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建 设和运用教师大数据,优化教师管理和评价,助推教师教育 改革创新;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提 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开展,缓解 教师结构性缺编。为在全国层面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 建设行动积累经验,提供可参考的路径和方法。
二、工作机制工作机构
成立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领导小组组 长:孙传贵
副组长:邓 芸、缪雅琴
领导小组下设试点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设长沙 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由教师工作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由长沙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长沙教育学院、长 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单 位相关负责人组成。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市 试点办负责统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中学校和市直学校的 试点工作;各区县(市)负责辖区内其他学校的试点工作。
1. 试点单位运行机制
分批次遴选6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验区、 20所市级实验校。为学校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开展创新应 用提供市级经费支持。
2. 教师培养机制
以长沙教育学院、长沙市教科院、长沙市教育技术中心、 试点区和试点校等单位为基础,成立“长沙市人工智能教育 应用孵化工作坊”,实践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
三、工作内容
依托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立,持续推进长沙教 育新基建,进一步加强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和长沙智慧教育云 平台建设,汇聚并完善各类教育应用和数据,实现全市教育 大数据的过程化、可视化、智慧化管理,为教育教学服务。
我市主要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的如下 试点工作:
(一)人工智能+教师大数据支撑教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教师征信系统、名优教师评选与考核系统、网络职 称评审系统。基于人人通云平台升级名师工作室、名师农村 工作站、名校长工作室网络空间。
1. 教师画像
动态采集教师各类数据,建模分析教师画像,为教师发 展提供数据支持,助推区域教师水平提升。
2. 网络考核与评审
依托长沙智慧教育云平台试点名优教师遴选与考核、名 师工作室(站)考核、网络职称评审等工作。
(二)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成长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人工智能教师研修实验室,搭建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为教师智能研修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每所试点校建立一个基 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慧教室,支持教师开展各 类教育教学应用实践;以长沙智慧学堂建设优化教育供给, 全面提质数字资源;对接国家、省级资源平台,引进企业资 源,开展区域及校本资源库建设,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和教师开展。
1. 教师培训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创新教师培训 方法和手段,利用数据分析教师的专业开展现状和实际需求, 精准设计教师培训工程、方案和课程。
培养“种子教师:借助工作坊开展“u—G—c—S”教 师培养实践研究,即:委托国内知名高校(University)开展 前期教师培训和工作指导;长沙市教育局(Government)提 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出台实施方法,对试点区和试点校进行 管理和考核;遴选长沙教育学院、长沙市教科院和长沙市现 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单位的骨干成员组成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研究团队(community),开展常态化教研和培训;试点区和 试点校(School)以智能助手应用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形成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生态,培育“种子教师二
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基础,分批分层分 级开展“人工智能+ ”教师队伍培训,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 养,培养1000名信息技术专家型教师。
2. 教学应用
推进智能助手应用。广泛利用智能教育助手,开展全流 程互动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伴随式数据采集,分析 学生学习偏好、兴趣爱好、学习趋势、教学情况、学习能力 分析等,精准推送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因材施教实现个性 化学习,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提高教 学效率,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
运用大数据支持教师减负增效。利用学校建成的智慧教 室,对教师备课、授课等教学数据和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伴 随式数据采集,全过程采集教师教学行为,跟踪学生学习表 现,为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帮助教师开 展精准化教学,为教师减负,为教学赋能,探索利用平台系 统,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和点评能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提升“人人通学习空间”活跃度。名师工作室(站)依 托人人通空间开展常态化混合式培训,基于研训数据绘制学 员成长行为路径,为骨干教师和乡村教师培养及名师工作室 (站)考核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鼓励全市教师利用“人人通 学习空间”创设泛在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开展泛在学习。
遴选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智慧教育展评活动,采用先行 示范,以赛促用等方式,遴选500个优质教学资源。
3.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专项研究
将前沿理论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体系结合,以课题为抓 手,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点带面,逐步普及,提高教师 对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均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教育新基建,建设好“数字底座”,进一步优化 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优质 资源区域共享。对接国家和省、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 系,实现教师资源、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汇聚共享。使用 长沙市中小学人人通云平台及“长沙智慧学堂”,进一步扩大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1. 开展互联网+教研
组建市级学科网络教研工作室和市级网络教研联盟,探 索远程协同教研、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研、课例教研、混合 教研等教研模式,推进校级教育教学合作交流。
2. 推进“三个课堂”
积极构建城乡教育开展共同体,采用N + N互动教学模 式推进“三个课堂”系统建设。建立网络联校协同体,通过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开展主校授课教师与跟 班辅导教师结对帮扶。大力推进人人协同、人机协同的“双 师课堂”改革,组织结对赛课、骨干示范、在线备课等,放 大优秀教师效能,实现全学段多学科全覆盖同步教学,有效 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四、工作进度(一)试点启动阶段(2022年4月底前)
进行调研、论证,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人工智能助 推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试点办公室。印发工作方案,召 开会议,明确目标、责任和试点内容。
(二)试点推进阶段(2022年4月一2023年12月)智能助手应用试点工作
第一阶段:以第一批试点区和试点校为基础开展试点工作
(1)基础建设。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的智 慧教育环境,为开展试点工作做准备。
(2)遴选试点区和试点校。在全市范围内遴选试点区和 试点校,为开展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应用实践做准备。
(3)师资培训。开展智能助手教学应用骨干教师培训, 培育“种子教师工
(4)试点应用实践。试点区、试点校推进智能助手教学 应用;现代教育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备 和技术支持;教科院组织常态化教研,通过研讨课、示范课 等推进智能助手教学应用活动开展;长沙教育学院基于教师 网络研修平台,开展工作坊研修,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推出针对性课程,辅助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各级教师 管理部门逐步推进教师的智能管理和评价。
第二阶段: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
组织专家针对试点区和试点校开展中期督导,总结阶段 性经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和改进提供依据,持续开展试点 工作。
1. 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支持教师管理试点借助长沙教育云平台开展卓越教师遴选与考核、职称评
审试点工作。
2. 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课题研究(三)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1月一2024年12月)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引入专家组进行试点评估,形成一批有价值有特色的理论与 实践成果。
五、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区县(市)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 建设工作,制定好工作方案,做好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技 术团队建设,做到方案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要加快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与研究能力。
(二)做好保障,统筹安排
制定《长沙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县(市) 考核方法》《长沙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校考核 方法》,分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以考核等第确定下拨经费。 建立人工智能骨干成员培养制度,试点区和试点校管理方法, 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试点经费约为1100万元,分3年安排,每年度分别为 计划金额的30%、40%和30%,通过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专项等,为试 点工作提供必要的工程经费。经费分配,试点区县(市)100 万/个,试点校15万/个,研究培训经费200万。
(三)强化激励,扎实推进
建立人工智能应用探索和成果奖励表彰制度,定期开展 人工智能应用教学竞赛、学术和成果交流等,表彰人工智能 教育应用探索教学能手和名师,对试点工作扎实,有特色, 出成果的单位予以绩效考核加分,形成有效的教师参与人工 智能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和应用管理制度体系。
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将教师的智能教育培训研修以及日 常教学应用等纳入考核指标,作为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的重 要依据。
(四)督导评价,确保实效
依据考核方法和管理方法,加强对试点单位的督导,保 障工作推进和实际成效。组织专家组和工作组对试点单位进 行跟踪和阶段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市和区县 (市)教育局对试点区、试点校和相关单位、个人进行考核 评价与表彰,确保试点工作切实有效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