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1.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564067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6.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神神 经经 元元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胞体胞体突起突起树突树突轴突轴突轴突始段轴突始段N纤维纤维末稍末稍一、神经元一、神经元(neuron(neuron)功能:处理信息功能:处理信息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无髓鞘神经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无髓鞘神经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有髓鞘神经纤维为远距离有髓鞘神经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跳跃式)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特征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特征 *、生理生理完整性完整性、绝缘性绝缘性、双向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与神经纤维的与神经纤维的粗细、有无髓鞘、

2、温度粗细、有无髓鞘、温度相关相关 神经纤维粗:传导快神经纤维粗:传导快 有髓纤维传导快有髓纤维传导快 温度下降:传导慢温度下降:传导慢轴浆运输轴浆运输概念: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概念: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顺顺向轴浆运输:向轴浆运输:线粒体、递质囊泡和分泌颗粒线粒体、递质囊泡和分泌颗粒逆逆向轴浆运输:狂犬病病毒、辣根过氧化酶向轴浆运输:狂犬病病毒、辣根过氧化酶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功能性作用功能性作用:N N元通过传导元通过传导APAP递质释放递质释放调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营养性作用营养性作用:N 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元合

3、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内在代谢活动。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一)分类(一)分类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施万细胞、卫星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二)基本功能(二)基本功能 1.1.支持作用支持作用 2.2.修复和再生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 3.3.免疫应答作用免疫应答作用 4.4.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5.5.绝缘和屏障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 6.6.稳定胞外稳定胞外K K浓度浓度 7.7.参

4、与物质代谢参与物质代谢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 定向突触定向突触 非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电突触电突触突触突触(synapse):神经元间:神经元间功能接触功能接触的部位的部位(一一)经典的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 1.1.突触的结构突触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膜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小泡 递质、受体递质、受体 突触突触间隙间隙:水解酶水解酶 突触突触后膜后膜:受体、离子通道受体、离子通道2.2.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 轴突轴突-树突式树突式 轴突轴突-胞体式胞体式 轴突轴突-轴突式轴突式3.3.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前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AP突触小泡

5、内递质释放突触小泡内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Na+(主主)K K+通透性通透性ClCl-(主主)K K+通透性通透性突触前膜突触前膜CaCa2+2+内流内流IPSPIPSPEPSPEPSP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电化学电电化学电4.4.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5.5.突触

6、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取决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代数和取决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代数和去极化电位总和去极化电位总和超极化电位:兴奋性升高超极化电位:兴奋性升高 爆发动作电位爆发动作电位去极化电位总和去极化电位总和超极化电位超极化电位:兴奋性降低兴奋性降低6.6.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单向传递:突触前突触前N N元元 突触后突触后N N元元 突触延搁突触延搁:需时约需时约0.30.30.5ms/0.5ms/突触突触总和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兴奋性节律的改变:兴奋性节律的改变:在同一反射弧中的传入在同一反射弧中的传入N元与元

7、与传出传出N元上记录的放电频率不同元上记录的放电频率不同后发放后发放:结构基础:结构基础环状联系环状联系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突触传递疲劳是防止中枢过度兴奋的保护机制突触传递疲劳是防止中枢过度兴奋的保护机制(二二)非定向化学突触传递非定向化学突触传递结构基础结构基础:曲张体曲张体 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传递过程传递过程:经组织液扩散经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效应器上到邻近的效应器上传递特征传递特征:1 1、无突触前后膜特化结构、无突触前后膜特化结构2 2、非一对一、非一对一3 3、扩散距离远、扩散距离远4 4、效应与突触后受体有关、效应与突触后受体有关(三三)电突触传

8、递电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结构基础:缝隙连接缝隙连接 传递过程:传递过程:电电-电电(AP(AP以以局部电流方式局部电流方式)传递特征:传递特征:双向性双向性 速度快速度快 几乎无潜伏期几乎无潜伏期两类突触两类突触主要特性主要特性 电突触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超微结构超微结构超微结构超微结构 缝隙连接,无囊泡缝隙连接,无囊泡缝隙连接,无囊泡缝隙连接,无囊泡 有囊泡、受体、前后膜有囊泡、受体、前后膜有囊泡、受体、前后膜有囊泡、受体、前后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2-4nm 20-40nm 2-4nm 20-40nm 传递物质传递物质传递物质传递物质 电流电流电流电流 化学物质化学物

9、质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传递方向传递方向传递方向传递方向 双向双向双向双向 单向单向单向单向 突触延搁突触延搁突触延搁突触延搁 不存在不存在不存在不存在 至少至少至少至少0.3ms 0.3ms 整合特性整合特性整合特性整合特性 几乎无几乎无几乎无几乎无 有整合及时空总和现象有整合及时空总和现象有整合及时空总和现象有整合及时空总和现象 耐受力耐受力耐受力耐受力 较大较大较大较大 差,受温度、代谢影响差,受温度、代谢影响差,受温度、代谢影响差,受温度、代谢影响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三、神经递质和受体1.1.神经递质的标准神经递质的标准 以往以往:一:一N N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Dale

10、sDales原则原则近来近来:一:一N N元内可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递质元内可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递质=共存共存2.2.递质的共存递质的共存 突突触触前前神神经经元元内内具具有有合合成成神神经经递递质质的的物物质质及及酶酶系系统统,能能够合成该递质够合成该递质 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

11、阻断递质的作用 3.3.神经递质分类神经递质分类分类分类 家家 族族 成成 员员胆碱类胆碱类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胺类胺类 多巴胺、多巴胺、NENE、5 5HTHT、组胺、组胺氨基酸类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GABA肽类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ADHADH、催产素、阿片肽、催产素、阿片肽、脑脑-肠肽、肠肽、A A、心房钠尿肽等、心房钠尿肽等嘌呤类嘌呤类 腺苷、腺苷、ATPATP气体气体 NONO、COCO脂类脂类 PGPG类类(二二)受体受体 概念概念: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

12、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促离子型受体(配体门控通道)促离子型受体(配体门控通道)促代谢型受体(与促代谢型受体(与G 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耦联受体)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分类:分类:生物效应分:生物效应分:配体: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配体: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受体的受体的上调、下调上调、下调(三三)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ACh)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N型;型;M型)型)合成部位:胞浆合成部位:胞浆贮存:囊泡贮存:囊泡去路:突触后

13、膜的胆碱酯酶()水解去路:突触后膜的胆碱酯酶()水解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型型;型型)合成部位:胞浆、囊泡合成部位:胞浆、囊泡贮存:囊泡贮存:囊泡去路:去路:1、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利用、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利用 2、突触后神经元的、突触后神经元的COMT、MAO酶灭活酶灭活 3、经血液循环在肝脏失活、经血液循环在肝脏失活 四、反射中枢四、反射中枢 (一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与反射弧 1.1.反射反射:在在CNS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2.分类:分类: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非

14、条件反射3.3.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感受器 传入传入N N 中枢中枢 传出传出N N 效应器效应器环式环式(二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1.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机制:机制: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三三)中枢抑制中枢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兴奋冲动兴奋冲动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元释放抑制性性递质释放抑制性性递质突触后突触后N N元产生元产生IPSPIPSP突触后突触后N N元发生抑制元发生抑制分类:分类:2.2.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特征:是超极化抑制特征:是超极化抑制兴兴 奋奋 冲冲 动动 传传 入入侧支兴奋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元抑制性中间抑制

15、性中间N N元元释放抑制性递质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另一抑制另一N N元元突触后膜产生突触后膜产生IPSPIPSP 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意义意义:调控其它调控其它N N元,以便元,以便活动协调同步活动协调同步兴奋一兴奋一N N元元突突触触后后膜膜产产生生EPSPEPSP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意义意义:调控调控N N元本身,使其活动元本身,使其活动及时终止及时终止N N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侧支兴奋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元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 N元元释放抑制性递质释放抑制性递质原兴奋的原兴奋的N N元抑制元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突触后膜产生IPSPIPSP兴奋兴

16、奋效应细胞效应细胞突突触触后后膜膜产产生生EPSPEPSP(2 2)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实验实验A A:刺激轴突:刺激轴突1 1时,胞时,胞3 3产生产生10mV10mV的的EPSPEPSP;实验实验B B:先刺激轴突:先刺激轴突2 2,再刺激,再刺激轴突轴突1 1时,胞时,胞3 3产生产生5mV5mV的的EPSPEPSP。结构基础结构基础:轴轴2 2-轴轴1 1-胞胞3 3串联突触串联突触概概念念:通通过过改改变变突突触触前前膜膜(轴轴1)1)电电位位使使突突触触后后N N元元兴兴奋奋性性降降低低的的抑抑制制称称为为突突触触前抑制前抑制意意义义:减减少少或或排排除除干干扰扰信信息息的的传传

17、入入,使使感感觉觉功功能能更更为精细为精细机制:机制:先刺激轴先刺激轴2 2轴轴2 2兴奋释放递质兴奋释放递质(GABA)(GABA)轴轴1 1部分去极化部分去极化(Cl(Cl-电导电导)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1 1轴轴1 1产生产生APAP幅度幅度轴轴1 1 CaCa2+2+内流量内流量轴轴1 1释放递质量释放递质量胞胞3 3EPSPEPSP幅度幅度胞胞3 3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 =胞胞3 3抑制抑制特征:是去极化抑制特征:是去极化抑制要点小结要点小结1 1、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 4 42 2、突触传递的过程和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的过程和突触后电位 3 3、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征 6 64 4、化学性突触与电突触比较、化学性突触与电突触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