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总结
一、建设规划
2016.4—2017.4建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焊接操作技术》,包括规划课 程标
准、建立课程电子教案、建设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发表课程相关建设论文等方面内容。
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加省、市和行业相关比赛,将比赛考核内容列入课程建设内容之中,提 高学生比赛成绩。
二、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焊接操作技术学时72 (含实训)
职业技能要求
1)能把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业务能 力有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理论并能进行 简单的加工工艺设计。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的社会能
力,能跟据不同的生产类型修订和制订钳工操作中所需的规范和制度。
3)教学中引入企业现场管理理念与方法,培养学生生产现场的能力。
4)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 了解环境保护、节能增效、平安生产等相关知识;
• 能正确装拆典型的机械装置
• 掌握常用焊接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技术;
2)技能目标
• 具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的能力;改变材料性能的能力;
• 能够进行零件的切削加工;具备零配件的装配能力;
学习内容
1、焊接平安知识
2、常用的焊接设备
3、焊条电弧焊技术
4、常用金属的焊接
实训工程内容
(工程三)常用金属的焊接
教学方法建议
工程化教学
考核评价要求
直接操作考核
三、双师教学,以赛代训
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三年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本工作室在“校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认真履行大师工作室职责,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 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 好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网站建设等工作,使大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开展 的平台。
二、工作目标
1、每学年至少确立一个市级以上课题开展研究。2、三年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名师、优秀骨 干教师。
3、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教研活动,比方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工作 室成员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
4、建立大师工作室网站。
5、经过三年努力,使本工作室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为促进全市的教育均 衡开展和教学质量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三、工作规划
(-)招聘工作室成员:1、工作室成员人数与构成工作室成员人数确定为5〜7人,领衔 人为校1〜2人,其它技能人才(包含企业人才)3〜4人。
2、工作室成员招聘方法
按照相关的条件招聘工作室成员,对报名对象主要考察思想品德、专业能力、教育素养和培 养潜能。采用个人申请、学校推荐、量化考评方法,择优确定工作室成员。
大师工作室成员推荐量化考评表姓名 学科 职称
工程
权重
考评要求
备查材料说明
自评
审核
思想品德
10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至少一次优
专业 能力
教学 成绩
15
教学成绩优秀
论文
20
近五年来,独立撰写论文:CN级每篇10分,省级 获奖每篇5分,其它论文,每篇2分。
指导 学生 获奖
15
指导学生获奖,省级一等奖15分,省级二等奖13 分,省级三等奖10分,市级奖8分。
课题 研究
20
承当国家、省、市、县、校级课题研究,按20、 18、16、14、10 计。
教育素养与培 养潜能
20
取得相关合格证书5分;本科以上学历5分;高级 职称5分,巾级职称3分。获省、市、县、校级综 合表彰:按10、8、6、4计分。
3、工作室成员培养计划(1)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
(2)严格工作室管理和考勤。
(3)每学期每位成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
(4)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年度考核。
(5)每位成员至少订阅3份教学专业报刊、杂志,加强理论学习。
(6)熟练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件制作。
(7)外出参观学习要交学习报告。
(8)每学期每位成员至少开设一节优质示范课,至少听课20节。
(9)每学期每位成员至少开设讲座一次。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会议。
(10)每学期每位成员都要交一份教学设计、一份试卷、三个课件。
(11)每学年每位成员至少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
(二)加强理论学习,做好调查研究
以工作室成员理论自学为主,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集体学习,交流学习体会。针对教学教研 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提供解决方案。
(三)着力加强教师培养,促进专业成长
名师工作室成员应与本校教师开展一对一师徒结对活动,通过结对活动以及工作室成员之间 的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四)重点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工作室教科研能力(五)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站
利用网站定期开展在线交流、研讨,在线解答教师的学科教学问题,把网站建成动态工作站、 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六)成果辐射
工作室教学、教研成果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大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 形式向外辐射,示范引领全市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全市的教育均衡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 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科研立项
《基于工程开发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工程简介本工程是以机械制造及自动 化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的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大胆加大实践学时的比例,实习实训课采 用双导师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我们让学生利用一学期的课堂时间在技能导师的指导下 完成一辆智能小车的设计和焊接工作。一学期下来学生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既 消化了理论又锻炼了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也能通过学生的表 现发现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缺乏,提出整改,使本专业的教学标准更符合高职的教学,毕业生更能 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 教育的需要,而应满足社会化和产业化需求。社会化意味着校内实验室对社会全面开放,实现资 源共享;产业化意味着将实验室当作产业来运营,即不仅对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还要 计算其营运收入、本钱、效益,要讲求投入、产出和开展。目前机自专业的学生已基本按照课题 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是知识资源的投入和运作,包括经济资源 和智力资源。经济资源表现为各种硬件设施,如房屋、设备、用具、器皿等各种物质载体;智力资 源实验模式系统设计和教师投入的积多年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各种软 件。目前省内外高职院校都已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和我们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有实践教学工作和理论教育之间脱节的情况,所以,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之中加 入双导师制度的工作思想。还应当加强对双导师制度影响之下广大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分析,加强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同时.,以切实的思想完善工作理念之中的缺乏之处,以切实的思 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的全面整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