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个思考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高校只顾按计划招生,不管学生能否就业;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带来人才过剩;学历高等于就业能力强等误区。要澄清这些误区,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社会观念应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应做好自我职业规划,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思考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262-03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几个误区误区一,高校只顾按计划招生,不管学生能否就业。中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
2、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层次结构呈反相关状态,一般来说,硕士以上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有什么教师办什么专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误区二,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大众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等特
3、点。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毕业生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究竟缺乏的是什么?有关专家指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不是找不到就业的机会,而是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工作,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总想找稳定的、待遇高的、环境好的,要么到党政机关当公务员,要么进事业单位,能入编,有财政拨款,要么进外企,进大公司。误区三,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带来人才过剩。这似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但实际上又是一个误
4、区。大学生就业难和扩招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大学生就业作为劳动力供给方,不管扩招与否,供给总量没有变。大学生多念了几年书,没增加也没有减少劳动力总量。就此而言,和就业压力没有什么直接正相关关系。但是由于18岁就业和22岁就业,发生的变化只是劳动力自身素质有了提高。这里改变的只是劳动力的结构,而不是劳动力的数量。即整个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误区四,学历高等于就业能力强。这是目前我们社会存在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
5、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文凭与水平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二、澄清认识误区,强化就业指导: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党中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因此,需要各地各部门的齐抓共管,群策群力,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形成合力。思考一: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
6、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再次,承认就业能力的差异,维持上升管道的畅通。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并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效果并不如期望的那么好。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说,就是要维持上升管道的畅通。政府责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们改变地位身份的渠道畅通,不至于因为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得上面的人垄断了所有的好事,下面的人无论如何挣扎,也上不
7、去,永远沉沦。目前,国家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当然,这些远远不够。在美国,最诱人最持久的传说,是美国梦。说白了,就是穷小子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变成大人物的故事。这个梦,已经是一种文化了,有这样文化的国度,无论存在多少问题,上升的管道应该是畅通的。中国目前缺乏这样的制度,这样的文化氛围。思考二:从社会方面来看,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中
8、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思考三:从高校来看,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个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不可能,也不现实。要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深化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大学生在职业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高等学校最终解决学生就业的根本。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要不
9、断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将来的就业竞争能力。学校还要及时调整和改造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老专业,加快新专业的建设力度,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前景不理想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合作。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
10、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思考四: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千方百计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校内部改革,别的方面可以大大精简,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大大加强。” 当前,就高校来说,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所谓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范指导下,为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帮助等服务,以促进大学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和
11、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就是使毕业生顺利就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学校的工作是育人,学生经过在校几年的培养和教育,最终要接受社会的检验,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得到多数用人单位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不仅是对学生,更重要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社会、家长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的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从思想深层次上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并且要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要在学校内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学生就业、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目前
12、,“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应贯穿大学四年”的呼声很高,很多大学生提出了就业指导服务不能仅仅是“季节性快餐”,而应为全程性指导服务,全方位切入。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思考五
13、:大学生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大学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常说的“职业规划”。从国外的经验看,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开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职业规划强调的是,要从填报高考志愿到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规划。一是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估,要有清楚的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跟潮 。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有空的时候就拿来看看,经常回想自己爱出错的地方,以后就尽量地避免;二是做好自我规划。就是要
14、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明显。要不断的激励自己努力再努力。在大学的四年里,每个人所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归结有:第一年为检测时期,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自我定位。来到大学的校园里,不要只埋头于学习,应注意看一下周围的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就业的,不妨为自己找准方向;第二年为定向期,知道了自己的具体情况就可以更清楚的为自己定位了。在此期间一定要打好专业基础;第三年为冲刺期,在定向的基础上好好地努力。不要空虚地过大学生活,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四年为分化期,大四到了,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分化很明显。总的来说,大学四年的规划基本上都是
15、这个模式。总之,大一主要是意识和方向上的培养,大二、大三主要是专业上的指导,实习和工作经验上的积累,大四则更偏重于择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传授;三是学校应承担职业指导的责任。美国和中国一样实行的也是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和限制,而是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协调进行。学校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参”。美国高校一般都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而学校就业指导的重点就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
16、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美国高校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思考六: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高校毕业生不应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而更应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各种实体进行投资、借贷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
17、,也是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就是创业能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
18、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
19、。2008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参考文献: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http:/gn/news/2007/10-24/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politics/2006-10/18/content_张鸣.贫富差距与上升管道J.新闻周刊,2007,(7)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EB/OL.http:/student/old/Article_?ArticlEiD=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