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卷一、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与世界互动日益增多:“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表明( )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A.B.C.D.2.解决下图反映的问题,需要政府( )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努力
2、增加社会财富,实现同等富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A.B.C.D.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产品日益风靡世界,但其中相当多的是“来料加工”“来样制造”的轻工业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应提升创新能力,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因为(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强A.B.C.D.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50余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中
3、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A.B.C.D.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A.B.C.D.6.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民主生活。下列有利于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有( )参与民主选举实行民主监督参与民主决策增强民主意识A.B.C.D.7
4、.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追逃追赃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截至2018年3月底,通过“天网行动”先后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4058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800人,追回赃款近百亿元人民币。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的基本国策是( )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厉行法治D.依法行政8.厉行法治,需要( )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A.B.C.D.9.“小孝治家,大孝治国。”“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孝”更多地强调个人对家庭、对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今天我们讲“
5、孝”,则更多地赋予了主动孝敬父母、自觉报效祖国的内涵。“孝”的演变说明( )A.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传,创新发展C.发扬中华文化必须全盘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D.传统道德已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10.下列关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BCD11.喀纳斯湖旅游公路的建设者,当初修路损伤了生物植被,如今觉醒,毅然出巨资4000万元修复,补偿自然。为了给野生动物让草场,地处新疆阿尔金山的300多牧民迁离了久居的家园。这启示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应该坚持(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
6、自然和谐共生A.B.C.D.12.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将走绿色发展的中国生态发展之路,并将之纳入“十三五”规划。这是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作为关系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国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需要(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A.B.C.D.1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在民族8省区安排交通方面中央投资超过223亿元,安排农林水利方面中央投资超过400亿元。这些措施有利于(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7、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证各民族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实现各民族同步富裕A.B.C.D.14.2017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20年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下列对“一国两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B.“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C.“一国两制”首先在台湾得到成功运用D.“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1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
8、大会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中说,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 )A.实现总体小康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材料分析题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表,回答问题。1978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变化情况年份项目19781992200820132016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78.727194.5319515.5595244.4743585.5非公有
9、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0.913.952.361.8超过60%市场化程度(%)026.076.479.6注: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大致在85%95%之间。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上述材料中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17.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以一首乡愁享誉华人世界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2017年12月14日病逝。在生命最后的一段岁月,诗人隔海相望,乡愁只在他的心里,“而乡愁,是无解的”。材料二不管是来大陆工作的台湾人,还是到台湾旅游的大陆人,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两岸”中的“两”字,而对余光中和他那一代人来说,两岸是真正的“一”。如今两岸同胞交往和互动频
10、繁,地理空间的阻隔已经不算什么,但是如何克服心理上的阻隔,却日益成为问题。我们仍然需要余先生给我们留下的“邮票”和“船票”。(1)实现“两岸是真正的一”的文化基础是什么? (2)展望未来,你打算用哪些实际行动来实现“两岸是真正的一”。展望未来,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两岸是真正的一”?(至少两点)18.行进在2018年,回望过去的2017年,心中多少感慨!我们搜寻了一些2017年度流行的关键词,以此来概括和感悟这不平凡的一年。【美丽中国】(1)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献计献策。(至少三条) 【中国梦】(2)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梦想?19.2018年3月5日是毛主席题词
11、“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纪念日。某校九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课探究学习小组决定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从我做起”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掌握方法】 探究学习小组首先决定对“我市中学生学雷锋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小组长首先就调查程序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小王提出了以下调查程序: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小组交流、展示活动成果;制订调查计划;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但其他同学认为小王的排序不对。(1)请你按社会调查正常合理的活动程序重新排序(只写序号):。【分析现象】 探究学习小组在调查活动的基础上,整理了以下材料: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12、转型,雷锋精神渐渐变得陌生了,甚至有人因社会上存在助人为乐反被误解的现象,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近年来,人们又开始怀念久违的雷锋精神,社会中也不断涌现出新时代的活雷锋(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前弘扬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互动探究】 九年级(1)班同学在进行主题探究学习的同时,开展了学雷锋实践活动。(3)请你列举两种学雷锋实践活动形式。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D5.D6.A7.B8.D9.B10.A11.B12.D13.A14.C15.D二、材料分析题16.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13、、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7.(1)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要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
14、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2)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9.(1)(2)雷锋精神属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
15、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3)到社区宣传雷锋先进事迹;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到养老院、福利院做义工;等等。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上册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 坚持改革开放考点一 改革开放促发展1.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P3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 P3(1)中国
16、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带来了哪些变化? P3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7、P4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5.改革开放怎样促进经济发展?(作用) P45(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考点二 中国
18、腾飞谱新篇1.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P6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腾飞体现在哪些方面? P6-P7(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
19、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中国经济腾飞的意义?/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P8(1)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中国经济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4.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P8(1)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2)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考点一 改革进行时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P9进入
20、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全面深化改革的含义和总目标 P9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进入新时代,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P1011(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1、。(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什么是改革创新精神? P11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考点二 共享发展成果5.为什么要追求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 P1113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22、往,是党的奋斗目标。(4)“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6.党和政府为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 P1113(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怎样达到这一目的? P13 (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2)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
23、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绝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2.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尽管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框 创新改变生活考点一 感受创新1.怎样
24、正确认识创新?P15(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2.创新对个人和生活的影响P16(1)对个人: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2)对生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
25、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考点二 创新引擎1.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P14、17、18(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26、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在社会发展中,我们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创新的关系?(1)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框 创新永无止境考点一 创新强国1.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P20(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随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27、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P2124(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创新人才。(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3.教育的重要性 P22(
28、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中国的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考点二 万众创新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 P24(1)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2)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如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P25、27(1)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2)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
29、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3.创新精神的表现 P26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4.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P281.科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误认为我国是一个科技强国。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比较创新、科
30、技、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一框 生活在民主国家考点一 民主的足音1.民主价值的要求、实现方式及选择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各是什么?P30(1)要求: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2)实现方式: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3)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2.百年中国是怎样探求
31、民主价值的?这一探求过程证明了什么?P3033(1)过程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2)证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
32、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考点二 新型的民主1.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P3334(1)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特点最广泛的民主。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最真实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3)形式:我国实行人
33、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P35(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考点一 行使民主权利1.公民参与民主的重要性、内涵和要求
34、P38(1)重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要求: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和原则 P38(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3)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3.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和有力保证 P39(1)地位: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2)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
35、,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有力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4.民主监督的地位和意义P40(1)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考点二 增强民主意识1.民主意识的重要性 P4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36、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我国对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提出了哪些要求? P41、42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P42(1)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1.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37、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误认为公民行使监督权利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正确途径:(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错误方式:张贴大字报,纠集人员上访,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等。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考点一 选择法
38、治道路1.法治的要求 P45P46(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法治的重要性 P45P48(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
39、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3)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考点二 描绘法治蓝图1.国家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 P47- P48(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P4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40、代化3.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P50(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考点一 法治政府1.政府的作用 P51(1)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2)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P51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
41、益。3.什么是法治政府? P5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4.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 P52(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5.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P52P53(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3)建设法治政府
42、,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9.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P5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考点二 厉行法治1.厉行法治的含义 P53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P53P54(1)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3)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
43、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3.怎样使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P54(1)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1.“法治”和“法制”(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
44、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2.法律和道德产生适用范围实施方式法律国家制定或认可全国适用国家强制力道德自然形成普遍适用舆论、习惯、信念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考点一 中华文化根1. 中华文化的产生 P59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华。 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P59(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P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