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摘要】 教育 的和谐首先需要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全面 发展 。但是 目前 的师生关系却令人担忧。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需要教师人格与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尊重。【关键词】师生关系; 科学 的学生观;情感纽带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育的和谐首先需要师生关系的和谐。不论是对教育、对学校、还是对学生来说师生关系都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他们可能因与老师关系融洽而 学习 劲头十足、生活愉快,也可能因与老师关系紧张而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感到前途无望。师生关系
2、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一、目前师生关系现状令人担忧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我们曾面向03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师生关系专题调查,在被调查的500名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认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很少和老师倾心交谈,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老师经常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 有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现状感到满意,的学生表示“一般”,其余的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
3、意”。另据上海教育学院郭继东调查,目前学生中%的人认为老师难以接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较为融洽,而感到与老师相处时十分愉快的,竟然只有%。据江苏无锡市十一中的几位老师的调查,现在教师中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达70%,认为“一代与一代相仿”的达22%,而认为“一代胜过一代”的只占8%。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 问题 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前段时间见诸报端的教师在学生脸上刺字、罚学生吃屎等事件,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等事情时有发生,我们不得不承认,目
4、前师生关系现状的确不容乐观。二、造成师生关系失和的原因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与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矛盾冲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政治 上民主化、 经济 上市场化、文化的多样化、大众媒体的丰富化,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意志受到关注和和提倡。反映到教育,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松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等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逐步 现代 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2.教育理念、手段与学生思想实际的矛盾冲突。 社会 的变迁、竞争的加
5、剧、节奏的加快、贫富差距的拉大、超前消费的 影响 ,也波及到校园,冲击着青年学生,他们稚嫩单纯的内心世界趋向复杂,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多,有时甚至情绪紧张、焦躁不安,导致心理疾病。3.教师相对不变的知识结构与学生信息源增多的矛盾冲突。 网络时代 的到来,使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老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减少。同时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失去了因博学而受学生崇拜的优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4.教师传统的育人期待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孩子成了家里的“心肝宝贝”。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导致“小皇帝”、“小太阳
6、”的大量涌现,也出现了这些“小皇帝”、“小太阳”们所特有的问题行为,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娇骄二气,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善交际等。同时,随着人们的婚姻观念日益开放,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数量增加,这些家庭容易造成孩子认识上出现偏颇、品质上出现污点、灵魂上出现扭曲,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如果此时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的认识和 研究 ,就很难有明晰而正确的育人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的育人期待,就难以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师生关系 自然 也就不可能和谐。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
7、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夯实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基础学生观正确与否,关系到建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否扎实。现代教育观、学生观认为,教育是人所从事、又是为了人的事业,离不开人学思想的规范。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肯定人的价值。人不是孤立的自然存在,而是时刻处于社会交往的网络中。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此应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来审度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感情的人。再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
8、他们身上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消长、日趋成熟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难免没有缺点,难免没有“个性、另类、叛逆”的时候。也正是由于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缺点、错误也有较大的矫正的可能性,“个性、另类、叛逆”也有很大的回归主流的可能性。教师只有从感性、理性上接受这个事实,处理问题才能理智和冷静。热爱学生,精心培育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沃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灵魂。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忱,真诚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学生,变学生被动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
9、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爱你,爱跟你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的道理,教师的言行风范便成了学生的无声楷模。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道:“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的老师魏云芝先生,她爱我们,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研究 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扭住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情感纽带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
10、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他认为,在 教育 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是盲无目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教学首先要了解学情,针对每个学生的 学习 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达到在原有的起点,切合自己的实际有所提高。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失去学习兴趣兴趣;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生是基础,理解学生还应尊重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说,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师生的平等
11、,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而导致消沉。我班里曾有过一个男生,性格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他,我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体现男子汉的魄力。”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各项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尊重学生还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12、在我们同一餐厅就餐的,既有月消费上千的,也有仅靠学校每月40元补助生活的;在同一口教室听一个老师讲课的,既有700多分考进来的,也有400多分考进来的,他们所思所想所求是不一样的。有一次我得知班上有一位家庭 经济 困难的学生饭卡里没有了钱,我悄悄地替他向学校申请了困难补助,当我通知他去领困难补贴时,看到他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我感受到了理解的可贵。厚德博学,建立师生信任,把守住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钥匙“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人们送给教师的美称和赞誉,也是 社会 对教师的一种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 发展 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的意义。真正能拨动学生心弦的是
13、教师的人格魅力。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高尚的人格常有“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之功效。 现代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谈到着名教育家李叔同时就曾说过:“先生教图画、 音乐 ,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景仰。”正如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可能用任何程式、任何纪律、任何规章和课程时间表来人为地代替人格的 影响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 时代 有过很多老师,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已经从我们
14、的记忆中淡忘了。但总会有这么几个老师,终身难忘,想起他们,我们就会心生感激。这些老师不仅教了我们知识,更教了我们如何做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想起他们就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有一种人格的力量。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高尚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陶行知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敬仰,显然不仅仅因为他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彪炳后世的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为优化教师关系提供重要保证。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
15、怀疑。学识渊博是为人师的本钱,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的“信息源”,也不再是“知识的化身”。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 科学 ,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以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研究的 问题 ,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当然,这样的教师也必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我们学校曾经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对学生喜爱老师的理由进行了统计,排在前三位的是:一知识广博;二教学 方法 好,讲课生动;三热爱尊重同学。91%的
16、学生喜爱的最主要理由是老师“学识渊博”。“一本书”教师、“一桶水”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教师才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厚的教育科学 理论 ,最好还要懂得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泉活水来”。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纳新思想,扩展知识视野,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学识,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 艺术 ,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新视野. 中国 人事出版社. 田恒平主编.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震西.爱的呼唤.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思想 政治 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2007. 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00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