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方案设计
1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教师培训方案设计》
一、学科(领域):数学
二、项目名称:初中数学课程培训
三、培训主题:讲授学科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以来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斧正新课程教学中的疑惑。
四、培训对象:全校数学教师
五、培训目标:多角度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示范和引导;提升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水平。
六、培训时间:18天
七、课程设置:
模块
专题
主要内容
课时
实施方式
课程资源
建议授课专家
理念与师德
美的教育之数学之美
发现数学中的德育
4
专家讲座
下载
郭其俊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8
专家讲座
网上下载
王淑兰
关爱学生
师德教育
4
影视欣赏
《放牛班的春天》
塑造教师健康人格
师德教育
4
专家讲座
下载
专业
知识
教学新课标解读
新课标内容及目标
4
交流
网上
马复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
教学基本技能
4
交流
网上下载
自备
教学语言与板书设计
教学基本技能
4
交流
下载
自备
专业
能力
初中数学探究活动设计及实践
如何设计探究活动
6
专家讲座
下载
南京师大周晓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在反思中成长
6
交流
网上资源
自备
钻研教材实施创造性教学
如何实施创造性教学
4
专家讲座
本校开发
本校骨干教师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了解激发艺术,培养学习动机
4
交流
本校开发
本校教师
八、实施建议
1.实施方式
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学习对《数学课程标准》和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以及一些最新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把握课程改革的动向,不断完善和补充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探索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的重要方式,保质保量的开好课题研究课;
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议、研讨,以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理论上的进步;
把本课题呀扭内容与学校的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积极邀请外校专家来校指导以及和其它兄弟学校进行课堂交流;
进行过程化管理,认真做好各种活动的记录,及时收好各种研究资料,学期初定好工作计划,学期末写好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
2.师资要求
3. 评价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主体互动化。
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 导向性原则
(二) 全面性原则
(三) 可行性原则
(四) 层次性原则
(五)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六) 反馈与调节原则
(七) 自我评价和她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内容与标准:
(一) 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更能够按照教师的不同类型和要求而划分,在培训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不同类型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目标要有一定的可测量性、可实现性和明确的针对性,确立目标的关键是目标要符合学校实际,与学校中的每个教职工相关联,可望且可及。
1.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发展的水平。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与技能与教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二) 教材的处理
经过评估学校及其教师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及其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明确校本培训的内容。但如何将这些内容用恰当的培训形式体现出来,则是校本培训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说来,校本培训的形式有多种,如讲座、讨论、课堂观摩与评析、撰写读书笔记以及开展教学研究等,这些都能够看成是校本培训的形式。可是,不同的形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培训内容,并不适合于学校中的每个教师。因此,培训形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以及不同的培训条件(包括时间等)而决定。一般看来,下列方法在校本培训中比较易于应用。
教材的处理应注意如下方面:
1. 正确分析所教内容各部分知识的本质、地位及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2. 选择、运用与知识本质密切相关的典型材料的分析。
(三) 教师教学方式
1. 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2. 把主要事件和精力放在重点的关键性问题上;
3. 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师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并能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恰当的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4.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学生间的互动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
(四) 学生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活动。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能够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论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它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能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五) 教师基本功
1. 教师语言科学正确、简练,示范性强,富有感染力。
2. 板书设计合理,正确、工整、美观。
3. 教态大方、富有激情与活力。
4. 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5. 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工作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使用注意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实践性等。
(六) 教学效果
1. 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
2. 全面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3. 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七) 教学反思
1.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若没有达到其原因何在?有何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2.基于学生反应,你认为本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新的教学知识?
3.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及能力是否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范围内?你是怎样做出判断的?
4.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与预先的设计方案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事先设想到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它的合理性;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及时?评价的激励功能发挥如何;
6.有哪些令你最为难忘或最为遗憾的教学情节?这些令你最为难忘或遗憾的教学情节是否为偶然现象?原因为何?是否含有一般的规律?由这些情节产生了什么感悟、体会等;
7.整体上看来,你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是否协调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重新设计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