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新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意义及策略_孙云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5415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意义及策略_孙云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新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意义及策略_孙云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新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意义及策略_孙云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3173浅析新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 紧守“底线”的意义及策略孙云弋(作者单位:青田传媒集团)摘 要:新闻真实是新时代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也是电视新闻的灵魂与电视新闻媒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论述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意义,包括稳定电视媒体发展的“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效保证电视媒体的公信力等;其次分析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难守“底线”的原因,包括不良风气隐性挑战新闻“底线”、新闻传播者过分追求新闻时效性、新闻采编人员过多掺入主观因素、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等;再次概述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基本原则,包括保证新闻图像真实、坚持还原

2、新闻事实、新闻叙事必须真实;最后提出新时代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紧守“底线”的策略,包括健全民主法治体系、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加强电视媒体行业管理、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以及加强社会公众监督。旨在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支持,更好地促进电视媒体实现长远发展。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底线”;电视媒体真实既是电视新闻的“底线”,也是电视新闻的灵魂。长期以来,电视媒体都被认为是最具公信力、最权威的信息传播媒体。特别是利用声画符号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同步记录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现场感极强,能够增强新闻观众的现场感,使观众对新闻内容深信不疑。然而,随着新媒体发展,电视媒体的发展遭受冲击,摆拍新闻场景、夸大新闻细

3、节或恶意扭曲事实情况的不良现象时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因此,如何让新闻采编工作者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紧守新闻采编“底线”,成为电视媒体重点思考的问题。1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意义1.1 稳定电视新闻发展的“根”为电视新闻观众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新闻,是电视媒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遵守和履行的职业道德准则。电视媒体只有如实反映事件真相,还原事件本貌,给予观众良好的新闻观看体验,观众才会支持电视媒体,电视媒体才能实现长远发展。1.2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决定了其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倘若电视新闻失实,偏离“底线”,或者把舆论引导

4、到错误方向,就会严重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电视新闻工作者都要坚持报道最真实的新闻,避免观众被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所影响。1.3 有效保证电视媒体的公信力电视媒体只有报道真实新闻,才能确保自身的公信力。电视媒体如果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夸大新闻事实,捏造新闻细节,必将会降低自身的公信力。长此以往,即便电视媒体播报的每一条新闻都真实可靠,观众也不会再对其抱以信任。所以,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牢牢守住新闻“底线”1。2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难守“底线”的原因2.1 不良风气隐性挑战新闻“底线”电视新闻与众不同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必然会对社会各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掌握权力的阶级通常都会选择

5、行使手中的权力以控制电视媒体,要求电视新闻报道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有时候部分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不得不突破新闻“底线”,捏造虚假新闻或歪曲、夸大事实,或者只对良好现象、良好成绩进行报道,忽视或者掩盖错误问题。这种“报喜不报忧”的电视新闻报道可能在短时间内会迷惑观众,但时间一长,观众就会发现该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然后就会对电视媒体丧失信任不再信任电视媒体。2.2 新闻传播者过分追求新闻时效性新闻传播时效性是现代电视新闻的弱势,为弥补这一缺陷,提高新闻报道速度,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部分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会在获取信息的第一时间将174THE FRONT-LINE一 线174新闻传播出去,而不对新闻的真

6、实性、完整性等进行严格核查,导致观众被不可靠的新闻所引导,进而对新闻事件、新闻当事人发起不正确的评论或者指责,甚至引发舆情,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3 新闻采编人员过多掺入主观因素电视新闻的单向输出特点决定了观众只能被动地接收新闻,而无法使电视媒体接收到个人关于新闻的看法或个人了解的最新新闻动态,导致电视媒体无法及时了解到观众的需求。此外,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中也可能掺入较多的主观因素,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会出于专业考虑,或个人经验,或追求电视艺术美感,用不同的镜头语言或者不同的剪辑手段改变新闻报道原本的逻辑,破坏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而且,某些新闻采编人员还会因对采编的新闻事件感同身受,就将个

7、人经历代入新闻事件中去编写新闻,导致新闻报道偏离事实。部分情况下,电视新闻记者还会因自身的主观认知不足而出现模棱两可的报道,致使观众无法准确地判断新闻的真实性2。2.4 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近些年,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电视新闻从业者的专业局限愈发突出。比如,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只知电视新闻采编原理,而不知新媒体应用方法,导致新闻难以被有效而全面地呈现出来;部分新闻采编人员虽已通过资格考试,但缺少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事实真相的意识,只采编新闻事件表象内容,导致新闻报道过于肤浅;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存在利己主义,时常为谋取更多私利而采编一

8、些不真实的“有偿新闻”,导致新闻报道严重偏离“底线”,大大弱化了电视新闻的社会公信力;部分新闻记者则会因错过新闻现场而选择摆拍,还原现场,包括现场的人、事、物等,严重背离新闻的事实性原则。3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基本原则3.1 保证新闻图像真实电视新闻是集文字、画面、解说、音乐等为一体的报道。其中,图像画面是最具优势的电视新闻要素,因为它不仅能带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还能有效增强新闻内容本身的真实性,使观众更信任电视媒体。所以,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时刻坚持保证图像画面真实的原则,通过向观众提供最鲜活、最具说服力、最能突显信息价值的新闻画面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充分展现出电视媒体紧守“底线”

9、的意识,使观众更愿意长久信任电视媒体3。3.2 保证新闻文案真实文案真实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也是新闻采编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采编电视新闻时,新闻采编人员要注重用文案如实还原新闻事件的背景、具体情节、细节、当事人以及相关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变化等。比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新闻时,通常会获得大量零散的同期声镜头,那么在处理这些同期声镜头时,新闻人员要根据特定时间限制,结合新闻真相和叙事逻辑,重新编辑文案,适当地用评论文案、旁白文案等补充同期声的不足,使最终形成的新闻报道既符合客观真实,又有完整的表达逻辑,便于观众迅速了解新闻事件。唯有保证新闻图像、新闻文案真实,不突破新闻报

10、道的“底线”,观众才会对电视新闻抱以长久信任,电视新闻的权威才能长久树立。4 新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紧守“底线”的策略近些年,受市场经济与数字化媒体技术发展的影响,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受关注度、观众数量都有所下降,所以部分新闻采编工作者非常渴望通过采编到能高效吸引观众眼球或能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来提高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闻采编工作者可以背离职业道德,放弃遵守“底线”,捏造虚假新闻。相反,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更加坚定地守住“底线”,为观众提供最具价值的新闻,取得观众的长久信任。4.1 健全民主法治体系若要使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时刻紧守工作的“底线”,确保新闻报道能够还原事实真相,就必须消除

11、滥用权力、恶意控制媒体的不良风气。在这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着力健全新闻监督机制,完善新闻法律法规与制度,打造完备的民主法治体系,以便广大群众能对电视新闻“采编报道”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及时举报不守“底线”的相关人员,充分保证新闻采编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有效避免电视新闻采编报道秩序被破坏。4.2 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重在收集、梳理、剪辑、编写新闻素材。若新闻采编人员在这些环节能够保持客观且公正,则能够大幅度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以,电视媒体要从现状出发,参考其他优秀电视媒体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综合各层面管理实践,严格规范电视新闻的采编流程,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对新闻

12、内容和素材进行层层审查,不能因为过分追求新闻时效性就将未经审查的新闻报道出去。倘若发现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出现失实问题,相关部门就应当立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触碰“底线”的相关责任人,及时制止出现问题的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坚决捍卫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底线”,充分保证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倘若条件允许,电视媒体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端175175(简称“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采编新闻素材,给广大群众提供能够表达个人看法的机会,从而使被隐藏、被篡改、被捏造、未得到审查的新闻事实被揭露出来,避免电视观众被虚假新闻所迷惑4。4.3 加强电视媒体行业管理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报道真实可靠的新闻是其存在和发

13、展的根本。所以无论何时,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都要有大局意识,依据时代脉搏及其发展走向,科学处理全局与局部间的利益关系,避免过多掺入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充分保证电视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对此,电视媒体应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要求每一个新闻采编人员都要遵守客观事实,了解新闻事件的真实走向,避免过多地掺入个人主观想法以破坏新闻的真实性,使电视新闻严重失实。另外,电视媒体要继续贯彻当前实施的电视新闻三审制和重播重审制,强调新闻的真实性,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规范应用新闻采集、剪辑等技术,防止真实新闻素材通过后期处理后成为虚假新闻报道。4.4 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电视新

14、闻采编人员作为把关电视新闻的第一关口,其从业素质直接决定了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电视媒体要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这方面,可采取下列举措:第一,要求所有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化个人职业道德意识,充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提高整体思想道德修养;第二,定期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培训,引导其加强自我约束,避免其被不当的权利行使所控制;第三,鼓励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积极了解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努力加强对新闻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实事求是,坚决遵守新闻道德标准,承担并积极履行报道真实新闻的责任;第四,选派经验丰富的新闻采编工作者担任讲师,定期对新入职或者能力不足的新闻采编人员进

15、行培训,指导其如何深入现场、掌握一线事实、了解新闻事实的动态,使其学会观察新闻事件的外在形态,以判断、把握事件本身的内在逻辑,逐步挖掘出事实的真相,进而公正、全面、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第五,开展“以老带新”活动,由“老生”带领“新生”进行新闻采编实践,手把手地教能力不足的新闻采编人员学会用景别、构图、光线、色彩等手段充分表现新闻主题,力求精准地呈现新闻事实,杜绝为吸引观众眼球而摆拍新闻场景、编造新闻事实的现象5。4.5 加强社会公众监督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采编人员的资源获取效率,但也可能会错误引导新闻采编人员,使新闻报道偏离事实。

16、因此,笔者认为电视媒体有必要完善社会公众监督机制,让公众参与到新闻采编中来。例如,可以公开电视台的网络反馈窗口、电子邮箱等,允许社会公众就自身发现的新闻失实问题进行反馈,以便新闻采编人员能及时进行检查、快速处理,重新生成更准确的新闻报道。另外,电视媒体可以搭建讨论平台,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在此平台上讨论,或者提供相关新闻线索,以便新闻采编人员能及时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修正新闻稿件,避免将失真新闻报道出去。同时,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也可利用新媒体公开个人搜集所得的网络资源,向新闻事件知情人求证新闻素材是否可靠,进而找到实际调查的切入口,不断提高新闻采编素材的真实性,从而保证新闻本身的真实性6。5 结语新闻

17、真实性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底线”,也是电视媒体长远发展的根本。电视媒体应当深刻认识到紧守电视新闻采编“底线”的意义,寻找电视新闻失真的原因,立足民主法治视角、采编管理视角、行业管理视角、员工素养视角、公众监督视角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守住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底线”,充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电视媒体只有以大局为重,坚持还原新闻事实的真相,坚定不移地杜绝新闻失真风险的出现,才能让社会公众真正信任电视媒体,将电视新闻视为获取信息最可靠的来源。参考文献:1 张佳妮.浅析网络环境下电视新闻真实性 J.视界观,2020(17):1.2 王平.广播电视台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技巧探讨 J.新闻文化建设,2021(6):130-131.3 张小京.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J.新闻传播,2016(9):82-83.4 温好利.县级电视新闻失实原因及解决策略 J.新闻文化建设,2021(20):115-116.5 李静.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J.新闻文化建设,2020(18):104-105.6 刘维红.“后真相”时代新闻报道对失序失范失真的纠偏分析:以央视深度国际栏目为例 J.声屏世界,2020(16):27-28.作者简介:孙云弋(1991),女,浙江青田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为新闻采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