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结构施工安全防范措施一、施工管理措施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签订各级 管理人员到每位员工的安全管理责任状,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2、应强化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 努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3、所有从事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 作规程。4、施工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了解各自安 全生产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5、建立各级安全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6、施工作业前,应做好对员工上岗质量安全技术和危险点的交 底工作。7、施工作业中应做好安全检查、施工日志等工作。8、施工现场应悬挂醒目的质量安全警示标语标识。二、构件进
2、场安全措施1、构件运输时应根据构件长度、重量选用车辆。2、构件在运输车上要用木块垫平,超长构件要设标志,绑扎要 稳固,保证构件运输不变形,不损伤油漆涂层。3、装卸作业中,严防构件坍塌掉下伤人,装卸货物时应按照指 挥人员的指令作业。4、校对装运构件的相关清单。5、吊装时,起吊工具应牢固可靠,未焊接牢固和未连接紧固的各种零部件未经牢固绑扎不允许起吊作业。6、吊装散状物品,必须捆绑牢固,并保持平衡,方可起吊。三、厂房基础工程安全措施1、制作安装模板,控制单个螺栓间间距及高低标准在允许的偏 差范围内。2、固定好螺栓组,保护好螺栓丝扣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被损坏。四、防止起重机倾翻措施1、吊装现场道路必须平整
3、坚实,回填土、松软土层要进行处理。如土质松软,应单独铺设道路。2、禁止斜吊。斜吊会造成超负荷,从而造成拉断绳索和翻车事 故。3、绑扎构件的吊索须经过计算。4、绑扎方法应正确牢固,以防吊装中吊索破断或从构件上滑脱, 使起重机失重而倾翻。5、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6、严格遵守起重机械作业的牛不吊”规定。五、防止高空坠落措施1、高处作业,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操作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网,正确使用安 全带。3、不允许徒手攀爬钢柱。4、工人如需在高空作业时,应搭设工具式临时操作台,宽度为 0.8 1.0m。5、如需在悬高空的屋架上弦上行走时,应在其屋架上弦设
4、置生 命线。6、登高用的梯子必须牢固,使用时必须用绳子与已固定的构件 绑牢。7、操作人员若正在铺设的屋面板上行走时,应保持注意力高度 集中,以防踏上挑头板,摔下伤人。8、安装有预留孔洞的楼板或屋面板时,应及时设置安全护栏。9、操作人员不得穿硬底皮鞋登高作业。六、防止高空落物伤人措施1、进入施工作业区人员必须正确规范佩戴安全帽。2、高空操作人员使用的工具、零部件等,应放在随身佩带的工 具袋内,不可随意向下丢掷。3、在高空气割或电焊时,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火花落下 伤人或发生火灾。4、地面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在高空作业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 过,也不得在起重机的起重臂或正在吊装的构件下停留或通过。
5、5、构件安装后,必须检查连接质量,只有连接确认安全可靠时, 才能松钩或拆除固定工具。6、吊装现场周围应设置临时栏杆,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七、防止触电、气瓶爆炸措施1、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由取得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合格证书的 专业电工操作。3、施工用电线路应一律采用质量合格的电缆,电源采用三相五 线制,设专用保护零线。4、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设防雨罩和门锁,并设置相应漏电保护 器。5、至楼层的施工用电导线应套管敷设,且卡固卡牢。6、电动机械必须定人专门管理,使用小型手持电动工具时均应 使用带漏电保护的闸箱。7、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8、起重
6、机从电线下行驶时,起重机司机要特别注意吊杆最高点 与电线的临空高度,必要时设专人指挥。9、搬运氧气瓶时,必须采取防震措施,绝不可向地上猛摔;也 不应放在阳光下曝晒,更不可接近火源。10、电焊机的电源线有破皮情况,必须及时用胶布严密包扎。八、安全防火措施1、成立安全防火领导小组,切实做好防火工作。2、严禁在施工现场和库房吸烟。3、木板、油漆等易燃、易爆的物品必须单独存放于安全库区, 并设立有明显的防火标志。4、氧气瓶、乙炔瓶存放要有安全距离(3-5米),气压表必须有 效,应轻抬轻放,不得撞击和在高温、高压下存放。5、消防器材必须齐全,并有效地配置于需要地点,必须定期进 行检查,保证其工作正常。6
7、、坚持安全消防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防止火灾事 故发生。7、现场作业人员应自觉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正确使用消防器材。8、禁止将火种携带进生产、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场所。九、厂房围护工程安装安全措施1、檩条安装前应复核檩托位置。2、塑钢窗进场合格证、产品试验报告及外观的检查。3、塑钢窗和固定塑钢窗的外框架之间应控制其间隙。安装窗 上下框架时,一定要用水平仪进行测量,保证其水平度,十、施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1、现场机械使用应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2、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仪表、工具等,确认完好后方可使用。3、机械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机检查, 不得在机械运转中进行检查和修理。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 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准进行本工种独立操作。非特种作业人员,严禁 从事特种作业。5、所有机械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经常检查其安全装置是 否齐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