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代泽潞地区墓志挽歌及诗铭...—以《李佐夫人墓志》为线索_张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8256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泽潞地区墓志挽歌及诗铭...—以《李佐夫人墓志》为线索_张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代泽潞地区墓志挽歌及诗铭...—以《李佐夫人墓志》为线索_张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代泽潞地区墓志挽歌及诗铭...—以《李佐夫人墓志》为线索_张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8 2022 年第 11 期碑帖介绍唐代泽潞地区墓志挽歌及诗铭类型简述以李佐夫人墓志为线索摘要:山西长治、晋城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有一个有别于同时代其他地区墓志的典型特征,即志盖或刻有挽歌,志文末尾或以诗为铭(简称“诗铭”)。这些挽歌或诗铭,是唐诗辑佚的重要来源。李佐夫人墓志文末的五言诗:“逝水向东流,泉坰知几秋。想思何处在?夜月照坟头。”便极具代表性。“紫府”“紫盖城”为晚唐至北宋时期民间对潞州府城的代称,除墓志外极少见于文献记载。关键词:唐代墓志,泽潞地区,挽歌,诗铭,紫府 李佐夫人墓志,全称“唐故李府君夫人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刊于唐咸通十五年(874)。出土时地不详,仰澍斋藏拓。志盖

2、拓本纵45厘米,横44.5厘米。志盖中心篆文 3 行,行 3 字,云:“唐故李府君夫人墓志。”篆文四周环刻楷书五言挽歌:“双剑同泉路,哀歌是送终。月玄寒树影,阳雁叩长空。”挽歌外侧四面环刻有八卦符号及四组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无戊己。四杀阴线刻有牡丹纹饰(图 1)。志石拓本纵38.8 厘米,横 38.9 厘米,20 行,楷书(图 2)。笔者不揣浅陋,迻录志文并就相关问题略作浅述。一、墓志释录志盖:唐故李府君夫人墓志双剑同泉路,哀歌是送终。月玄寒树影,阳雁叩长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志文:唐故李府君夫人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张驰望陇西郡人也,门传轩冕,代有贤豪。累佐公卿,并居烈位。播芳誉于

3、人间,立殊功于不朽。石褊词繁,不能具载。祖讳,翁讳顺,府君讳佐,第十二子也。辕门效职,德重性敦。言足法于天地,道足化于霞荒。智可以决嫌疑,道可以例贪鄙。去世虽久,音徽尚存。夫人望清河郡人也。先奉训诲,适于李公之门。肃肃母仪,雍雍妇德。晨昏定省,不阙礼于舅姑;内外供勤,颇有于乡里。三从毕备,四德无亏。岂期天年限至,奄从大夜。享年七十有二,以咸通癸巳岁四月廿三日佟,即有嗣子道贵,新妇马氏,孙苟苟、兴郎等,殷勤尽力,葬之以礼,剋用咸通甲午岁正月辛酉七日丁卯,肣宜于紫府西南三里大茔之内。麒麟之穴,安厝礼毕。后恐陵谷变移,故刊贞石,纪其岁月,以章不朽。乃为词曰:逝水向东流,泉坰知几秋。想思何处在?夜月照

4、坟头。李佐家世低微,曾效力军门,官卑职小。志文载其本人及夫人刘氏家世、生平事迹无多。二、挽歌及诗铭近年来,山西长治、晋城等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墓志,而于志盖上刊刻挽歌,这一有别于同时代其他地区的丧葬习俗,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据王庆卫统计,西安碑林藏唐潞州辖县出土的墓志中,13 方志盖上刻有挽歌1。梁海燕唐人墓志盖题诗考论一文中辑录的河北正定私人藏带挽歌唐墓志盖,也多出自潞州上党郡一带2。这些挽歌的文辞大同小异,就其来源,胡可先墓志新辑唐代挽歌考论一文认292022 年第 11 期碑帖介绍为大致有三类:一是抄录文人的诗作并加以改动;二是利用社会上流传的挽歌,刻之于志盖;三是切合墓主的身份所作的

5、挽歌3。从目前披露的材料来看,第二类挽歌占大多数;且某些挽歌还带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同一底本挽歌的文辞修改和不同底本挽歌词句的重新组合。于此,李佐夫人墓志盖上的挽歌就很具代表性。与天 三年(906)宋仏进墓志盖上的挽歌相比较,它们二者的来源底本明显相同,只是部分的词句发生了变化。宋仏进墓志盖歌云:“冥寞夫人路,哀歌是宋钟。目玄寒树影,声散叫长空。”4与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神及妻郭氏墓志及李公夫人墓志盖上的挽歌相比对,它们三者挽歌的前两句底本来源相同,也是部分的词句发生了变化,而后两句的底本来源则不同。李神及妻郭氏墓志 盖歌云:“剑镜匣晴春,哀歌踏路尘。名镌秋石上,夜月照孤坟。”5李公夫人墓

6、志 盖歌云:“两剑匣青春,哀歌踏路尘。风悲陇头树,月吊泉下人。”6就目前所能见到的山西长治、晋城地区出土唐墓志盖,无论从纹饰特征,还是挽歌内容,综合来判断,在唐代潞州、泽州境内,凶肆作坊中墓志盖的制作以及挽歌内容的刻写,当有现成的范本存在,亡者亲属或可定制选择。而这些范本也因工匠、作坊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上述图 1 李佐夫人墓志志盖拓本30 2022 年第 11 期碑帖介绍所言同一底本挽歌的文辞修改和不同底本挽歌词句的重新组合,应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郭桂坤在 也谈墓志盖上的“挽歌”兼析中晚唐五代墓志铭创制中的“泽潞模式”一文中,将这种志盖挽歌高度雷同,志盖装饰纹样风格一致,志文内容

7、部分接近等特征提取分析并简要归纳,提出了唐代潞州地区墓志铭创制的所谓“泽潞模式”。从志盖挽歌以及志文末尾铭文的角度来观察,现所见长治、晋城地区出土墓志可分为四类:(一)标准普通型。即志盖不带挽歌,志文末尾铭文多为三言、四言或仿楚辞、汉赋句式之杂言诗,这类墓志数量最多。举两例铭文为杂言诗者,如开成二年(837)廉汶及妻孙氏墓志云:“双剑沉兮匣不开,二子泣兮天地哀。恐松柏兮改陵谷,刻贞石兮镇泉台。”7乾符三年(876)李再诚墓志:“归魂悄悄,新垅巍巍。悲风朝起,愁云墓飞。永埋美玉,长掩泉扉。都山川兮寂寞,念岁月兮迁移。流芳名兮百代,剋贞石兮千期。”8(二)志盖带挽歌,志文末尾是四言铭文。如咸通三年

8、(862)刘让墓志盖挽歌云:“阴风吹白阳,苍苍度秋水。冠哭送哀声,孤坟月明里。”9咸通十二年(871)张国清墓志盖挽歌云:“阴风吹阳,苍苍度秋水。车马却归城,孤坟月明里。”10(三)志盖图 2 李佐夫人墓志拓本312022 年第 11 期碑帖介绍不带挽歌,志文末尾则以诗为铭。如开成二年(837)郭凑墓志云:“奈何不驻灵龟寿,百行一朝遽沉瘗。孤子修坟叫昊天,閟灵泉户千千岁。”11会昌五年(845)吕君及妻张氏墓志云:“富贵荣华府君墓,孝感夫人田宅住。日月圆明照此间,万古千秋安隐处。”12(四)志盖带挽歌,志文末尾也以诗为铭。志文末尾以杂言诗为铭者如会昌六年(846)薛重晟及妻王氏墓志盖挽歌云:“

9、篆石继文清,悲凉落泪盈。礼泉彰孝道,幽壤万年名。”文末杂言诗云:“吁戏兮丈夫,独立兮英谋。平生兮四海,亮等兮江湖。双剑合于荒草里,年年泣血祀坟揄。”13大中元年(847)唐故太原郡郭氏夫人(献)墓志铭并序盖挽歌云:“夜月吊坟头,花随逝川流。行云岭上愁,悲风迷万古。”文末七言杂言诗云:“府城南领大山东,川长马鬣岗盘龙。佳城郁郁连千峰,孤坟峨峨栽森松。班家余范埋其中,家庭寂寂绝行踪。泣血兮夫人嗣子,流涕兮夫人知心。”咸通十五年(874)李公素妻王氏墓志盖挽歌云:“篆石记文清,悲风落泪盈。哀哀传孝道,故显万年名。”文末杂言诗云:“双剑匣兮沉逝川,孙子泣兮参秋天。恐山川兮改陵谷,刊贞石兮安九泉。”14

10、咸通十五年唐故昭义军衙前主郑府君(延昌)墓志盖挽歌云:“玉剑匣春,哀歌踏路尘。名镌秋石上,夜月照孤坟。”文末杂言诗云:“玉剑匣兮沉逝川,嗣子泣兮惨秋天。亲戚感兮泪沾忆,军仵叹兮情惨然。千年松柏兮载记,铲贞石兮安九泉。想忆尊兮肠欲断,孤坟照兮千万年。”15而以五言诗为铭者则仅见于李佐夫人墓志云:“逝水向东流,泉坰知几秋。想思何处在?夜月照坟头。”李佐夫人墓志文末的五言诗,其创作虽然参照了已有的挽歌,但无论格律还是意境,更接近一首纯正的唐诗。该诗词简义丰,意味隽永,寥寥二十字,便将生离死别的悲伤和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虽不见悲苦血泪之词,只是将“逝水”“泉坰”“夜月”“坟头”这些墓志中常见的充

11、满哀伤意象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但在“想思何处在?夜月照坟头”这样看似直白且不经意的一问一答中,更显生者的悲怆和无奈之情。值得注意的是,李佐夫人墓志中五言诗的后两句,化用自唐孔氏赠夫诗三首“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这与长治出土墓志盖挽歌多化用自唐于鹄的 (拟)古挽歌“阴风吹黄蒿,挽歌度秋水。车马却归城,孤坟月明里”相类似,由此可一窥唐代泽潞地区志盖挽歌底本来源的丰富性和多元化。而志盖挽歌及志文中以诗为铭大量使用这种现象,“其实是唐代诗歌文化的发达及在民间形成普及之势的一种状态折射”。16三、紫府及紫盖城关于李佐夫人刘氏的葬地,志云“肣宜于紫府西南三里大茔之内”,此“紫府”应是潞州府城的代称。这种

12、表述还见于其他墓志,如大中五年(851)李公妻安氏墓志:“迁殡于紫府城西三里古原。”17咸通十五年(874)唐故珪赵郡菅公(宪直)太原郭氏夫人墓志铭并序:“育嗣子一人,曰弘裕,寔紫府间生,白珪无玷。迁合祔于紫府西南三里。”18中和三年(883)郭承遇墓志:“礼殡于紫府之西南五里之郊。”19龙纪元年(889)郑宝贵墓志:“卜瘗于紫府西南四里。势乃东观郡府。”20到了北宋时期,该称谓还存在。如开宝三年(970)武 墓志:“附葬于州西约五里新茔而厝焉。其地也,东连紫府凤城。”21开宝五年(972)大唐故张府君墓志铭并序:“袷祔于府城西廿里,东连紫府,西接彰河。”太平兴国三年(978)王守常墓志载:“

13、礼葬于府城西南约七里平原。东连紫府。”22 长治地区出土其他唐志中还多见以“紫盖城”来代称潞州府城之例,如:开成五年(840)李荣及妻常氏墓志:“迁窆合祔先祖附茔。南连紫盖。”23会昌五年(845)吕君及妻张氏墓志:“合附于潞府城西南七里平原,礼也。其地势有四神之协:东瞻狐岭,上有五龙镇山,兴云接于狐街紫盖,瑞雾常与牛鼻津相连。”咸通七年(866)王清与夫人牛氏墓志载:“宜安厝于紫盖城东五里平源(原),礼也。西瞻紫盖氤氲。”24咸通十一年(870)唐故唐府君夫人裴氏墓志铭并序载:“合祔于紫盖城东北固村河南平原。”郑延昌墓志 云:“殡于府城东南二里右接紫盖之城。”中和六年(886)陈公谊妻李氏墓

14、志云:“合祔于府城西南约三里平原,礼也。其地东瞻紫盖之城。”25而会昌五年裴氏丈夫 唐国朝墓志 所载:“殡于府城东二里平原。”更是印证了“紫盖城”就是潞州府城。裴氏与已经逝世二十五年的唐国朝合葬,“紫盖城东北固村河南平原”与“府城东二里平原”的地理方位表述实指一地26。至于潞州府城为何称之为“紫府”或“紫盖城”,这或与李隆基有关,在其任潞州别驾时,“州境有黄龙白日升天,尝出畋,有紫云在其上,后从者望而得之,前后符瑞凡一十九事”。27作为龙兴之地的潞州府城,被后人以玄宗的典故美称为“紫府”“紫盖城”合乎情理。而就目前所见长治出32 2022 年第 11 期碑帖介绍土墓志的不完全统计,出现“紫府”

15、或“紫盖城”墓志的年代,皆在唐文宗开成五年(840)以后。值得一提的是,李佐夫人墓志志盖上天干以及八卦符号的组合形式,在现所见长治地区出土的墓志中,算是一种新的类型,与其类似的还有郭献墓志志盖。四组天干:甲乙、丙(景)丁、庚辛、壬癸,应代指方位以及五行,即: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而戊己中央土没有刊刻,则与古人将墓穴视为在土之中央的观念有关。关于志盖上八卦符号隐藏的哲学内涵,王庆卫、王煊生死之间唐代墓志中新见挽歌研究一文多有发微。后言山西长治、晋城地区出土的唐、五代、北宋时期墓志,亦有大量志文末尾以诗为铭,然志盖缺失者,至为可惜。试补录四则如下:天宝三载(744)大唐故

16、吏部常选白府君(婆奴)墓志铭并序:“勒石芳纪,铭曰:日月驰迅迴轮,逝水奔浪暗送人。夫君谢代归何地,英灵意气化为尘。一九泉迷晓夕,万古千秋蝼蚁亲。”28;会昌四年(844)唐故李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刊石书铭,用彰后记,铭:婉顺淑姿何可比,玉树沉埋九泉里。三春花柳正含芳,翻绪愁人怀戚戚。”29;广顺元年(951)大周故陇西郡牛府君墓志文末五言云:“号泣子孙悲,哀哀月夜啼。黄金双入樻,地锁万年期。”30;开宝五年大唐故张府君墓志铭并序:“刊石铭文,乃为颂:松柏肃肃陇又西,惨云碧雾满长溪。游仁顾攀身心碎,骨肉哀号意叙迷。落日只逢狐兔闹,墓田唯觉宿鸦啼。从今葬在荒郊里,万古千秋不再期。”注释:1 王庆卫,

17、王煊.生死之间唐代墓志中新见挽歌研究 J.碑林集刊,2010,(16):82-107.2 梁海燕.唐人墓志盖题诗考论 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4):8-16.3 胡可先.墓志新辑唐代挽歌考论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80-181.4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928.5 陈忠凯,张婷.西安碑林新藏唐宋墓志盖上的挽歌 J.出土文献研究,2007,(8):295.6 陈忠凯,张婷.西安碑林新藏唐宋墓志盖上的挽歌 J.出土文献研究,2007,(8):296.7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

18、07:707.8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884.9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824.10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850.11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710.12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734.13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740.14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873.15 仰澍斋藏拓.16 梁海燕

19、.唐人墓志盖题诗考论 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4):12.17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758.18 仰澍斋藏拓.19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910.20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920.21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974.22 牛建东.中古陇西牛氏碑刻集录 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8:363.23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716.24 牛建东.中古陇西牛氏碑刻集录 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8:359.25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M.北京:线装书局,2007:918.26 刘文涛.长治出土唐代潞州墓志初探 D.山西大学.27 刘昫.旧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07:165-166.28 仰澍斋藏拓.29 仰澍斋藏拓.30 仰澍斋藏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