学技术:原子弹、氢弹、生物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和破坏,天然资源的滥用和迅速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等。所以,科学技术对人类是福祉与祸害并存、进步与破坏同在。“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它不仅是个自然

12、问题、科技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自身的问题,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人在使用科学技术中所取得或所导致。爱因斯坦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关系,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科技观,以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眼光看待科技,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下合理使用科学技术。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什么是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对于和谐,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作为描述客观规律性的概念,和谐就是规律;作为

13、表达主体主观感受的概念,和谐就是美;作为表达主客体相互关系的概念,和谐就是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融洽;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和谐就是一种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满了协调与统筹的和谐思想,充满着辩证法。哲学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之前的几千年哲学史中各流派对此问题都有自己的解答。随着当代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状况是一个变数,它的理论形态也是如此。从远古到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从奴隶到主人,再到朋友的发展过程。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

14、坚持人与自然平等、人与自然是朋友、人与自然应和谐。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以和谐发展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为人们回答“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古老而现实的哲学命题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坚持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就是要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尊重社会规律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另一方面,自

15、然环境的变迁和优劣,也会对人类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更会直接危及到生命安全。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盲目强化人的行为,势必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自我净化的衰退、供求关系的失衡、良性循环的低下。从根本上看,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开发性破坏日趋严重,基本原因就在这里。面对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挑战,人类必须开始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我们的生产目的、社会目的,必须以遵守、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前提和依据,不能再执迷于对自然的“征服”、“统治”,而应转向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关系的追求,以期

16、让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回到辩证统一的和谐关系中来。因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正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战略措施都建立在合乎规律性之上,既遵从社会规律,又遵从自然规律,从根本上推动人与自然的协调、联动、整合和统一。坚持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就是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标准具体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其中。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前提和保证,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又是社会这个子系统中的生产者,集生产者与消费者于一身。作为消费者,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作为生

17、产者,自然界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与无限,使人类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人类怎样消费和生产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从发展规律看,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生产关系的发展,二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自身的发展;而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什么是生产力,传统的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笔者认为这种以基于人类征服自然的价值理念为基础的生产力定义已经过时,必须赋予其新的涵义

18、。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新的生产力定义应是: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协调自然、持续发展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新的生产力定义中,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其中,而且要摆到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比如,环境污染,是人对自然的一种行为,而再深入看,就是一部分人产生的污染,由整个社会承受,这就是追求利益的阶层与承受代价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再如,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

19、类需求之间的缺口非常大,导致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而人类之间的不和谐则导致了对有限资源的种种“争夺”,这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上的反映。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人际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温家宝总理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描述。

20、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三、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价值目标。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理解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并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是同一过程,社会进步与自然进化在本质上亦是一致的。因此,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首先,自然界的发展是作为主体人的发展的基础、根据和首要条件。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在自然进化中

21、实现的,人从动物界裂变出来,本身就是自然界发展的结果。其次,人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的发展。作为主体的人在与自然客体发展对象性关系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影响着自然的发展,已将自在自然一步步改造为人化自然。第三,自然的发展变化对人与社会的发展也有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作用具有两面性,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当自然环境同人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时,自然环境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则起消极的限制作用。因此,在考察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时,既要考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要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离开自然的发展来考察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本身就是不

22、全面的。从人与自然一体化发展的维度来考察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自然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统一,这是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升华,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把握。坚持全面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牢固确立发展的理念。首先,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人类才能生存。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走的是后发追赶型道路,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的进程一刻也不能停滞。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也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其次,必须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第三,必须共同发展、

23、全面发展。只有人与自然全面发展,人类才能可持续生存。事实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归根到底是对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心;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也并不是要制造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体的对立,而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更广的范围内与自然建立起统一的、和谐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超越自然、实现发展的同时担负起对自然的责任,在改造自然的创造性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一体化的发展,这既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本质上也意味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已走向全面和成熟。坚持全面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发展同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同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是一

24、种互相作用、互为依存的关系。发展必然要消耗资源,发展也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同时,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必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资源供给总是有限度的,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过度消耗导致的结果就是饮鸩止渴,最终导致的不仅是发展的不可持续,甚至可能是人类的自我毁灭。在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上,发展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离开了人类的生产活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存在价值就无法显现;离开了发展谈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毫无意义。但是,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夸大人类的能动性盲目发展,而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过去,我国

25、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五高五低”,即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低循环,高产值、低技术,高速度、低效益。面对日趋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选择一条理性发展的道路,呼唤绿色文明,呼唤科学的决策方式,呼唤科学的生产方式,呼唤科学的生活方式,并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开源节流,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必须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的全面发展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当人处于原始状态时,自然也处于原始状态;当人处于畸形发展状态时,自然的发展就失衡;只有当人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

26、展,自然系统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另一角度讲,自然系统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又表征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传统发展观将发展的焦点集中在单纯的经济增长层面,它以物为中心,在主体、客体两极中指向客体一极,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在它身上是看不到的。其结果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人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人的物质创造力的强弱高低来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并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物质创造上,从而以一种主子的姿态向大自然拼命索取。遗憾的是,当人们面对着自我创造的那些令人眩目的物质财富时,却难有全面发展的喜悦。尤其是当人们受到来自大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报复而警醒时,才发现自我已经迷失,人本身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发展,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是人简单地回归自然、受自然支配,也不是人对自然的无限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建立在人类自身对自然的超越与责任基础上,努力做到生产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的全面发展的相互促进,从而创立一种完全新式的人类文明,一种可以永续发展的社会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