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80637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6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业资料.高中地理必修一知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完整版完整版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地球的宇宙地球的宇宙环环境境考点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考点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普通性体现在: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

2、性、共面性、近圆性;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原因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外部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质量、体积适中;自身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考点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专业资料.(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

3、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考点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 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

4、生极光现象。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考点 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考点 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 12 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 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 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

5、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3)时区与区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 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专业资料.北京时间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经 120 度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 小时时区差。解题步骤:第一步,求两地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西用减号。补充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1)由于

6、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无偏向。(南左北右)(2)促使物体水平运动前进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3)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堆积、侵蚀)都有影响。(4)河流侵蚀与沉积有时候考察离心力。河流拐弯处内侧(凸岸)沉积,外侧(凹岸)侵蚀。考点 7: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 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一年之中太

7、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纬 2326之间作有规律回归运动。.专业资料.(3)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4)黄赤交角与五带: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考点 8: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

8、;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专业资料.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2)四季形成的原因补补充充:(1)春秋分 6 点日出正东,18 点日落正西夏季六点前日出东北,十八点后日落西北冬季六点后日出东南,十八点前日落西南(2)日出地方时=12

9、减二分之一昼长(3)以夏至冬至为中心两侧昼长相等.专业资料.(4)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反相关,影子方向和太阳方位相反。(5)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向南北递减。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低。练习练习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近日点、远日点 第二部分岩石圈与地表形第二部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态考点 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专业资料.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拨越高,气压越低。水圈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构成

10、的连续而不规则圈层。外部圈层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同时它对其他三个圈层发展演变起着重要作用。地壳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上部有一软流层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被称为岩石圈。内部圈层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图中 1 表示地壳,2 表示地幔,3 表示地核,A 表示莫霍面(33km),B 表示古登堡面(2900km)。岩石

11、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考点 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1)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岩浆岩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的叫侵入岩;喷出地表形成的叫喷出岩。花岗岩玄武岩.专业资料.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裸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专业资料.考点 3:了解褶皱、断层

12、的特点、成因其地表形态(地貌)(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地表形态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外貌,也称地形。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内力与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2)褶皱(地壳运动挤压作用)与地貌地貌褶皱构造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未侵蚀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常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常成为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

13、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3)断层(地壳运动压力作用、张力作用)与地貌断层构造岩层运动形成地貌我国对应的地貌地垒相对上升山岭或高低华山、庐山、泰山地堑相对下降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考点 4: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从作用方式看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崩解、破碎,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侵蚀作用流水溶蚀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专业资料.冰川侵蚀形成冰斗、

14、角峰、“U”形谷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风力沉积形成静止沙丘、黄土堆积流水沉积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冰川沉积形成冰碛地形沉积作用海流沉积形成海滩(2)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景观图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大气圈与天气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气候考点 1: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考点 2: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专业资料.考点 3: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1)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

15、太高与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保温作用有关。(3)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4)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6)解释气温日较差晴天比阴天大的原因?考点 4: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大气运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的几个规律:a.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上升,多阴雨天气(热低压);近地面气温高,反之

16、(冷高压)b.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c.高压低压,均为同一水平面比较d.近地面和高空高低压相反e.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高处凸出(3)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专业资料.(4)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始终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减小得就越多,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5)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6)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

17、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夹角。(7)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考点 5: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2)气压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属性极地高气压带(2 个)南北纬 90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 个)南北纬 60附近动力原因上升温湿.专业资料.副热带高气压带(2 个)南北纬 30附近动力原因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 个)

18、0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风带分布规律风向风带分布北半球南半球属性极地东风带(2 个)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 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 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3)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4)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南北纬 10之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中纬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

19、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考点 6: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1)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专业资料.地区季节风向形成原因影响夏季东南季风高温多雨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温和少雨(寒冷干燥)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高温多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

20、性质的差异温和干燥考点 7: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考点 8: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专业资料.锋面气旋a.气压 P1P2P3b.锋面气旋西部为冷锋,东部为暖锋c.甲丁降水区域,乙为冷锋过境前,丙为暖锋过境后考点 9:结合实例,简述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灾害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专业资料.旱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小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人们生活缺水,影响日常生活;影响农业生产,农作物枯死,农业产量下降;影响工业生

21、产,工业停产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旱涝涝自然原因:气候夏季风的强弱变化;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或台风的影响水文水系水系支流多,汇水集中;河道弯曲,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地形地势低洼。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淹没农田、村庄,人们财产受损、人员伤亡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绿化,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台风热带、副热带海域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风暴潮加强预报,及早防护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低温冻害及时预报,及早准备地震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引起地面震动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危害最严重加强

22、宣传教育,做好应急训练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水圈与水循水圈与水循环环考点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专业资料.(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它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水,它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和降水,它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多。考点 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更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交换能量,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迁移

23、物质,塑造着地表形态;(4)联系四大圈层,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考点 3:河流水的补给类型有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等河流补给水源径流变化规律我国分布地区雨水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形成春汛东北春汛高山冰川融水夏季汛期冬季封冻断流西北地区湖泊水调节水量,a.河流源头,调节水量 b.河流中下流,削洪补枯。长江中下游地下水补给稳定与河流互补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从收入和支出角度分析,收入有降水和地表径流;支出有蒸发、下渗,工农业生活用水。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开

24、采地下水;(6)提高节水意识;(7)人工增雨;(8)减少污染浪费。其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1)(2)(4)(5)(7),属于节流措施的有(3)(6)(8)。考点 3: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专业资料.(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2)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3)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考点 4: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1)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中高纬度北逆。北印度洋夏顺冬逆。.专业资料.图中的寒流包括

25、5、7、10、11;暖流包括 1、2、3、4、6、8、9中低纬度大洋西部(大陆东岸)都是暖流,如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和巴西暖流。中低纬度大洋东部(大陆西岸)都死寒流,如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加纳利寒流、本格拉寒流。(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洋流对航海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多雾。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是得益于上升补偿流。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26、。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地理地理环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考点 2: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考点 3: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

27、的一个整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指各自然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专业资料.(3)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的之间的协调。(4)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考点 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协调发展。例如:人类活动比

28、较容易导致生物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考点 5: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位置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海拔高度从

29、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沿等高线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垂直分异规律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2)山地自然带的几个规律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专业资料.从山麓到山顶和从山麓到极地相似。一般从山麓到时山顶先后为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荒漠、冰川阳坡自然带海拔高山地自然带多少与山体的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同一自然带的海拔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3)雪线高度与季节和纬度有关 阳坡雪线高,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考点 6: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要求人类在

30、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例如对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种类、种植制度、灌溉方式、耕作方法等方面,分异规律要求农业生产要遵循地域性的特点来进行生产。考点 7: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1)近百年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2)影响: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影响农业生产(利与弊);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欢迎您的光临,Word 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赠语;1、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2、现在你不玩命的学,以后命玩你。3、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4、不要做金钱、权利的奴隶;应学会做“金钱、权利”的主人。5、什么时候离光明最近?那就是你觉得黑暗太黑的时候。6、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7、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