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考纲要求 明确方向】1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 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4.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 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自主预习 知识准备】对照课本及考试说明解读进行填空考点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开眼看世界人物活动地位作用林则徐编译 、 。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魏源1842年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 ”的思想。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 最详实的专著。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 有重要启迪作用。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
3、务派含义在不改变 的前提下,学习西方 ,来维护清朝 。实践_运动作用迈出了中国 的第一步(工业化的开端)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维新变法思想时期人物主张早期王韬、郑观应略发展(90年代)人物主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否定封建专制统治。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思想特点:把西方 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 相结合)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 制度的危害,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主张国家属于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 。实践 运动(戊戌变法),结果以失败告终。作用见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4、进程中的作用(1)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新文化运动时间_1919人物_标志 年 在上海创办 口号 和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内容前期.提倡 和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 ,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批判和彻底否定儒家传统道德).提倡 ,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 提倡用 代替文言文。 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
5、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把 内容与_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后期十月革命后_等人宣传 。影响见下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_层次;动摇了 思想的统治地位, 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 传播奠定基础,并推动中国 的发展。(2)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醒和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它是辛亥革命在_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给_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_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_运动的发生。(3)新文化运动
6、中,一些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也存在_否定或肯定的片面性。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 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 国,改造中国。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五四运动爆发后:广泛传播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补习学校、识字班,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 劳动界 劳动者 劳动音和 工人周刊 ,
7、深受工人欢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 运动的结合。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诞生。(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 和 。(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阵营逐渐发化。问题与主义之争,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 。【经典例题】例1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
8、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解析:A、B两项都强调师夷长技,与张之洞观点相仿,C项观点保守应为顽固派主张,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观点有很大不同。答案:D 2(09年北京文综)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早期维新派”、“商战”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商战”,这里指利用本国的经济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进
9、行竞争。A、C项为加强国防军事力量, D项涉及的民生,排除。B项强调经济比军事的重要性,正确选项为B。3(09年上海历史)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第二期开始称新青年。4(09年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10、题干中的“革新开国之思想界”“梁启超”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梁启超主张开设议院,变法图强。A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B项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特点。正确选项为D。考点二、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三民主义提出:1905年10月,孙中山在 发刊词上,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 ”、“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内容:A民族主义( 革命)即“ 、 ”,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B (政治革命)即“创立 ”,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
11、的 。C民生主义( 革命)即“ ”,就是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作用:三民主义是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上和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 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 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的民主革命任务。(2)新三民主义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内容:(1)民族主义:提出 。(2)民权主义:提出民权为 所共
12、有。(3)民生主义: 提出扶助 、实行“ ”、“制定劳工法”的政策。作用:A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 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B国民党一大以后,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迅速到来。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1)工农武装割据方面论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张:毛泽东以_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_ ”的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新民主主
13、义革命方面论著:论持久战、 论主张:他指出,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_,第二步是_革命。他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1945年召开的_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论著:论 、论 、关于 主张:A他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新中国只能是 领导的以 为基础的 。B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
14、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3)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 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 国 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 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 。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基本内容(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 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 ,坚持 和 ;(2)社会主义本质是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4)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5)计划经
15、济不等于 ,市场经济不等于 ;(6)坚持 的和平外交,扩大 的思想;(7)“ ”,推动祖国统一的思想。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抓住了 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其精髓是 。(2)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3)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4)邓小平理论也在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经典例题】例1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工农武装割据 一国两制
16、大跃进运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科学发展观 A. B C D解析:项属于左倾错误造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2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B新民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武装斗争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D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解析:“延安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C项不符合史实,它属于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范围
17、的问题3“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行者”指的是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知识整合 合作探究】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有什么主张?1.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自强”和“求富”。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提出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张。3.资产阶级: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
18、运动前期,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实践结果1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没有涉及。由于资产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最终失败。2.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案也为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改变。3.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等,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三、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思
19、想有什么异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如何? 1.相同点:(1)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2)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3)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2.不同点:(1)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张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2)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口号;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3)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3.关系: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
20、段,两者紧密相联。四、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都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是什么?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中心城市革命道路,“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走俄国人的路”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走自己的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启示:革命和建设,既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五、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它们对
21、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作用?1.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作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引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一次历史性巨变;毛泽东思想引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创建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邓小平理论引导中国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方法探究 规律总结】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三大特征: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
22、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2、二十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1)孙中山在反清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借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了三民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那一时代最进步的思想。20世纪20年代,
23、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3、复习本讲要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略,见第一点的四个阶段);也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如甲午中日战争后,政治上,清政府统治更加腐朽,半殖民地性质大大加强,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掀起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高潮;注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改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得到资产阶级上层的支持,但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贯穿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新文化运动的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