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通信网实验指导书模板.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81554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6.26M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通信网实验指导书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本文档共140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数 字 通 信 网 实 验 指 导 书 编者: 崔伟 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9月 前 言 《数字通信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因此, 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配以足够的实验或实践性教学环节, 以便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以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验指导书主要用作高校本科通信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网络实验教材。 本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是基础与验证性实验, 实验指导给出较为详细的实验步骤, 旨在减少实验者摸索的历程,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配置技术。比如, 对于各种操作系统网络服务的配置, 要在描述一些基本功能配置方法的基础上, 自行给出能够验证正确性的实例。除此之外, 还应自己探索更深入和优化的配置, 探讨相关参数对服务性能的影响, 据此加以总结列举在实验报告上。只有这种各具特色的实验报告, 才将更有利于体现实验者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的差异。 对于每一个实验都给出了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实验内容﹑预习要求( 实验导读) ﹑实验提示﹑实验作业。我们主张学生在做实验前, 必须要充分预习, 充分准备, 这样做实验, 才能真正有收获, 才能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由通信工程教研室崔伟编写, 如有不妥之处, 望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目 录 实验一 VLAN配置实验 1 实验二 路由配置实验 10 实验三 Mac帧、 IP包格式分析 15 实验四 WEB服务器和DNS服务器配置 18 实验五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的操作与配置 24 实验六 常见软交换设备及接口认识 34 实验七 软交换设备基本配置 43 实验八 简单 VoIP 通讯系统的配置和使用 59 实验一 VLAN配置实验 【实验学时】 共2学时 【实验目的】 1、 了解VLAN的产生及其优点。 2、 基本了解华为S3526E交换机的配置 【实验性质】 基础与验证性实验 【实验条件】 华为S3526E、 2403H、 3026交换机和神州数码3926S, PC机数台, 网线若干( 直连和交叉) 【实验导读】 1、 VLAN简介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 是一种经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IEEE 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 或称虚拟LAN, 即VLAN) , 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 机, 由于VLAN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 因此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计算机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 即这些计算机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 段。 VLAN的优势在于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不会被转发到其它VLAN中, 从而有助于控制网络流量、 减少设备投资、 简化网络管理、 提高网络安全性。 2、 登录以太网交换机 ( 1) 经过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 第一步: 如下图所示, 建立本地配置环境, 只需将微机( 或终端) 的串口经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连接。 第二步: 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 如Windows 3.X的Terminal或Windows 9X的超级终端等) , 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 波特率为9600bit/s、 8位数据位、 1位停止位、 无校验和无流控, 并选择终端类型为VT100, 如下图所示。 新建连接 连接端口设置 端口通信参数设置 第三步: 以太网交换机上电, 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自检信息, 自检结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 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 如<Quidway>) 。 第四步: 键入命令, 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能够随时键入”?”。 ( 2) 经过Telnet搭建配置环境 经过微机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 如果用户已经经过Console口正确配置以太网交换机管理VLAN接口的IP地址( 在VLAN接口视图下使用ip address命令) , 并已指定与终端相连的以太网端口属于该管理VLAN( 在VLAN视图下使用port命令) , 这时能够利用Telnet登录到以太网 交换机, 然后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 ( 3) 经过Modem拨号搭建配置环境 3、 命令行接口 ( 1) 命令行接口 以太网交换机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 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接口有如下特性: ? 经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 ? 经过Telnet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 ? 经过Modem拨号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远程配置。 ? 配置命令分级保护, 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以太网交换机。 ? 用户能够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 提供网络测试命令, 如Tracert、 Ping等, 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 ? 提供种类丰富、 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 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 用Telnet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以太网交换机。 ? 提供FTP服务, 方便用户上载、 下载文件。 ? 提供类似Doskey的功能, 能够执行某条历史命令。 ? 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 用户只需键入无冲突关键字即可解释。 ( 2) 命令行视图 视图 功能 提示符 进入命令 退出命令 用户视图 查看交换机的简单运行状态和统计信息 <Quidway> 与交换机建立连接即进入 quit断开与交换机连接 系统视图 配置系统参数 [Quidway] 在用户视图下键入system-view quit或return返回用户视图 以太网端口视图 配置以太网端口参数 [Quidway-Ethernet0/1] 百兆以太网端口视图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interface ethernet 0/1 quit返回系统视图 VLAN视图 配置VLAN参数 [Quidway-Vlan1]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vlan 1 quit返回系统视图 VLAN接口视图 配置VLAN和VLAN汇聚对应的IP接口参数 [Quidway-Vlan-interface1]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quit返回系统视图 4、 以太网端口配置 以太网端口配置包括( 以下都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配置) : 1) 进入端口视图: [quidway] interface e0/2 2) 设置端口双工状态: [quidway-ethernet0/2]duplex full/half/auto 3) 设置端口速率: [quidway-ethernet0/2]speed 10/100/auto 4) 指定端口类型: [quidway-ethernet0/2] port link-type trunk/access/hybrid 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 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 Trunk类型的端口能够属于多个VLAN, 能够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 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 Hybrid类型的端口能够属于多个VLAN, 能够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 能够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 也能够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Hybrid端 口和Trunk端口的不同之处在于Hybrid端口能够允许多个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 而Trunk端口只允许缺省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 签。 ( 5) 显示端口的所有信息 display interface{ interface_type | interface_typeinterface_num | interface_name } ( 6) 以太网端口汇聚 端口汇聚是将多个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1个汇聚组, 以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员端口中的分担, 同时也提供了更高的连接可靠性。 设置以太网汇聚端口: link-aggregation interface_name1 to interface_name2 { both | ingress } 显示汇聚端口的信息: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 master_interface_name ] 5、 VLAN配置 ( 1) 开启关闭设备VLAN特性: vlan { enable | disable } ( 2) 创立删除VLAN: [quidway]vlan vlan-id ( 3) 向当前VLAN中添加端口: [quidway-vlan3] port e0/3 如果有多个连续的端口要一起加入可使用: port e0/3 to e0/9的形式。 将当前ACCESS端口添加到指定的VLAN:[quidway-ethernet0/2]port access vlan 3。 将当前Hybrid端口加入到指定VLAN: port hybrid vlan vlan_id_list { tagged | untagged } 把当前Trunk端口加入到指定VLAN: port trunk permit vlan { vlan_id_list | all } ( 4) 显示VLAN相关信息: display vlan [ vlan_id | all | static | dynamic ] 6、 实验一( 采用华为的局域网交换机) ( 1) . 组网需求 现有VLAN2、 VLAN3, 经过配置将端口Ethernet0/1-3包含到VLAN2中, 将端口Ethernet0/5-7包含到VLAN3中。 ( 2) 组网图 ( 3) 配置步骤 #进入用户视图 交换机加电后, 系统进行检测, 检测后, 按回车键进入用户视图 超级终端窗口显示: <Quidway> #进入用户视图 <Quidway>system-view 超级终端窗口显示: [Quidway] 只有进入系统视图才能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 创立VLAN2并进入其视图。 [Quidway] vlan 2 # 向VLAN2中加入端口Ethernet0/1、 Ethernet0/2和Ethernet0/3。 [Quidway-vlan2] port ethernet0/1 ethernet0/2 ethernet0/3 # 创立VLAN3并进入其视图。 [Quidway-vlan2] vlan 3 # 向VLAN3中加入端口Ethernet0/5、 Ethernet0/6和Ethernet0/7。 [Quidway-vlan3] port ethernet0/5 ethernet0/6 ethernet0/7 ( 4) 测试配置是否正确 利用PING命令, 测试端口之间是否能够连通。在测试之前, 应为连接测试端口的PC设置IP地址。 7、 实验二( 采用神州数码的局域网交换机) ( 1) . 组网需求 现有VLAN2、 VLAN3, 经过配置将端口Ethernet0/1-3包含到VLAN2中, 将端口Ethernet0/5-7包含到VLAN3中。 ( 2) 组网图 ( 3) 配置步骤 # 创立VLAN2并进入其视图。 Console (Config)#vlan 2 # 向VLAN2中加入端口Ethernet0/1、 Ethernet0/2和Ethernet0/3。 Console(Config一V1an1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3 然后会出现提示: Set the port Ethernet0/0/1 access vlan 2 successfully Set the port Ethernet0/0/2 access vlan 2 successfully Set the port Ethernet0/0/3 access vlan 2 successfully # 创立VLAN3并进入其视图。 Console (Config)#vlan 3 # 向VLAN3中加入端口Ethernet0/5、 Ethernet0/6和Ethernet0/7。 Console(Config一V1an1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5-7 然后会出现提示: Set the port Ethernet0/0/5 access vlan 3 successfully Set the port Ethernet0/0/6 access vlan 3 successfully Set the port Ethernet0/0/7 access vlan 3 successfully ( 4) 测试配置是否正确 利用PING命令, 测试端口之间是否能够连通。在测试之前, 应为连接测试端口的PC设置IP地址。 神州数码交换机配置命令: 交换机基本状态: hostname> ; 用户模式 hostname# ; 特权模式 hostname(config)# ; 全局配置模式 hostname(config-if)# ; 接口状态 交换机口令设置: switch>enable ; 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config terminal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hostname ; 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xxx ; 设置特权加密口令 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xxa ; 设置特权非密口令 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 ; 进入控制台口 switch(config-line)#line vty 0 4 ; 进入虚拟终端 switch(config-line)#login ; 允许登录 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xx ; 设置登录口令xx switch#exit ; 返回命令 交换机VLAN设置: switch#vlan database ; 进入VLAN设置 switch(vlan)#vlan 2 ; 建VLAN 2 switch(vlan)#no vlan 2 ; 删vlan 2 switch(config)#int f0/1 ; 进入端口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 当前端口加入vlan 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 设置为干线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1, 2 ; 设置允许的vlan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 设置vlan 中继 switch(config)#vtp domain ; 设置发vtp域名 switch(config)#vtp password ; 设置发vtp密码 switch(config)#vtp mode server ; 设置发vtp模式 switch(config)#vtp mode client ; 设置发vtp模式 交换机设置IP地址: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 ; 进入vlan 1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 设置IP地址 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 设置默认网关 switch#dir Flash: ; 查看闪存 交换机显示命令: switch#write ; 保存配置信息 switch#show vtp ; 查看vtp配置信息 switch#show run ; 查看当前配置信息 switch#show vlan ; 查看vlan配置信息 switch#show interface ; 查看端口信息 switch#show int f0/0 ; 查看指定端口信息 实验二 路由配置实验 【实验学时】 共2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基本的网络协议分析方法。经过抓报工具, 观察Mac帧、 IP包格式。 【实验环境】 Windows 环境和Sniffer抓包分析工具。 【实验要求】 按网络图中的要求连接路由器, 分别对各路由器的端口和PC配置IP地址, 在路由器RouterA配置到主机PC网络1.1.5.0的静态路由, 配置到其它网络的缺省路由, 在路由器RouterB和RouterC上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 配置结果的验证, 主机1、 主机2、 主机3之间应能Ping通。 【实验步骤】 第一步, 配置接口 ( 1) 分别配置路由器RouterA、 RouterB、 RouterC的串口协议和IP地址。  1.配置以太网端口   首先进入系统试图, 输入: system( 然后回车)   # int e0( 指定E0口)   # ip addr ABCD XXXX( ABCD 为以太网端口IP地址, XXXX为以太网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   # undo shutdown( 激活E0口)   # exit 从以太网端口视图退出 2.串口的配置 首先进入系统试图, 输入: system( 然后回车) # int S2( 指定S2口) # link-protocol ppp ( 设置链路协议为ppp) # ip addr ABCD XXXX( ABCD 为S2 的IP地址, XXXX为子网掩码) # clock rate 64000 ( 设置链路时钟, 它和链路速率一致) # undo shutdown ( 专线口配置完成后, 用no shutdown命令激活S2口即可。) # exit 3.静态路由的配置 # ip route-static ABCD XXXX YYYY ( ABCD为目的网络号, XXXX为目的网络号的子网掩码, YYYY为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条端口IP地址) 4.动态路由的配置 首先进入系统试图, 输入: system( 然后回车) # rip ( 启用RIP路由协议) # network ABCD ( ABCD为要加入的网络号) # network XXXX ( XXXX为S0或S1的所属网络号) 5、 配置缺省路由 # ip route-static 0.0.0.0 XXXX (XXXX为本路由器连接下一跳路由器连接端口上的IP地址) 。 6、 显示路由表的信息 #display ip route( 显示路由表)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显示当前路由器的配置信息) #display interface e0( 显示以太网端口0的配置信息和状态) #display interface s0( 显示串行端口0的配置信息和状态) #display interface ( 显示所有端口的配置信息和状态) #save (把配置信息保存) 第二步 配置路由器Roure A ( 1) 启动路由器后, 输入: system, 进入配置视图。 ( 2) 配置路由器A的S0接口 [quidway]interface s0 [quidway-s0]link-protocol ppp [quidway-s0]ip address 1.1.2.1 255.255.255.0 [quidway-s0]clock rate 64000 [quidway-s0]undo shutdown [quidway-s0]quit ( 4) 配置路由器A的E0接口 [quidway]interface e0 [quidway-E0]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 [quidway-E0]undo shutdown [quidway-E0]quit ( 5) 配置路由器A到PC主机1.1.5.0的静态路由 [ [quidway-rip]ip route-static 1.1.5.0 255.255.255.0 1.1.2.2 ( 6) 配置路由器A到其它网络缺省路由 [ [quidway-rip]ip route-static 0.0.0.0 1.1.2.2 ( 7) 修改主机1的IP地址 登陆到主机: 用户名: root, 口令: linux 配置主机IP地址: ifconfig eth0 1.1.1.2 netmask 255.255.255.0 添加网关: route add default gw 1.1.1.1 第三步 配置路由器Roure B ( 1) 启动路由器后, 输入: system, 进入配置视图。 ( 2) 配置路由器B的S0接口 [quidway]interface s0 [quidway-s0]link-protocol ppp [quidway-s0]ip address 1.1.3.2 255.255.255.0 [quidway-s0]undo shutdown [quidway-s0]quit ( 3) 配置路由器B的E0接口 [quidway]interface E0 [quidway-E0]ip address 1.1.4.1 255.255.255.0 [quidway-E0]undo shutdown [quidway-E0]quit ( 4) 配置路由器B的RIP [quidway]rip [quidway-rip]network 1.1.4.0 [quidway-rip]network 1.1.3.0 ( 5)修改主机2的IP地址 登陆到主机: 用户名: root, 口令: linux 配置主机IP地址: ifconfig eth0 1.1.4.2 netmask 255.255.255.0 添加网关: route add default gw 1.1.4.1 第四步 配置路由器Roure C ( 1) 启动路由器后, 输入: system, 进入配置视图。 ( 2) 配置路由器C的S0接口 [quidway]interface s0 [quidway-s0]link-protocol ppp [quidway-s0]ip address 1.1.2.2 255.255.255.0 [quidway-s0]undo shutdown [quidway-s0]quit ( 3) 配置路由器C的S1接口 [quidway]interface s1 [quidway-s1]link-protocol ppp [quidway-s1]ip address 1.1.3.1 255.255.255.0 [quidway-s1]undo shutdown [quidway-s1]quit ( 4) 配置路由器C的E0接口 [quidway]interface E0 [quidway-E0]ip address 1.1.5.1 255.255.255.0 [quidway-E0]undo shutdown [quidway-E0]quit ( 5) 配置路由器C的RIP [quidway]rip [quidway-rip]network 1.1.5.0 [quidway-rip]network 1.1.2.0 [quidway-rip]network 1.1.3.0 ( 6)修改主机3的IP地址 登陆到主机: 用户名: root, 口令: linux 配置主机IP地址: ifconfig eth0 1.1.5.2 netmask 255.255.255.0 添加网关: route add default gw 1.1.5.1 第五步 测试路由器 ( 1) 显示所有端口信息 [quidway]display interface ( 2) 显示路由表 [quidway]display ip routing-table ( 3) 测试路由配置是否成功 从主机1上ping主机2、 主机3, 看是否联通。 实验三 Mac帧、 IP包格式分析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基本的网络协议分析方法。经过抓报工具, 观察Mac帧、 IP包格式。 二、 实验环境 Windows 环境和Sniffer抓包分析工具。 三、 实验步骤 ( 1) 启动Sniffer 启动Sniffer, 选择所需要的网卡。如下图所示。在图中选择所要监听的网络接口。 ( 2) 在捕获( Capture) 菜单中选择定义过滤器, 然后会弹出一个定义过滤器-捕获窗口。在弹出窗口中, 要选择地址项, 设置地址类型下拉框中选择IP, 在位置1中设置本机的IP地址, 比如本机的IP地址为218.198.121.125,则输入218.198.121.125, 在位置2中选择任意的, 表示捕获本机与其它任何主机通信的网络包。 ( 3) 抓包 在捕获菜单中选择开始菜单项, 则软件开始捕获进出以太网端口的数据包。为配合数据包捕获, 要让本机和其它计算机通信, 比如访问互联网等。经过一段时间后, 在捕获菜单中选择停止菜单项, 软件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注意: 假如以太网端口的防火墙已经启动, 能够把它关闭, 以便让其它计算机能够访问本机。 ( 4) 观察、 分析Mac帧、 IP包格式 在捕获菜单中选择显示菜单项, 然后在弹出窗口的下方的按钮选项选择解码。窗口显示如下图。认真调整窗口, 结合书中DLC帧、 IP包、 TCP包、 HTTP、 ICMP等包格式, 找到包或帧各数据域的填充值。 三、 思考题 结合捕获的数据包, 给出捕获的一个IP、 TCP、 UDP、 DLC包格式各数据域的填充值。 实验四 WEB服务器和DNS服务器配置 【实验学时】 共2学时 【实验目的】 1、 掌握因特网中WEB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2、 理解因特网中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 3、 掌握网站域名进行解析的原理。 【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实验条件】 局域网, 主机, Windows 操作系统。 【实验内容】 一、 IIS服务器配置实验 1、 IIS简要介绍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缩写, 是微软提供的Internet服务器软件, 包括WEB、 FTP、 Mail等等服务器。IIS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组件。 2、 基本设置: ( 1) 、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 服务管理器” 在”默认Web站点”上按鼠标右键, 选择”属性”, 弹出默认Web站点设置窗口: ”TCP端口”是WEB服务器端口, 默认值是80, 不需要改动。   ”IP地址”是WEB服务器绑定的IP地址, 默认值是”全部未分配”, 建议不要改动。默认情况下, WEB服务器会绑定在本机的所有IP上, 包括拨号上网得到的动态IP。 ( 2) 、 点击上面属性窗口里的”主目录”: 在”本地路径”右边, 是网站根目录, 即网站文件存放的目录, 默认路径是”c:\inetpub\wwwroot”。如果想把网站文件存放在其它地方, 可修改这个路径。 ( 3) 、 点击上面属性窗口的”文档”: 在这里设置网站的默认首页文档。在浏览器里输入一个地址( 例如) 访问IIS的时候, IIS会在网站根目录下查找默认的首页文件, 如果找到就打开, 找不到就显示”该页无法显示”。请在这里添加所需的默认首页文件名, 添加完后能够用左边的上下箭头排列这些文件名的查找顺序。 ( 4) 、 WEB服务器设置完毕。IIS已经能够提供WEB服务了。   如果您已经做好网站, 请把网站文件copy到网站根目录, 并确认网站的默认首页文件名已经在上面窗口的搜索列表里。之后打开IE, 输入 , 就看到您的网站了。   如果您还没有做好网站, 请在网站根目录新建一个htm文件, 命名为”default.htm”, 用网页编辑工具( 例如FrontPage、 Dreamweaver或记事本) 打开这个文件, 输入几个字, 例如”我的网站”。保存文件后, 打开ie, 输入 看看。 二.DNS设置 1、 打开DNS服务器 开始菜单——程序——管理工具——DNS 2、 建立dns正向区域解析, 选择正向搜索区域。如图所示, 选择下一步。 3、 为dns服务器起一个名字。比如: (可随意起名, 格式为名称.后缀)然后, 选择下一步, 完成即可。 4、 建立dns反向区域解析, 选择反向搜索区域, 如图所示, 选择下一步。 5、 在网络ID处填写主机的IP网络名。然后, 选择下一步, 完成即可。 6、 在反向区域解析中, 右键新建指针。如图: 7、 填写主机的IP地址和主机名。能够在MS-DOS( 开始->运行->输入CMD) 下使用ipconfig/all 指令进行查看IP地址。 8、 在正向搜索区域中, 右键选择新建主机, 如图所示: 9、 在名称中填写主机头( 域名的头几位, 比如””中的mail, 中的www都是主机头) 和ip地址。并选中创立相关的指针记录。 至此dns服务器的简单配置已经完成。 10、 dns测试结果 运行cmd, 输入nslookup, 结果显示如下: 实验五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的操作与配置 【实验学时】 共2学时 【实验目的】 1、 掌握简单的SNMP工作原理; 2、 网管软件SNMPc的简单操作及基本原理。 【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实验导读】 一. 实验设备及软件环境 网络软件SNMPc是由Castle Rock公司开发的网络管理软件。SNMPc使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可运行在多种用户平台, 监控和管理不同厂商的SNMP产品, 并可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下, 而且使用多文件接口( MDI) , 可同时浏览多个视图。支持TCP/IP协议栈的Window Sockets,自动发现IP或IPX节点, 并生成网络结构图。由用户设定轮询时间间隔, 进行实时流量统计。能够使用MIB浏览器查看、 编辑MIB变量等等。 二. 实验步骤 1 桌面的Configure Tacks后会出现图5-1, 点击Start All或点击Login进入。 图5-1 2 安全登入: 设置用户登入权限 1) SNMPc允许多用户和多用户等级的登入。当用户启动网络管理软件以后, 要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初始的用户名 Administrator, 用户密码为一个空字符串。能够不设置Permanent Keys, 再进入另一个界面是个通行证, 没必要永久性的话无须理睬, 继续进入图5-2。 图5-2 2) 在Config/Discovery Agents/General(5-3)和proto(5-4)设置如下: 图5-3 图5-4 在Seeds选项中定义一个子网掩码及子网号, 参考使用的机器的IP地址作为例子, 如202.196.9.0/255.255.255.0然后安下Restart, 显示如下图5-5。 图5-5 3 、 用户与管理员的通信 1) 选择主菜单Config/User profiles,显示Setup Users对话框, 如实验图5-6所示。 图5-6 2) 添加新的用户 单击Add添加新的用户, 如图5-7所示。登记用户名、 口令、 注册等级( 例如超级用户supervisor, 一般用户operator, 一般浏览者observer) , 能够填入相关的信息。 图5-7 3) 修改、 删除用户信息 单击Modify、 Delete, 可修改相关信息。 4) 在介面最下角有Event选项在里面选择要求管理的事件, 选择相关事件点右键编辑, 输入事件名填属性如图5-8。 图5-8 5) 在match选项中选择事件的发送源图5-9。 图5-9 6)Action中设置Page 和Emil为Default如图5-10 图5-10 7) 最后在Tools/trap send中选择源及事件点击发送如图5-11, 在显示信息栏上可见网络的相关信息, 如果看不见可点击工具栏上的闹铃图形显示。 图5-11 4 网络的简单管理 1) 节点自动发现 在编辑栏中选择Find Objects此选项框可查找网上用户类型如图5-12, 显示IP地址及其描述。 图5-12 2) 用户的添加与删除 选中用户端按Delete键即可, 添加用户时选择界面最右端的竖直的七个标记的第一个Insert device或者在Insert中选择相应要插入的物件。改变网络的拓扑结构则需将网络中的所有用户选中再选择最右边的七个竖直标记中相应的拓扑结构(例Ring 、 Bus)。 3) 网络中用户状态显示 整个网络的状况除了在界面的最下方显示, 还能够在Tool/poll object中, 选择相应的协议进行测试, 如图5-13, 也可选中整个网络或单个用户端点右键编辑其属性和其有关错误! 未定义书签。信息。 图5-13 4) 网络状态的信息存储和信息通告的设置 创立新的报告在左下脚的Trend中点击右键创立报告命名,选择网络中的对象及Mib Table。 在上述的左图Trend Reports中点击右键View Reportr让数据在图表中表示出来, 如图5-14。 图5-14 5 用MIB选项来表示用户的有关信息 选择要显示数据的用户端, 在界面的最左下端选择MIB中所需的协议, 点击将其树型, 直到出现的图形, 点击右键选择数据的显示形式图形或表格。形式如下图5-15 图5-15 6 Configure Tasks的使用在此只是作简单的介绍, 运行环境和功能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去摸索和学习, 将所学的网络知识综合其中。   实验六 常见软交换设备及接口认识 【实验名称】 软交换设备及接口认识 【实验目的】 软交换平台、 网关、 话机等设备的各种接口和连接线缆, 熟悉相关技术指标及应用 【背景描述】 作为软交换系统的初学者, 为了尽快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首先应该了解这些设备的接口及应用。 【实验拓扑】 【实验设备】 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