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_卢秋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4989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_卢秋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_卢秋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_卢秋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426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 工匠精神 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1YGH076);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数据驱动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86140071)。作者简介:卢秋锦(1985),女,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Web 前端开发等研究工作。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卢秋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摘要 本文阐述了“双高计划”的内涵与定位,引出“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并理清了“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人才”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围绕“双高计划

2、”的实施背景,特别针对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与发展目标深入探讨,旨在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短板弱项。在文章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部分举措以作参考。关键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20017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0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2019 年 3 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95 号),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是我国推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

3、战略举措,是强国战略的重要一步,目的是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推动产工结合,提高技术技能和素质。目前,高职教育已是培养和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摇篮,肩负着“大国工匠”培养的重任(陶红、单丽娜,2018)。为此,“工匠型”与“技能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成为迫切需要。作为城市服务型的双高职业院校,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工匠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做些什么?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实地探究高职院校“工匠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我校双高建设添砖加瓦,为现代化职业教育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一、双高计划的内涵及人才培养定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

4、的不断深化,国家产业转型的升级,“一带一路”“中国制造”已成为我国重大战略决策的一部分。在实现这一系列决策的过程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关键。我国高级技术型人才储备主要来自高等职业院校的输出,鉴于此,高校要紧紧围绕“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中提出的口号),培养学生德艺双修的技能。双高计划的内涵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通过充分集合新时代中国国情要点,务必持续深化独具我国特色的办学模式,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次是聚焦产业发展,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最后是高质量“工匠型”人才培养,突出继承和发展的创新性。这就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

5、新的指引与新的方向。二、技能型人才和工匠精神的深刻蕴意(一)工匠精神概念界定工匠精神”总是让人联想到匠心独运,分毫不差,天衣无缝等,工匠精神体现在四个字上“乐”:乐业、敬业、爱业,才能有所成就。“精”:精业、精进、精深、精致、精美,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才能达到完美与极致。“专”:专业、专注、专一,坚持,不受干扰,一心一艺,其技艺必精。“创”:创新、勇于开拓、创造性继承、不断超越、永不止步。这些都体现着工匠精神的精髓。张斌(人社部副司长)将工匠精神定义分为态度、责任、技能三个方面:态度:守正、创新、专注、求实;责任: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技能:追求技艺的卓越与精湛。现代工匠精神更是从职

6、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出发来体现从业者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开拓创新、知行合一、用户至上、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二)技能型人才内涵解读当前我国人才培养类型主要有三大类: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型人才,以工程理论和技术手段去实现工程目标的工程型人才,精湛的技术搭配专业的知识,包括实操熟练的技术人员。我国工业发展、工业升级、转型等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人才,中国制造 2025 目标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展望新时代,高职教育担负着巨大的任务,承担着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任务。(三)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人才的内在关系当今社会发展中,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要。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工匠精神,二者

7、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第一,追求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是匠人具备的品质;完美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是一种艺术的表现。第二,高职教学不可缺少的便是执着探索的精神。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必然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以,两者相互协同,步调统一。第三,工匠精神自身所包含的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精神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坚强的意志品质式是促成工匠精神的前提,吃苦耐劳,踏实认真、创新实践的品质,这些品质是在实训、实习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三、“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一)社会价值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偏差“工匠精神”包括“工匠”“精神”两方面,“工匠”预示着担当与创造;“

8、精神”取决于工匠的心理活动。总的来说,工71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GenNo336)2023 年 1 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Jan(last half)2023匠精神可以概括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上、一丝不苟的处事方法上、耐心专注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卓越的理想信念四个方面(秋山利辉)。而在现在的快餐经济时代,很多人急功近利,追求一夜暴富,缺乏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真正认识,进而干扰了大家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二)校企缺乏深度合作,工匠精神的融入力度不够尽管现在很多高职

9、院校都有合作的企业,碍于多数校企合作的宗旨并未落在实质,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急功近利,由于企业生存的需要,未能从长远角度考虑技能人才培养,更多的要去关注短期效益,很多时候在忙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缺乏独具匠心的大师级人才,再者企业未体验到校企合作的劳动成果。企业热情不高、没有深度、合作运行机制不通畅,教育的协作开展,其实践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三)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科学,忽视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实践而来的,需要学生不断地尝试。“2+1”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主打模式。前两年主要围绕校内课程体系

10、的搭建,有学校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实践课程也仅限于校内实验室的简单动手操作。最后一年课程为综合实践,基本上是把学生交给企业管理,最后毕业设计与答辩,看似合理,实则没有落实到位,毕业设计经常存在与实践相互对立的情况,更谈不上“工匠精神”的培育。并且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多是重技能轻人文以提高就业为目的。一方面,学科的课程与实际操作环节存在脱钩,且专业知识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度不够,主动意识缺乏,职业技能学习中无法真正把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导致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实践,从而使职业教育精神的学习浮于表面。(四)学生内驱力不足,工匠精神培养的源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职或普高中学

11、习一般的学生,学生整体科学文化基础和入学成绩较差、心理素质不强、自身职业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源动力不足。四、“双高计划”背景下“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一)全方位多角度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萌芽匠心文化1旨在推动匠心文化萌芽,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充分利用“隐形抓手”的“校园文化”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传播弘扬工匠精神。首先,要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营造工匠文化和职业文化,定期开展各种人文宣讲、技能竞赛、成果展示活动,将大国工匠精神引入校园,通过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2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融入匠心文化。学校可以通

12、过专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通过思政育人的方式,在教育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体现当代的技术工人和劳动模范的精神,从而达到全面的教育效果;全面培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念中接受并认可了艺术的影响。3锚定活动为契机,宣扬匠心文化。通过“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会大国工匠成长历程,感受来自最贴近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素质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学会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二)协同育人方向,强化校企联合1夯实知行合一的精神引领,坚持教育实操的互相关联。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新技术改造学科的学科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借助新技术、融合匠心文化创

13、设育人新模式。以“匠心”为核心,创新育人新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和校企合作,制订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式培训计划;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新的课程内容,创设任务情境,传承企业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入脑入心。顺应互联网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2校企联动,加强深度合作。借鉴德国“双元模式”,构建校企双元课程体系。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学生。在学生学习情景和具体实际工作任务与“工匠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工匠精神的本质真正让学生感悟到。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一个主要方式。高职院校应当找准自

14、己的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寻找适合于相关的公司进行的人才培训;文化传承,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协作。校企深度协作,为各大高校积极地为各大院校的学生开设专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技术装备精良,经营管理水平高,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促进人力培养,传承责任担当意识,厚植企业匠人精神,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形成互利互赢的命运共同体。3深化高职院校创新成果,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速。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求实行教师与企业相互交流的机制,探索组建专业的创新团队,每年派优秀教师去企业,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学校也可以引入企业高级人才到学校给学生上课或是给教师培训,向学生输送企业需要的创新精神以及管理理念。组

15、织有条件的教师进修访学或是国外培训等。鉴于此,把技术创新和管理理念渗透到学生身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和完善大学的弹性人才管理体系,推动学校师资的改革。(三)制定新的教学标准体系,创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1人才培养方案与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把“学校+企业+岗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建立一个动态的课程和教学规范,在其中融入工匠精神,依托企业行业实时变化,实时更新教学方向,改善人才培养滞后的局面。实现专业教学过程贴合产业发展。构建多举措人才培养模式,如,依托校企合作培训、定向型培训等,通过课程认证,打破企业和学校之间的隔阂;借助课证融通、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研结合和赛教结合的活动模式,对

16、学生的知识进行认定、积累和转化,培养出“工匠型”的创造性发展人才。2积极带动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影响力。一方面,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依据学校育人特长,同学校展开合作,在教育过程中,行业指导委员需要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积极促进产教融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等方面的联系,协调统一推进,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新格局。除此以外,工匠精神的培养务必锚定在社会发展的基本诉求上,行业指导委员会可以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给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建议,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加强行业指导,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3建立完善的引导监督机制。建立与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运用

17、政策导向功能或者立法功能,协调校企双方利益、共同讨论,建立起权责清晰、互惠共赢的动力机制,坚决保障校企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需求。当前我国职业发展8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协作育人方面非常欠缺,高校与企业界深度协作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健全的法制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制体系,能够极大程度上助长社会发展的秩序延续,职业教育领域内专门法律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会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持续发展,政府要与学校、企业建立联动机制,深入调研,掌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法,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环

18、境。(四)创新教育特色,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发展学生职业能力1现代工匠精神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旨在突出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技能重要性,以现代工匠精神为指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积极响应国家的“职教高考”制度,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寻求多渠道,全方位的考评入学制度。2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评价系统。在以提升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为契机,配套的专业体系知识式建设,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使大国“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得以实现。为搭建全新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引入“工匠精神”作为引导,充分结合企业现行指标,吸收创新育人目标,评价标准注重实效,弱化

19、形式主义。引入多元评价标准,主要是以程序评估为主,以成果评估为辅。让学员在最后的过程中,建立专业的敬业意识,并在专业的技能上培养严格的专业素质。以考核促进发展,以适应公司的需要。3依托技能大赛为平台,创新专业教学方法。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能够及时发现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创新专业教学方法。同时,以技能大赛作标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执教水平升级,着重围绕专业技能展开,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建立基础。在以教促学,以学促改中构建培育工匠精神。五、总结我国强基战略的重要基石是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着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而培养的高技能技术人员的严峻挑战。在“双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要

20、与时俱进,要适应新形势,要有长期发展的觉悟,抓住机会,开创新局面,把工匠精神当作职业教育的主线,重塑职业教育新模式,真正提高“工匠型”技术人员的实效,为中国的“智慧制造”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参考文献:1 赵智军,任庆国,刘结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四进”工程培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职业技术,2019,18(10):4648,53 2 杜学文,齐常辉关于“工匠精神”内涵的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2018(10):588 3 张文财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 D 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 4 蒋心亚,赵振勇基于“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技能大师的培育路径探

21、索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6):37 5 林丽群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2019(32):2627“Craftsman”Skill Talent Training Strate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School PlanLU Qiujin(Ningbo Cit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ingbo Zhejiang 315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po

22、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positioning of“doublehigh plan”,which leads to the connotation of“craftsman spirit”and“skilled talents”and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t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background of“double high plan”,especially discusse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development g

23、oals of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in the new era,and analyzes the weaknes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esent stage Finally,withproblemoriented,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Key words:double high pla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raftsman spirit;skilled talents(责任编辑:章樊)本刊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91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GenNo336)2023 年 1 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Jan(last half)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