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公共优质政策促进产业良性竞争-1.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62409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公共优质政策促进产业良性竞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以公共优质政策促进产业良性竞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以公共优质政策促进产业良性竞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以公共优质政策促进产业良性竞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以公共优质政策促进产业良性竞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公共优质政策促进产业良性竞争摘要:我国产业过度竞争、 企业 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使得自由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而地方政府的产业保护政策又使之无法形成有效的退出。也就是说,产业进入壁垒的相对降低和退出壁垒的绝对增大是我国企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源之所在。因此,解决的办法在于,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产业管制政策,有效引导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创造充分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关键词: 产业壁垒,过度竞争,绩效在 中国 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地区产业趋同化状况更加明显,企业的过度竞争现象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 了企业绩效的大幅度

2、提高。 分析 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寻求这些产业中优势企业健康成长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就成为非常现实的 问题 。本文尝试在现有 理论 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 研究 成果,提出不同灼见解。一、产业壁垒生成、过度竞争与企业绩效:不同理论解释(一)马克思的解释马克思是从资本的有机构成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来分析资本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进行转移的,这在事实上构成马克思的产业壁垒理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不同行业和部门有机构成是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重要依据和条件。生产价格的形成以 社会 平均利润车的存在为前提,而这个平均利润率又以每个部门的平均

3、利润串为前提。由于每个生产部门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有不同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部门有机构成高,剩余价值率低:有机构成低,剩余价值率高。有机构成的不同,形成高低不同的剩余价值率,但各生产部门要求等量资本能够得到等量利润,这就引起资本为追逐高额利润进行部门之间的竞争,它通过资本在各生产部门的自由转移进行。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实际上说明,只要不存在产业壁垒,资本就会在不同部门进行转移和流动,最终使各行业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同时也是培育企业启生能力的重要条件。当然,一旦存在产业进入的壁垒,有机构成比较低的部门就会存在超额利润。比如,在农业部门中由于土地所有权和

4、经营权垄断的存在,农业都门就存在超额利润率和超额利润,并为大土地所有者所拥有。马克思的分析实际上也触及到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产业壁垒会导致不同的企业绩效,但一般的行业是不存在产业壁垒,也是不应该存在产业壁垒的,因而,产业竞争是自由和充分的,企业绩效也是动态变换的,当企业不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时候,就从这个行业转向利润率更高的部门。社会资本通过在保证企业基本利润(平均利润率)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分析抽象掉几个因素,没有考虑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所导致的壁垒,也没有充分考虑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所形成的壁垒。(二)SCP范式的分析由结构主义代表贝恩等人创立的 现代 主流产业组织翠论

5、,构造了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范式),它们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起点和重点,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和企业绩效他们将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分为三种:卖方的集中、产品差异的程度和进入市场的情况,并强调产业进入的壁垒有四种,即: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规模 经济 和特有资源,贝恩、斯蒂格勒等人的研究也指出:随着集中度提高,利润率也有所提高;进入壁垒与利润率之间存在相关临界点,进入壁垒相当高时,利润率才明显偏高。因此,过度竞争下,产业集中度和进入壁垒过低,必然影响企业绩效和利润率水平。按照SCP范式,我们可以将产业壁垒分为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并按照壁垒的高低我

6、们可以得到一个四。象限矩阵,和不同企业绩效的支付矩阵。具体情况如下表表1 进入退出壁垒组合所导致企业收益矩阵如上表,最容易形成过度竞争的是第III象限。所谓过度竞争,按照日本学者小宫隆太郎的观点,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中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已经使许多企业甚至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和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二、产业壁垒现状、过度竞争与企业绩效:我国现实问题在我国现存经济体制下,一般认为产业进入壁垒是非常高的,因为我国对于产业进入有着比较多的规定和限制。但需要明确的是,这种高进入壁垒也只是相对于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而言的。在

7、我国经济运行模式逐步由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转向地方分权和企业自主生产经营的分散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有了投资和项目审批的权力,往往会站在地方本位利益立场争上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且对企业建立所必需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不作严格要求,加之运用行政手段给企业以信贷、税收等政策支持或提供市场保护以分化进入壁垒,使得大量的本不应该存在的企业得以生存;同时,地方政府会大力支持区域内的优势企业兼并其他相关企业,争取进入“国家队”。张维迎也曾经分析过这种现象,不过他认为,作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结果,大大加快国有经济民营化进程。这是很有见地的,但问题还远远不至于此。从产业壁垒的角度来看,不少企业在

8、地方政府的产业保护和扶持政策下,绕过了所谓的SCP范式所提到的产业进入壁垒,即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和特有资源等因素,使得这些壁垒相对失效。因此,我们国家产业进入壁垒的问题,和SCP范式所提到的产业壁垒,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这是我国产业进入壁垒比较特殊的地方。考虑到这一点,国有部门产业进入是充分的,甚至是相当自由的。进入速度的快慢,进入领域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取决于地方政府“寻租”的能力。中央政府权衡的结果,很多时候都是只有允许地方政府产业进入,从而导致进入非常容易、非常活跃的状况。这样,事实上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

9、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这在客观上导致我国产业过度进入的事实,并导致国有资本之间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产业过度竞争的重要前提条件,这也是我国产业进入壁垒方面最突出的特征。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产业的扶持、补贴政策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业退出壁垒、增大产业和 企业 退出的难度。这种政府参与所引致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可以理解为矩阵中的第象限和第N象限交叉地带,虽然风险很大,但不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蠃收益。其收益的获得,也还是来自政府的明补或者暗补政策。集中来说,我国现存的产业退出壁垒是导致我国产业过度竞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性原因,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型:(1)地方政府保护

10、性政策壁垒。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地把“门类齐全、自成体系”的产业结构作为 经济发展 的目标,从而造成地区产业结构严重趋同,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抹去了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效益。这是行业出现过度竞争最根本、最重要的壁垒。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水平,都不希望当地的企业在竞争中被市场淘汰,都要对当地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各种便利条件,在必要的情况下,还成为企业实行价格战的背后支撑,使得价格竞争和价格杠杆效应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企业即使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地方政府也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2)地方市场分割性壁垒。与地方政府保护

11、性政策壁垒相联系,另一种比较突出的壁垒就是市场分割性壁垒。这既受到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 影响 ,也与地方保护主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壁垒使得优势企业的产品不能进入到当地,更不能说对当地企业形成直接的威胁和竞争。这也形成一种相对的市场准入限制,但它是通过对劣势企业的保护来实现的。因此,我们也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产业退出壁垒。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产业退出壁垒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行政垄断性壁垒。这些产业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形成市场的过度竞争,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绩效差、竞争力低下,并从宏观上表现为 社会 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总之,我国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低效率的企业绩效是在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并由地方保护

12、主义政策和地方政府“寻租”行为所导致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央地方实施“分税制”等政策的实施,这种状况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仅国有企业,甚至集体企业扩权后的投资冲动、乡镇企业的突发性增长和外资大量进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企业进入速度,与此同时,行政性垄断“封堵”导致的资源流动限制、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相对滞后、资产专用性损失过大、沉淀成本过高,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当地企业的“有效保护”,使劣势企业退出的难度依然很大。我们看到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权利加大,一方:面是产业进入壁垒逐步相对降低,另一方面是产业退出壁垒绝对加大,两种力量的合力形成了我国不少产业过度竞争,也导致企业缺乏相

13、应的自生能力。三、产业壁垒降低、有效竞争与企业绩效:可操作性建议要保证企业正常和理想的绩效,使一般的企业获得自生能力,提高企业运营的绩效,关键在于构建自由进出的、充分和有效竞争的产业结构。一个比较理想的市场结构就是产业自由竞争,形成比较充分和有效竞争而不是过度的竞争。按照梅森的观点,有效竞争的实现条件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寻求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及其形成条件的“市场结构基准”;二是从竞争可望得到的效果出发,寻求竞争的有效性的“市场效果基准”。此后,史蒂芬索斯尼克 总结 出更详细的有效竞争标准。(1)市场结构标准:无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具有对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交易者数量符合规模经济要求。

14、(2)市场行为标准:厂商间不互相勾结合谋;厂商不使用排外的、掠夺性的或高压性的手段:推销时不摘欺诈,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竞争者对于其对手是否会追随其价格调整无完备的信息等。(3)市场绩效标准:利润水平足够补偿创新、投资的成本,产品质量和产量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厂商尽量引进技术上更先进的产品和工艺流程,无过度的销售开支,每个厂商的生产过程是有效率的,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卖者得到最高的报酬,等等。针对过度竞争现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设置更高的产业进入壁垒特别是要对产业进入实行严格的管制。梅森和史蒂芬索斯尼克等人的观点对我国产业进入退出政策改革的方向,提供了较好的参照标准,是比较有用的。马克思

15、的 分析 也表明,生产价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资本在不同行业之间自由转移获得资本平均利润率。因此,我国并不特别担心产业的过度进入,而且认为这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保证。 问题 的关键并不在于进入壁垒,而是在产业退出壁垒。一般来说,对于充分竞争,我们是鼓励和支持的。以前的所谓技术、资金、规模壁垒和由此形成的垄断,我们认为不再成为对我国产业进入进行管制的理由。我国产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解决办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市场来解决的。如前所述,我国的产业过度竞争的根源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应该从这里寻找。针对我国产业壁垒的形成机制,和我国产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现

16、状,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措施1要大力清除各种制度性和体制性壁垒。现阶段我国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企业分属不同政府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管理,不少同行业企业间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被隔断,也直接影响了同行业内部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可考虑由民间自发组建的产业协会,取代政府条块管理,并借用“俱乐部”运作的一般原理,由产业协会或组织对产业中的竞争行为和厂商数量进行管理,为处于过度竞争的企业规模扩张扫除体制性壁垒。2要努力限制政府不当干预行为形成的壁垒。中央政府应制定诱导性政策引导各级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明确主要任务不是阻止资本进入,也不是组建集团,摆脱单纯的GDP考核指标,支持和引导企业自主联合、自由兼并、跨国发

17、展、多样化经营,使之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培育自生能力,并逐步建立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3要想办法拆除行政性产业退出壁垒。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讨价还价,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关键在于克服地方保护引致的厂商退出壁垒,破除市场分割,建立全国统一市场,让市场功能充分发挥作用。除通过经济立法等形式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外,还需通过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财税体制,消除行政部门来自行政干预的利益激励。此外,精简政府机构,转换政府职能,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政府、大社会”体制,是消除行政性退出壁垒的根本措施。4必要的时候实施产业援助措施,降低产业退出的成本和壁垒。对处于过度竞争且出现持续性生产能力过

18、剩的产业,政府应需要对其区别对待。应帮助效率差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尽早退出,允许其通过兼并、重组和破产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机制;对其中的传统优势企业来说,显然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变卖和裁员来提高企业的绩效。淘汰劣势企业并不是我们的惟一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还要使传统优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进入新的生命周期阶段,培育企业的内生优势,实现从传统优势到 现代 优势的转变。也就是说,还必须通过降低传统优势企业产业进入、退出和转移的成本,使之度过难关,获得生机。为此,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将财政支持的重点转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正常退出提供保障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推行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改组,妥善处

19、理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问题,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降低企业退出的沉淀成本。沉淀资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从市场退出的难易程度,而资产专用性损失是沉淀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扶持社会性的资产收购、租赁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可以用适当的价格收购其专用设备,减少其资产专用性损失,降低企业退出时的沉没资本,当新企业欲进入该产业市场或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时,公司可将设备租赁给企业,以减少其进入成本。这也是对既成事实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其目的在于引导资源尽快实现优化配置,在于使存量资产得到更加合理与有效的运用,降低社会变革的总成本。四、简短结论各国产业的发展演化路径也已经证明,企业的进入、退出或淘汰是市场竞争中一种正常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 规律 性。我国产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使得自由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而地方政府产业保护扶持政策又使之无法形成有效的退出。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产业管制政策,有效引导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逐步建立起充分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