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培训总监撰写三星金牌员工培训教案解密三星培训之道:卓越体系造就金牌员工作者在三星公司工作长达十余年,专职负责员工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培训实战经验。本书以一位专业人士的视角详细介绍和评述了三星企业内部卓越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鲜明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这些都可以供广大企业管理者借鉴。本书适合在企业里负责人力资源开发与员工培训的同行们以及对三星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培训感兴趣的朋友们。 解密三星培训之道前言2007年 2月,我结束了在三星公司十一年的职场生活,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 离开三星的这段日子,我的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一个念头写书。与其说是写书,不如说是作总结。于是,当我试图循着在这家企业十一年
2、的事业轨迹,去梳理工作中每一个片断时,我恍然发现在十一年的工作经历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一个又一个的片断就像洒落的珠子,我想有序地把它们串在一起,却不知从何处着手 对我而言这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不是文学专业科班出身,此前也不曾写过像样的文章。虽然辗转各地为企业作培训,但要写成一本书,对我来说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这项工作必须有人去做,作为曾在三星作了十一年培训工作的老员工,我有责任将它的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进行传播。我相信这对中国企业会有一些借鉴意义。这样想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一种另辟蹊径的自信和即将开始一种全新工作的充实与满足。 正当我跃跃欲试的时
3、候,有人在耳边吹风:三星今非昔比,掌门人因问题已经引咎辞职媒体和网络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这些并没有动摇我要总结的决心。人无完人,不管人家犯了什么错误,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该学习的还是要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应该因为今天的错误就扼杀掉过去的成就和历史。 就像“韩流”席卷中国大陆一样,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甚至学术界都曾掀起过研究三星的热潮,有的企业还把三星作为学习的标杆。2007年世界经理人杂志3月号封面刊登了“十五年,影响中国管理十五人”的照片剪辑,前不久刚辞去三星董事长职务的李健熙位列其中。它证明了三星作为亚洲企业成功的代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力。 回顾当年,28岁的李秉喆带领着一支四十多人的团
4、队创办“三星商会”,并在之后将其改为“株式会社三星商会”时,想必他也无法预料到三星能有今天的影响力。此后的三星更被其“近邻”日本称为“谋求称霸世界,追求高效率的雄猛集团”。美国商业周刊数据显示,2000年三星品牌开始发力,此后一路飙升:其全球品牌价值从 2000年的 43位(52亿美元),2001年的 42位(64亿美元),2005年的 20位(150亿美元),到 2006年的 20位(162亿美元)。因此三星也被认为是近年来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20世纪 70年代,在中韩两国还没有建交的历史背景下,三星集团经香港地区从我国进口煤炭,这是三星集团与中国发生的第一次经济碰撞,也是韩国企业
5、在新中国成立后和中国进行的第一笔生意。1985年,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第一批跨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三星物产公司以其全资公司香港星进公司名义成立北京办事处。当时,中国市场才刚刚对外开放,在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时期,外资企业想要在中国立足,必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精准的市场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这或许就是三星走到今天,被称作奇迹的真正原因。 三星的企业魅力并非每一个外界人都能感受得到。三星的“第一主义”包含创新精神、争第一精神、员工对三星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三星强调“有理想才能生存,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只有争当第一,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公司才有前途”等信念,并不惜投入重金发展适应 21世纪需要的高科技
6、产业。对于这些,不少离开三星的员工都和我一样感触颇深,只要你认真去做,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我,重塑自我。三星给予员工很多,专业知识、技能、文化,甚至做人的原则和道理。 企业提供的舞台,对员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首在三星的日子,我由衷地感谢三星给我提供的职场平台,它让我得到了很好的历练与提升。 从选择三星加入三星感受三星领悟三星服务三星,再到现在离职后的回忆三星,每个阶段都有我值得回味与珍藏的感悟。 2008年7月我与三星公司1我与三星公司 正如当年加入三星公司时,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选择三星”一样,在离开三星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离开三星”。有一次,我在一家
7、企业里给他们的中层管理者做培训时,有一位学员跑过来,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三星公司发展势头这么好,又有这么大的职业舞台,你为什么作出辞职的决定呢?” 显然,他们对我的辞职感到疑惑。对我个人来讲,忙忙碌碌这么多年,我发现自己很难保持事业与家庭的平衡,频繁奔波于不同的地区,日复一日、任劳任怨地工作,虽然收获了工作上的成就感,却少了对家庭的照顾。长此以往,感觉自己像一只沙窝里的鸵鸟,只知埋头苦干却没有太多的思考。这样想的时候,才发现时间倍加珍贵。离开三星后,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去用客观的视角同别人分享这些年我在三星的所得所获,这不仅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相信对想要触摸三星“灵魂”的人也会有所裨益。
8、解密三星培训之道: 卓越体系造就金牌员工 1我与三星公司 三星集团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 23万,分布在世界 68个国家和地区。客观地说,我个人在三星十一年的工作经历与整个三星历史相比,仿若沧海一粟。但也正是如我一样诸多的三星个体,构成了一艘有着 70年历史的三星“航母”。所以,三星发展到今天,俨然已不是某一个企业独有的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集体力量的符号。这也正如三星人所努力的目标放眼世界,以其独有的品牌形象遍布全球。 选择三星 上大学时我学的是药学专业,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东北做了七年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当时,我的思维和想法都比较保守,没有想过要离开生活了近 30年的故土,只是想把研究生毕
9、业分配到北京的丈夫调回延边。那时,除国家正式分配之外,进京的户口指标很难解决。但我的运气不错,还没等把丈夫调回去,我和孩子的户口就落到了北京。既然大家都说进京难,有机会进京,那就进吧! 1992年10月,我从东北调至北京。当时中韩刚刚建交,越来越多的韩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大规模招聘懂韩国语的当地员工。我是朝鲜族人,有语言的优势。这之前,我一直带着保守的思想,认为既然辛辛苦苦地读了四年的医药专业,放弃了岂不可惜?但到了北京之后,环境改变了我的想法。如果有机会的话,尝试着做其他的事儿也未尝不可。就这样,我打破了保守的观念,在自我矛盾的状态下,经过一段思想斗争,还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开始尝试
10、着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工作。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先是进入了一家规模不大的韩资企业。虽然美其名曰是办事处长,但实际上却是杂七杂八的事儿都得做,更像是一个办公室的文秘人员。然而这份工作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让我接触到了韩国朋友,了解到了他们的习俗与文化。 1994年 10月,公司派我去韩国进修两年,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这之前,我并没有太多地关注过三星,大致认识和了解三星还是我到韩国之后的事。那时走在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三星的广告牌;到韩国朋友的家里做客,用的多是三星生产的电器;人们手里拿的,多是三星生产的Anycall;人们身上穿的,多是三星制作的“佳乐喜”,可以说“三星”在韩国无处不在,无处
11、不有。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要是能有机会去三星这样大的外企工作,那我的职业舞台会更大,我个人的发展也会更好。这是我当时萌生的一个念头。 大约过了 1年多的时间,这样的机会真的就来了!当时我进修的地点是在釜山,有一天,首尔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一个消息,说三星首尔研修院要外聘汉语讲师,问我要不要试一试。听了聘用的条件,我觉得自己基本符合要求就一口应承下来。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遇到就一定要把握住。这一试,我成功了。当负责人正式通知我通过的时候,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有机会接触到大企业,意味着我要学的东西更多了。带着这样的期待,我等待着去首尔的日子。可是,还有一件事要去面对,那就是该怎样向釜山的老板交代
12、。 眼看上课的日子就要到了,不能就这么错过机会。我这样想着,决定找机会向老板“摊牌”。一天中午,我在职工餐厅吃饭,打好饭坐到了老板的对面。当时只有两位中方员工在那里进修,所以大家对我们这两位中国朋友都比较热情。看到我微笑着坐在了对面,老板也微笑着问长问短。我们的非正式谈话就这样开始了,非常凑巧的是当时放在餐厅不同角落的电视机里正在播放有关三星公司的新闻节目,这让我很快找到了话题。我心想,这真是天时、地利,就差人和了。 “金总,像三星这样的公司员工招聘是不是很严格呀?” “当然啦,它是韩国国内一流的企业,挑选员工可是百里挑一。” 接着我又问了一句:“他们在国内招聘外籍员工吗?” “嗯,但招的不多
13、。做翻译、中文辅导等工作,还是中国员工更合适。” “那如果我有机会去三星工作,您能同意吗?”我开玩笑道。 老板也开玩笑地回答道:“好啊,如果能去你就去吧” 我为自己设下这一欲擒故纵的圈套而暗自兴奋。 是该正式与老板摊牌了,我这样想。 我期盼着老板能像开玩笑那样,轻松地答应我的请求。但同时我也明白,毕竟进修的机会是公司给的,如果不同意也不能强行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做人得讲道理。 幸运的是,那位老板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的请求,临走还关切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三星在韩国是最优秀的企业,他们选拔和任用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今天你能有机会去三星工作,这也是我的荣幸,说明我没有选错人,好好干吧!” 时至今日离开三星
14、,我的耳畔仍回响着这段朴实而真挚的话语,令我感动。机遇,有时除了靠自己去把握之外,还要有人相助,我由衷地感谢那些在我职业生涯的道路上帮助过我的人。 第一天授课,因为不熟悉交通,担心迟到了影响学员,五点半我就起床了。用一片面包、一杯牛奶对付了早餐,之后就匆匆上路。 不到 11点,肚子就饿得咕噜咕噜地叫。当中午下课,进到洗手间洗手的时候,我一抬头,通过镜子的反射,看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事:一个穿着干净整洁的阿主妈(这是韩国一种比较随意的叫法,称已婚且年长的妇女为阿主妈,但不是在什么场合都能这样称呼)席地而坐,铺在她前面的一块白布上放着几个餐盒,盖子都是打开的。我不禁回头看了一下,她微笑着礼貌地和我打
15、招呼。再看看地上放的东西,不同的餐盒里分别装着米饭、酱汤、鱼仔酱,还有一样就是韩国人喜欢吃的辣白菜。看到这位清洁工吃得如此美味,我忘记了这是什么地方,真想过去一起吃上两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在“输出”的地方,还可以“输入”,真的让我大吃一惊。但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我认真地观察了那里的环境:空气中除了散发着淡淡的茉莉花香,没有一点儿其他的气味儿;洗手的大理石台面闪着亮光,没有一处溅水的痕迹;镜子擦得亮晶晶的,看不到一个斑点;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找不出一丝灰尘,一切都是那么整齐有秩序。难怪可以坐在“茅房”的地上吃饭呢!下午再去时,清洁工依然礼貌地打招呼,依然一刻不停地擦、洗、扫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
16、时常看到这位清洁工兢兢业业工作的身影。 后来加入到中国三星,我从事了培训工作,这个例子就成了我在进行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训练课程中必讲的一个鲜活的案例。 如何能让员工具有如此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主人意识,这是很多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员工认真做事的习惯和敬业的态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保持一贯性,持续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并且积极制订计划,系统地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 加入三星 如果说在韩国时选择三星的那段经历给了我对三星的一个感性认识的话,那么,加入中国三星,则给了我真正了解三星的良好契机。 1996年 10月,我结束了两年在韩国的进修生活,如期回到了北京。当时,中国三星总部
17、刚成立不久,员工培训的课件和资料几乎都是从韩国总部引进的,讲师也都是从韩国请来的。这就需要做大量的文字翻译和现场翻译工作,这无疑给了我一个机会。 现场翻译和文字翻译不同,它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但要把讲师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学员,而且还要把讲师的那份情感和感觉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是做现场翻译面临的一个挑战。通过翻译多种不同的课程和资料,我对培训有了一些感觉:这个工作不错呀,能学到很多东西,又能不断提升自己! 我清楚地记得中国三星总部 1996年从三星韩国总部引进的第一批课程是新员工入职培训、现场管理者训练课程TWI、中层管理技能训练课程MTP、内部讲师授课技巧TTT等。这些课程
18、怎样培训更有效,在第 3部分我将与读者朋友再进行交流。后来,中国三星总部又相继引入了部分职能培训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专家课程、采购专家课程、销售专家课程等。这里提到的专家,就是相应职位上具有专业水平的人。 加入三星后,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员工培训。在三星内部,谁负责什么业务,谁就叫什么担当,于是我成为了一名三星的“教育担当”。而我全新的职业生涯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从此踏入了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培训行业。这也使我再次和三星结下了缘份,这一结,就是十一个年头。 随着培训工作的活跃开展,接触不同课程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我从最初的不懂培训到了解培训;从了解培训再到理解培训;从理解培训再到讲授课程;从讲授课程再到
19、开发课程,渐渐地对培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自己有这样的进步和提高,我要归功于三星,归功于给我提供机会的朋友们。 现在谈到员工培训,我可以说是熟门熟路了。但当时作为一个新手,我曾感到有些茫然,有热情却不知从哪里着手。 让我深刻了解员工培训重要性的第一课是三星专门针对培训管理者开设的三星教育担当培训课程(请参见第 3部分:培训管理者员工培训的桥梁)。这个课程手把手地教学员入门,学过之后让人感觉豁然开朗,而且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学完马上就可以用到。比如,如何进行培训准备;如何运营和主持培训课程;如何布置培训场地;如何制作培训资料;如何调节培训的气氛等等。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企业培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
20、开展员工培训过程中,培训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记得在课堂上曾做过这样的练习。在讲解之前,老师(三星韩国总部派来的)把学员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组分别到不同的教室去布置培训现场,并要求把学习资料、笔和笔记本、桌牌、胸卡等物品摆放好。那是十多年前,大家对培训都还比较陌生,所以,即便这个实习活动比较简单,也还是没有做好。老师耐心地指出了我们的问题,并一边讲解一边给学员作出了完美的示范:教材放在桌面上,下边要和桌边平齐;笔记本放在教材的上面,并与教材的左边和下边对齐;笔放在笔记本的右侧,笔下端和教材的下边对齐我认真地观察着讲师摆放物品的顺序和有条不紊的动作,感想油然而生。桌椅上的物品摆放
21、,这的确不是大事,但它所反映出的工作习惯却是大事。认真做好每件事,不就构成了充实的一生吗? 上完这一课,我似乎对员工培训找到了一种感觉。 这就是培训的力量! 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感受三星 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就从了解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企业开始。这句话反之亦然,一家优秀的企业,特别是支撑企业前行的企业文化,其背后势必有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作后盾。两年的韩国研修生活,给了我实地接触韩国人、了解韩国文化、了解三星公司的机会。 “韩国人一生无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坊间的这种比喻虽有夸大三星之嫌,但三星在韩国甚至亚洲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这句话背后的深远
22、意义在于,韩国人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很多韩国企业在发展之初就会定下高标准,韩国大型企业集团大都奉行“第一主义”:强调人才第一,产品第一,服务第一。 如果说德国人以严谨、守则著称,那么韩国人在此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韩国不久,有一天晚上朋友们聚餐,晚饭结束时已接近凌晨。走出餐厅门不远处的路口就是红绿灯,我一看没有来往的车辆,就径直要走过去。这时,身边的一位韩国同事拉住了我,示意是红灯不能过当时我心里的那种感觉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惭愧、尴尬、难堪、丢人总之,说不清楚。 有一次出门,路况不是很通畅,车行缓慢。我坐在公交车上向窗外看去,发现不远处有个骑摩托车送餐的人,他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什么东西,
23、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烟头。出于好奇,我的视线一直跟随着那个人,想看看他究竟怎样处理。不大一会儿,只见那人骑到路边的垃圾桶旁,缓缓停住车,微微欠身,将烟头丢到了垃圾桶里。 两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反映了普通韩国人性格的一个侧面,即他们懂得遵守规则。 都说日本人非常规矩,如果不是近距离接触和实际体验,想必那种感觉并不会很强烈。2007年 7月我们全家去日本旅行,旅途的所见所闻让人颇有感触。旅行社安排旅游团乘坐一段日本新干线,当我们在大阪车站等候列车的时候,我捕捉到了这样一个镜头:有一位穿着整洁的女士站在垃圾箱正前摆弄着一个空的饮料瓶子。认真观察了她的举动,发现她在剥离瓶体上的标签,剥离之后,她将瓶
24、子和标签分别放入了不同的垃圾箱里。我出于好奇走近垃圾箱,看到两个箱子上面清楚地标示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这位女士做到了垃圾的彻底分类。 有一回我驾着车行驶在某高速路上,突然有一颗“手榴弹”从右侧车道上飞了过来,定神一看,原来是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手榴弹”在挡风玻璃上面“弹”了一下,又随风“飞”走了,这让我一阵紧张,真是有惊无险。对这种行为说什么好呢?只顾车内的小环境,就不怕弄脏外面的大环境?这种人何止是缺乏公德,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在此,我们抛开国家和民族这样的词语,而只是去比较这些不同行为时,或许每个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些想法:人家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必须学习。 作为企业,诚信、
25、周到是其赢得口碑的保证。 初到韩国时,我曾借住在一个韩国朋友的家里,有一天门锁坏掉了,而房东又出了远门。于是我试着拨通了贴在防盗门上小广告留下的修锁电话,对方传来了亲切的声音,并认真询问地址后,告诉我 15分钟之内一定赶到,还安慰我不要着急,然后就轻轻地把电话挂掉了。 对方一系列细小的举动令我佩服韩国服务业的耐心、细致和周到,比如用词不是马上、立刻或很快就能赶到,而是明确到具体的等待范围。马上是多久?立刻是多长?很快是多快?我们时常犯这样“差不多”的错误。 10多分钟后,修理门锁的人带着工具赶到,很快帮我修好了门锁。 这件事让我回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是 2003年的春天。当时我拿到驾驶
26、证没多久,一上路感觉非常紧张,尽管小心翼翼地开车,但还是因没能辨别好路标被警察罚了五块钱。第二天去公司附近的银行交款,当我把相关的单子递进去时,服务员头也没抬就冒出一句:欢迎光临!办理完手续,她没有忘记使用礼貌用语,又甩给我一句:欢迎再来!出门时,我找到大堂经理,诚恳地提出了建议:对客人使用礼貌用语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千篇一律。使用礼貌用语的目的是让客人感受到亲切和满意的服务,如果不分状况就生搬硬套服务条款,不但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结果会适得其反。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说过:“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六遍,慢慢会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
27、索性不擦了”,“中国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在三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每个三星人的箴言,也是他们工作的原则。 有一次,为新员工入门培训做资料,由于时间比较紧,所有的翻译、校对、排版、装订都是在培训的前一天赶出来的。本以为资料制作完毕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忽然发现页码装订出了错误。当时我和另一同事的想法是时间这么紧张,这一小小错误又不会影响培训,这次就这么用,下一期再修正就可以了。但培训部长反驳了我们的想法:既然发现了问题,时间再紧也不能将错就错,况且这是给新员工的培训资料,不能给他们留下公司做事不认真的印象就这样我们又一本一
28、本开始重新校对,一直弄到晚上十一点多。 页码排序错误的确是小事,也确实不影响培训,却反映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兢兢业业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该完成的工作,那企业的管理就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境界。而作为企业,要通过公司的文化持续营造这样的工作氛围。 领悟三星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即便是升任为管理者,也可能永远无法站到决策者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但经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却可以让员工从中学到很多过去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做事的思路和方法、职业化的意识、敬业精神等等。这也便是领悟。中国三星总部成立以来,先后有五位高层掌管过三星在华的业务。现任老总是第六任。于是,有个老员工风趣地开玩笑:经历过三
29、朝的叫元老,经历过六朝的是“猿猴”。而我这只“猿猴”曾荣幸地给其中的三位高层做过汉语辅导老师。 有一次,是给已经离任的李亨道先生上课。当学到“变化”这个单词的发音时,他讲述了三星在实施变革中的一些例子,从中我领悟到了三星为“变化”所付出的努力。当然,作为三星内部企业文化的讲师,通过学习三星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的实践,对三星“唯有变化才能生存”的思想,我有很深的体会。 1993年,对三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被称为三星的“改革之年”。自此,三星内部自上而下掀起了猛烈的改革旋风,这股旋风不像其他的风刮过一阵就停,或是旋转数圈后离去,而是持续不断,正如它所强调的核心思想“变化”,是“除了老婆和孩子一
30、切都要变化”的变化。 为了唤起员工的变化意识,三星的高层决定从改变员工上下班时间入手。把原来的朝八晚五的作息时间,改成了朝七晚四。它向 20多万员工发射了一个改革的信号弹,告诫全体员工改革不是某些人的事,而是和每个员工息息相关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三星人接受了这个变化。上班下班可以避开交通拥堵的高峰期,下班后的时间很充裕,可以用来充电和学习。很多员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外语和专业技能,为自己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朝七晚四的作息时间坚持了几年,一直实行到员工的变化意识上了一个台阶后才停下来。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改变固化的思维习惯就更不容易。一天中午,几个外来的客人到三星的内部餐厅用餐。
31、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员工都用左手吃饭。于是,客人们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的员工都是左撇子?陪同客人吃饭的领导告诉客人,训练员工用左手吃饭,就是要员工切身体会一下变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改变用右手的习惯大家都觉得难,若要改变思维的习惯,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亚洲金融危机拖垮了韩国的很多企业,但三星在“新经营”思想的指导下,不但成功地走出了低谷,而且在财富 500强排行榜中的地位获得了提升,并一跃成为亚洲企业的标杆。“新经营”的精髓在于学习和变化,通过学习标杆、学习优秀国家和优秀的人来改变三星现状,因此三星在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引进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基础设施,并在新经营的
32、指引下,放弃亏损及边缘企业,锁定电子、金融、贸易、服务等领域。在 1993到1997年间,虽然三星在业务方面没有大的突飞猛进,但在技术、机制、人才方面打好了基础,成为为数不多的应对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企业之一。危机过后,三星开始奋进,在新经营的基础上,又迈进一步,把积累多年的优势迸发了出来。1999年三星制订“引领数字融合革命”的远景计划,更加凝聚了三星集团的发展重点,配以及时的奥运营销,这一系列举措使三星的技术领先、产品时尚、定位高端,并获得品牌价值的大幅度提升。 至此,就连以“强硬派”著称的欧美企业也纷纷评论说,韩国三星是继日本索尼之后亚太地区少见的“令人尊敬”的高科技集团。 有了好的管理方
33、法还不够,还要有支撑这种方法推进的文化和体制。很多企业并不缺少管理方法,而是缺少将好的方法加以落实的组织文化,而三星正是持续不断地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 在三星的各个组织中,都充满着危机意识。在公司内时常能听到一个词组“非常状态”。这个词组是从韩文直接翻译过来的,顾名思义,就是不正常的状态。经营上一旦出现一点困难,就立刻发出“非常状态”的警示,公司上下都绷紧神经,全力以赴;而在经营势头好的时候也绝不放松警惕。比如,在公司内部定期举办产品的比较展示会,通过与先进产品的比较和分析,开阔员工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挑战意识。 执行力的课程在国内曾红火了一阵子,很多企业纷纷选购这个课程,相应的书籍也出版了不少
34、。但在三星却不需要做这个培训,因为执行力已成为三星文化的一个部分,这和韩国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韩国人看来,下级服从上级是天职。因此,上级的指示和精神,能很好地贯彻和执行下去。而新员工进入公司之后,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前辈员工的影响,自然接受这样的工作氛围,执行的文化也就能很好地传承下去。(注:在韩资企业,常用到“前辈”这个词,它不是比较谁更年长,而是以加入公司的日期为基准。) 服务三星“人才第一”位居三星五大核心价值观之首,也是三星七十年来一贯注重和坚持下来的价值观。 早在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时,韩国总部就已经确定了派到中国总部负责培训的两名人选,同时,又招聘了五名中方员工做专职的
35、教育担当,组成七人的培训团队。当时,中国三星总部培训部门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建立中国三星的培训体系,并结合中国本土员工的特点,开发和实施适合中方员工的培训课程。 当时没有现成的资料和课件,最快的方法就是借鉴韩国总部的做法。但毕竟因为文化、环境、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有些内容无法拿来就用,所以,要对原有课程和资料进行改进。例如,三星在韩国国内有很多别名,被人们称为“人才的三星、教育的三星、管理的三星、廉洁的三星、业界待遇最高的三星”前几个称谓在培训中引用不会存在问题,但对“待遇”一词大家通常都比较敏感,况且在中国,三星的待遇的确不是业界最高的。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引用,必定会引起争议。这是我在翻译资料时
36、的想法,后来经过商议重做资料时,取消了后面的一条。 1997年底开始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三星公司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尽快渡过这一难关,公司采取了人员裁减、缩减费用、业务合并、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 从 1999年下半年一直到 2002年上半年,培训部门只剩下我一人。面对经费紧缺、人员减少的困难,三星也没有放松培训,而是在积极寻找对策,思考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利用公司内部的资源,持续地对其下属的制造企业进行培训方面的支援。因为三星在进驻中国时,初期的战略重点是放在生产制造上,因此,对制造企业进行培训支援是重点工作之一。当时,人力资源部李硕明部长(现已升任常务)明
37、确提出了培训的三个重点:一是现场管理者的培训;二是教育担当培训;三是内部讲师的培养。因为在此之前我已经扮演了内部讲师的角色,所以这些课程都能够独立承担。此间,累计有 290多名员工参加过现场管理者课程的培训,接受现场管理者讲师培训及授课技巧培训的员工达 120多人次。此外,北京地区的 180名新员工都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入门培训。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它也能辐射到很大的范围。当时我几乎跑遍了三星近 20家制造企业,只身一人去现场进行培训支援。从前期的培训准备到培训过程中的后勤服务,从培训课程的实施到讲授课程,常常是一个人完成两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工作量。好在最为艰苦的一段经历
38、已成为历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总部的培训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成熟,相应的制度也逐渐形成,中国三星培训体系的框架也终于搭建成功。 我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肯定。我从一个培训主管提升为培训经理,再升任到培训总监。这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碰碰、坎坷不平,但我感到非常欣慰。 今天,我把过去的那段经历写在这里,并非为炫耀自己对三星的贡献如何,而是那段时光的确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它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国三星最艰难的时候,我曾为它挥洒过汗水,曾为它付出过努力,曾与它共渡难关!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女士的电话,她不告诉我她是谁,只是说打电话要向我表示感谢
39、。原来,她爱人参加过中国三星总部举办的员工职业化素养培训课程,而我是主讲本课程的讲师。之前,因为工作压力大,加之与上司关系不和谐,她爱人心理负担比较大,所以回到家里总是闷闷不乐,情绪低落,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以致影响到了家庭的气氛。但自从接受培训之后,她说自己的老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明显的进步就是他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了我和她像老朋友一样在电话里聊了起来。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我想那位员工的变化,是因为他本人有改变的愿望,即内因起了作用。但作为变化的条件培训,我为能给员工带来变化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忆三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三星工作时,我是人在其中看其中,
40、难免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现在当我离开这座“山”,作为旁观者从外面向里看时,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2005年底,韩国三星集团人力开发院举办了为期四天的全球三星核心价值观讲师培训,当时,我作为中国地区的代表,有幸接受了这个课程的训练。这次培训,让我进一步领略到了国际化大企业的风范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讲师们欢聚一堂,他们作为三星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认真地学习和研讨,表现出了一定做好核心价值传播者的姿态,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三星人的共同特点:认真、执著、进取、好学。 三星所奉行的彻底的“第一主义”并非空中楼阁,它可望也可及。三星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最高志向”,它一直主张要“成为世界第一”,
41、不论是事业,还是专业技术。把这样的价值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就是员工要把自己的工作和业务做到最好、做到第一,并且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三星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工作作风是细、快、准,即细致、快速、准确,这些无一不是和企业文化有关系。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员工能够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可以在做事之前理清思路和方法。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受益者,而且受益匪浅。 “第一主义”、“完全主义”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在创立公司时就提出来的。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到 1993年,这样的理念又得到了升华:“三星要在所有涉足的领域里追求第一,成为这些领域中最先进、最好的企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支持样本之一就是坚持不懈的员工
42、培训。 有的企业认为给员工培训是一种福利,这是对员工培训认识的一个错位。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他们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在提升员工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也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正好体现了企业和员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员工,而员工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企业提供舞台和环境。 三星把员工培训视为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这样的思想和理念的支配下,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排除各种困难和障碍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除了靠公司的文化和制度以外,持之以恒的员工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举个例子,离开三星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接触到不少这样的企
43、业,说他们公司已经搞过现场 5S管理了,可在培训期间认真观察,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养成整理整顿的习惯,即便是休息时间也没人整理,桌面通常是乱糟糟的,椅子也随便放置,即使提醒也做不到善始善终。与之相比,三星的 5S培训和管理做得就非常彻底,在三星的生产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只要他们一离开位子,就习惯性地把椅子摆正或放到桌子下面,桌面也顺手整理一下,这样的工作习惯在他们参加培训时,也常常能够见到。 员工培训不是万能药,它不可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但企业没有培训那是万万不能的,它对解决一些问题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回顾十余年在三星工作的经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知名的企业里得到学习
44、和锻炼,尤其是在员工培训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要把它整理出来,献给对三星的培训和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只要您能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些启发,哪怕只是点滴收益,我也会感到欣慰。 三星的企业文化2三星的企业文化 “我认为人类社会最高的美德就在于贡献,人类所经营的企业使命无疑也是为国家、国民以及为人类而服务。企业的社会性服务就是通过纳税、薪金、分配,为国家的运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维持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 近几个月来,三星集团又一次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三星的“塔顶”出现了令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三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似乎也受到了一点影响。于是,各种言论争
45、相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甚至全盘否定三星的企业文化。对于这些议论和观点,谁也没有权利去干预和指责,人有不同的想法这是再正常不过了。但需要思考的是,不同的企业有自己不同的做法和属于自己的不同文化,不能因为员工或领导没有做到公司倡导的文化和价值就把这些全部否定和推翻掉。就好比公司有规章制度,但有的员工没有去遵守,于是就认为这个规章制度不好。 解密三星培训之道: 卓越体系造就金牌员工 2三星的企业文化 离开三星一年多来,我接触过上百家企业。从第三者的角度客观地去审视不同公司企业文化的体系和框架,我觉得三星企业文化的体系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人们认为是“虚”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几天前,
46、我去拜访过一家企业,公司副总得知我在三星工作过,便夸奖了几句,他说自己见过几个在三星就职过的朋友,发现了一个共性,就是做事的态度认真、严谨、有条理。可以说,员工这样的工作作风在三星工作中能得到强化和提升,这不能不说是文化的力量。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企业向社会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并以优良的企业精神影响社会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一份对世界 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理念都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那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有关它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企业文化应该是来源于一个公司的经营实践,是这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理念、成功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