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搞好幼儿大班数学教学一、以生活材料为基础 幼儿对数学的认知,主要取决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已经可以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已经可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以生活中的各种实际物体与实际场景为教学基础,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幼儿的思维关注与想象,引导幼儿充分认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生活为幼儿数学教学的基点,激励幼儿认真观察自身生活中的环境与变化,实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统一结合,实现数学价值的真正认知,实现生活趣味的真正感知。 二、以趣味游戏为引导 游戏是最能吸引幼儿关注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激发幼儿学习情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将数学教学寓于游戏活动中,不仅
2、可以开发大班幼儿的智力与思维,还能激发大班幼儿主动参加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进行数学教学,将数学知识由抽象化为简易与直观,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入性与关键性。例如,在相邻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幼儿按照数字顺序进行编号,并打乱其中的顺序,然后让幼儿找出自己编号的正确相邻数。 三、以信息技术为媒介 现代大班幼儿数学的教学,必须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的着眼点与突破点,以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与生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鲜亮、生动的图像与声音刺激幼儿的视觉与听觉,为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构建和谐、逼真的课堂场景。例如,在幼儿大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
3、数学知识配合上多样的图片、影片、动画、声音等等,以其生动性与动态性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引发同学的踊跃想象与思索。 2幼儿园数学课堂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四周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日常生活中包涵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发现方向盘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上下楼梯时数阶梯,进餐时将碗筷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漫步时可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互外活动时可说说自己所处的位置等等。幼儿
4、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加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状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之中如:早上来园、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常规、教学活动中随处有数学的影子,这时我们就要及时的捕捉,为孩子所学。 如:晨来园中,来的孩子的多少,就让孩子知道了一个量;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就让孩子知道了多与少,甚至学会比多比少的感念。如在常规喝水、洗手时让幼儿明白1个小朋友用1个杯子、1块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杯子一样多。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没来就
5、会多出一个杯子、一块毛巾。在进餐时通过分勺子让孩子感知一一对应的方法。如:分手工纸或画纸,老师便请每组一个幼儿先数一数自己组的人再按自己组的人数数出相应的纸张并分发给每个幼儿。这其中也感知到数与量的对应。学习数学就是要在施行中拿来用的。值日生工作不仅培养了幼儿为别人服务的劳作意识,而且在施行操作过程中也考验了他运用数学的能力。开饭前将幼儿分成假设干组,每组5-6人,每次选出一位值日生,要求点数本组人数,说出总数。接着按本组人数点数碗筷,要求做到每人两个碗一双筷。训练幼儿点数、总数及做事的条理性。值日生轮换做,开始会出错,慢慢地状况就越来越好了。在户外活动中学数学。拍球游戏时,我们班进行了比赛活
6、动。谁拍球多谁获胜,在拍球的过程中其他幼儿数数,然后做好记录,决出胜负,孩子们在活动中都非常认真。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幼儿拍球技能,也锻炼了幼儿数数能力。在发放饼干的时候,我让幼儿数一数饼干上的花纹有几个,然后再吃掉它。孩子们数完后进行了交流,然后开心地把饼干吃掉,这也锻炼了孩子数数的能力。 结合幼儿实际,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数学 整合课程下的数学活动,不应看成是单纯的教师讲授、演示,孩子们倾听、观看的灌输式教学过程,而应该是有机的灵活的将数学活动融入主题,强调教师为孩子们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并激励和支持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大胆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过程。例如,熟悉相邻数。我们在我的朋友
7、主题中,制定了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活动,老师扮成数字宝宝2嘟着嘴在发愁,怎么了?原来她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了。她的朋友是谁呢? 孩子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然后依据讨论的结果将找到的朋友送给2宝宝,通过讨论和探究,孩子们知道了,原来2宝宝的朋友是她的邻居,是离她最近的数,也就是比她大1和小1的数。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区制作各式糖果,并标上价钱,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让幼儿分辨他
8、们的不同并介绍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帮幼儿把买糖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3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1.个人游戏。以同学个体为单位进行一些操作类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同学通过观察等掌握事物特征,学会观察、比较能力等。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时,我让同学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得出各种图形,从而使同学加深对各种图形形状的熟悉。这样在操作中学习知识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同学参加的积极性,同时利于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使同学印象深入,记忆持久,而且利于同学空间形象感的形成。 2.集体游戏。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目的在
9、于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特定任务,既可以强化游戏的可操作性,激起全体同学的参加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同学的团结意识,让小朋友们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如在学习统计后,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统计活动,如统计学校本班同学的身高,统计全校同学会骑自行车与不会骑自行车的状况,并在各小组间展开比赛,看哪个小组统计得最快,这极大地激起了小同学的参加意识与探究激情,利于同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3.师生互动游戏。教师与同学一起参加游戏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提问同学回答的被动局面,使教师与同学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到学习中来。如教师与同学一起出题,然后随机抽取,看谁的正确率高。题目可以是课本上的,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也可
10、以是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智力题,教师与同学一起出题,不仅教师可以考同学,而且同学也可以考老师,同学参加的积极性非常高。 4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注重课堂艺术,转化兴趣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体现,不仅是一位合格教师所毕生追求的教学目标,而且是一位出色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品质。让同学喜爱、爱好自己所讲授的一切东西,这是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兴趣的转化与培养。因为,如果同学对其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激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庞大内在动力。 数学知识本身就蕴藏着一定吸引力,这就是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本身所拥有的魅力和趣味性所在,我们应该注重充分挖掘这些东西,以使其有
11、足够的吸引力去吸引同学,激发其潜在的学习欲望和激烈的探究欲望。此外,还应注重创设积极优良的课堂气氛,让同学形成正确、优良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我在讲授时、分、秒一节时,用录音机放录音让同学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一下子,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同学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开放的学习环境,能使同学勇于探究,敢于猜测,积极思索.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时,我在课上拿出一个苹果问同学:你感觉苹果的表面摸起来是怎么样的?,同学说圆的、滑的、弯的等多种回答.那么,如果教师对着苹果切一刀,你们猜一下,在切的地方会出现什么?.这时同学都抢
12、着说我猜是一个圆,我猜是平平的,我猜是一个面.那么,教师切一刀,你看你猜得对不对.这时我拿起刀,在苹果上切一刀 同学都瞪大眼睛看得非常仔细,当切完之后,同学都大叫起来:啊!是一个平平的面.对,这就是面,从而引出面的概念,然后再接着让同学猜测,如果再竖着切一刀,在两个面相交的地方会出现什么?同学说一个点,一个面,又有同学说是一条边,这时教师切下第二刀同学发现出现的是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做棱,引出棱的概念.再切第三刀后,出现三条棱相交的点顶点.这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要素面、棱、顶点的概念,在同学的猜测,再操作验证中建立起来.使同学对抽象的概念有了形象的熟悉,并亲身经历,感受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由两个面相交产生棱,由三条棱相交产生顶点.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